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花甲已過,本可退休享受,含飴弄孫,但他選擇創辦醫院,艱難起步。
66歲,患上肝癌,本該放慢腳步,靜心休養,但他選擇堅守臨床,救治病人。
他是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總院長徐克成,今年74歲,與雷鋒同齡。
「能為患者多工作一天,就是我人生的意義!」在半個世紀的從醫生涯中,「雷鋒精神」成了他人生的燈塔。醫院創辦13年,沒花一分錢做廣告,卻吸引了56個國家的患者來看病。罹癌8年的徐克成,目前正在牽頭組織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他的大目標是,讓全省50%的病人都能進協會,給10萬人普及癌症教育,讓1萬人實現科學康復,讓癌症成為慢性病,讓生命發光。
「創業院長」: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徐克成的「抗癌夢」始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50歲出頭的徐母在農村查出患癌症後,僅僅3個月就去世了。看著母親痛苦地離去,徐克成決心向癌症挑戰。1998年,時任衛生部部長的陳敏章對徐克成說:「你可以在中國南方創建一家有特色的腫瘤醫院嘛,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幾天後,陳敏章題寫「腫瘤特別治療中心」作為院名寄給徐克成。不久,噩耗襲來,陳敏章也被胰腺癌奪走了生命。
彼時,61歲的徐克成在消化道疾病防治界已是聞名全國,本可以功成身退,但陳敏章的早逝讓他想起了兒時的夢想、老友的重託。他的人生就此改寫。2001年,徐克成在廣州一家醫院租了一層樓,憑藉20張床位開始了「二次創業」。
在大醫院林立的廣州,一家新的民營醫院如何打開局面?「我們的技術要與眾不同,要勇於解決難題。」徐克成決定走特色路線,他創新性地將冷凍消融(CSA)、微血管介入療法(CMI)和聯合免疫療法(CIC)組合成「3C治療模式」,吸引了不少疑難雜症患者。
2006年3月,馬來西亞華文報紙《星洲日報》報導了一名面長巨瘤的19歲高中女生洪秀慧,向全世界醫院呼籲求救。徐克成醫療團隊先後5次給洪秀慧做血管介入治療,用不鏽鋼圈將腫瘤內血管一根根阻斷,然後在CT引導下,用冷凍探針將瘤體一段段凍死。4個月後,洪秀慧背負多年的巨大負擔被成功卸下。
自此之後,廣州復大的朋友遍布全天下,徐克成說這是自己的一大人生快事。為每一名外籍患者治療,就好像是一場「民間外交」,將中國的友誼送向全世界。
如今在復大,國外患者佔了病人總數的七成。復大,也從當初只有20張病床的小醫院,發展成擁有3家分院的集團,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嚴苛院長」:三條「紅線」杜絕灰色收入
在復大,每名員工都知道有三條「紅線」——「紅包」「回扣」和「吃請」,一經發現,無論數額大小,錢款一律沒收,涉及人員予以開除。
一家民營醫院,為何如此嚴苛?「我們辦民營醫院,沒有大的資本,廉潔和誠信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對於什麼是民營醫院的立院之本,徐克成有著自己的理解,「搞不誠信的行為無疑是自殺!如果醫生把自己的經濟利益與病人的治療掛鈎,肯定不行!」
徐克成也沒有一「懲」了之。他加大了醫生工資及業績的獎補額度,將醫生收入提升到良好水平,「通過為病人提供優良的服務來獲得高收入,自然可以從源頭上杜絕灰色收入」。
「愛心院長」:救助近300名貧困病人
走進復大醫院,一位笑臉盈盈的女志願者會熱情為病人指路。她是來自茂名的彭細妹,2007年,26歲的她被檢查出患有卵巢癌,醫生告訴她可能只剩一兩年生命。絕望中,她離開家人並與男友分手,自暴自棄地獨自流浪。徐克成為她免費治療,從她體內取出了重達55公斤的腫瘤和囊液,手術非常成功。如今彭細妹留在復大醫院,當起了終身義工:「我要像徐院長那樣做善事。」
「徐院長去查房,看到病人家庭困難就會忍不住掏錢。一次,他把口袋裡的5000元一下全掏給病人了。」醫院同事都打趣,不能往徐院長口袋裡放錢,不然準會全沒了。這些年,他先後救助近300名貧困病人,減免醫藥費近500萬元。
徐克成說:「我是癌友,也是醫生。跟我的病人談論死亡時,我說,死亡沒什麼可怕的,人總是要死的,但要死得其所,實現自己的價值。與人為善,病人至上,這就是我的價值。」(本報記者 吳春燕)
大醫精誠
本報評論員
大醫精誠,徐克成當得起這句話。
救治了無數身患疑難雜症的患者,吸引了56個國家的患者前來就醫,這是精湛的醫術;先後救助了數百名貧困病人,杜絕一切回扣吃請,這是高尚的醫德。有妙手、具仁心,對於醫生的職業而言,這是最高的水準和境界。
此外,在徐克成的故事裡,「精」與「誠」還有更寬闊的意義。作為一個民營醫院的創始人,「精」不僅僅指個人醫術的精湛,也指培養一個團隊的智慧、管理一個單位的技巧。面對廣州大醫院林立的生態,徐克成走出了一條勇於用新技術解決難題的特色路線;面對當前普遍撓頭的醫院管理難題,徐克成劃定三條紅線、杜絕灰色收入,並建立了相應的正向激勵機制。一家只有20張病床的小醫院,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擁有三家分院、接受五大洲患者的集團,這給今天市場化背景下民營醫院的生存之道提供了啟示。
同樣,「誠」也不僅僅指個人的醫德修養,而是指傳遞善、激發善,培育社會正能量、擔當社會責任的能力與心胸。作為醫生,徐克成的心裡不只有眼前的患者,更有無數罹患癌症的蒼生;不只有當下癌症救治工作,更有全社會健康的大概念。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仍然懷著這樣的大夢想:「讓全省50%的病人都能加入癌症康復協會,給十萬人普及癌症教育,讓一萬人實現科學康復」,「讓癌症成為慢性病,讓生命發光」,這是更大的醫道,更有「誠」意的理想。
74歲的徐克成與雷鋒同齡,也一直與雷鋒精神同行。他做了四十年「抗癌夢」,在花甲之年創建醫院,在古稀之年組織癌症康復協會,用十數年的時間救治了6000多名癌症病患,將自己的人生燃燒成一簇火焰,為無數人帶來生命之光。他的精誠之道,堪為醫者之師,也將激勵所有在自己工作的領域懷揣中國夢想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