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控股等五家上市公司一年半環保研發投入不及1000萬

2020-11-30 搜狐網

  對研發費用這一項目,收入仍捉襟見肘的環保企業可謂又愛又恨。

  若研發投入過高,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當期利潤;若投入過低,從中長期來看,又會影響到企業創新活力、科研能力及接單能力,關係到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畢竟對環保行業這類科技含量高的行業來說,誰擁有了技術誰就擁有未來。為此,界面新聞研究部環保行業研究第五篇,將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拿出來曬曬。

  本次環保行業的研究中,從研發費用、費用佔比、科研人數等方面統計了此次研究標的78家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情況。看看究竟哪些環保企業在科研上最捨得投入。

  以Wind數據為基礎,界面新聞統計發現環保行業在研發投入方面存在以下幾點現象。

  第一,較A股全行業來說,環保行業在研發上的投入已屬不錯,遠超全行業平均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間。

  第二,較2015年全年相比,環保行業在2016年上半年的投入有所縮水,具體體現在研發營收佔比及研發費用增速上。

  第三,環保設備製造企業研發投入佔比普遍較高,環保監測類偏高;環保工程類企業研發投入佔比偏低,尤其是水處理行業。

  第四,有5家環保企業一年半研發投入不及1000萬元,有15家企業2015年研發費用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不足2%。

  ——

  據界面新聞統計,剔除10家2016年中報未披露研發費用的公司,剩餘的68家公司2016年上半年研發總投入達16.88億元,較2015年上半年的14.76億元同比增長14.33%;佔企業營業總收入比例2.73%;佔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比例25.01%。

  研發費用同比增速貌似良好,但與2015年研發費用的同比增速、營收佔比相比,則明顯出現下滑。2015年這些公司全年研發總投入37.21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4.33%;研發費用在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佔比分別3.14%和27.15%。

  由此可見,迫於上半年環保行業整體增收不利的形勢,企業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也大幅縮水。研發費用增速直接下降了10個百分點,佔營收比例也從3.14%降至2.73%。

  有行業人士認為,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達到5%才具有競爭力,因此,環保板塊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力度仍有待提高。


  不過,與A股全部上市公司相比,環保板塊在研發上的投入已屬優秀。據界面新聞統計,A股市場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分別只有1.31%和1.06%,佔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5.53%和11.26%。

  從具體企業來看,2015年全年研發費用超過1億元的環保公司有12家,排名前三的分別為龍淨環保(600388.SH)、東方園林(002310.SZ)、凱迪生態(000939.SZ)。2016年上半年研發費用超過1億元的環保公司有3家,超過5000萬元的有10家,排名居首的同樣是龍淨環保,其後為啟迪桑德(000826.SZ)和格林美(002340.SZ)。

  若算上這一年半之和,排名前三的分別為龍淨環保、啟迪桑德和東方園林,研發費用分別為4.11億元、3.07億元和2.84億元。

  與絕對值相比,研發費用支出佔營業收入的比例更能說明問題。以2015年研發投入佔比排序來看,佔據前位的,多為環保專業設備製造企業。前三位分別是凱美特氣(002549.SZ)、天瑞儀器(300165.SZ)、理工環科(002322.SZ),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均超過10%,排名第四的龍源技術(300105.SZ)同樣研發費用超10%。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於環境監測、檢測等設備製造的業務來說,對於技術和數據的要求比其他領域更為嚴格,門檻更高。

  研發費用投入不足的環保企業也有不少,有15家企業2015年研發費用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不足2%。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合計投入不超過1000萬元,這5家公司投入佔比也是極低。

  水處理企業武漢控股(600168.SH)這一年半來僅有77.17萬元研發支出,2015年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僅有0.05%。公司2011年以來業績也一直增長疲軟,2015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僅有1.74%和3.48%,2016年上半年便開始營收淨利雙雙下降。


  從研發人員數量來看,有三分之二的環保企業研發人員超過100人,其中有15家企業研發人員超過300人,龍淨環保在這一項目以唯一一家超過千人的人數再度奪魁。研發人員佔比最高的是理工環科,公司一半以上是研發人員。

  在界面新聞研究的環保標的中,較為優秀的企業包括龍淨環保、理工環科、東方園林、啟迪桑德、聚光科技等。

  龍淨環保:研發人員上千人

  龍淨環保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雙雙居首,分別達2.91億元和1.20億元。研發人員1126人,是環保行業唯一一家上千人的公司。

  這家公司是中國環境保護除塵行業的首家上市公司。在環保行業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工程聯合研究中心」、「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技術創新平臺,近年先後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攻關項目62項,主持、參與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92項,獲授權專利463項,獲國家重點新產品認定19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5項,綜合實力居全國同行之首。

  在研發支持之下,公司近年營業收入和業績也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

  理工環科:過半員工是技術研發人員

  理工環科公司2015年介入水質監測設備行業,業績也得到大幅提升。公司去年淨利潤翻番,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增長846%。

  在2015年8月,收購北京尚洋100%股權,在水質監測方面形成優勢。根據業績承諾,北京尚洋2016、2017年分別貢獻淨利潤不低於4680萬元和6000萬元,該業務淨利潤同比增速預計為50%。

  在1300餘名員工中,理工環科有一半是技術科研人員。2015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擁有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57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08項。

  東方園林:連續3年研發年投入超2億元

  自2013年以來,東方園林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都超過2億元,2010年以前僅有1000萬元左右。

  在研發投入之下,公司自主智慧財產權數量大幅增加,共申請專利28項,其中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累計取得專利88項,其中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64項,外觀設計1項;累計取得植物新品種權18項。

  不過儘管金額較大,但與營收相比,東方園林研發投入佔比仍然有待提升。

  啟迪桑德:研發費用與業績齊升

  與2011年前不足1000萬元的研發費用相比,近幾年,啟迪桑德每年研發投入都在以超過50%的速度遞增。去年投入近2億元,今年上半年已投入1.14億元,預計全年投入仍將上升。公司近幾年規模及業績也保持著兩位數的穩定增長。

  啟迪桑德有近百項專利,在160餘項大型環保工程中積累了技術經驗。同時,公司構建了自有技術體系,以確保在面對固廢處置領域不同的項目需求,並提供全套系統環境解決方案。不過,與營收相比,啟迪桑德研發投入佔比也有提升空間。

  聚光科技:去年研發費用同比增近五成

  聚光科技從事環境監測儀器儀表製造,在研發方面較為重視。2015年公司採用分布式研發與總部集中研發的模式,集中研發資金,各事業部與子公司加大重點項目的研發投入,公司總部重點布局重要方向研發,全年投入研發資金1.70億元,同比上升48.31%,佔公司營業收入的9.28%。

  聚光科技還表示,時刻關注行業發展動向,不斷追蹤和吸收國內外的新技術,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研究機構等的技術合作,積極做好新產品的研發和技術儲備工作,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類型。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已取得專利291項,其中發明專利141項,實用新型專利147項,外觀設計3項。正在申請專利共138項,其中發明專利103項,實用新型專利35項。已取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219項。不過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有所放緩。

相關焦點

  • 環保上市公司賺錢排行榜 TOP20
    最賺錢環保上市公司排名也最終落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16年環保上市公司的「賺錢能手」都有誰:2016年滬深股市的環保板塊,城投控股仍排在首位,但較去年淨利潤下降42.63%。三聚環保由第9升至第3位。東方園林由去年的第11,升至第5位。有五分之四企業淨利潤保持增長,其中漲幅最大的當屬神霧環保,淨利增幅達289.47%。東方園林增幅達115.23%。港股中,北控水務2016年淨利潤達367298.20萬港幣,約合人民幣32.5億元。光大國際的淨利潤達303657.3萬港幣,約合人民幣26.87億元。
  • 1109家公司去年研發費用增長
    截至4月16日,Wind數據顯示,1398家上市公司公告了2017年全年研發費用,有1109家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長。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較大且增長的公司多屬於科技行業。產業升級、拓展國際市場、鞏固龍頭地位,成為上市公司加大研發投入的重要原因。
  • A股資本地圖廣州篇:117家公司上市 近六成為細分領域龍頭
    廣州的A股資本市場29年1992年11月23日,瓊能源A(現綠景控股,000502)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原註冊地在海口,後遷至廣州。因此,瓊能源A(現綠景控股,000502)是現存最早登陸A股的廣州上市公司。自此,廣州本地的眾多優質企業陸續登陸A股市場。
  • 武漢光谷生物城「十四五」力爭新增上市企業20家
    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見狀雪中送炭,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向新縱科公司注資100萬元,救活了這匹千裡馬。 一年後,新縱科公司成功研發了高通量液相晶片檢測試劑及設備,產品性價比較高,能大幅度降低醫院的成本,改變依賴進口的狀況。
  • 補貼首臺套保費最高1000萬 6家上市川企可「分羹」
    其中,東方電氣集團「一口氣」拿下26個項目,佔到了所有保險補償項目數的1/3,另有6家上市公司的7個項目入選。6家上市川企的7個項目入選與節能環保相關的2個項目獲得了省級首臺套保費補貼。一個產品是深冷股份自主研發、製造的「天然氣液化撬裝裝置」。對此,公司方面表示,在今年以來公司新籤訂的5.3億元合同中,就包括該產品。
  • 長飛光纖旗下公司1000萬項目環評獲實行告知承諾制的項目類別下的...
    每經AI快訊,「A股綠色報告」項目監控到的數據顯示,長飛光纖(601869.SH)旗下公司長芯盛(武漢)科技有限公司搬遷項目環評審批獲實行告知承諾制的項目類別下的通過。該項目總投資額達1000萬元。「A股綠色報告」項目由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共同推出,旨在讓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 環保上市公司賺錢排行榜 TOP20:第一名你估計想不到(名單)
    最賺錢環保上市公司排名也最終落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16年環保上市公司的「賺錢能手」都有誰:2016年滬深股市的環保板塊,城投控股仍排在首位,但較去年淨利潤下降42.63%。三聚環保由第9升至第3位。東方園林由去年的第11,升至第5位。有五分之四企業淨利潤保持增長,其中漲幅最大的當屬神霧環保,淨利增幅達289.47%。東方園林增幅達115.23%。港股中,北控水務2016年淨利潤達367298.20萬港幣,約合人民幣32.5億元。光大國際的淨利潤達303657.3萬港幣,約合人民幣26.87億元。
  • 技術派的較量:15家數字科技代表公司一年「成績單」
    針對數字科技過去的這一年,零壹智庫梳理了15家數字科技領域的代表公司,觀察其2019年的科技表現。過去一年,不論是BATJ等頭部網際網路公司、人工智慧或區塊鏈賽道的科技公司,還是金融科技領域應用金融科技的銀行、保險、消費金融等持牌金融機構與提供金融科技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他們在數字科技領域也都有所收穫。
  • 浙江省上市公司超500家!全國第二!五家超1000億市值
    浙江省503家上市公司中,市總值超出500億的上市公司有27家,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1000億!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1月13日,浙江省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前五名依次是海康威視,總市值約為4420.1901億;寧波銀行總市值約為2000.6694億;榮盛石化總市值約為1568.7813億;公牛集團總市值約為1190.4166億;泰格醫藥總市值約為1074.4080億。
  • 年均數億元投入研發 仍無產品獲批上市 神州細胞IPO「錢途」未卜
    來源:投資時報神州細胞年均淨流出現金已近億元,而未來將要投入多少研發費用仍無法預測。據招股書描述,本次神州細胞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6800萬股,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擬募資19.82億元,投向產品臨床研究項目(16.77億元)和補充流動資金(3.05億元),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與其他採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的醫藥公司相似,神州細胞目前幾乎沒有盈利手段,成立12年來大量金額投入研發費用而產品仍在研發並未獲上市批准,這無疑是該公司最大的風險所在。
  • 3100萬獎給這36家「準上市」高新企業
    3100萬重獎! 記者自市科技局了解到, 近日, 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培育庫入庫企業研發投入獎勵擬補助企業名單公示, 全市共36家企業在列, 總補助資金超3100萬元。
  • 516家上市公司問題名單外洩!(附完整名單)
    375.先河環保:管理混亂,臨汾環保事件,3500萬收購零收入公司涉嫌利益輸送374.三聚環保:財務有問題,經營現金流為負373.常山藥業:大股東套路減持372.華北製藥:主業虧損,財務貓膩371.90.美達股份:化纖企業,錦綸紡織生產銷售,營收13年開始不斷下滑,淨利一年好一年虧,經營現金流是不是為負,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二股東清倉式減持89.富臨運業:汽車客運站服務,控股股東全額質押,頻繁折騰收購,15 年營收開始下滑,重大交通事故子公司高管被刑拘,套路停牌半年躲避下跌,連續下跌導致控股股東開始賣殼88.驊威文化:影視傳媒,各種併購,公司的快速增長主要源於外延併購帶來的並表收入
  • 526家上市公司扎堆 A股崛起粵港澳大灣區板塊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18日,A股共有上市公司3586家,其中註冊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9市的上市公司共有526家,佔廣東省A股上市公司的89.6%,佔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4.67%。從各城市情況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城市分化明顯。深圳擁有的A股上市公司最多,達285家;其次為廣州,共有A股上市公司98家。
  • 自主研髮結碩果 中國上市公司平均研發費達1.47億
    長江商報記者通過同花順統計,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A股共有上市公司3733家,剔除536家未披露研發費用的公司,研發費用共計4701.04億元,同比增長24.28%,平均每家研發費用為1.47億元,同比增長17.6%。大筆投入研發,產出也是碩果纍纍。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披露顯示,2019年1-10月我國發明專利申請111萬件,發明專利授權37.8萬件。
  • 「4500萬研發費蒸發」惹爭議 絕味食品信用值「掉血」?
    11月30日,針對「4500萬的研發費用」一事,絕味食品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2017年年報中披露的研發費用與2018年財報中披露的上期研發費用存在差異是口徑差異。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絕味食品財務統計前後存在差異,今年以來,絕味食品大股東減持、業績接連下滑也進一步讓業界對絕味食品未來的發展前景打上了問號。
  • 遠東智慧能源獲2020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最具社會責任上市公司獎
    11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辦,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端經濟論壇之一,本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以"解碼雙循環,謀局十四五"作為主題,呼應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和新格局。
  • 東陽商幫的財富圈際:控股近20家上市公司
    股上市公司。  目前,東陽人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有近20家之多,其中復星系、「橫店系」的影響力,在國內均可稱得上首屈一指。  廣廈、橫店資本探路  樓忠福掌舵下的浙江廣廈,可以視為東陽商幫的一個縮影。  1997年4月,浙江廣廈在上交所上市,拉開了東陽企業進軍資本市場的序幕。
  • 冠昊生物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無縫銜接」,公司淨利潤常年位居千萬級...
    控股股東解押質押同步進行冠昊生物日前發布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廣東知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通知,獲悉其將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辦理了解除質押和質押業務。公司控股股東廣東知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原質押給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天平架支行的公司股份1700萬股解除質押,同時再質押1700萬股。截至公告日,廣東知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直接和間接持有冠昊生物股份合計6110萬2081 股,目前廣東知光累計質押冠昊生物股份4139萬4822 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的 67.75%。
  • 遠東控股:發力新基建,跑出「十四五」加速度
    數據顯示,2020年底,全國5G基站數將超過50萬個,5G全國網絡累計投資將達到1.2萬億元。遠東控股早已順應數位化發展趨勢,全力布局數據傳輸領域。2018年,遠東率先出擊,與以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面向通信及數據業務、智慧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及運營服務的企業在「阿里巴巴大數據中心」等項目上達成戰略集採合作關係,迅速布局服務大數據中心領域。
  • [中報]中電環保:2014年半年度報告
    、股份公司、中電環保 指 南京中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公司 指 南京中電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子公司 自動化公司 指 南京中電自動化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子公司 國能公司 指 南京國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子公司 科技公司 指 南京中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子公司 聯豐公司 指 江蘇聯豐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