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曾預想遷都到這座城市?還認為其有望稱霸亞洲,到底是哪裡

2021-01-07 騰訊網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可中國那麼多地方,為什麼要選北京作為首都?從位置上來看,北京連接了三北地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不言而喻;從政治上來看,北京原本就是好幾代王朝的都城,各種達官顯貴,王公貴族留下來的古宅正好成為機關單位和國家領導人的住所;從安全角度來看,北京不靠海處於大陸的中心地帶,危險相比較上海那些沿海城市,安全了許多。由此可見,國家選擇出一個好的都城需要多麼嚴謹的考量。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孫中山,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但是好在哥哥時不時的做點生意,可以貼補家用,所以家裡有條件讓他去讀書。後來隨父母到了澳門生活過一小段時間,澳門當時和內地的城市天差地別,那裡中西文化交融,所以孫中山多多少少會受到澳門當地的影響,認為內地人民需要改變老舊的觀念。後來在哥哥的幫助下,孫中山到檀香山等地接受先進的西方教育,五年之後學成歸國。回國後又立馬到了香港,去香港學習醫術

畢業之後的孫中山當了一名醫生,但在幾年後,中國被列強侵略,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孫中山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遭受外國列強如此侵犯,於是便辭掉了醫生的工作,轉身投入到革命戰鬥中去。

孫中山本想去見李鴻章商討救國之事,可李鴻章並沒有見他。看到如此情形,孫中山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根本行不通,後來便來到了檀香山,他聯合一眾有志人士成立了興中會,提出了三民主義,之後還擔任了中國同盟會的總理,領導了辛亥革命,這大大的推動了新中國走向獨立的進程。孫中山為革命貢獻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在自己臨終前,都還要求子女們能夠為革命去奮鬥。

飽經磨難的伊犁

歷朝歷代的建國後第一件事便是遷都,他們要把都城定在自己最滿意的地方。我國古代的都城,從北宋時期是一個分界線,之前的都城有洛陽長安,在之後隨著國家經濟重心的南移,都城也漸漸變成了臨安、南京等地。再後來都城雖在北京,但國家的經濟中心依舊位於南京。

中國歷史上有大大小小十個地方曾是各個朝代的都城,可是有一個地方卻很特殊——伊寧市。這個城市直到現在發展的也很一般,但在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卻認為這裡是可以幫助中國稱霸亞洲的地方。伊寧就是曾經的伊犁,伊犁是一個物產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的地方,這裡沒有被過度開發,如今還保持著最原始的樣子。伊犁早在東漢時期那會就屬於我們中國了,當時在伊犁生活著大月氏和烏孫族,他們那會覺得漢朝實力雄厚,能夠得到些許庇護,於是便主動投靠了漢朝,伊犁就從此成為了中國版圖的一部分。

在之後的幾千年裡,伊犁一直屬於我們中國,可在清朝時意外卻出現了。當時準噶爾的強大勢力已經影響到了國家的統一,他們似乎是想要把新疆分成兩半兒。皇帝當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於是果斷派兵平定了叛亂,還在那裡設置了一個職位,以便於時刻掌握當地的情況。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被孫中山看中覺得是作為首都最合適的地方,到底具體是為什麼呢?接下來給你們好好講講。

有望稱霸亞洲的都城

中華民國剛剛建立時,他們便在考慮要把都城建在哪裡合適,當時人們是在重慶和北京之間糾結,孫中山卻與他們意見不同,他認為武昌才是定都的好地方,然而武昌還是會有一些不足之處。

不多久,魯迅的老師張老先生找到孫中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按照國家現在的情況,首都的地點可以定在武昌、南京、和北平。但是這三個地方也有缺點,那就是離中國的西部地區太遠,如果將都城定在這三個地方,肯定無法很好的管理新疆、西藏等地。於是便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想著把都城定在伊犁。西部地區那麼多城市,為何偏偏選擇這個地方呢?商討過後,他們認為歷朝歷代的西部地區,在治理方面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直接將都城定在伊犁,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伊犁這個地方礦產資源特別豐富,現在看起來雖不如南京、北京等地,但如果將這些資源合理的利用起來,用來建設和發展,假以時日一定比南京、北京強。而且伊犁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正好處在亞太地區的中心位置,到哪裡都很方便,這樣一看,伊犁絕對是作為都城的首選。孫中山覺得張老先生說的很有道理,一度想要把都城遷往伊犁,還為此做了各種各樣的規劃。

但那時的中國剛發生革命運動不久,由於清政府的昏庸無能導致國家正面臨大量的割地賠款,百姓們因此遭受到嚴重打擊。這樣一來,無論從人力看、物力看、還是財力方面來看,當下遷都伊犁只是一個空想,各方面都無法支持國家對伊犁的開發建設,而這些計劃還沒有實現時,孫中山先生就已經與世長辭了。他去世之後,國民政府需要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自然就擱置了這件事,之後也沒有人提及,人們自然就都忘記了。

結語

孫中山先生一生為國家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儘自己所能讓祖國發展的更好。即便他偉大的猜想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實現,但未來的伊犁,會如他想像的那樣發展得越來越好。

本文由經典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印尼耗資高達2340億遷都,能解決「城市病」帶來的困擾嗎?
    它的首都雅加達擁有740平方公裡的城市面積,1027.7萬的人口,是東南亞人口第一大城市。而其周邊的大雅加達地區也因為擁有3000萬的人口,成為世界上的第二大都市圈。因此,雅加達巨大的人口壓力給該城市帶來了一系列擁擠、汙染、地下水位下降等問題。面臨著巨大的城市發展壓力,2019年印尼提出了要把首都從雅加達遷都到東加裡曼丹省。這個國家耗費巨資遷都,能解決"亞洲城市病"帶來的困擾嗎?
  • 印尼這次遷都是要玩真的?
    &nbsp&nbsp&nbsp&nbsp雅加達,別稱「椰城」,是印度尼西亞的首都和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城市。&nbsp&nbsp&nbsp&nbsp不過,隨著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近日「官宣」了遷都計劃,這座爪哇島上的城市作為首都的日子可能不多了。
  • 100年前,孫中山預言2019年的中國,僅有一條還未實現
    100年前,孫中山預言2019年的中國,僅有一條還未實現導語:孫中山先生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他曾經對中國的革命和中國的發展提出過許多真知卓識,其中他在一本叫《建國方略》的小冊子裡提出過許多百年猜想,這本小冊子發行的年份是1919年,所以他在小冊子裡立下的預言對應的是
  • 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俄羅斯為何遷都?
    不過在1712年的時候,彼得大帝突然遷都聖彼得堡,隨後這座濱海城市便充當俄國的都城長達200多年,直到1918年新生的蘇聯再度將首都遷回莫斯科。從上述歷程上看,俄國的首都變遷主要歷經三個階段,其間的兩次遷都分別對應兩起時代巨變。
  • 梧桐樹,是南京城市的一個符號,也是南京人在這座城市的感情寄託
    很多人喜愛南京這座城市,原因之一就是喜歡滿街高大壯碩,蔥鬱如蓋的梧桐樹。梧桐樹,是南京城市的一個符號,也是南京人在這座城市的感情寄託。南京梧桐樹,有和這座城市一樣厚重的歷史。1925年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根據孫中山先生的生前遺願,將其遺體安葬在南京鐘山(紫金山)。此後開始籌建中山陵,並在城內進行了一些規劃。
  • 美國以外第一座超1000英尺的高樓:367.4米高,曾當了3年亞洲第一
    雖然當時沒能一舉將其超過成為全球第一高樓,但這座位於香港的銀行大廈出現也總算是打破了美國高樓在全球稱霸的局面,成為了除美國外第一座超1千英尺的高樓,而且這座建築也極具看點。這座大廈是中國銀行(香港)的總部所在,也是香港的著名地標建築之一,早在1990年就已經建成,並且30年過去至今依舊是香港第四高的建築,建成之初也一度是亞洲最高建築,總高367米,屋頂高度315米。而這座大廈也因時髦而獨特的建築外形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整個建築體由玻璃幕牆覆蓋的三角結構體組成,在陽光下仰視感覺十分有科技感,非常矚目。
  • 南京這座飽含歷史記憶的城市,也在我心中刻上了深深的印記
    愛默生說,城市是靠記憶而存在的。南京一個飽含歷史記憶的城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因此帶著走進它的心情,來了南京。
  • 金星上面真的有人居住,還曾被拍下多達兩萬座的城市遺址?
    根據一些資料,我們都知道金星上是一個火山密布的行星,所以一般來說應該是沒人居住的,但金星似乎曾被拍下多達兩萬座的城市遺址,難不成金星上面真的有人居住?他說前蘇聯曾有一艘無人的太空船拍下了金星上面多達兩萬座的城市遺址。在當時基本所有人都認為金星上面沒有生物的時候,突然有這樣一條信息出來,想一想都知道當時有多轟動。
  • 後金政權九年內遷都了三次,除了瀋陽的風水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後金政權有三次遷都: 第一次是1616年,從費阿拉城遷到赫圖阿拉; 第二次是1621年,從赫圖阿拉遷到遼陽; 第三次是1625年,從遼陽遷到瀋陽。
  • 亞洲最擁擠的城市,不是北上廣深也不在中國,而是鄰國這座城市
    隨著人口日漸增長,我國發達城市的交通工具上都擠滿了人,無論是火車還是公交以及地鐵,到處都是人滿為患,特別是大城市的上下班高峰期,人們擠進交通工具裡面都快成紙片人了,鞋帶不綁緊的話,可能轉眼就不見了。本來我們已經覺得北上廣深已經夠擁擠了,沒想到鄰國這個城市更加誇張。
  • 崇王賤霸,天下大同——從孫中山大亞洲主義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崇王賤霸,天下大同——從孫中山大亞洲主義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作者:胡春雨題記: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如一家,中國猶一人焉——王陽明用固有的和平道德,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孫中山。在此格局下,孫中山先生末年在北上燕京途中,中經日本神戶發表了著名的「大亞洲主義」演講,站在亞洲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盛讚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民「便發奮為雄,同歐洲人奮鬥」,直至「日本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那一天,就是我們全亞洲民族復興的一天。」亞洲的解放需要亞洲的聯合,其中「在亞洲東部最大的民族,是中國與日本,中國同日本,這是這種運動的原動力。」
  • 孫中山初期為何鬥不過袁世凱?在這4個方面有著巨大差距
    袁世凱回到宮中強制讓溥儀退位,袁世凱搖身一變成為了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引起了革命黨人的反對,孫中山發起了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潰敗後便流落海外。後來袁世凱因為盲目稱帝被民眾拋棄,才給了孫中山等人有機可趁,呼聲最高的孫中山為何總是敗給袁世凱呢,兩人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呢?
  • 人類何去何從:亞洲多個國家考慮遷都,海平面上升帶來滅頂之災
    就拿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來說,這裡原本就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現在海平面上升已經讓這裡的多個國家動起了遷都的念頭。比如印度尼西亞。印尼號稱是「千島之國」,這是一個島嶼非常多的國家,印尼的首都一直是雅加達,但是在2018年,印尼已經正式做出決定,將把首都從雅加達前往加裡曼丹,以應對城市病和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作為東南亞大國,印尼的決定讓周圍不少國家都動了心思。
  • 武昌起義當天孫中山在丹佛?
    坊間流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當天,孫中山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打工。此說似源自唐德剛先生的《晚清七十年》。書中提到,武昌起義期間,孫中山正在典華城(丹佛的粵語發音)一家中餐館當「企臺」(粵語即茶房)。一天,孫中山手捧餐盤,從廚房裡走出來為客人上茶,一個同事忽然朝他大叫一聲:「老孫,你有份電報。」
  • 雖然看著很普通,這座城市卻是亞洲的第一城,北上廣加起來不如它
    亞洲第一城是哪誰?很多人都知道,就是日本的東京,為什麼這麼多人認可東京呢?主要還是因為東京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了亞洲大部分的城市,像經濟文化工業等方面都比其他城市高一大截,因此東京才擁有很高的經濟總量,不誇張地說,東京的GDP是北上廣加起來才勉強一樣,從側面也反映出東京經濟發展的程度。
  • 印尼總統正式提議:遷都加裡曼丹島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8月16日,路透社報導稱,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周五正式提議,將從人口擁擠的雅加達遷都至加裡曼丹島(婆羅洲)。而對於新首都的確切位置,這位總統沒有透露。佐科當天在國會發表國情諮文講話時提出了上述倡議。
  • 舊麥加城--在19世紀末,只有穆斯林才能進入這座城市!
    20年來,麥加這座古城大約95%的地區都被拆毀,新建了寬闊的道路、停車場、酒店和商業區。甚至連這座城市的英文名字也升級換代:沙烏地阿拉伯人現在稱其為「Makkah」。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麥加城。如今,宏偉的麥加鐘塔酒店稱霸了麥加的整個天際線,這座巨大的蘇聯式大本鐘俯瞰著伊斯蘭最神聖的地方、天房和大清真寺。雖並非有意為之,但對伊斯蘭教不敬的無知和愚鈍可在酒店的網站上窺見一斑。「作為麥加城的第二大標誌--費爾蒙酒店的麥加鐘塔雖然引人注目卻可親可近,高聳入雲的大鐘在17公裡外仍然可見。」
  • 雲貴高原「第一大城市」,四季如春,還被認為是最適合養老的省會
    而雲貴高原上的兩個省會城市,那分別就是昆明和貴陽,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兩座省會城市。說到雲貴高原上的「第一大城市」,那無疑就是雲南省的省會昆明了。昆明這個城市一直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這座「春城」一年四季都吸引著人們前去定居,所以昆明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城市乾淨整潔,到處都是鮮花綠植,冬天不冷,夏天不熱。
  • 孫中山名字由來:為日本人所起 曾用日文名「中山樵」
    本文原標題:孫中山,一個被取、用的名字。    這個標題,讀者可能會認為不通、怪誕。事實上,確實有點不好理解,中國人,只要有些知識,誰不知道孫中山,怎麼還說什麼「一個被取、用的名字」?孫中山這個名字,誰取、誰用呀?取、用什麼呀?是的,這是個疑問,本文就是做這個釋疑的功夫。
  • 亞洲「最富裕」的十大城市,中國有7座城市入圍,有你的城市嗎?
    要說現在的中國應該可以說是引領著世界,中國的很多東西都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是世界,不得不說很多國家對中國都表示很神秘的,很多人都是比較好奇中國是為什麼如此的強大,中國的強大不單單是在科技上的強大,在很多城市的建築上也是如此的強大,人文景觀也是很強大的,也是影響著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