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發表於 2008-10-17 23:03:13
電壓源、電流源及其等效轉換
一、實驗目的
1、了解理想電流源與理想電壓源的外特性;
2、了解實際電流源與實際電壓源的外特性;
3、驗證實際電壓源與電流源相互進行等效轉換的條件。
二、原理說明
1、在電工理論中,理想電壓源接上負載後,當負載變化時其輸出電壓將保持不變。理想電流源接上負載後,當負載變化時其輸出電流亦保持不變。
而在工程實際中,絕對的理想電源是不存在的。但有一些電源,其外特性在一定條件範圍內與理想電源極為接近。在電子技術中,通常採用的電晶體電流源與電晶體電壓源就是其中的一例。因為用電子學的方法,可以使電晶體電壓源的串聯等效內阻極小,一般為10-3Ω以下;電晶體電流源的並聯等效內電導也極小,一般為10-3Ω以下,因此,可以近似地將它們視為理想電源。
2、一個實際電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電壓源,又可以看成是電流源。
電流源用一個理想電流源IS和一個電導Gi並聯的組合來表示,電壓源用一個理想電壓源US和一個電阻Ri串聯的組合來表示。一個實際的電壓源與一個實際的電流源等效,是指它們向同樣大小的負載提供同樣大小的電流,而此時電源的端電壓也相等,即電壓源與其等效的電流源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3、電壓源與電流源等效轉換的條件為 , 或 。
三、實驗任務
1、測量理想電流源的外特性。
本實驗採用的電流源,輸出電流IS≈30mA。當負載電阻在一定的範圍內變化時(即保持電流源兩端電壓不超過額定值Umax=30V),電流源的輸出電流基本不變,即可將其視為理想電流源(如圖6.2.1中,當Rs=∞時)。將一精密可調電阻R接至電流源的兩「輸出」端鈕上,測量電流用的直流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改變R的電阻值,測出電源輸出端的電壓和電流,即得到該電流源的外特性曲線,測量數據記錄於表6.2.1中。
2、測量理想電壓源的外特性。
本實驗採用的電壓源,輸出電壓US≈9V。當負載電阻在一定範圍內變化時(即保持電壓源的輸出電流不超過額定值Imax=500mA),電壓源的輸出電壓基本不變,即可將其視為理想電壓源(如圖6.2.2中,當 時)。將一精密可調電阻R接至電壓源的兩「輸出」端鈕上,測量電壓用的直流電壓表並聯在電路中。改變R的電阻值,測出電路中的電流,即得到該電壓源的外特性曲線,測量數據記錄於表6.2.2中。
3、驗證實際電壓源與電流源等效轉換的條件。
在實驗任務1中,若 且理想電流源的輸出電流為IS時,則構成實際電流源。這裡我們取Ri的標稱值為510W, ,並將該電流源接至負載R,改變負載的電阻值,即可測出該電流源的外特性,測量數據記錄於表6.2.1中。根據等效轉換的條件,將理想電壓源的輸出電壓調至 ,並串聯一個標稱值為510W的電阻Ri,就構成了一個等價的實際電壓源,將該電壓源接至負載R,改變負載的電阻值,即可測出該電壓源的外特性,測量數據記錄於表6.2.2中。
圖6.2.1 圖6.2.2
表6.2.1 電流源的外特性(Is30mA)
| R (W) |
|
|
|
|
|
|
|
|
理想電流源Ri=¥ | I (mA) |
|
|
|
|
|
|
|
|
U (V) |
|
|
|
|
|
|
|
| |
實際電流源Ri=510W | I (mA) |
|
|
|
|
|
|
|
|
U (V) |
|
|
|
|
|
|
|
|
表6.2.2 電壓源的外特性(Us15.3V)
R (W) |
|
|
|
|
|
|
|
| |
理想電壓源Ri=0W | I (mA) |
|
|
|
|
|
|
|
|
U (V) |
|
|
|
|
|
|
|
| |
實際電壓源Ri=510W | I (mA) |
|
|
|
|
|
|
|
|
U (V) |
四、實驗儀器設備
1、數字萬用表
2、電工綜合實驗臺
五、預習思考及注意事項
1、試從實驗線路中說明,電壓源和電流源的輸出端發生短路時,對電源的影響有何不同?
2、使用電源時應注意,電壓源不要超過其規定的額定輸出電流,電流源不要超過其規定的額定輸出電壓。
3、實驗過程中直流穩壓電源不能短路,直流穩流電源不能開路,而且電源只能向外提供功率而不能吸收功率,以免損壞設備。
4、穩壓(流)源通電初期,電源的輸出不穩定,應稍等片刻再進行測量為宜。
六、實驗報告要求
1、分析實驗過程中遇到的過載報警現象;
2、整理實驗數據,分別繪製電壓源、電流源的外特性曲線;
3、驗證電壓源與電流源進行等效轉換的條件,分析實驗結果。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