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耗資高達2340億遷都,能解決「城市病」帶來的困擾嗎?

2021-01-09 左岸楓史

歷史上,盤庚因洪水和貴族不安遷都,周平王因烽火戲諸侯城池被毀而遷都,武則天因長安損壞遷都洛陽,明成祖因加強統治遷都北京。他們遷都是因為都城本身受到危害而不得不遷都,但在現代化進程中,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卻因為一種城市病而決定遷都。

據了解,印尼陸地面積為190.4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為316.6萬平方千米,並且是由17508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合而成,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它的首都雅加達擁有740平方公裡的城市面積,1027.7萬的人口,是東南亞人口第一大城市。而其周邊的大雅加達地區也因為擁有3000萬的人口,成為世界上的第二大都市圈。因此,雅加達巨大的人口壓力給該城市帶來了一系列擁擠、汙染、地下水位下降等問題。

面臨著巨大的城市發展壓力,2019年印尼提出了要把首都從雅加達遷都到東加裡曼丹省。這個國家耗費巨資遷都,能解決"亞洲城市病"帶來的困擾嗎?

雅加達"病症"多發

印尼宣布"遷都計劃",併到2024年完成這一任務,這一切看起來是比較合理的。

雅加達是東南亞人口第一大城市,在190.4萬平方千米麵積上承載著1027.7萬的人口,每平方千米有5.4個人,這就意味著雅加達已經不堪重負了,而且大雅加達都市圈還有著3000萬的人口。所以,大量的人口壓力是雅加達這個城市的重要負擔。

可想而知,這麼大的人口壓力給這個城市帶來的次生負擔。每天,擁擠是這個城市裡每一寸土地上的狀態。路面上交通擁堵,地下交通擁擠,每天高峰期烏烏泱泱都是匆忙行走的行人。據了解,雅加達還一度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交通擁堵城市,而且大量汽車尾氣的排放,還增加了城市的汙染程度。

另外,大量人口的生活壓力,導致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如果城市地層失去了水的支撐,會造成地面下陷,整座城市也會下沉,更為嚴重的是,還會引起海水倒灌。印尼屬於島國,雅加達一半的陸地面積緊鄰海洋。據了解,雅加達百分之四十的區域都位於海平面下,如果遇上河水突漲、海平面的上升,這座城市就有隨時被淹沒的可能。

雅加達是印尼三大旅遊城市之一。去過雅加達的人都知道,這座城市是傳統面貌與現代風格相結合,貧窮與富有形成強烈的對比,在高樓林立間到處都能見到低矮破舊的房屋,一幢幢現代商務大樓就緊挨著嘈雜的村莊,處處可見"尷尬"與不協調。所以,這座城市不合理的規劃導致其無法解決一系列的城市問題。

另外,雅加達作為印尼的首都城市,全國最大的港口外港丹戎不碌,國際海空航線珍卡蘭機場,中央博物館,最著名的印度尼西亞大學,還擁有著他們這個國家最大的金融機構,重要的商業機構,高端的商場等等,就如同中國的北京、俄羅斯的莫斯科、美國紐約等,重要的行政優勢讓大量的資源匯聚這個城市,必然吸引大量的人口匯聚於此。

據統計,印尼擁有2.6億多的人口,雅加達常住人口約有1200萬人,流動人口高達3000萬多,按照流動人口計算,雅加達佔據總人口的12%。

所以,雅加達從過大的人口壓力引起的一系列交通擁堵、環境汙染、城市下沉等問題,確實給整個城市帶來極大不便,決定遷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東加裡曼丹省能否承接

東加裡曼丹省是在加裡曼丹島,位於其島東部,是印尼的一級行政區,直接受印尼的管理,就像中國的各個省份,直接受到中央管理控制。從地理區位上來說,該地位於加裡曼丹島的西北及北面,並與馬來西亞隔海相望。東加裡曼丹省有129,067平方公裡的土地面積,人口約362萬人,人口密度較低。

從人口密度上來說,東加裡曼丹省比雅加達更具有空間優勢,而且西、中、北、南四個加裡曼丹省與其相鄰,都是加裡曼丹島上5個省份,土地面積共有544160平方公裡,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首都的人口壓力。

從城市發展規劃上來說,東加裡曼丹省的北佩納揚巴塞爾縣與庫臺卡塔內加拉縣是新首都所在地,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如果合理規劃城市就可以很好的控制城市人口密度。

據了解,印尼的新首都位於東加裡曼丹省的北佩納揚巴塞爾縣,以及庫臺卡塔內加拉縣的一部分地區,是一個具有多種熱帶植物的森林公園,並建有猩猩保育中心。

東加裡曼丹省從人口優勢與地理區位上,在理論上都具有一定承接遷都能力,畢竟遷都的目的是為了緩解以前首都所具有的人口壓力。但是遷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東加裡曼丹省具有承接遷都的條件,但後期規劃與實施更關鍵。

耗資2340億元人民幣能解決問題嗎?

在東加裡曼丹省具備承接遷都條件的情況下,印尼即使花費2340億元人民幣,真的能夠解決因人口壓力帶來的困擾嗎?如果我們跳出印尼遷都的一般邏輯再去思考印尼遷都,或者從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就會出現一種普遍且具有共性的現象——亞洲城市病。

我們先看一組亞洲國家的數據。印尼首都雅加達人口佔據印尼總人口的12%之多,韓國首都首爾人口佔據韓國總人口的19.64%,泰國首都曼谷人口佔據泰國總人口的17.24%,日本首都東京人口佔據日本總人口的10.96%。

這一系列的數據顯示,亞洲很多國家的首都就像一個巨大的能量場,吸引大量人口聚集在首都,形成較大人口都市圈。而這一切背後都是因為大量資源的聚合。

其實,與韓國、泰國相比較,印尼首都雅加達的人口壓力還是相對較少的。如果人口過多成為遷都的理由,那麼很多亞洲國家豈不是都要遷都。

其實,對於很多人能來說,亞洲本來就是一個人口比較集中的洲,這毋庸置疑。但是,很多人口聚集在首都這個大圈子中,卻是一個突出的共性問題。那就是因為所有資源都過於集中,並且分布十分不平衡。

所以,印尼選擇耗費2340億元人民幣選擇遷都未必能解決真正問題。因為選擇遷新都後,因資源過度集中引起的人口高度聚集,從而帶來的一系列擁擠、環境汙染等同樣的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根本解決,遷都多次也只能治標,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首都資源誘惑,人人都想去說明了什麼

就以印尼的首都雅加達為例,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業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重要的樞紐城市、文化中心等,這使印尼的經濟、文化、政治等各種重要資源都匯聚在雅加達。

可想而知,這麼多資源的聚合,也必然蘊藏著大量發財的機會,這就會吸引很多人來到這個城市尋求發財的機會,這也就導致都市圈人口聚集的情況。

面對發財的機會,人人都不會放棄。但這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這個國家機器運行中存在著問題。因為大量權力與資源的集中必然導致人口的集中依附,從而引發"城市病"。如果不採取恰當且合理的城市發展規劃,"城市病"將難以治癒,且愈發嚴重。

在"城市病"治癒方面,中國作為亞洲的一種重要國家,是比較成功的。

中國有著14億的人口,而首都北京約有2154萬左右人口,佔中國總人口約1.5%。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同樣匯聚著大量的資源,但是北京這個都市圈卻並未出現人口大量擁擠、環境汙染等一系列城市病。

通過分析中國出現一系列現象就能發現,中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極大地分解了大量資源匯聚首都的現狀。在改革開放時期,一批批南下務工人員去深圳淘金引起壯觀的"打工潮",這是當時在深圳設立的經濟特區,賦予深圳一定的特殊性與優越性。這不僅為了促進南方區域經濟發展,同時還分散了北京的政治資源、經濟資源。

目前,中國又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將香港、澳門、廣東等地資源進行整合;同時還設立鄭洛西經濟圈(鄭州、洛陽、西安)、長三角經濟帶、黃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等。這些經濟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同時,也形成了不同的都市經濟圈,分散了首都北京的人口壓力。

所以,印尼出現的人人都想去首都的現象,是亞洲國家普遍存在的"城市病"問題,這也說明國家出現了問題,治療方法治標不治本。

其實,所謂的"城市病"是指在一個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交通擁堵、住房緊張、能源問題突出、城市供水困難、秩序混亂等一系列失調現象,造成供需之間矛盾加劇。這些問題的存在會極大阻擋城市發展步伐。

在一個具有"城市病"症狀的城市裡,城市發展規劃混亂,盲目擴大建築面積,大量耕地被建築佔用,基礎設施落後,城市治安混亂,河流湖泊被汙染,不注重人文資源保護,使百姓生活質量難以保證,資源被大量的浪費,人與自然處在一種失衡的狀態,可持續發展也就成為一種奢求理想。

其實,這些都是城市病症形成過程中的表徵,而真正的根源卻在於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居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之間的平衡狀態被打破,進而失去協調,甚至演化為過度不協調的狀態,這必將成為城市發展倒退的罪魁禍首。

歷來,過猶不及被認為是一種中庸之道,物極必反也成為一種處事之態。而在城市治理的過程中,這不失為一種治理城市發展的理念。在城市病治理的過程中,如果一味的只著眼於解決人口過度集中的問題,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印尼因人口過度集中帶來困擾,而決定耗資2340億元人民幣進行遷都,這只能從表面上去解決人口壓力問題,遷都之後若不改變城市治理理念,依然會出現因人口過度集中出現的城市病問題。因為面對首都大量資源的誘惑,百姓依然會湧入新首都。

所以,印尼要做的不是遷都,而是通過城市發展規劃形成其他都市經濟圈,讓人口分散並引流至其他城市。這不僅能夠治理城市病,還能更好的促進一個國家經濟良性循環發展。

在2002年,韓國前總統盧武鉉在競選期間提出把首都從首爾遷往新建行政首都世宗,希望遷都到中部地區以發揮新首都輻射帶動中南部地區的發展。但是,韓國在野黨極力反對,最終到韓國憲法法院打官司,以《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憲而告終。最後,韓國只能把世宗重新定位行政中心城市,取消了提出數十年的遷都計劃。

其實,韓國遷都也是為了減輕首爾發展的壓力,但無奈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通過分析就會察覺,韓國與印尼選擇遷都中也存在著某種共性的原因。

縱觀亞洲國家政治經濟體制,你也會發現,普遍存在著權力與資源高度集中而導致人口的過度依附。這應該是最深層次的原因。所以,"城市病"成為亞洲很多亞洲國家的困擾是難以避免的。

既然難以避免,就應該積極採取應對策略進行治癒。如何根據每個國家自身的狀況,量身定製出方法是至關重要的。這樣,既能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還能緩解人口壓力;既能讓經濟處於一種良性循環發展狀態中,也為居民提供一種舒適和諧的生活環境,讓居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相關焦點

  • 2.6億人口大國被迫遷都,一口氣砸2340億美元,需要10年才能搬離
    近些年,印尼首都雅加達正在加速下沉,在過去30年裡下沉了近4米,按這個速度計算,到2040年,印尼總統府將被海水淹沒,因此必須儘快搬離。但是,雅加達是一個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級城市,遷都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留給印尼的時間不多了。
  • 一口氣砸下2340億,世界人口大國決定遷都,將在4年後正式遷出
    首都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發展,但是,有這樣一個國家卻突然要遷都,預計投入2340億,4年後正式遷出。
  • 印尼總統正式提議:遷都加裡曼丹島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8月16日,路透社報導稱,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周五正式提議,將從人口擁擠的雅加達遷都至加裡曼丹島(婆羅洲)。而對於新首都的確切位置,這位總統沒有透露。佐科當天在國會發表國情諮文講話時提出了上述倡議。
  • 人類何去何從:亞洲多個國家考慮遷都,海平面上升帶來滅頂之災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變暖引發的直接後果之一,它將會給許多地區的人們帶來滅頂之災。就拿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來說,這裡原本就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現在海平面上升已經讓這裡的多個國家動起了遷都的念頭。比如印度尼西亞。印尼號稱是「千島之國」,這是一個島嶼非常多的國家,印尼的首都一直是雅加達,但是在2018年,印尼已經正式做出決定,將把首都從雅加達前往加裡曼丹,以應對城市病和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
  • 印尼這次遷都是要玩真的?
    &nbsp&nbsp&nbsp&nbsp雅加達,別稱「椰城」,是印度尼西亞的首都和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城市。&nbsp&nbsp&nbsp&nbsp不過,隨著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近日「官宣」了遷都計劃,這座爪哇島上的城市作為首都的日子可能不多了。
  • 印尼的跨海大橋計劃:成本高達250億美元,可連接2億人口
    2007年,經過初步核算之後,巽他海峽大橋的建造方案被初步定了下來,工程價格估算為100億美元,大橋兩岸所屬的楠榜省和萬丹省政府也表示支持該項目的建造。2011年,在印尼制定的【2011-2015年總體規劃中計劃】當中,巽他海峽大橋成為蘇門答臘經濟走廊的一部分,時任第六任印尼總統的蘇西洛表示,該工程將於2014年開始,估計整體耗資150億美元。
  • 印尼爪哇島人口過密 總統決定遷都並透露意向選址
    (原標題:印尼總統佐科談遷都原因,並透露意向選址)
  • 島嶼太多也是煩惱,印尼有17000多個島嶼,首都放在哪都不合適
    這樣的地形也有好處,能儘可能多地佔據海洋資源,面積不過191萬平方公裡,比蒙古國要大一些,卻擁有3.5萬公裡的海岸線和316.6萬平方公裡的領海。我國也算是海洋大國,所擁有的領海面積不過300多萬平方公裡,領海面積比陸地面積還大一倍的,世界上恐怕只有印度尼西亞一家。再看看其他數據。印度尼西亞擁有人口2.62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
  • 印尼首都2100年將消失,直接被海水淹沒,曾耗37億建防護牆
    印尼首都2100年或將消失,直接被海水淹沒,曾耗37億美金建防護牆 遷都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決定,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是很難遷都的,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說哈薩克斯坦,這個國家有過23次的更換首都的經歷,當然這是其自願的。不過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個即將遷都的國家卻並非是自願的。
  • 跳出「布雷斯悖論」,百度智能云為治療城市病帶來新藥方
    但在城市虹吸效應帶來要素聚集與城市規劃、管理水平不協調的矛盾現實下,為數眾多的城市正患上所謂的「城市病」——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秩序混亂、資源過度消耗、公共服務不足、產業結構失衡、環境汙染嚴重等正成為眾多城市的共有症狀,並且似乎城市規模越大,這種症狀就愈發的顯著。
  • 日本3萬億日元建造海底城市!不再擔心沉沒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除了頻發的地震帶來的威脅,還有就是海嘯了。氣候變暖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了,它所引起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對日本造成了困擾。而且之前也有美國專家預言,由於2004年的印尼海嘯,導致馬裡亞納海溝有了向日本擴展的趨勢,該國以後可能將被海水淹沒。
  • 印尼的「古代高達石像」
    而高達粉很快就發現,這座石像幾乎與《機動戰士高達00》中的能天使高達 GN-001完全一致,於是連高達動畫監督水島精二都出來吐了個槽。 「這啥啊(笑)」先有印尼古代高達石像還是先有萬代,正當網友們陷入這種哲學思考的時候,虔誠的古代高達信徒們已經開始了繪畫創作:
  • 第一高樓耗資150億,卻在坍塌之後,給世界帶來6.5萬億損失
    第一高樓耗資150億左右,卻在坍塌之後,給世界帶來了高達6.5萬億的損失,這種情況就算是放在現代化社會,也確實讓人感到有點難以置信。 前世貿中心耗資150億 前世貿中心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它在1973
  • 江蘇將迎來全國首個「兩棲」機場,耗資1.2億,讓你大開眼界!
    江蘇將迎來全國首個「兩棲」機場,耗資1.2億,讓你大開眼界!我們知道江蘇省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地區,同時依託大陸和黃海,它水產資源豐富,自然環境也很好,橫跨河流,氣候方面也特別好,冬天不太冷,夏天不特別熱。
  • 遼寧最「受寵」的城市,被耗資263億機場砸中,未來可期
    是我國北方內為數不多的超過7000億元的「非省會」的城市了,而且還是東北地區GDP最高的城市,可見這座城市蘊含的能量還是非常大的,並且在未來它還能有著更好的發展前景。而它能夠有如此快速的發展,這和它的地理位置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它位於遼寧省的最南邊,連接著黃海和渤海,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重要城市。而它不僅嗲懂了市內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城市和地區的發展。
  • 填海造地20萬畝,耗資600億,將建海上城市
    其次就是填海造地,提高使用的面積,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打造最宏偉的填海工程,填海造地面積達20萬畝,耗資費用600億。 這次填海造地的城市是溫州,主要還是因為溫州的地很少,人口數量多,人均的耕地面積是0.3畝。
  • 中國最大的人工島:佔地面積12000畝,建設耗資超1600億
    縱觀現在我國的發展已經走出了疫情帶來的陰霾,熬過了那個令無數人手足無措的冬天,堅強勇敢的中國人不會向困難屈服,更不會被困難打敗,現在的經濟發展反而呈現出一種破而後立、涅槃重生的感覺,各個城市的發展也迎來了春天,在全面復工復產的基礎上,把城市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好。
  • 重慶貴州又將新建高速,總裡程52千米耗資70多億,這座城市受益多
    貴州各城市的發展也平平無奇,省城貴陽的經濟,也才3500多億人民幣,和相鄰地區都有不小的差距,更別說和沿海省份相比了。但是呢,近幾年來貴州的交通發展也十分迅猛,而今重慶貴州又將新建高速,總裡程52千米耗資70多億,這座城市收益多,你知道是哪一座城市嗎?
  •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虎嗅網
    在東亞到南亞範圍內,印尼以2.68億列第三,其中爪哇島佔了1,45億(下面所標國家人口加起來高達40億)>坐擁2.68億人口的印尼,國土大多由島嶼構成,不僅破碎而且可供開發的平原不多,糧食供應非常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