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宮的主人,中國的神話故事中有多種傳說,比較流行的版本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國的神話都是層累的神話,就像中國上古歷史是被後人一層一層不斷創造的一樣,比如,《詩經》中只提過大禹,商人和周人的祖先,而到了《論語》中,就有了堯舜。到了戰國,才有了五帝之說,鄒衍之後,黃帝成了華夏祖先。而比黃帝更早的伏羲神農,到漢代才流行起來。至於盤古開天闢地,是魏晉才有記載。神話也同樣經歷這種層累演變過程。
觀於嫦娥奔月神話最早的母本來自西漢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恆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這段話翻譯一下就是,后羿從西王母那裡求得了不死之藥,但卻被嫦娥給偷吃了,她隨後飛到月亮之上。后羿為此惆悵若失,惋惜再也得不到長生不老藥了。
恆娥,就是嫦娥,是我國上古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帝嚳(姬姓,名俊)的女兒,美貌非凡,本稱恆娥,因為漢文帝叫劉恆,為了避諱,就把恆娥改叫嫦娥。據《淮南子.外八篇》記載:「昔者,羿狩獵山中,遇恆娥於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對於《淮南子》裡嫦娥奔月的神話,東漢高誘是這樣註解的:「嫦娥,羿的妻子。羿從西王母那裡求得不死藥,但還沒服用,便被嫦娥偷吃了。嫦娥因此成仙,奔往月亮之中,成為月神。」後來人民覺得嫦娥一人在月球上太孤獨,就像李白寫的:「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怎麼辦?唐代就添加了吳剛伐樹之說。晚唐詩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天咫》中曰:「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稱吳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這段話說的是有一個西河人叫吳剛,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能專心學習,天帝大怒,把他留月宮伐樹,並說:「你若能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他每砍一斧,樹傷立刻癒合,始終砍不倒。毛澤東曾寫過詩:「借問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可能吳剛認識到樹砍不倒,就改行釀酒了。至此,月亮已成神仙境界,有嫦娥,白兔,吳剛,桂樹等諸多元素,月宮的主人當然是嫦娥了。
在吳承恩寫的《西遊記》中,月宮的主人就變成了道教神話傳說中的月神太陰真君。在《西遊記》原著中提到這樣一段事情:在玉兔下界做亂那一回裡,當孫悟空正要教訓玉兔精時,月宮主人出現了,她就是太陰星君。孫悟空連玉帝都不拜的人,一見太陰星君,競趕緊施禮,連喊「老太陰」,並口稱失迴避了。在古代,皇親國戚或重要官員出行時,小百姓是要迴避的,否則就要治罪,可見太陰星君地位之高。
太陰星君何許人也?在中國道教神話中,她被稱月神,俗稱太陰娘娘,月姑。在道教神話傳說中有七大星君:太陽星君,太陰星君,金德星君,木德星君,水德星君,火德星君,土德星君。太陰星君全稱「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元君」,是道教體系中主掌月亮的神明。太陰星君在道教中地位崇高,據《洞淵集》記載:「月宮太陰星君,下管五嶽,四讀,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並鄧都羅山。百司常以三元日,冥官僚佐詣月宮,校定世人生死罪福之目,呈進上帝,謂之陰宮死籍」。從這段話中可見太陰星君權力之大,竟能與北鬥一般管人生死。她不僅在道教中厲害,在大乘佛教中也厲害,名為月光菩薩,也叫月光普照菩薩,深受佛道兩界尊重。
那麼在《西遊記》有沒有嫦娥呢?在小說《西遊記》中,豬八戒說自己在當天蓬元帥時調戲的是「宮娥」。調戲的是月宮中眾多仙子之一的「霓裳仙子」。可見並不是后羿之妻嫦娥。在西遊記中,嫦娥代指一種職業,身份,是廣寒宮中仙女的意思,也可以說是侍女,保姆這類人。吳承恩把仙女分為四個層次,依次是仙子,仙娥,美姬,毛女。這幾種等級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毛女是古代傳說中的仙女,字玉姜,年輕美貌,形體生毛,自言秦始皇宮中人,秦亡入山。食松葉,遂不饑寒,身輕如燕,出自《列仙傳》。美姬在古代就是指美女,比如《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定居山東時,貪於財色,好美姬」。仙娥:一種意思是指仙女,如唐.劉滄《經麻姑山》詩中說:「一自仙娥歸碧落,幾年春雨洗蘭紅」。仙娥的另種意思也是指美女,如明.郎瑛詩中說:「古來花貌說仙娥,自是仙娥薄命多」。仙子:源於中國神話,形容品德高尚,智慧非凡,纖塵不染,高雅脫俗,且具非凡能力的女子。常用來形容女子外貌極其美麗,國色傾城。
再說下月下老人,我們小時候從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中知道了月老。那麼,月老是誰?月老,別名柴道煌,民間稱其為月下老人。我們常說的俗語:「千裡姻緣一線牽」就是指月老的故事。月下老人也是道教中的人物,是道教的專管人間婚姻的紅喜神,也就是媒神。月下老人的典故源自唐朝,出自唐朝文學家李復言所著的《續玄怪錄.定婚店》。記載了唐朝元和二年,杜陵人韋固,想娶妻,但一直未如願,後來他外出遊歷時有人給他提親,約好次日早見面,次日天剛亮韋固就到約會地點了,媒人沒見到,卻見一白髮老者坐在臺階上,依著布袋對月翻書,老人自稱幽冥之人,掌管天下男女的婚姻簿。老人布袋中裝有紅絲繩,「以系夫妻之足」,男女雙方「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逭」。韋固遂問自己姻緣,老者說東市賣菜的獨眼婆娑有一三歲女兒,她到十六歲時會與你結合,韋固不信,等老人走後,令僕人去殺小女孩,僕人心軟,只刺了小女孩眉心一下就跑了。十幾年後果然陰差陽錯就娶了那女孩。韋固奇於這段姻緣,便到處暄講,學人李復言就將此事收於書中。月老由此而來,此後世代相傳,月下老人就成了媒人代稱。月老不住月宮,沒有月老住月宮的記載,民間有月老殿,可能天庭給他安排好其它住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