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可中國那麼多地方,為什麼要選北京作為首都?從位置上來看,北京連接了三北地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不言而喻;從政治上來看,北京原本就是好幾代王朝的都城,各種達官顯貴,王公貴族留下來的古宅正好成為機關單位和國家領導人的住所;從安全角度來看,北京不靠海處於大陸的中心地帶,危險相比較上海那些沿海城市,安全了許多。由此可見,國家選擇出一個好的都城需要多麼嚴謹的考量。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孫中山,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但是好在哥哥時不時的做點生意,可以貼補家用,所以家裡有條件讓他去讀書。後來隨父母到了澳門生活過一小段時間,澳門當時和內地的城市天差地別,那裡中西文化交融,所以孫中山多多少少會受到澳門當地的影響,認為內地人民需要改變老舊的觀念。後來在哥哥的幫助下,孫中山到檀香山等地接受先進的西方教育,五年之後學成歸國。回國後又立馬到了香港,去香港學習醫術。
畢業之後的孫中山當了一名醫生,但在幾年後,中國被列強侵略,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孫中山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遭受外國列強如此侵犯,於是便辭掉了醫生的工作,轉身投入到革命戰鬥中去。
孫中山本想去見李鴻章商討救國之事,可李鴻章並沒有見他。看到如此情形,孫中山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根本行不通,後來便來到了檀香山,他聯合一眾有志人士成立了興中會,提出了三民主義,之後還擔任了中國同盟會的總理,領導了辛亥革命,這大大的推動了新中國走向獨立的進程。孫中山為革命貢獻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在自己臨終前,都還要求子女們能夠為革命去奮鬥。
飽經磨難的伊犁
歷朝歷代的建國後第一件事便是遷都,他們要把都城定在自己最滿意的地方。我國古代的都城,從北宋時期是一個分界線,之前的都城有洛陽長安,在之後隨著國家經濟重心的南移,都城也漸漸變成了臨安、南京等地。再後來都城雖在北京,但國家的經濟中心依舊位於南京。
中國歷史上有大大小小十個地方曾是各個朝代的都城,可是有一個地方卻很特殊——伊寧市。這個城市直到現在發展的也很一般,但在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卻認為這裡是可以幫助中國稱霸亞洲的地方。伊寧就是曾經的伊犁,伊犁是一個物產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的地方,這裡沒有被過度開發,如今還保持著最原始的樣子。伊犁早在東漢時期那會就屬於我們中國了,當時在伊犁生活著大月氏和烏孫族,他們那會覺得漢朝實力雄厚,能夠得到些許庇護,於是便主動投靠了漢朝,伊犁就從此成為了中國版圖的一部分。
在之後的幾千年裡,伊犁一直屬於我們中國,可在清朝時意外卻出現了。當時準噶爾的強大勢力已經影響到了國家的統一,他們似乎是想要把新疆分成兩半兒。皇帝當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於是果斷派兵平定了叛亂,還在那裡設置了一個職位,以便於時刻掌握當地的情況。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被孫中山看中覺得是作為首都最合適的地方,到底具體是為什麼呢?接下來給你們好好講講。
有望稱霸亞洲的都城
中華民國剛剛建立時,他們便在考慮要把都城建在哪裡合適,當時人們是在重慶和北京之間糾結,孫中山卻與他們意見不同,他認為武昌才是定都的好地方,然而武昌還是會有一些不足之處。
不多久,魯迅的老師張老先生找到孫中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按照國家現在的情況,首都的地點可以定在武昌、南京、和北平。但是這三個地方也有缺點,那就是離中國的西部地區太遠,如果將都城定在這三個地方,肯定無法很好的管理新疆、西藏等地。於是便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想著把都城定在伊犁。西部地區那麼多城市,為何偏偏選擇這個地方呢?商討過後,他們認為歷朝歷代的西部地區,在治理方面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直接將都城定在伊犁,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伊犁這個地方礦產資源特別豐富,現在看起來雖不如南京、北京等地,但如果將這些資源合理的利用起來,用來建設和發展,假以時日一定比南京、北京強。而且伊犁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正好處在亞太地區的中心位置,到哪裡都很方便,這樣一看,伊犁絕對是作為都城的首選。孫中山覺得張老先生說的很有道理,一度想要把都城遷往伊犁,還為此做了各種各樣的規劃。
但那時的中國剛發生革命運動不久,由於清政府的昏庸無能導致國家正面臨大量的割地賠款,百姓們因此遭受到嚴重打擊。這樣一來,無論從人力看、物力看、還是財力方面來看,當下遷都伊犁只是一個空想,各方面都無法支持國家對伊犁的開發建設,而這些計劃還沒有實現時,孫中山先生就已經與世長辭了。他去世之後,國民政府需要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自然就擱置了這件事,之後也沒有人提及,人們自然就都忘記了。
結語
孫中山先生一生為國家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儘自己所能讓祖國發展的更好。即便他偉大的猜想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實現,但未來的伊犁,會如他想像的那樣發展得越來越好。
本文由經典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