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導,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消息一出,掀起科學界巨大的爭議。
事件科普
何為「基因編輯」
它能造成何種影響
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據賀建奎介紹,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經過這項手術,能夠關閉致病力最強的HIV病毒感染大門,使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細胞,即能天然免疫HIV病毒。
相關調查
「基因編輯嬰兒」試驗
違反我國現行法規
2003年我國科技部和衛生部印發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明確:不得將前款中獲得的已用於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動物的生殖系統。從事人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單位應成立包括生物學、醫學、法律或社會學等有關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人員組成的倫理委員會,其職責是對人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學及學性進行綜合審查、諮詢與監督。
此次的「基因編輯嬰兒」試驗不僅沒有將經過基因編輯的胚胎銷毀,還將其植入了產婦的子宮內讓其自然降生,違反了現行法規。這樣一次爭議極大的試驗,又是如何獲得應當提出疑問意見的倫理委員會通過的?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一份題為「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註冊號ChiCTR1800019378)的文件顯示,該研究的負責人正是賀建奎。在這份文件的附件中,出現了一份由「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委員會」出具的倫理委員會批件。
上個月剛剛從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離職的醫務部主任秦蘇驥表示,根據申請書顯示的時間,其當時還在醫院任職,以他當時的職務,如果有這個事情,他應該知曉的。
作為倫理委員會成員,他的籤名沒有出現在申請書上。秦蘇驥介紹,他特地去找了上面有籤名的前同事了解情況。幾名前同事表示,他們並沒有籤過這張申請書,也沒有印象召開過有關這個項目的會議,籤名可能是偽造。
天眼查顯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為國內私立婦產醫院,註冊資本4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林玉明。林玉明是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是「莆田系第二代」,相關聯企業有23家。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01509.HK)於2015年7月7日在中國香港聯交所上市。
各方回應
國家衛健委: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認真調查
昨日晚間國家衛健委發布回應:有媒體就「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進行報導,我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官方微博@健康深圳發布聲明稱,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
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布。
南科大:學校對此不知情
11月26日下午,南科大對此事發表回應表示,根據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此外,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學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布相關信息。
涉事醫院:與賀建奎沒有過合作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總經理程珍昨天回應,醫院和賀建奎沒有過合作,他的試驗和醫院沒有關係。程珍還表示,自己從未見過賀建奎,醫院正在對事件進行調查,該項目不是在醫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醫院出生的。
【討論】
122位科學家聯名抗議 他們是在反對什麼
昨日晚間,122位科學家聯合發表聲明對此事件進行譴責,聲明中用「瘋狂」來形容直接進行人體試驗的行為,並表示,「國家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這項研究,在他們眼裡爭議點在哪兒?
1.安全之問:基因編輯操作,或許會帶來新的疾病風險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孔道春表示,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當前我們只能對少量的胚胎進行基因編輯,如果想要進行批量化操作,使得每個新生兒都能對特定疾病產生免疫力,還是比較困難。同時,有學者表示,今年6月發布在學術雜誌《NatureMedicine》上的論文指出,那些容易被這項技術改造的細胞,自身可能成為「癌症的種子」,是否會誘發新的疾病尚待關注。
2.倫理之問:如果基因編輯出現錯誤,孩子該怎麼辦
據專家介紹,基因編輯技術的「脫靶率」依然是一個爭議中的話題——錯誤地編輯了不該編輯的地方。
在有些領域,脫靶不是大問題,比如農作物,編輯完了之後如果出了問題,放棄重來就是了。但是在人類胚胎編輯裡,等到胚胎發育起來再發現問題那就晚了,總不能把一個活人給扔掉。而且,這個人長大成人之後還要結婚生子的,脫靶帶來的錯誤編輯還會傳給後代。
3.必要之問:愛滋病母嬰傳播可阻斷,不需用這種方式
如果感染愛滋病毒的母親在懷孕期間進行積極藥物抗愛滋病治療,以及拒絕母乳餵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阻斷愛滋病傳播。
「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100%可以生個健康可愛的孩子,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表示。
來源:央廣、《成都商報》、《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