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醫學影像技術的進展分析

2020-11-28 醫脈通

作者:朱敬,西部戰區總醫院

 

1.主流數字成像技術的發展

 

1.1 計算機x線攝影

 

CR技術採用的是影像板來記錄x射線,我們通過使用專業的設備,讀出圖像中的一些信息,在由計算機進行相應的處理,從而形成一定的數據。我們使用CR技術,利用新型的IP板代替原材料,X線照射到IP板,在上面留下影子。可以將IP板放到雷射掃描儀中來掃描其中存儲的影像信息,然後利用先進的計算機功能進行一定的數據處理。因此,CR技術將傳統醫學過渡到數位化醫學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關鍵。

 

1.2 直接X線攝影

 

在上世紀末期,瑞士射線研製的直接數位化x線成像技術獲得了FDA的批准。直接按時限攝影技術從x線的曝光度看,有兩種掃描成像,一種是面曝光,一種是線曝光。從X線的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的過程來看,可以有多次轉換。而從電信號轉化為計算機所能識別的數字過程來看,分為模塊轉換法和直接計數法兩種。分為直接利用模塊進行轉換或者直接計數法兩種。直線X線攝影技術的優點就是可以用相關儀器將X線轉換為電信號或者數位訊號。

 

2.主要醫學數字成像技術的發展趨勢

 

2.1 CR最新研究

 

雖然數字攝影系統如今已廣泛投入使用將近30年,在臨床使用方面已經非常方便。近些年在在不斷發展,IP板在現在與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具體如下:

 

2.1.1 成像板的改進

 

IP結構上採用新型的材料,這種新型材料可以降低散射的現象的發生,能使得我們對於圖像的觀察更加清楚,將平時不易觀察到的一些細節充分的觀察出來,因此提高了圖像的質量。近些年來,有一些生產廠家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出了雙面讀出設備,採用的是雙面板材,在進行圖像的讀寫時,由於雙面能夠同時讀寫,加大了讀寫的速度,因此在臨床試驗中期待被廣泛使用。

 

2.1.2 掃描方式的改進

 

CR技術大多是通過反射光源對板材進行掃描,由於會存在光損失的現象,由於在掃描的過程中速度較慢,圖片的清晰度也不達標,這影響了CR技術的向前發展。因此,相關研究人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創新使用了線掃描,通過使用圖像信息收集器,收集圖像信息,讀取信息的輸出按行來計算,其讀取速度加快,並且由於其新的透明或者是雙面IP等技術的不斷應用提高了讀出的影像的質量。

 

2.2 DR技術的研究進展

 

2.2.1 非晶矽和非晶硒平板探測器數字成像技術的進展

 

非晶矽和非晶硒平板探測器本身與之前不同的是在排列形式上的變化。目前的研究集中於細狀結構的探測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將光源匯集起來,因此,對於圖像的處理會更加清晰。DR在系統設計以及軟體設計方面也有一些創新之處。例如,在結構方面,市場上廣泛使用的有復板結構、懸吊式X線管組件和立式胸片架組合結構、針對於胸部所特有的系統結構,還有在市場上比較常見的擁有多功能的結構等。

 

2.2.2 CMOS平板探測器數字成像的進展

 

CMOS平板探測器的熒線層可產生與入射X線束相對應的熒線。CMOS晶片可將熒線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經電子放大與讀出電路送到圖像處理的計算機系統進行處理。CMOS平面探測器的解析度較高,但形成圖像的速度還需要進行改進,一般需要將近20秒,生成一幅可以用於醫學診斷的圖像需要120秒。由於速度較慢,成了CMOS平板探測器發展的制約之處。

 

3.醫學數字成像技術的前沿方面是分子影像學

 

分子影像學是目前相關人員研究的一種新型學科,通過呈現影像的狀態來展示微小分子的移動情況,以及變化情況,以此我們為分子在生物學上的研究收集一定的數據。分子影像學技術可以利用圖像信息觀察到人體難以看見的事物,可以為一些疾病的觀察以及判斷,進而制定方案打下一定的基礎。由於某些疾病從產生到發現可能會有一段時間,利用傳統的醫學技術對疾病的把握可能不準確。我們利用分子影像學,研究病人身體內部細胞的變化,有利於醫生對其病因進行精確診斷,進行有效治療,才能夠療效好。隨著分子影像學的不斷發展,相關人員對於基因組織以及生命的形成以及發展方面會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研究,這樣在醫學方面,可能會對於疑難雜症有一定的切入點,經過不斷地探索,也許會形成醫學新的革命。

 

4.結束

 

語綜上所述,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步伐還在繼續,目前主流媒體認為醫學影像技術具有重大的發展潛力, 在相關腫瘤治療、心臟病治療、神經治療,以及器官移植等方面還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數位化醫學影像技術能夠將獲取到的影像的信息經過計算機軟體進行處理,顯示出人體一些器官組織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展現出立體效果。因此會有助於各種科學研究,有助於疑難病症的解決,從而也會實現數位化醫學影像技術的更好發展。

 

來源:朱敬.數位化醫學影像技術的進展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誌,2020,7(38):193.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口腔醫學數位化技術應用
    數位化口腔醫學大大提升了口腔醫療的質量和效率,已成為當代口腔醫學的發展趨勢之一,數位化軟體和硬體技術在口腔醫學診療中的應用極大地突破了傳統診療模式所存在的局限,促使口腔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朝向更加精準、高效、自動的方向發展。
  • 醫學影像的現狀與未來
    從頭顱CT開始,這種成像技術越來越成為我們診斷疾病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大型綜合醫院,CT的優勢越來越來突出。影像越來越高的解析度、來越快的速度,使得原來不可能做的檢查成為可能。而原來不能做的動態器官的檢查,現在以0.27秒的速度為代表的CT使得原來不能被看到的動態圖像都能被看到。不僅如此,隨著組織解析度和後處理技術的提高,使得圖像越來越容易觀察。
  • 「AI+醫學影像」專刊正式上線 | 期刊速遞
    目前醫院裡70%以上的臨床診斷行為需要藉助醫學影像檢查,影像數據已佔到醫院總數據量的80%~90%,包括超聲、數位化X線攝影(DR)、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MR)、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胃鏡腸鏡和全切片數位化圖像(WSI)等等,醫學影像平臺已是每家醫院最重要最基礎的臨床醫學平臺。
  • 數位化技術在口腔美學修復中的研究進展
    數位化技術在口腔美學修復中的優勢及不足 在數位化口腔美學修復過程中,主要包括了四個關鍵治療步驟:數據採集、數據分析、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輔助製作,每個步驟中都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數位化技術。 2.1.3數位化口腔影像學 口腔醫學影像數位化起源於醫學影像的數位化,數位化應用不僅使放射科工作模式發生了巨變,也改變了患者就醫模式,使口腔醫學相關診斷向無膠片時代邁進。
  • 醫學成像技術(醫學影像)詳細介紹
    醫學成像技術在過去幾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這些新技術可以甄別人體任何結構以及許多重要生物過程,比如不同的血流速度。醫學成像技術到底是一門什麼技術?下面就由賽微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醫學成像學的發展受益於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其與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技術的結合產生了一個新的計算機技術分支--醫學圖像處理。
  • 京東健康迎來「技術流」將與全景醫學影像深入合作
    11月28日,第一屆「北京全景醫學影像診斷及新技術應用高峰論壇」在京召開。會上,京東健康與全景醫學影像達成戰略籤約,雙方未來將在醫學影像專業診斷技術、醫學影像檢查服務等方面達成深度合作。此外,多位影像醫學及核醫學領域知名專家就高端影像設備的臨床應用、核醫學影像思維等話題,在現場發表主旨演講。
  • 深度學習在醫學影像中的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
    深度學習在醫學影像中的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王麗會1,2, 秦永彬1,21 貴州省智能醫學影像分析與精準診斷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252 貴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摘要:醫學影像是臨床診斷的重要輔助工具,醫學影像數據佔臨床數據的90%,因此,充分挖掘醫學影像信息將對臨床智能診斷、智能決策以及預後起到重要的作用
  • 全球醫學影像專利分析報告,GPS三巨頭的中場戰事
    為探討全球醫學影像技術演變趨勢、競爭環境等,動脈網蛋殼研究院聯合超凡智慧財產權共同完成《全球醫學影像專利分析報告》。本報告針對醫學影像領域,對全球相關專利進行檢索,並對專利申請分布情況以及重點發明人進行分析。核心觀點:1.
  • 大師兄的10本醫學影像技術類書籍 (含MRI/PET-MRI/腦科學等)
    醫學影像發展至今天,其技術的豐富程度,可謂日新月異。
  • X射線影像設備行業分類及市場規模增長分析(附報告目錄)
    20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超聲成像、磁共振成像、發射體層顯像、正電子發射體層顯像等技術的出現,大大增加了醫學影像設備類型,形成了由X射線成像類、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核醫學類(PET、SPECT、PET-CT、PET-MR)等設備構成的大型醫學影像設備集合,相應地放射診斷學也發展為醫學影像診斷學。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AI在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領域的應用 AI在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的核心分為兩部分:一是圖像識別,在數據採集環節應用,通過對影像等多媒體醫療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提取出有臨床意義的信息。二是深度學習,在學習和分析環節應用,這是整個AI診斷中最核心的環節。
  • 醫學成像(影像)技術類型及其原理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成像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醫學成像是指醫學影像數據的形成過程,也指形成醫學成像(現代醫學成像)的技術或裝置。醫學成像技術是藉助於某種能量與生物體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體內組織或器官的形態、結構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為生物組織研究和臨床診斷提供影像信息的一門科學。
  • 詳解:智能醫學影像分析的前沿與挑戰 | 雷鋒網公開課
    ;最後是總結。近三十年的醫學成像,是一種實用性及創新概念的革命,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硬體發展的突飛猛進,包括MR、CT等硬體的發展,這些成像技術讓我們得到了很好的影像;二是複雜數學工具的利用,通過這些方式可以對醫學影像進行重建
  • 深度學習可超快分析三維醫學影像
    英國《自然·醫學》雜誌13日在線發表的兩項獨立研究顯示,最新的人工智慧(AI)已可以基於三維醫學影像,對神經系統疾病和視網膜疾病給出快速、準確的自動診斷。這意味著深度學習算法已成功應用於三維醫學影像的超快分析。
  • 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分子探針與分子影像技術培訓班》成功舉辦
    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分子探針與分子影像技術培訓班》成功舉辦上海健康醫學院主辦的國家繼續教育I類學分項目《分子探針與分子影像技術培訓班》於10月24日成功開班。作為第四屆東方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術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培訓班是上海健康醫學院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與上海市分子影像學重點實驗室攜手打造的精品項目,旨在為國內臨床一線的核醫學工作者、分子探針研究者以及影像醫學與核醫學領域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相互學習、交流和探討的平臺,以助推新型分子探針及其技術的轉化應用,促進我國臨床核醫學的發展。
  • 影像組學輔助磨玻璃結節診斷的研究進展
    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南京  210029)基金項目:江蘇省社會發展臨床前沿技術基金項目 (BE2018746) ;江蘇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支撐體系建設「臨床研究與轉化骨幹培育計劃」 (2017CX010)關鍵詞:影像組學;磨玻璃結節;CT引用本文:李洪, 韓路, 李響, 虞梁, 袁梅, 顧萬君, 陳亮, 王俊. 影像組學輔助磨玻璃結節診斷的研究進展.
  • GE醫療成立GE藥業精準醫學研究院 推動影像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
    然而,要發展精準醫學,影像技術必須先行。為了推動功能影像技術的進步,從而更好地開展精準醫學項目,GE醫療6月2日宣布成立GE藥業精準醫學研究院(以下簡稱「IPM」)。迄今,PKRC已發表有署名的SCI論文超過80篇,累計影響因子近250分,參與重大科學研究項目超過5項,為推動國內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並且在醫學影像精準定量化和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100%數位化,中南醫院聯合浪潮存儲應對影像大數據挑戰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醫學成像技術由此孕育而生。 時間來到2020年初,「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診斷新冠肺炎主要依據」的觀點,一度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站在風口浪尖。
  • 雷軍:AI會取代50%的人 | 人工智慧+醫學影像應用案例分析
    另一方面,目前醫學影像數據大部分仍然需要人工分析,最明顯的缺陷就是不精準,依靠經驗所做的判斷容易造成誤診。人工智慧提高診療效率和準確率人工智慧依靠強大的圖像識別和深度學習技術,在對圖像的檢測效率和精度兩個方面,都可以做得比專業醫生更快,還可以減少人為操作的誤判率。
  • 貝斯達:高端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新銳代表
    、生產和銷售,是一家集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大型醫學影像診斷設備提供商,具備提供多種醫學影像設備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外資品牌以飛利浦、銳珂、西門子、GE、島津等企業為代表,進入中國市場較早,在產品技術整體性能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國產品牌以萬東醫療、上海康達、東軟醫療、深圖醫學、貝斯達等為代表,發展勢頭強勁,市場銷量佔比逐年提高,尤其是在基層醫療市場中佔有較大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