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於用「飛禽走獸」來形容鳥類和獸類,會飛的大多數是鳥類,會走的大部分是禽類。當然也有例外的,有些會飛的也未必是鳥類,例如蝙蝠,有些禽類的也未必能走,例如鯨類。蝙蝠,或許大家對它都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估計大家都目睹過蝙蝠的真容,特別是在夜間的時候。但是大家對於蝙蝠的祖先究竟是誰這一問題或許就知之甚少了,那麼我們就針對這一問題一起來揭開其中的奧秘吧。
其實大家都清楚,蝙蝠是唯一真正能夠飛行的獸類,它是一種夜間飛行的哺乳動物。蝙蝠雖然沒有像其他鳥類那樣擁有振翅高飛的翅膀和羽毛,但是它憑藉著自身獨特的飛行器官——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以及發達的前肢,因此蝙蝠也能像鳥類一樣擁有振翅高翔的本領了。蝙蝠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對超聲波特別的敏感,它們能夠利用超聲波去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物,人類也利用蝙蝠這一特性發明了雷達。
這種會飛行但又不屬於鳥類的蝙蝠,它們的祖先究竟是何方神聖呢?答案可能讓人害怕。
據一些資料了解到,在2006年考古學家在寧城發現了一個哺乳動物的化石,據研究發現它初步具備了滑翔動物的所有特徵,於是有生物學家把它命名為「遠古翔獸」,並認為它很有可能就是蝙蝠的祖先。經過研究,有人推斷出這種「遠古翔獸」大約早在1.25億年前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了,這個時間跟蝙蝠出現的時間恰好吻合,儘管當時還處於恐龍霸主時代,但是這種生物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滑翔能力,躲過了恐龍的襲擊,並且據說在白堊紀它們幸運的生存了下來,還成功躲過了第五次物種大滅絕。
再有,根據學者們的進一步研究,這種「遠古翔獸」在當時的環境下就形成了翱翔高空的習慣,換句話說,作為哺乳動物的「遠古翔獸」,它們或許比鳥類的祖先擁有翱翔藍天的能力還早。儘管它們不是蝙蝠的直接祖先,或許也跟蝙蝠有著密切的關係,畢竟它們之間無論是從外形特徵還是從生活習性來看,似乎都有著相似之處。沒想到蝙蝠居然會有這麼強大的祖先,聽起來確實有點可怕但又有點不可思議。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除了蝙蝠,還有別的「會飛的哺乳動物」,如鼯鼠。
上述說法究竟是否是真的,或許還有待考究,對於蝙蝠的祖先究竟是誰這一問題,你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