宇宙中有那麼多的行星遊走在星際空間,但在又黑又冷的星際空間,在這些自由行星上很難找到生命的痕跡。

然而,這也未必。就像地球一樣,這些行星的內核擁有一些放射性yuansu。這些放射性yuansu的衰變會產生熱量。縱然這些行星的表面可能很冷,但這些行星內部卻可能擁有維持原始生命的熱量。

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一位行星學家戴維·斯蒂文森認為:有些特殊的星際行星其表面甚至有可能是溫暖的。由於它們很早就被趕出了自己的行星系統,其表面很可能有一層厚厚的氮氣。
氮氣層可以防止放射性yuansu衰變所產生的熱量的散失,使這些行星的表面溫度在不斷的升高,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溫室效應。

經過了幾十億年的時間,這些行星表面的溫度完全有可能達到室溫的水平。在這樣的大氣下面,很容易形成液態的海洋。

儘管放射性巖石提供的能源只有太陽對地球的慷慨賜予的五分之一,但戴維·斯蒂文森認為,這並不妨礙原始微生物設法利用這些放射性能源。他說·「銀河系中的大多數生命可能生活在幽暗的星際行星上,而不是在像地球那樣陽光燦爛的星球上。說不定星際行星才是銀河系中生命最長常見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