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殼體的修復技術

2020-11-25 電子產品世界

1前言

隨著電力供配電行業,通信、通訊行業及電動車輛的大發展也帶動了為其配套的電源——蓄電池行業的大展和技術上的進步與創新。由於鉛酸蓄電池具有優異的性價比,所以目前國內外市場上除了為可攜式電子產品配套的電池和為航空航天及高端軍用配套的電池外為電動車輛、UPS系統、電訊設施(電信中心,衛星地面站)、內燃機車、汽車、電站、變電站、應急電源、船舶及無電區光明工程的儲能電源等90%以上都是使用的鉛酸蓄電池。我國鉛酸畜電池2005年總產量為6645萬千伏安,總產值為350億元;2006年的總產量上升為8457萬千伏安,總產值為420億元,佔全國電池行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左右(數據由江蘇雙登電源集團公司戴經明顧問提供)。由此可見鉛酸蓄電池的使用量之大使領域之廣。但是在生產,搬運,使用過程中有時侯會有碰撞,摔打,跌落事件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蓄電池殼體發生破裂,如果蓄電池殼蓋在注塑成型加工過程中,某項工藝溫度沒有控制好或塑料殼體的內應力沒有完全消除也會增加使殼體產生微弱裂紋的可能性,常常會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出現微裂縫,造成微漏電解液。電池極柱的膠接處膠封時如果膠液使用不當以及由於外力衝擊或溫度衝擊也會引起電池的密封膠接失效。電池殼體上出現的輕微破裂和電池極柱處的密封引起電池失效是可以通過修復使電池恢復功能的。

  2、用粘接技術對輕微損傷的鉛酸蓄電池殼體修復

  2.1用粘接技術對有輕微損傷電池殼體修復的適用範圍

  粘接技術主要用來修復有溶劑可溶的損傷鉛酸蓄電池殼體。雖然有溶劑可溶的工程塑料很多,但從綜合性能來看目前被選用來做鉛酸蓄電池殼材料的工程塑料主要有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工程塑料和SAN(苯乙烯—丙烯睛共聚物)工程塑料。下面介紹上述材料殼體輕微損傷的修復。

  2.2粘接修復的機理
  溶劑接觸到可溶的工程塑料後在親合力的作用下迅速向內部滲透,表層變軟,相同材料的工程塑料在溶劑浸潤的作用下,膠接面會的分子會相互滲透,相互溶合,溶劑揮發後粘接物成為一個整體。有外力的作用(加一定的壓力)粘合強度會更高。

  2.2膠液的配製
  按正丁酮100ml + 25g ABS(或SAN)塑料料粒的配比配製膠液。稱量好後不斷搖動配料容器,使固體料粒完全溶解並成為均勻溶液,待用。膠液用後密封好可以常期使用。

  2.3被修復鉛酸蓄電池殼體的準備

  鉛酸蓄電池殼體損傷處擦拭潔淨,粘接面上不能有粉塵、粉狀顆粒、油汙及電解液並應平整。
  2..4取潔淨的尺寸適度的ABS(或SAN)塑料板塊(板塊的尺寸各方向上要大於裂縫5mm以上,厚度和電池外殼壁相當,待用。

  2.5取適量的膠液塗抹於鉛酸蓄電池殼體的損傷處及周邊5mm以上的地帶,再把裁剪好的塑料板塊緊壓在塗好膠液的電池殼體損傷處並平壓緊,12小時以後待膠液完全乾涸後檢查不漏,可以認為修復完成,可提交使用。應注意的是粘接面必需平整,粘接處必需平壓緊。

  2.6被修復的電池在修復前若漏掉電解液較多時,應補加使用濃度的硫酸電解液,在充電活化後方可提交使用。

  3、用熱熔粘合技術對殼體輕微損傷的鉛酸蓄電池的修復

  3.1熱熔粘合機理
  因為絕大多數鉛酸蓄電池外殼都是採用注塑加工成型的,使用的原材料都是熱塑性工程塑料。熱塑性工程塑料在一定的溫度下會熔化使之處於粘流態或熔融態,熔化的膠料流動到受熱的蓄電池外殼上的損傷處,並相互浸潤滲透,冷卻後形成一個整體達到粘合修補修復的目的。

  3.2熱熔膠粘合修複方法
  3.2.1被修復電池的準備
  對鉛酸蓄電池的損傷面進行潔淨處理,粘接面不應有酸液、粉塵、油汙和粒狀雜質。
  3.2.2對輕微損傷電池殼體修復
  用熱熔槍對熱熔膠棒加熱並對修復處適當加熱,使熱熔膠棒熔化並流落到電池殼體的損傷處,熱熔膠粘合面各方向上的膠液要大於損傷縫隙處5mm以上,損傷縫隙粘合膠面的厚度不小於電池外殼的壁厚,熱熔膠合面可以適當加壓有利於粘合牢固,自然冷卻12小時後檢查不漏,可以認為修復完成,可提交使用。

  熱熔膠粘合修復可以用熱熔膠棒,也可以用與電池殼體相同材料的棒(板)材料,作為熱熔膠合材料,後者效果會更好。
  3.2.3對熔膠粘合修復前失液過多的電池修復後應補加使用濃度的電解液到液面線的中間部位並充電活化後再提交使用。
  3.3熱熔膠粘合技術修復鉛酸蓄電池殼體的適用範圍
  熱熔膠粘合修復適用於所有的熱塑性工程塑料製作的電池殼體修復,特別是沒有溶劑的熱塑性工程塑料製作的電池殼體破裂的修復,如PP (聚丙烯),改性增強PP (滑石粉強化的聚丙烯)等。
蓋子上出現的輕微縫隙也可以用上述熱熔膠2007-5-7粘合方法進行修復。

  4、用膠接技術對鉛酸蓄電池極柱密封失效的修復
  4.1引起極柱處密封失效的原因
  4.1.1鉛酸蓄電池的極柱與電池蓋之間的連接密封主要是使用常溫固化的環氧類膠粘劑。配好的環氧膠液在室溫下,45分鐘以內是最好的使用期。在環氧膠液的使用過程中,由於逐漸固化,膠液也逐漸變粘稠並出現拉絲現象,這時膠液就應報廢。雖然膠液仍有流動性但失去了對粘接面的浸潤性,這時的膠液如沒用完也應報廢。如果操縱者繼續使用必然會導緻密封效果下降,出廠檢驗時不一定能發現和檢驗出問題,但使用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密封失效。
  4.1.2電池在使用的過程中由於受衝擊,振動,顛簸等外力的作用,使環氧密封膠破裂,密封失效。
  4.1.3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由於受環境溫度的冷熱衝擊,使膠接面產生細微縫隙,造成密封失效。

  4.2極柱密封處修復環氧密封膠的配製
這裡推薦一個低毒,韌性好,耐衝擊,強度高,常溫固化的環氧密封膠配方。常見的資料中一些環氧膠配方中加入了甲苯,並使用低分子胺類作固化劑,這種配方的環氧膠毒性大,對環境造成汙染,強度也不好。

  4.2.1低毒性環氧膠配方
  E-51環氧樹脂 + 651聚醯氨樹脂 + 苯二甲胺(間苯二甲胺) + 紅(或蘭)顏料 ==100克 + 25克 + (9~10)克 + 適量的顏料

  在冬天或在較低的環境溫度下環氧膠比較粘稠,可以在配方中加入10克左右的501環氧丙烷丁基醚(環氧膠的活性稀釋劑,參與固化聚合反應,比使用非活性稀劑配出膠的強度高)。

註:加一點顏料是為了區分正負極的用膠
  4.2.2`環氧膠的配製
  按配方比例準確的稱取一定量的原料,充分的攪拌均勻。待用。

  4.3被修復電池的準備
  把密封失效的極柱與蓋子連結處舊的環氧膠請除幹靜,清洗成中性,粘接面潔淨,無油汙雜物。

  4.4修復
  把配製好的環氧澆灌到清理準備好的待修電池極柱與電池蓋的連接處,灌平。常溫下固化24小時,經檢查不漏後,(若失電解液較多補充必要的電解液)充電後可以提交使用。

註:環氧膠液只有(30~45)分鐘的使用期,若配膠器皿有點發熱時說明膠液已大量固化,應停止使用。
  4.5環氧膠的適用範圍
  這個低毒常溫固化環氧膠適用於各種環氧膠密封失效的修復,也可以在生產中使用。這可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增強環保意識。
  5、結束語
  鉛酸蓄電池的修復技術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一項應用技術,是一項綠色環保的修復技術。用膠接粘合或用熱熔膠粘合技術修復因碰撞、跌落、摔打造成機械損傷的電池殼體是很有效地修複方法;用低毒常溫固化環氧膠修復電池極柱處環氧膠密封失效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對鉛酸蓄電池修復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體現了對建設環保型社會的理解、貫徹和支持。電池的修復延長了電池的使用壽命,可以為使用者減少購置新電池的支出;減少了
供應電池的壓力,從而可以減少因鉛酸蓄電池的生產產生對環境的汚染;是很有價值並值得推廣應用的新技術。


相關焦點

  • 減速機殼體腐蝕怎麼解決?介紹一種現場修復新方法(圖文實例)
    2、故障現象和原因分析山東某減速機生產廠家,為鋼鐵行業生產的減速機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殼體嚴重腐蝕現象,產生腐蝕主要是由於企業使用的噴淋水濺射到殼體上導致。噴淋水呈弱鹼性,含有火鹼,溫度在80-100℃,殼體腐蝕最嚴重的地方深度可達1CM左右。腐蝕現象如不及時處理,將導致殼體的報廢甚至產生重大安全事故。
  • 如何修復破損的塑料製品?
    大多數人認為修復破損塑料非常麻煩,寧願把它扔掉。但修復塑料可能比你想像的要簡單得多。無痕修復的關鍵是先把固體塑料分解成液體,讓它與完整的表面融合,更加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如果普通塑料膠不足以完成修復工作,可以試著用烙鐵熔化破損的塑料邊緣。像丙酮這樣的強效化學溶劑甚至能夠完全溶解某些類型的塑料,讓你可以根據需要,把它們塗在塑料破損的位置。
  • 頭條:高緻密度鋁合金殼體半固態壓鑄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
    高緻密度鋁合金殼體半固態壓鑄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     湖南文昌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預計總投資8000萬元,在萬寶新區工業園建設高緻密度鋁合金殼體半固態壓鑄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本項目通過高緻密度鋁合金殼體半固態壓鑄技術研發來進行免浸滲高緻密度汽車空壓機殼體的研發生產。新建標準廠房三千平米,採購半固態製漿機、壓鑄機、模溫機等設備,建成年產10萬件免浸滲高緻密度汽車空壓機殼體生產線。
  • 「技術帖」基於OptiStruct複合材料電池包上殼體的應用與研究
    在新能源純電動汽車乘風破浪前進的同時,毋容置疑整個汽車行業也必然面臨著全新的技術挑戰。其中用輕量化技術為汽車減重,成為了整個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中國汽車研究中心的相關研究表明,如果汽車整備質量減少10%,那麼會帶來燃油效率提升6%~8%的可觀效果。縱觀各種輕量化材料,首選的將是低密度、高強度,機械特性和力學特性堪比金屬的複合材料。
  • 鈦合金殼體電火花加工工藝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鈦合金殼體電火花加工工藝研究鈦合金比強度高、熱強性、耐蝕性好,現代航空航天零部件使用 鈦合金材料的比例越來越高,其加工工藝的研究至關重要,而鈦合金的電火花加工工藝,更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
  • 「技術交流」腐植酸參與修復土壤的原理與技術
    土壤修復技術概覽  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汙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汙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  在土壤修復行業,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方法。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微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修復技術中的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是一種利用土著微生物或人工馴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在適宜環境條件下,通過自身的代謝作用,降低土壤中有害汙染物活性或降解成無害物質的修復技術。相較於化學修復技術和物理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應用成本較低,對土壤肥力和代謝活性負面影響小,可以避免因汙染物轉移而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影響。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電動力學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電動力學修復技術是處理汙染土壤的一項新的化學技術方法,已進入現場修復應用階段。電動力學修復是通過電化學和電動力學的複合作用(電滲、電遷移和電泳等)驅動汙染物富集到電極區,進行集中處理或分離的過程。近年來,中國先後開展了銅、鉻等重金屬、菲和五氯酚等有機汙染土壤的電動修復技術研究。
  • 駱永明等:重視土壤中微塑料汙染研究 發展源頭管控和環境降解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海洋微塑料汙染作為新型環境問題受到全球重視。相對地,土壤特別是農用地微塑料汙染尚未引起廣泛關切。文章綜述了土壤中微塑料的來源、積累、降解、遷移及其生態環境和食物鏈的潛在風險等方面的研究進展,提出了相關的加強研究和監管對策建議。
  • 複合材料技術修復華潤電力登封濃硫酸儲罐滲漏簡直得心應手
    三、 高分子複合材料的引用:此次修復採用25551、2211、EE-121K三種材料配合使用。由於材料本身具有的良好的耐腐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可確保治理部位的長期有效。而且該技術不必進行動火作業,避免了在修復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最重要的是為企業節省了停機停產時間,節約人力物力,是企業可信賴的戰略合作夥伴。
  • 「快速修復」複合材料技術電廠濃硫酸儲罐滲漏案例
    三、複合材料技術抗高溫、抗強腐蝕並粘結性能好的金屬修復、保護複合材料——EE--121K性能:1) 可很好的粘著於各種金屬、橡膠、混凝土、塑料等材料。2) 在完全浸泡的環境下有極好的抗高溫性能。應用:用於高溫,強腐蝕,一般塗料不能工作的環境,可以用來保護各種金屬和混凝土可修復和保護各種搪瓷罐體、金屬罐體、管道、閥門,避免腐蝕。
  • 殼體特殊材料編織
    殼體要用特殊材料編織而成) 【環球時報報導綜合報導】朝鮮官方8日宣稱已在西海衛星發射場進行了一次「非常重大的試驗」,「本次試驗結果將對再次提升朝鮮戰略地位發揮重要作用」。
  • 在工廠普遍智能化的今天,箱變殼體如何存活下去不被淘汰的呢?
    在箱變殼體發展至今,可以說是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大多數工廠企業不斷向智能化、節能化、便捷化方向發展的趨勢下,箱變殼體在廠房內的應用也順應時代的發展向小型化、智能化、安全係數高的方向發展,那麼是如何繼續存在不被淘汰的呢?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導電塑料的國內外發展狀況
    但是它的製成品僅限於黑色,並對材料性能影響較大,需要配套改性技術。炭黑填充型導電塑料的主要用途是: (1)與集成電路相關的領域 集成電路塊、場效應管、電晶體等電子元器件在加工、裝配、包裝、運輸等生產過程中,常常會因震動、摩擦產生的靜電而損壞,甚至造成整臺機器的報廢。這些電子元器件對靜電的敏感程度小至100伏,大至上萬伏不等。
  • 修復攻略 | 石油烴汙染修復技術之「好氧微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基本原理微生物修復技術是指通過向汙染土壤或地下水中投加高效降解微生物或營養物質,同時為微生物創造適宜的水分、氧氣、pH等生長條件,促進微生物降解環境中的有害物質或降低汙染物毒性,達到修複目的。
  • 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之熱解吸修復技術
    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之熱解吸修復技術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本文主要介紹了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之熱解吸修復技術。熱解吸修復技術是指通過直接或間接熱交換,將汙染介質及其所含的有機汙染物加熱到足夠的溫度,以使有機汙染物從汙染介質上得以揮發或分離的過程。
  • 微生物修復(ISSA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河道治理技術的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ISSA 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採用「ISSA 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來消除水中汙染物,修復遭到破壞的水生態系統,治理水體富營養化,改善水體環境,豐富群落種類,優化種群結構,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淨能力,維持水生態系統的穩定健康發展。
  • 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之鉻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鉻汙染土壤治理技術1.化學固定化/穩定化法固定化和穩定化是將被鉻汙染的土壤與某種粘合劑混合(也可以輔以一定的還原劑,用於還原六價鉻),通過粘合劑固定其中的鉻,使鉻不再向周圍環境遷移。在眾多的粘合劑中,水泥和矽土被認為是一種有效、易得和價廉的產品。
  • ...溶劑抽提、生物修復、光催化降解、電動吸附技術、聯合修復技術等
    多環芳烴可對人體健康造成多種不良影響,使多環芳烴汙染土壤的修復日益受到關注。各國的環境政策,包括荷蘭、丹麥、加拿大,都頒布了相關的多環芳烴汙染土壤修復要求的政策。治理多環芳烴汙染土壤,可使用溶劑抽提、生物修復、植物修復、化學氧化、光催化降解、電動吸附技術、熱處理、聯合修復技術等。溶劑抽提法將多環芳烴從土壤中抽提可使用單一的溶劑或混合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