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鐵路巨頭合併計劃落空 中國中車暫避勁敵

2020-12-04 東方財富網

摘要

【歐洲鐵路巨頭合併計劃落空 中國中車暫避勁敵】2月6日,歐盟委員會正式宣布,禁止德國西門子與法國阿爾斯通兩家企業的交通業務部門實施合併。至此,歷時一年多,這樁備受全球關注的合併案宣告終止。(每日經濟新聞)

  2月6日,歐盟委員會正式宣布,禁止德國西門子與法國阿爾斯通兩家企業的交通業務部門實施合併。至此,歷時一年多,這樁備受全球關注的合併案宣告終止。

  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瑪格瑞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當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兩家公司缺乏充足的彌補措施,這一合併將可能導致保證乘客安全以及用於下一代高速列車的信號系統價格上漲,最終可能傷害歐洲乘客。「兩家公司不願意解決我們對競爭問題的嚴重擔憂,這是歐盟委員會否決合併的原因。」

  跨境併購專家張偉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歐盟委員會站在整個歐洲的市場的角度,考慮到兩家企業的合併可能會對歐洲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等產生損害,因此最終進行了否決。

  歐盟擔憂市場壟斷

  2017年9月,歐洲兩大列車製造商西門子與阿爾斯通籤署諒解備忘錄,以排他性的方式對等合併交通業務,西門子與阿爾斯通各佔合併後的公司50%股份。合併後的公司名稱將為西門子阿爾斯通,新公司總部位於法國巴黎,將在法國上市,而交通解決方案業務部門總部設在德國柏林。

  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的交通業務包括法國TGV高速列車、德國ICE高速列車,以及信號和軌道技術。據悉,TGV和西門子ICE高速列車業務合併,再加上信號與軌道技術部門,以上業務的年營收可達153億歐元,調整後的年EBITDA達到12億歐元。

  兩家公司認為,這項交易可以幫助歐洲抵擋來自中國中車(CRRC)的競爭威脅。該併購案也得到了法、德兩國政府的支持,法、德兩國希望能重現空中巴士的成功案例,打造交通業的「歐洲冠軍」。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中車是由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對等原則合併組建的A+H股上市公司,目前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近年來,中國中車謀求國際化發展,積極參與世界範圍內的列車訂單競賽。

  中國中車曾表示,西門子阿爾斯通合併將影響中國中車國際化經營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國中車國際化發展,進一步提高中國中車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檻。

  不過,歐盟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潛在的中國供應商即中國中車在可預見的將來不太可能進入歐洲軌道交通車輛或信號解決方案市場。

  同時,英國、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等國家對西門子與阿爾斯通交通業務合併都提出了異議。歐盟反壟斷機構認為,合併後的公司將成為全球市場的佼佼者,降低市場競爭度,並於去年7月開始對這項交易展開全面調查。歐盟委員會希望兩家公司可以做出一些讓步,比如出售一部分資產來緩解他們的擔憂。

  事實上,西門子和阿爾斯通曾向歐盟委員會提交過補救措施,以力爭獲得批准。去年12月,西門子和阿爾斯通表示願意出售信號系統和高鐵供應的部分業務,約佔合併後新公司營業額的4%。1月25日,兩公司在最後時刻作出了新的讓步,包括將在歐洲共享西門子高鐵技術的時間從5年增加到10年,以期消除歐盟反壟斷競爭部門的疑慮,

  但是,歐盟委員會最終認為西門子和阿爾斯通提供的補救措施不夠充分,對合併案予以了否決。

  法德呼籲修改歐盟競爭規則

  對於該項交易的終止,西門子和阿爾斯通在6日發布的聲明中表示,兩家公司對於在最近提交改進措施後,仍無法滿足歐盟委員會要求的結果表示遺憾。阿爾斯通在聲明中表示,這對於歐洲工業是一個明顯的挫折。阿爾斯通和西門子堅信上述合併能在「不損害歐盟範圍內競爭」的前提下為全球交通市場、歐洲鐵路產業、客戶、旅客和通勤人士等創造具體價值,並創造一個有能力去應對來自非歐盟企業越來越強有力競爭的歐洲企業。

  而這一併購案的否決也加劇了關於歐盟競爭規則是否需要更新的討論。根據CBC報導,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此前表示:「否決合併案將是一個政治錯誤」。勒梅爾告訴法國電視二臺記者,當前歐盟的(反壟斷)規則過時了,法國政府將與德國討論如何改變歐盟競爭規則。

  2月6日,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也呼籲修改歐盟競爭規則,促進跨境併購和創建「歐洲冠軍」以應對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競爭。

  對此,2月7日,跨境併購專家張偉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歐盟的反壟斷競爭機構是比較獨立的,受政治的影響和壓力比較小,要改變歐盟競爭規則,相對來說沒那麼容易。從這個交易來看,歐盟委員會站在整個歐洲的市場的角度,考慮到兩家企業的合併可能會對歐洲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等產生損害,因此最終進行了否決。而法、德兩國的訴求也有一定道理,兩國認為歐盟在審批時既要考慮交易對歐盟內部的影響,也要考慮歐洲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情況,視整體影響而定。

  張偉華進一步表示,從兩家公司所做出的妥協方案也可以看出應對反壟斷審批中的一些實務上的要點。比如,對於橫向併購來說,尤其是兩家業務規模都很大的情況下,反壟斷機構的審批時間是非常長的,交易雙方要對此做好充分的準備。另外,在對監管機構提供所謂的減輕方案的時候,需要提前找好剝離資產的買方,最好是有實力的買方,因為從監管機構的眼裡看來,只有提前找好買方,且有實力的買方,才是真正的能解決競爭性減弱的良好工具。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DF372)

相關焦點

  • 中國兩大化工巨頭合併如箭在弦,外企在拆分,國企在合併,why?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年來一直傳言的「兩化」合併漸趨明朗。本月,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高寧在國新辦的發布會上透露:「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兩家企業的合併正在進行中」。相較於國企的不斷合併,外企卻在不斷拆分,中外趨勢為何如此不同?我們會積極推動這個(合併)事情。
  • 西門子首次展示新型高鐵列車,將與中國中車搶市場
    前天(13日),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研發了5年之久的新型高鐵列車「Velaro Novo」,終於得以與世人見面。他們希望憑藉這款產品抗衡中國中車,以奪下包括美國、巴西、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的高鐵列車訂單。 回想10餘年前,西門子還曾因過分相信「Velaro」的「魅力」向中國索要巨額技術轉讓費,從而失去了一次與中國合作的絕好機會。
  • 一個人的歐洲,歐洲鐵路攻略
    為什麼選擇歐鐵通票:去歐洲,跟團當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走馬觀花是要不得的,除非你天生路痴,或者外語極渣,否則的話,還是自由行吧。自由行,自駕當然很不錯,但是前提是你的駕駛技術要OK,畢竟國外,人生地不熟,安全係數就降低很多了,所以我最終選擇了歐洲鐵路。
  • 香港地鐵與九廣鐵路正式合併
    12月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等為合併後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揭牌。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香港12月2日電  2日清晨5時28分,隨著首班帶有「港鐵」標誌的列車在香港九龍尖東站開出,香港地鐵與九廣鐵路服務正式合併,更名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這標誌著香港鐵路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 成昆鐵路山體崩塌現場無人機搜尋!生命探測儀暫未發現13失聯者
    成昆鐵路涼紅至埃岱站間高位巖體崩塌險情救援仍在進行,24名正參與成昆鐵路搶險清淤的工作人員遇險,初步統計仍有13人失聯。8月15日,南都記者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獲悉,崩塌險情發生後,鐵路、武警、消防、醫護等搶險救援人員已陸續抵達現場,專業救援隊伍通過無人機搜尋等方式全力搜救失聯人員。
  • 埃隆·馬斯克透露不排除與傳統汽車巨頭友好合併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在被媒體問及特斯拉收購一家傳統車企的可能性時,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稱不排除與傳統汽車巨頭討論友好合併的可能性。「我認為我們絕對不會發起敵意收購。
  • 外媒:從聊天軟體到超級應用,歐洲銀行對中國科技巨頭保持警惕
    諸如支付寶、微信支付之類的中國支付平臺能否很快取代歐洲的銀行?11月22日,國外科技媒體TechXplore撰文表示,螞蟻集團可能因其IPO的擱置而受到了挫折,但歐洲銀行仍對中國的科技巨頭保持警惕。美國科技巨頭一直在金融服務業搶佔更多的陣地,這是其中國競爭對手已經成熟的領域。從聊天到超級應用:儘可能地讓用戶停留在軟體中事實上,日常生活中,支付寶支付已經成為我們商店購物、網上購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中國高鐵震撼世界 正重塑未來世界鐵路產業格局
    最終,西門子成功躋身中國高鐵產業,並開始了和唐山軌道客車有限公司的合作。  對於這個業內流傳甚廣的故事,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表示,中國高鐵的最大優勢在於只有鐵道部一個「進口」,沒有內部惡性競爭,鐵路機車車輛製造企業形成「拳頭」,在與國際高鐵巨頭談判時穩握主動權。
  • 昔日晶片巨頭敗走中國,7nm工藝徘徊不前,晶片有這麼難嗎?
    ,這家具備一流的晶片設計能力的中國企業。 其中,有一家名為格羅方德的美國晶片巨頭,在2017年的時候「空降」成都,計劃投資100億美元,建設一個12英寸的晶圓廠,結果令人唏噓! 格芯止步7nm,敗走中國 前段時間的武漢弘芯事件,想必也是人盡皆知,格羅方德,即格芯,便是弘芯的前車之鑑,可惜沒能成為後車之師!
  • 百度聯手吉利造車 科技巨頭掀第二輪新造車浪潮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15日,路透社就報導稱,百度正在考慮製造自主研發的汽車,並且已經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廣汽集團及中國一汽集團的紅旗汽車製造廠舉行了初步的私密洽談,談論了此舉的可能性。彼時,百度方面回應時代周報記者稱,對市場傳聞不作回應。不過,業界當時已普遍認為百度切入造車有其可行性。
  • 又一日本巨頭跌落神壇!
    【業績巨虧,第一高鐵巨頭跌落神壇】 中國雖對德國西門子一見傾心,積極拜訪,卻不料對方坐地起價,高喊:原型車3.5億人民幣,技術轉讓3.9億歐元,睥睨傲慢之勢,簡直令人目瞪口呆。 無奈之下,中國只能輾轉投向日本川崎重工,2004年,經過多輪談判,最終川崎重工同意把250公裡的高速鐵路技術轉讓給中國。
  • 中國動車組獲歐盟鐵路最高認證,取得歐洲市場通行證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機」)5月27日傳來消息,由該公司研製生產的中國首批出口歐洲的動車組——馬其頓電動車組項目通過TSI認證,這標誌著中國動車組正式獲得歐洲鐵路產品的EC(歐共體)符合性認證證書,贏得歐洲技術標準認可,獲得了相關產品服務於歐洲市場的通行證。
  • 中國智造「歐洲攻勢」 說明了什麼?
    10月20日,上汽集團正式啟動歐洲自營航線,近1800輛MG新能源汽車從上海港駛向歐洲。該航線的開通,將為中國車企發力歐洲市場奠定基礎。數據顯示,通過搶抓新能源市場發展機遇,今年1-9月份上汽MG和MAXUS新能源汽車在歐洲銷量近1.2萬輛,創下歷史新高,未來5年市場將要達到「10萬輛級」。
  • 永遠禁止德奧合併!歐洲為什麼如此懼怕「大德意志」?戈林一語中的
    然而,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作為戰爭勝利方的協約國卻懼怕這兩個同文同種、同宗同源的國家合併。在對奧地利的《聖日耳曼條約》中「明文規定」:未經國際聯盟理事會許可,奧地利的獨立不得改變。說白了就是禁止德奧合併。
  • 中國中車:香港地鐵的「加速度」
    自2008年起,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先後為香港西港島、南港島、沙中線三條線路提供了地鐵。香港地鐵為公認的國際高端市場,其運營商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一直以其卓越的運營管理和優良的車輛可靠性和安全性享譽全球,對車輛製造商的選擇極為嚴格謹慎。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為香港提供的地鐵為中國軌道交通車輛製造商在世界軌道車輛市場打響「中國牌」起到了引導作用。
  • 「復興號」上的山西動力——中車永濟電機公司助力「中國速度」
    10月26日至29日,素有「中國鐵路風向標」之稱的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移師上海。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濟電機公司)攜「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牽引電傳動產品技術在展會精彩亮相。這是「復興號」命名登場後首次亮相此展會,自然引發廣泛關注。  「復興號」動力來自「山西製造」  2017年6月25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中國中車子公司負責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被命名為「復興號」。
  • FCA和PSA合併後創造的世界第四大汽車集團,義大利可能想要插一腳
    義大利政府一名部長周三(1月6日)發出信號稱,義大利作為菲亞特品牌的故鄉,可能希望入股這家新的汽車巨頭。兩家公司的股票在周三的歐洲交易中均略有上漲。在過去一個月內,兩隻股票均上漲超過10%之後企穩。隨著歐盟委員會去年12月批准了菲亞特克萊斯勒和PSA集團進行合併一事,周一兩家公司的股東投票成為創建新集團的最後一關。
  • SpaceX拒絕改變衛星軌道,歐洲氣象衛星繞道避撞
    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制定了「星鏈」計劃,構建全球衛星網際網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拒絕改變一顆衛星的軌道,促使歐洲航天局為避免相撞而讓自家衛星「繞道」。歐洲航天局「風神」氣象衛星9月2日啟動推動裝置,避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星鏈」衛星群中的一顆衛星。歐洲航天局說,先前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聯繫,對方回復,「沒有打算」讓那顆『星鏈』衛星作機動避讓。
  • 閃電深1度|埋頭造車?!科技巨頭「花式開啟」2021
    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科技」正在不斷驅動汽車產業的顛覆與重構,越來越多科技巨頭選擇用「埋頭造車」的方式獲取2021年的第一桶金。李彥宏造車,到底是不是心血來潮?「埋頭造車」成為2021年科技行業的開局熱詞,是不是很意外?全球科技巨頭蘋果來了。
  • 日本記者體驗"復興號",全程緊盯電子屏,感嘆追不上"中國速度"
    和飛機相比,高鐵走完京滬全程雖然要多花兩個小時,但完美的正點率免去了旅客對延誤的擔憂。另外,乘坐高鐵買票也十分方便,在智慧型手機上輕點屏幕即可購票,用不著到窗口排長隊。自2008年以來,中國高鐵乘客人數平均每年上升30%。中國高鐵動車組發送旅客目前已突破50億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