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殘唐第二猛人:等李存孝離世才敢露面,沙場首戰,橫掃三十六大將」這樣一個標題,熟悉殘唐五代故事的書迷,應該能想到此人是誰吧?當然,由於殘唐五代小說影響力不如隋唐主線,而且也沒有一個標準的武評,所以除了李存孝是公認的天下第一之外,在他身後,如何排名可謂是眾說紛紜。但是,普遍的觀點,還是認為鐵槍大將王彥章可以排名第二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沙場第一戰,就震懾住了李克用的百萬聯軍。
此事還要從朱溫代唐建立後梁說起,關於朱溫成為後梁太祖這個事兒,那是一個基本史實,王彥章作為朱溫手下名將,也算準確。但是,王彥章在幫助朱溫的過程中,小說的描述,明顯要比歷史誇張很多。甚至是王彥章投靠朱溫,都是小說的戲劇化加工。按照小說的設定,王彥章本是水賊,仗著自己一百二十斤的大鐵槍,橫行無忌,連李存孝都敢劫。結果,他跟李存孝一動手,毫無懸念地被李存孝一招打敗,他的大鐵槍根本經不住禹王神槊一砸,直接被打成了弧形。經此一敗之後,王彥章知道自己跟李存孝實在沒法比,立刻決定歸隱山林,苦練功夫,但他並不是要等將來找李存孝報仇,而是苦等李存孝離世。因為他知道,只要李存孝在世一天,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達不到十三太保的高度。因此,直到李存孝亡故後,王彥章才敢再次踏上徵程,並且成為了朱溫的頭號大將,被封為后梁的天下督招討。
然而,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小說中,朱溫的行徑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特別是晉王李克用,那是絕對的唐室忠臣,小說中更是大唐皇叔,所以他毫不猶豫地舉起了討伐朱溫的大旗,並且聯合了天下二十七路節度使,組成聯軍盡百萬,浩浩蕩蕩殺奔汴梁城。朱溫一看敵軍聲勢浩大,自然比較緊張害怕,畢竟他的實力有限,無論是兵馬數量,還是將官的勇武程度,都不敵李克用。在這個關鍵時刻,王彥章挺身而出,自信地請令,要掃平敵軍。朱溫一看愛將如此,當然應允,要不然他也沒有別的辦法,便給了王彥章十萬人馬,戰將百員,迎擊李克用。
就這樣,兩軍在雞寶山狹路相逢,一場惡戰就此展開,這王彥章果然不是盲目自信,因為在當時已經沒有人是他的對手,無論李克用派上誰,在王彥章面前都是一回合被槍挑。包括很多此前在李存孝馬前生還的名將,都被王彥章無情地處理掉了。倒不是說王彥章如今的本事大過李存孝,而是因為李存孝當年打這些節度使的時候,奉命手下留情,否則也等不來如今李克用跟他們結盟的盛景。可無論怎麼說,李存孝已經不在,王彥章就這肆無忌憚地橫衝直撞,前後一共擊殺了三十六員大將,具體名單老樂就不羅列了,畢竟都是背景角色,寫份「流水帳」意義也不大。
只有第三十七個登場的大將,在王彥章手下僥倖逃生,此人就是劉知遠,也就是歷史上後漢的締造者,他在小說裡的身份是潼臺節度使嶽彥真的女婿,看到自己的嶽父都被王彥章擊斃,自然怒火滿腔,而且劉知遠的大刀的確出眾,跟王彥章堅持到了二十個回合,可見他已經是聯軍中最強一人。但二十回合過後,劉知遠也力氣不支,最終被王彥章用一招槍裡加鞭打傷,要不是他的兄弟們捨命相救,劉知遠也就陣亡了。
正是通過這樣一場霸氣四射的狂勝,王彥章奠定了他在五代殘唐中的地位,今後還有他戰勝殘唐第三名將,白馬銀槍高思繼,被五龍聯合消滅的故事,就不是本文的篇幅可以呈現出來的了。老樂會在今後的內容中,跟大家在聊這個故事,眼下對各位的捧場與支持,唯有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