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矽酸鹽所發明新型高柔韌性羥基磷灰石耐火紙

2020-12-08 中國科學院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如今,紙已成為人類日常工作和生活離不開的多用途產品。傳統紙通常是採用樹木或草等植物纖維為原料並加入一些添加劑和漂白劑製造出來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次性紙成為一種廉價的商品,導致紙的消耗量及其廢物大幅增加。例如在20世紀下半葉全球紙的用量大約增長了6倍,全球約20%的木材用於紙的製造,導致大規模森林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汙染。 

  由木材紙漿製成的傳統紙含有較高比例的木質素,木質素在空氣中和光照下會逐漸變黃,這就是一些書籍和報紙保存一段時間後會變黃的原因。植物纖維素也會產生一些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會使紙腐蝕降解。傳統植物纖維素紙的另一個致命弱點是易燃性,書籍和紙質文件在火災中會被完全燒毀,這也是很多世紀以來眾多紙質文物損毀消失的一個主要原因。 

  基於傳統紙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探索基於無機材料的新型高柔韌性耐火紙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致力於具有可控構造的羥基磷灰石納米材料的研究,目標是發明一種新型的具有高柔韌性及不可燃性的無機紙以期解決傳統植物纖維紙所面臨的難題。羥基磷灰石是一種天然礦物質,它是脊椎動物骨骼和牙齒的主要無機成份,具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並且環境友好,本身呈現優質的白色,是製造紙的一種理想材料。但是羥基磷灰石材料如羥基磷灰石陶瓷一般脆性很高、韌性很低因此需要解決的一個巨大挑戰是如何顯著提高羥基磷灰石材料的柔韌性。通過堅持不懈的研究,朱英傑科研團隊發現,採用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作為紙的構建材料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 

  另一方面,羥基磷灰石在合成過程中通常容易形成短納米棒,而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的製備是一個具有很大挑戰性的難題。朱英傑科研團隊發展了一種新的製備方法,以油酸鈣為前驅體成功地製備出親水性/疏水性可精確調控的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並以該超長納米線作為紙的構建材料,採用簡單的真空抽濾技術成功地製備出新型羥基磷灰石耐火紙。該紙具有高柔韌性、可任意捲曲、不可燃燒,並可以耐1000oC以上的高溫。這種新型耐火紙可以應用於需要長期保存的文字、文件及檔案等,它作為永久和安全的信息存儲介質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此外,該新型耐火紙也可作為從廢水中有效去除有機汙染物的可再生吸附劑、藥物控釋載體、骨缺損修復材料、醫用紙、阻燃材料和耐高溫材料等用途。 

  目前,這種高柔韌性羥基磷灰石耐火紙還僅限於實驗室規模的製備。朱英傑科研團隊正考慮進一步改進和優化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的合成方法,使其進一步向低成本和批量化方向推進,期望為未來可能的規模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可以預期,將來如果高柔韌性羥基磷灰石耐火紙能夠實現大規模生產和使用,它不僅能夠作為永久和安全的信息存儲介質將重要文字、文件及檔案等長期保存,而且可以大幅度減少人類對傳統植物纖維素紙的依賴,使大規模森林等寶貴的自然資源得以保全,從一定程度上減少環境汙染,從而對未來人類社會和環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該研究工作發表在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雜誌(DOI: 10.1002/chem.201304439), 並吸引了Materials TodayChemViews MagzineMateriały Inżynierskie 等雜誌的關注,分別對該工作進行報導。相關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資助。 

 新型高柔韌性羥基磷灰石耐火紙具有高柔韌性,可任意捲曲,不可燃燒,且耐高溫。

相關焦點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新型大尺寸有序結構無機納米繩及其柔性耐火織物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發明了一種高柔韌性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長程有序自組裝的新方法,實現了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從納米尺度到微米尺度再到宏觀尺度的連續快速自組裝,成功地研發出新型大尺寸有序結構無機納米繩及其柔性耐火織物,並可實現自動化快速製備。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生物紙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研製出具有良好柔韌性和優異力學性能的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生物紙。該生物紙以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作為構建材料,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生物高分子例如殼聚糖或膠原蛋白複合製備而成。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大尺寸有序結構羥基磷灰石仿生材料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朱英傑科研團隊成功地合成出大尺寸高度有序羥基磷灰石微米管陣列仿生材料,該仿生材料模仿牙齒的結構,因此在牙和骨等硬組織缺損修復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最近,該研究工作發表於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DOI: 10.1002/chem.201400252,並申請了一項發明專利。  該研究工作已經引起國際上的關注和興趣。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可高效清除空氣PM2.5的新型過濾紙和口罩
    研製的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過濾紙及以其作為濾芯材料的過濾口罩近年來,霧霾天氣頻繁出現,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備受人們關注。空氣中PM2.5細顆粒物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PM2.5細顆粒物是指環境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其在空氣中的含量越高,空氣汙染就越嚴重。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朱英傑研究員團隊研製出新型水淨化過濾紙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朱英傑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應用於環境保護領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 (Small, 2018, 14, 1803387; I.F.=9.598;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5, 17482–17491; I.F.=9.931),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作為主要構建材料
  • 上海矽酸鹽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實現轉移
    8月18日,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轉移籤約儀式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舉行。上海矽酸鹽所黨委書記、綠色光電轉換技術研發項目部主任劉巖與深圳市光和精密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明籤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轉讓協議,共同推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應用。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新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因此,繼續探索新型穩定的2D MX3材料對於研究新的物理現象和開發新的功能至關重要。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同合作,製備了新二維化合物RhI3,並從大塊晶體中剝離出原子層厚度的RhI3薄片,研究其光學、電學性質和光探測行為。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實現轉移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所自2006年起就和索尼公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專門從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發。十年磨一劍,在科技部、上海市政府以及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該成果已達到中試規模。標準化125×125mm?單電池認證效率達到9.7%,組件認證效率達到9.2%。
  • 上海嘉定區委考察上海矽酸鹽所嘉定園區
    11月19日,上海嘉定區委副書記、區長杲雲一行來到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嘉定園區考察。  杲雲一行先後參觀了綠色光電轉換技術研發項目部、碳化矽晶體項目部、BGO晶體研發與生產線、碳化矽陶瓷及複合材料實驗室、中科院特種無機塗層重點實驗室以及嘉定新園區二期建設工地,認真聽取科研人員的介紹,詳細了解項目進展情況,與所領導和科研人員深入交流加快推進上海市戰略新興產業有關工作的建議與措施。
  • 上海矽酸鹽所、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聯合舉辦
    5月18日至1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本著促進學術交流、攜手共同發展的宗旨在北京白鷺園會議中心召開材料學科學術交流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是繼去年上海矽酸鹽所承辦的第一屆與清華大學材料系雙邊學術交流會後,雙方的第二次交流,參與單位擴大至天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矽酸鹽所600mm長BGO大單晶問世
    600mm長BGO大單晶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中試生產一線成功製備出長度達600mmBGO大單晶。這是迄今為止國際上公開報導的最長BGO單晶。此前,俄羅斯無機化學所曾報導最長BGO單晶400mm。600mmBGO大單晶是上海矽酸鹽所正在承擔的中國科學院空間科技先導項目,開展了空間暗物質探測器用超長BGO單晶技術攻關工作。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2017-12-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該課題組通過新型氫化藍色二氧化鈦材料的設計與創製,成功實現了近環境壓力下水還原CO2製備CH4
  • 上海矽酸鹽所成功生長出直徑4英寸YCOB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成功生長出直徑4英寸(100 mm)YCOB晶體,等徑部分長度達到100 mm,晶體完整無缺陷,達到非線性光學質量要求,可切割通光口徑達到90 mm×90 mm的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器件。這是目前公開報導中採用熔體法生長的非線性光學晶體最大可用口徑。
  • 科研人員研製出可高效清除空氣PM2.5的新型過濾紙和口罩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可用於高效清除空氣PM2.5細顆粒物的新型過濾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在之前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耐火紙的研究工作基礎上,成功研製出一種可高效清除空氣PM2.5細顆粒物的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過濾紙,以及以該材料作為濾芯的過濾口罩。
  • 科學網—新型空氣PM2.5過濾紙及過濾口罩問世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朱英傑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一種可高效清除空氣PM2.5細顆粒物的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過濾紙及以其作為濾芯的過濾口罩
  • 新型空氣PM2.5過濾紙及過濾口罩問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朱英傑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一種可高效清除空氣PM2.5細顆粒物的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過濾紙及以其作為濾芯的過濾口罩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有機電極材料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開學合作研究,在非共軛電極材料1,4-環己烷二羧酸(CHDA)的儲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801654))上。
  • 9種不同種類耐火保溫材料,您了解多少?
    目前,由於用火焰噴吹法進行生產的火焰棉能耗高,渣球含量高等原因,已被離心抽絲法所替代,此種方法能耗低,無渣球,無汙染,是主要的生產工藝。複合矽酸鹽材料阻燃隔熱,力學上有一定的抗拉抗衝擊性能,常用於冶金、電力、化工等行業;混合攪拌凝膠化壓濾成型乾燥成品除了一般熱力設備的保溫,它對於異型設備和一些非標準設備也有著重要作用,是隔熱材料的優選產品。近年來,複合矽酸鹽保溫塗料也有了快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如稀土複合保溫材料等。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與常江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研究團隊通過對傳統的白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矽酸鹽和磷酸鹽等)進行熱還原處理,研製出新一代「黑色生物活性陶瓷」,將傳統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應用領域從組織再生拓展到腫瘤等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