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布寧誕辰150周年:俄羅斯文學失去布寧將暗淡無光

2021-01-14 澎湃新聞

今年是俄羅斯作家伊萬·布寧誕辰150周年。伊萬·布寧對於很多中國讀者來說,或許是個熟悉的陌生人。一方面,他的諾獎作家身份很多人都知曉,但另一方面,他又遠不如普希金、果戈裡、託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等作家在中國家喻戶曉。高爾基曾說:「俄羅斯文學如果失去布寧將會暗淡無光,將會失去他孤獨漂泊的心靈中彩虹般的光輝和璀璨的星華。」

這到底是怎樣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又因何享有如此高的聲譽呢?

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舉辦了「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之「伊萬·布寧:愛過就是幸福……」,張建華、周大新、潘鴻海、宋強和塔瑪拉·卡西亞諾娃等嘉賓共同圍繞伊萬·布寧的作品進行了分享。

伊萬·布寧伊萬·布寧:傳奇的一生

1870年10月22日,伊萬·布寧出生於俄國沃羅涅日省的一個破落貴族之家,因家境貧困,在中學只上了五年學就輟學了,在大哥的輔導下完成了中學學業。他大量讀書,廣泛涉獵文學,並且很早就顯現了文學才華。8歲時,布寧寫下第一首詩,17歲時在《祖國》上發表了詩歌《鄉村乞丐》,加上之前發表的《悼納德松》和之後發表的長詩《葉落時節》,引起了文壇的注意。

不久,布寧的名字就開始和列夫·託爾斯泰等知名作家出現在同一個雜誌上。1891年,布寧出版第一部詩集,那是他青少年時代習作的結晶。1902年伊萬·布寧接受高爾基的邀請到知識出版社工作。1903年因寫作詩集《葉落時節》和翻譯美國詩人朗費羅的《海華沙之歌》獲得俄國科學院最高獎普希金獎。1906年結婚後,他多次到歐洲和亞洲旅行。1909年俄國科學院再度授予他普希金獎,並宣布他為榮譽院士。1910年,伊萬·布寧第三次獲得普希金獎,並在這一年發表了他的重要中篇小說《鄉村》。1920年伊萬·布寧乘一艘希臘小輪船離開俄國赴君士坦丁堡,經巴爾幹,最後定居法國。

1927年,他在巴黎的《俄羅斯報》上,首次發表長篇小說《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前四部,三年後由《最新消息報》發表第五部。1933年他以這部唯一的長篇小說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用很短的時間就花完了獎金中的12萬法郎,還收到了2萬份求助請求。1934年,著名作家庫普林就收到過布寧的救濟。二戰期間,他衷心祈願蘇聯勝利,在自己的別墅裡掩護了被法西斯分子追殺的人。1937至1944年,他精心創作了愛情主題短篇小說集《暗徑集》,他認為這部愛情小說集是自己最好的作品。1953年10月8日伊萬·布寧在巴黎逝世,遺體葬於巴黎市郊俄國僑民公墓。

《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最近,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布寧美文精選」系列。《布寧詩文選》中的46首詩和20篇散文,展現了作家在詩歌和散文領域的最高創作成就,《布寧短篇小說選》遴選了最有布寧個性色彩的17篇短篇小說,《暗徑集》是作家的自選集,也是他本人最滿意的作品集,全方位展現了布寧式愛情書寫。這套書延續了「屠格涅夫自傳體小說」「普希金經典文選」的風格,是小開本的精裝書,配有原版的插圖卡。

《布寧詩文選》大自然是布寧詩歌重要題材

布寧在詩歌、散文、小說等多個領域均有重大建樹。但張建華認為,詩歌是布寧多樣性創作中頗具活力的先導。「8歲時他就寫下了第一首詩,30歲之後,他才更多寫散文和小說。在19—20世紀之交,現代主義詩歌成為主流的文學大背景下,他的詩歌創作卻始終遵循著普希金、萊蒙託夫、費特、丘特切夫等人的傳統,從題材到題旨,從語言到表達方式,只是融入了他的現代思考,找到了屬於他的與俄羅斯古典詩歌對話的方式。」

「大自然是布寧詩歌的重要題材,大自然每一種色彩的細微變化都在他的關注、觀察之中。他寫的最好的詩是自然詩和哲理詩。他筆下的大自然如同列維坦的風景畫,題材豐富,用筆洗鍊,情感充沛,在描繪大自然千姿百態的同時呈現抒情主體精神感受的千變萬化。田野、花草、森林、河谷、夜空、星星、四季的更替永遠是他抒懷的對象,它們不僅有著豐富、複雜的美,還有屬於自己的情感溫度、生命魂魄。而他的哲理詩大都有具體物象的承載,如古都、教堂、聖經、星星、文化人物等。他對人類生存命題的沉思並非純粹形而上的,詩歌中體現的哲理是生活的哲理和生命的哲學,親切自然,毫不玄虛神秘,渴望一種充滿活力的生活形態。」他說道。

六十歲仍然相信愛情,保持童真

布寧的創作中體量最大,最有成就的文體類型是他的中短篇小說。他最有名的小說是鄉村小說和愛情小說。其中,布寧把他的愛情小說看作是他「寫得最好的,最獨特的東西」。

張建華認為,布寧的愛情小說兼顧靈與肉的思考,回到了人類生命的事實性,將遭遇愛情的男女身體的本真欲求、情感律動與心理體驗微妙地結合在了一起,將男女兩性對愛情的感悟、精神追求與日常生活的豐富性、具體性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這種結合將人類兩性的情感書寫回到了最為樸實、原初的狀態,大大提升了人性書寫的本真性、豐富性和複雜性。「布寧筆下的愛情唯情唯美,我們很難讀到純潔、忠貞、獻身之類有關愛的品質的言說,他是把愛情當作一種人類的生命現象呈現的,無涉社會思考與價值評判。讀者看到的是一種沒有緣由,卻濃烈得化不開的源自生命本源的兩性之戀。他愛情小說的敘事支點不在曲折動人的故事上,而是在情感上,情感是作者最為珍視、最為用力的地方。情與欲的糾纏,情與理的碰撞,情與夢的交織在小說中演繹出無盡的生命風景,詭異、蕪雜、錯位甚至悲愴的人性。」

周大新對此也表示同意,他說:「布寧特別願意去表現男女間的情愛糾葛,而且表現得非常細膩和大膽。比如小說《暗徑》,講了一個男人背叛女人的故事:年輕的莊園主人愛上了漂亮的女傭,女傭把自己的肉體和熱情都給了主人,但當主人從軍離開莊園之後,很快便把她忘掉了。多年之後,成為將軍的他在一個旅店裡邂逅了已成為女店主的女傭,這才知道女傭一直沒有結婚,在心裡一直保持著對他的愛意。他大吃一驚,方開始去想像假若女傭成為自己的妻子,生活將會是一副什麼樣子。又如小說《穆莎》,講了一個音樂學院的女生大膽滿足自己性慾的故事:她看見一位年輕畫家長得英俊帥氣,就大膽地找到他的住處,主動要求畫家請客並與其同居,且隨他去了鄉下他的老家。在畫家的老家,當女子看到畫家的一位鄰居頗有才氣,便很快又跑了那位鄰居家裡與其同床共枕。」

「他在講這一個個情愛故事的過程中,把他的內心世界也袒露在了讀者面前。儘管他不對他筆下的人物做道德評價,不去公開進行褒貶,但我們還是能體會到他的內心偏向,能感覺到他是主張兩性真誠相愛的,能感受到他是相信愛情存在的。他六十多歲時寫下的小說,仍在呼喚男女真愛,這不容易。我們都知道,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對隨時可能隱起蹤跡的愛情容易生起疑心,很多人在中年以後對愛情是否存在開始質疑。而布寧活到六十多歲仍然相信愛情。」他說道。

作家的寫作資源,就藏在自己的經歷裡

俄羅斯文學不僅廣泛地影響了中國普通讀者,也深刻影響了幾代專業作家。作家周大新談到了伊凡·布寧對他寫作上的幾點啟示:「首先,作家的很大一部分寫作資源,就藏在自己的經歷裡。布寧的很多作品,是依託自己的經歷寫出來的,即使在僑居巴黎之後,他也仍然通過回憶,繼續依託自己的經歷進行寫作。他寫的很多人物,其身份是他熟悉的叔叔、舅舅、表姐、女傭、同學和鄰居;他寫的生活場景,是貴族們的日常生活場景,在家庭見客,在鄉村莊園裡遊逛,坐馬車、火車出行到城市等等。正是因為他寫的是自己熟悉的人、事和場景,所以讓人讀來有一種特別的真切感和親切感,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我年輕時寫作,忙著四處去尋找寫作素材,甚至抱怨自己沒有生活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所以導致無東西可寫,我恰恰忘記了自己的經歷,忘記了回頭去看自己親眼見過的人和場景,忘記了自己的經歷裡就隱藏著豐富的寫作資源。」

此外,在他看來,作家的作品是否具有恆久的藝術魅力,與他關注的問題有關係。「布寧的作品,關注的要麼是男女之間的交往,包括感情的背叛,性慾的滿足,純美的愛情,肉體的出賣等等;要麼是大自然給他的感受,包括田野之美,花草枯榮,夜空變化,四季更替、林中小徑等等;要麼是對人類的文化創造行為的描述和感嘆。他始終把目光放在對人性秘密的探索上,放在對人與自然界共存關係的探查上,放在對人的文化創造行為意義的探尋上。他目光所及的問題,從橫的角度看,是世界上每個民族、每個國度的人們都要面對的問題;從縱的角度看,是每個歷史時代、每種社會制度下生活的人們都要關心的問題。這就使他的作品至今讀起來仍覺得很有意思,依然能感受到他的作品所發散出的藝術魅力。他的創作歷程告訴我們,時代變化和社會問題當然需要作家去表現,但這不是所有作家都擅長表現的內容,作家關注的問題還可以更加廣泛。」

最後,他認為,作家在創作上要保持一份定力,不要跟在成功作家身後跟風寫作。「布寧從事創作的時期,現代主義文學已開始在俄羅斯文壇風靡,列夫·託爾斯泰和契可夫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在俄羅斯文壇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高爾基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他沒有這樣做,他堅持獨立自由的創作,堅持按自己的個性氣質來寫作,忠實於自己的內心渴求,不希望被歸類,我們作家其實都很怕被歸類,也因此,成就了一個評論家們無法隨便將其歸類和命名的作家,使他成了一個別人必須重視的獨特的文學存在。」他說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布寧:俄羅斯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卻一生坎坷
    布寧:俄羅斯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卻一生坎坷俄羅斯文學中如果沒有蒲寧(布寧),它將黯然失色,它將失去彩虹般耀眼的光輝,失去一個孤獨漂泊的靈魂的光輝。——高爾基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蒲寧(1870-1953)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俄羅斯作家,他的文學活動包括詩歌創作、小說創作和文學翻譯,在每一個領域都堪稱傑出。
  • 鹿野:從諾貝爾「文學」獎的「政治性」,看方方得獎的可能
    當時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革命活動正在俄羅斯如火如荼的展開,託爾斯泰雖然並不贊成革命,但是其主要的譴責方面是反動派對於革命的鎮壓,因此如果是把獎金頒給託爾斯泰,其實也就是縱容了所謂的「對於西方現代文明的敵視」的革命活動。俄語世界第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在1933年,評獎委員會把它頒給了號稱最堅決的反共分子,流亡的白俄作家布寧。
  • 我院作品《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列寧畫傳(列寧誕辰150周年紀念...
    我院作品《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列寧畫傳(列寧誕辰150周年紀念版)》《信仰至上》入選「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出版工程」2021-01-03 16 : 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為充分發揮通俗理論讀物在宣傳普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增強幹部群眾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實施了2020年「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出版工程」,經論證評選,最終確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叢書、《新中國70年》、《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列寧畫傳》(列寧誕辰
  • 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 會師樓下唱響紅太陽
    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 會師樓下唱響紅太陽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2014年12月27日09:48 人民網蘭州12月27日電(高增硌)12月26日晚,由中共會寧縣委宣傳部、
  • 張載誕辰1000周年七大板塊活動將舉行
    本報寶雞訊(記者王寶存董毅)11月9日,記者從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0年眉縣將舉辦七大板塊活動,隆重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紀念活動包括:在新建成的張載文化園舉辦張載誕辰千年紀念大會暨張載文化園開園儀式;舉辦中國哲學史學會2020年年會暨首屆世界關學論壇;在張載祠舉辦「大儒張載生平事跡展」,在明誠堂推出「立德立心立命關學文化陳列展」;拍攝影視劇《大儒張載》;號召海內外張氏後裔千餘人參與,在新建的張載文化園和迷狐嶺張載墓舉行紀念先祖張載誕辰千年傳統祭祀活動;進行張載千年誕辰系列文藝創作;打造國家級學術交流及旅遊目的地等活動
  • 德語研究學者紀念安娜·西格斯誕辰一百周年
    日前,德語文學研究學者在京集會,紀念德國著名反法西斯女作家安娜·西格斯誕辰一百周年。安娜·西格斯一九○○年出生於德國的一位猶太藝術商之家,代表作是創作於一九四二年的《第七個十字架》。該作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的殘忍性,激起了世界各國人民對法西斯主義的仇恨和鬥爭決心。
  • 雷蒙德·錢德勒誕辰130周年 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珍藏版上市
    今年是世界文壇大師雷蒙德·錢德勒誕辰130周年,其代表作《漫長的告別》插圖珍藏版近日於國內上市。記者14日從該書的出版方獲悉,這本大師之作上市僅3天,銷售量就登頂噹噹新書榜第一位、亞馬遜kindle總榜第一位。
  • 俄羅斯剛剛解禁的「大伊萬」核爆畫面,細節多得令人髮指
    上個月,負責俄羅斯國家事務、以及核武器製造的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 State Atomic Energy Corporation)在其官方頻道上公布了一段30分鐘的紀錄片。視頻內容記錄核彈的裝載、運輸、升空到爆炸的過程,其細節之多,超過了以往任何公布的軍事紀錄片。
  • 《物種起源》面世150周年 曾迴避人類進化問題
    據新華社電 「啊,鴿子……」查爾斯·達爾文嘆了一口氣,將一封剛剛看完的信放到了桌上。這是出版商給他的回信,提到《物種起源》的書稿難懂而又缺乏證據,建議達爾文將其改成一本有關鴿子的通俗讀物。曾繪製出鴿子家譜為紀念達爾文的專著《物種起源》面世150周年,英國作家亨利·尼科爾斯近日在《自然》雜誌專刊上描述的這一情形,為我們提供了有趣的想像空間,如果《物種起源》真的變成了《鴿子起源》,那會是什麼情形?
  • 中科院院士曾呈奎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青島舉行
    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紀念曾呈奎為我國海洋科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緬懷他「愛國敬業、耕海澤農、前瞻布局、甘為人梯」的偉大科學精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於6月18日舉行曾呈奎110周年誕辰系列紀念活動。
  •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 2018-12-21 03:17:30120周年  他曾促成「三希帖」中《中秋帖》和《伯遠帖》的回歸,他將購藏的六百餘件陶俑悉數捐獻給了國家,他還倡議文物工作人員不能購買和收藏文物
  •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誕辰160周年,十件事回顧他的一生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誕辰160周年,十件事回顧他的一生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鍾娜 2016-07-29 14:18 來源:
  • 印度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
    新華網孟買10月10日電(記者聶雲)印度援華抗日戰士柯棣華大夫的故鄉--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馬邦)政府10日在邦府所在的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  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附近的達努卡商學院禮堂舉行,柯棣華大夫的妹妹瓦薩拉出席了會議。  應邀與會的中國駐印度孟買總領事牛清報表示,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是印度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柯棣華誕辰100周年。柯棣華在中國工作四年期間,搶救了許多中國傷員的生命。中國人民將永遠記住他的名字,願中印友誼永存。
  •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愛因斯坦大家都知道,他出生在1879年3月14日,他的出生無異於給整個物理界帶來了一股新的力量,開創了整個科學技術的新世紀。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愛因斯坦的誕辰日是霍金的去世之日。霍金也被稱為在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的黑洞學說雖然沒有太多的科學技術支持,但是也引起了各界的科學家開始對於黑洞進行研究。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去世一周年,如此巧合的時間是真的是巧合,還是在宇宙當中埋藏了其他的秘密?
  • 誕辰140周年丨他們是這樣紀念這位「世紀天才」的
    2019年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
  • 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日 重溫總書記引用過的偉人論述
    今天是弗裡德裡希·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日。  ——2018年5月4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馬克思、恩格斯堅信,未來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 【香港《文匯報》】冰心誕辰120周年 吳青追憶母親「愛的哲學」
    中新社福州12月18日電 (彭莉芳 鄭江洛)在18日於福州舉行的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年逾八旬、銀髮滿頭的冰心么女吳青,憶及母親時仍習慣輕柔地喚著「媽媽」。  福建長樂籍的著名作家冰心被譽為「文壇祖母」,文學地位斐然。「媽媽沒覺得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而是一個人。」吳青說。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 蔣振江 攝中新網太倉5月31日電(周建琳)5月31日是世界公認的傑出女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相關紀念活動今天在吳健雄的故鄉——江蘇太倉市隆重舉行。此次紀念活動由蘇州市政府、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聯合主辦,太倉市政府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