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朱英傑研究員團隊研製出新型水淨化過濾紙

2021-01-21 高分子科技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朱英傑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應用於環境保護領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 (Small, 2018, 14, 1803387; I.F.=9.598;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5, 17482–17491; I.F.=9.931),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作為主要構建材料,與天然植物纖維複合,成功研製出新型水淨化過濾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期刊上(Qiang-Qiang Zhang, Ying-Jie Zhu*, et a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1, 4288–4301; I.F.=8.097)。


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與天然植物纖維的複合使新型水淨化過濾紙的力學強度得到顯著提高,而聚醯胺環氧氯丙烷樹脂的加入使得新型水淨化過濾紙的溼態力學強度得到有效增強;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相互交織纏繞形成納米級多孔網絡結構,可顯著提高新型水淨化過濾紙的孔隙率並可調控孔徑大小,賦予其優異的超親水性、表面攔截和吸附能力,使其具有優異的分離性能,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種汙染物,且去除效率高;而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本身良好的吸附和離子交換性能使其能夠高效去除有機染料和重金屬離子等汙染物。該新型水淨化過濾紙兼具優異的過濾性能和吸附性能,能夠重複使用和長時間使用,在高性能水淨化、清潔水再生等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相關焦點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可高效清除空氣PM2.5的新型過濾紙和口罩
    因此,急需研發過濾效率高並且透氣性好的過濾材料和過濾口罩,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可用於高效清除空氣PM2.5細顆粒物的新型過濾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新型大尺寸有序結構無機納米繩及其柔性耐火織物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發明了一種高柔韌性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長程有序自組裝的新方法,實現了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從納米尺度到微米尺度再到宏觀尺度的連續快速自組裝,成功地研發出新型大尺寸有序結構無機納米繩及其柔性耐火織物,並可實現自動化快速製備。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生物紙
    因此,將羥基磷灰石與生物高分子殼聚糖或膠原蛋白複合有望製備出性能優異的生物材料。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研製出具有良好柔韌性和優異力學性能的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生物紙。該生物紙以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作為構建材料,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生物高分子例如殼聚糖或膠原蛋白複合製備而成。
  • 科學網—新型空氣PM2.5過濾紙及過濾口罩問世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朱英傑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一種可高效清除空氣PM2.5細顆粒物的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過濾紙及以其作為濾芯的過濾口罩
  • 新型空氣PM2.5過濾紙及過濾口罩問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朱英傑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一種可高效清除空氣PM2.5細顆粒物的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過濾紙及以其作為濾芯的過濾口罩
  • 上海矽酸鹽所發明新型高柔韌性羥基磷灰石耐火紙
    基於傳統紙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探索基於無機材料的新型高柔韌性耐火紙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致力於具有可控構造的羥基磷灰石納米材料的研究,目標是發明一種新型的具有高柔韌性及不可燃性的無機紙以期解決傳統植物纖維紙所面臨的難題。
  • 科研人員研製出可高效清除空氣PM2.5的新型過濾紙和口罩
    因此,急需研發過濾效率高並且透氣性好的過濾材料和過濾口罩,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可用於高效清除空氣PM2.5細顆粒物的新型過濾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新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因此,繼續探索新型穩定的2D MX3材料對於研究新的物理現象和開發新的功能至關重要。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同合作,製備了新二維化合物RhI3,並從大塊晶體中剝離出原子層厚度的RhI3薄片,研究其光學、電學性質和光探測行為。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大尺寸有序結構羥基磷灰石仿生材料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朱英傑科研團隊成功地合成出大尺寸高度有序羥基磷灰石微米管陣列仿生材料,該仿生材料模仿牙齒的結構,因此在牙和骨等硬組織缺損修復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21日在Decoded Science上發表題為Ultralong Hydroxyapatite Micro-Tubes: Biomaterial with Potential in Dentistry 的文章對朱英傑團隊的工作進行了報導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與常江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研究團隊通過對傳統的白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矽酸鹽和磷酸鹽等)進行熱還原處理,研製出新一代「黑色生物活性陶瓷」,將傳統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應用領域從組織再生拓展到腫瘤等疾病治療。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實現轉移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所自2006年起就和索尼公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專門從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發。十年磨一劍,在科技部、上海市政府以及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該成果已達到中試規模。標準化125×125mm?單電池認證效率達到9.7%,組件認證效率達到9.2%。
  • 上海矽酸鹽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實現轉移
    此次合作中,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技術將整體轉讓給深圳光和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轉讓費共計人民幣1億元,上海矽酸鹽所技術團隊提供三年的技術支持。轉讓後,該項目將在上海嘉定設立集團總部及研發中心,推進現有成套技術規模放大和產業化推廣,並將選擇合適的地點設立生產製造基地,在智能建築、智能交通、物聯網和分布式能源等領域推進染料敏化電池的應用和規模產業化,並將繼續開展新型寬光譜響應太陽能電池研究。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東生講壇」,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成會明作為主講嘉賓,為上海矽酸鹽所130多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製備與應用探索」的學術報告。上海矽酸鹽所所長宋力昕、副所長王東等出席講壇,講壇由王東主持。王東代表上海矽酸鹽所向成會明作客第十七期「東生講壇」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並簡要介紹了講壇設立的相關背景。
  • 上海嘉定區委考察上海矽酸鹽所嘉定園區
    11月19日,上海嘉定區委副書記、區長杲雲一行來到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嘉定園區考察。  杲雲一行先後參觀了綠色光電轉換技術研發項目部、碳化矽晶體項目部、BGO晶體研發與生產線、碳化矽陶瓷及複合材料實驗室、中科院特種無機塗層重點實驗室以及嘉定新園區二期建設工地,認真聽取科研人員的介紹,詳細了解項目進展情況,與所領導和科研人員深入交流加快推進上海市戰略新興產業有關工作的建議與措施。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1億元整體轉讓染料敏化太陽能...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工作的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1991年由瑞士科學家發明。該電池具有對光照要求低、原料易獲取、生產能耗低、無汙染、工藝和設備簡單、便於大面積連續生產等優點,且顏色可調,有裝飾效果。  「看到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的研究者們努力開發出DSSC生產技術,並向工業技術轉化,我感到非常榮幸。」
  • ...科學報】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1億元整體轉讓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工作的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1991年由瑞士科學家發明。該電池具有對光照要求低、原料易獲取、生產能耗低、無汙染、工藝和設備簡單、便於大面積連續生產等優點,且顏色可調,有裝飾效果。  「看到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的研究者們努力開發出DSSC生產技術,並向工業技術轉化,我感到非常榮幸。」
  • 上海矽酸鹽所:薪火相承一甲子 材料築夢新時代
    她就是我國無機材料領域歷史最悠久、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矽酸鹽所)。上海矽酸鹽所淵源於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工程所)。上世紀60年代,研製出大尺寸高鋁氧質陶瓷,為提高廣播電臺發射功率作出重要貢獻;1990年,上海矽酸鹽所等聯合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無水冷陶瓷發動機,「氮化矽陶瓷組合活塞」成果獲1990年中國科學院十大科技成果之首。率先開展壓電陶瓷研究。自主研發了一批功能陶瓷材料和元件,成為世界上功能陶瓷系列最完備的研究中心之一,推動了我國電子陶瓷材料的產業發展。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董顯林和王根水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型、高性能、無鉛鐵電材料(Ag0.935K0.065)NbO3(該項工作提供了一種環境友好的鐵電陶瓷材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劉振,王根水和劉芸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上海矽酸鹽所為論文第一單位。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近日,上海矽酸鹽所副研究員仇鵬飛,研究員史迅、陳立東與上海大學教授楊炯等合作,發現了一種具有本徵極低晶格熱導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