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龍馬潭區胡市鎮金山社區境內飛來一群「稀客」——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麻鴨,它們三五成群,或在天空翱翔,或在水中嬉戲,給冬日裡平靜的沱江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赤麻鴨在天空翱翔(章懷安攝)
「2006年的時候曾在龍馬潭區出現過,如今十多年過去了,赤麻鴨再次出現在龍馬潭越冬,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適應各種野生動物的生長。」據龍馬潭區農業農村局動植物疫病蟲害防控站副站長李華蓉介紹,赤麻鴨又名大黃鴨,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於遷徙性鳥類,主要繁殖於歐洲東南部、地中海沿岸等地,隨著季節的變化,它們會不斷遷徙。
「剛開始還以為是野鴨子。」金山社區三組居民陳家強說,他們以前從來沒有見到過這種鳥,最近才發現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多,現在有三十多隻了。
胡市鎮金山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徐敏說,可能是因為近年來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才出現了這些野生鳥類。今後爭取讓金山社區的生態環境更好,讓其他更多野生動物來栖息。
近年來,隨著龍馬潭區生態環境保護的不斷升級,境內適合各種鳥類生存的自然環境也越來越好,過境候鳥數量不斷增加。
「近年來,我們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進河長制工作,進行排汙口、岸線整治等,沱江胡市段水質有了明顯改善。」胡市鎮水務服務中心股長張劍說,下一步,準備進行多頻次巡查,對可能破壞鳥類棲息的行為進行嚴厲制止,維護好沱江河流,保護好生態環境。
章懷安 川江都市報記者 許亞琴
【來源:瀘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