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1技術名稱
技術名稱:地下水監控自然衰減,英文名稱:Groundwater Monitored Natural Attenuation(MNA)
2技術適用性
2.1適用的介質:汙染地下水
2.2可處理的汙染物類型:碳氫化合物(如BTEX(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石油烴、多環芳烴、MTBE(甲基叔丁基醚))、氯代烴、硝基芳香烴、重金屬類、非金屬類(砷、砸)、含氧陰離子(如硝酸鹽、過氯酸)等。
2.3應用限制條件:在證明具備適當環境條件時才能使用,不適用於對場地修復時間要求較短的情況,對自然衰減過程中的長期監測、管理要求高。
3技術介紹
3.1原理:通過實施有計劃的監控策略,依據場地自然發生的物理、化學及生物作用,包含生物降解、擴散、吸附、稀釋、揮發、放射性衰減以及化學性或生物性穩定等,使得地下水和土壤中汙染物的數量、毒性、移動性降低到風險可接受水平。
3.2系統構成和主要設備:由監測井網系統、監測計劃、自然衰減性能評估系統和緊急備用方案四部分組成。
1) 監測井網系統:能夠確定地下水中汙染物在縱向和垂向的分布範圍,確定汙染羽是否呈現穩定、縮小或擴大狀態,確定自然衰減速率是否為常數,對於敏感的受體所造成的影響有預警作用。監測井設置密度(位置與數量)需根據場地地質條件、水文條件、汙染羽範圍、汙染羽在空間與時間上的分布而定,且能夠滿足統計分析上可信度要求所需要的數量。建立監測井網系統所需設備包括建井鑽機、水井井管等。
2) 監測計劃:主要監測分析項目需集中在汙染物及其降解產物上。在監測初期,所有監測區域均需要分析汙染物、汙染物的降解產物及完整的地球化學參數,以充分了解整個場地的水文地質特性與汙染分布。後續監測過程中,則可以依據不同的監測區域與目的,做適當的調整。地下水監測頻率在開始的前兩年至少每季度監測一次,以確認汙染物隨著季節性變化的情形,但有些場地可能監測時間需要更長(大於2年)以建立起長期性的變化趨勢;對於地下水文條件變化差異性大,或是易隨著季節有明顯變化的地區,則需要更密集的監測頻率,以掌握長期性變化趨勢;而在監測2年之後,監測的頻率可以依據汙染物移動時間以及場地其它特性做適當的調整。主要包括取樣設備和監測設備等。
3) 監控自然衰減性能評估:評估監測分析數據結果,判定MNA程序是否如預期方向進行,並評估MNA對汙染改善的成效。MNA性能評估依據主要來源於監測過程中所得到的檢測分析結果,主要根據監測數據與前一次(或歷史資料)的分析結果做比對。主要包括:
a. 自然衰減是否如預期的正在發生;
b. 是否能監測到任何降低自然衰減效果的環境狀況改變,包括水文地質、地球化學、微生物族群或其它的改變;
c. 能判定潛在或具有毒性或移動性的降解產物;
d. 能夠證實汙染羽正持續衰減;
e. 能證實對於下遊潛在受體不會有無法接受的影響;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