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的航空防彈裝甲板的研製和使用都比較滯後,在90年代之前,戰機長期使用的航空防彈板只有F-3( 32Mn2Si2MoA ),A-8( 32CrNi2MoTiA )等少數幾種型號,防彈性能不佳且自重很大,比如強5座艙部位使用了3塊F-3航空防彈鋼板,3塊板的重量便達到了62.9KG,對飛機的性能產生了不良影響。顯然,F-3和A-8這種東西用於直升機是不合適的,尤其我國的直升機,由於大功率發動機的空白,對機體重量尤為敏感,典型的就是武直10,為了減重而在量產型上犧牲了一些觀瞄和防護性能。
為了改變這一長期落後的情況,在「八五」和「九五」期間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主導,在有關部門的大力協助下,分別進行了「輕質陶瓷/混合複合材料裝甲技術研究」和「輕質高效防彈複合裝甲材料研究」等國防預研,該項目的研究方向非常明確,就是針對未來的國產武裝直升機的防護需求。經過廣大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相繼突破了三氧化二鋁防彈陶瓷和碳化硼防彈陶瓷的研製,複合材料背板和面板匹配設計,複合材料的拼接和粘貼技術,背板用機體與複合技術等相關技術。研製出三氧化二鋁陶瓷/芳綸複合裝甲、三氧化二鋁陶瓷/PE複合裝甲和碳化硼陶瓷/PE複合裝甲等新型裝甲板。
輕質陶瓷/複合材料裝甲的典型結構如下圖:
這種複合裝甲的防彈原理簡要的總結就是:彈體在侵徹陶瓷面板時,形狀被破壞,彈丸與裝甲接觸面積增大,陶瓷在破碎的過程中吸收了部分彈體的能量,同時破碎的陶瓷碎片與彈體相互磨蝕,彈體速度被降低,能量減弱,剩餘的能量不足以穿透纖維背板。
在陶瓷面板的選擇上,三氧化二鋁陶瓷硬度比碳化硼陶瓷要低,三氧化二鋁陶瓷的硬度是均質鋼的3倍,碳化硼陶瓷的硬度是均質鋼的6倍,但是碳化硼陶瓷的密度只有三氧化二鋁陶瓷的三分之二,因此在同體積的情況下,碳化硼陶瓷的重量只有三氧化二鋁陶瓷重量的三分之二,但是防彈能力卻更高。碳化硼陶瓷比三氧化二鋁陶瓷更適合做飛機的防彈裝甲板,現實中碳化硼陶瓷的運用也更多,比如美軍的AH-64阿帕奇的座艙就運用了碳化硼陶瓷/芳綸複合裝甲,我軍武直9的裝甲抗墜毀座椅就使用了碳化硼陶瓷/PE複合裝甲。
碳化硼陶瓷塊兒
三氧化二鋁、碳化矽和碳化硼的性能對比,可以看到碳化硼的優勢很明顯
背板材料,一般用的多的是芳綸和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兩種,PE可以熱壓成平板和各種曲面,做背板非常合適,國內最早的PE背板是隨著直9的仿製原型引進而來的,且長期生產都要依靠從國外進口材料,再由國內壓制生產。後來國內自行研製了ZJB10-SD301J型背板,擺脫了對國外的依賴。
國內現在做各種陶瓷防彈板的已經有不少了,賣的更是爛大街了,阿里巴巴上一搜一大把。
阿里巴巴上一家公司的碳化硼複合防彈板
上面這幅圖裡的陶瓷形狀只是很多種形狀中的一種。
綜上所述,碳化硼陶瓷/PE複合裝甲比三氧化二鋁陶瓷/PE複合裝甲更輕,防彈性能卻更好,北航研製的碳化硼/PE裝甲板在靶試中可以防護飛行速度488米/秒的12.7mm穿甲燃燒彈(488米/每秒約是美軍12.7mm穿甲燃燒彈1000米距離上的存速)和738米/秒的7.62mm鋼芯彈。北航在2002年又研製出碳化硼陶瓷/PBO纖維複合裝甲板,能夠防護14.5mm穿甲燃燒彈。(PBO纖維: 聚對苯撐苯並二噁唑纖維 )
北航的碳化硼/PE和三氧化二鋁/PE靶試
武直10是在2003年首飛,量產型2012年入役,武直19是2010年首飛,2011年入役。武直19座椅的防彈板的照片出現在2012年,所以應該是在入役時就有,武直10的座椅防彈板出現在2015年巴基斯坦,這兩型直升機座椅上的附加防彈板應該是一樣的,通過網友拍攝的照片可知型號為 ZJYP1-9110-200,所用材質要麼是碳化硼陶瓷/PE,要麼是碳化硼陶瓷/PBO,防護能力為至少能防護美軍的12.7mm穿甲燃燒彈。駕駛員除了受到座椅上的附加防彈板的防護,還受到防彈玻璃和機體防彈板的防護,目前狀態下還可以接受。更強的防護還得等新的大馬力發動機搞定。
武直10的座椅防彈板
武直19的防彈板
這兩塊板的安裝方式實際類似美軍阿帕奇和義大利A129的飛行員座椅兩側的防彈板安裝方式,這倆也在飛行員的座椅兩側安裝了防彈板。
阿帕奇座椅邊的防彈板
A129座椅的防彈板
來源:鼎盛軍事/xiangyuan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