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科動物是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泛的哺乳動物之一,即便是澳洲這樣獨特的生態環境下,也有澳洲野犬存在。
大多數較為出名的犬科動物,多集中在北美、歐亞及非洲大陸上,南美洲看上去似乎沒有多少犬科,但實際上不是的,比如鬃狼,以及今天我們要講的藪犬,都生活在南美洲裡面。
藪犬雖然體型較小,實力不及豺狼等猛獸,但其性格兇悍,在其生境中,亦是霸主級的存在,令眾多動物聞風喪膽。
三分似棕熊,體態豐滿可愛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犬科動物,要麼一臉狐相,要麼一臉狗相,要麼二者兼具,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藪犬似乎是一個例外,它看上去不像狐狸也不像狼,跟大多數家犬也不像,倒是有那麼三分像棕熊。
藪犬身上的毛髮比起大多數犬科動物來說都要硬,有點像梗犬的「鋼毛」,的毛髮根據分布區域不同而略有差異,多為紅褐色,頸部、頭部及尾巴的顏色較淺。大多數動物,腹部的毛髮多為白色,但是藪犬的卻是深色系,甚至比身上的毛髮顏色還要深。
藪犬不大,甚至還有點小,不過卻是一個十足的胖子,渾身看起來十分圓潤可愛。成體肩高大約0.2-0.3米,頭身長卻能達到0.57-0.75米,體重也有5-8千克。加上耳朵較小,吻部較短,從視覺比例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十足的「小胖墩」。
在一些西班牙語國家裡面,藪犬又被稱為「醋狗」,聽上去有那麼一絲滑稽,名字的由來據說是因為它的尿液聞起來有一股強烈的味道,就像是老陳醋一樣。
腳下生蹼,遊泳健將
如果說藪犬的外表雖然不像犬科,但還是有那麼一絲犬科的影子的話,那麼它的另外一個特點就完全有區別於犬科動物了。一般來說,雖然狗等犬科動物會遊泳,但它們並不擅長,比如狼、狐狸等等,水性都不佳,但藪犬是一個例外,它水性極佳,甚至有「水狗」的稱號。
它的腳趾之間生有不完全的蹼,呈蜘蛛網狀,這個特徵使得藪犬在水裡看起來就像是魚一樣靈活。這個特點讓我想起了貓科動物中的漁貓,它也長有不完全的蹼。
正是因為擅長遊泳,所以藪犬對水的依賴很大,它們不僅能像一般的陸地動物一樣浮在水面上遊泳,也能潛泳,遊泳本領甚至比不少水生動物都要好,日常捕獵場景也包含了水裡,所以藪犬看上去總是溼漉漉的。
從這方面來看,藪犬身上的毛髮剛硬就很好理解了,畢竟大多數時候都在水裡面活動,如果是一些蓬鬆柔軟的毛髮,不僅行動起來不便,而且長時間不幹也會使身體熱量流失掉。
一夫一妻,少生優育
一夫一妻制在犬科動物裡面並不稀奇,比如黑背胡狼,就是一夫一妻制的犬科動物,藪犬也是。根據科學家們的觀察,藪犬群多數是一兩對夫妻帶著它們的孩子組成,成員數量多為10-14隻左右,且具有明顯的階級制度。
在一個藪犬群裡面,通常來說只有最強壯的雌性首領才能生孩子,它會通過釋放一些化學信號來抑制其他雌性藪犬發情。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雄性外出捕獵尋找食物,其他不發情的雌性則協助一起照顧幼崽,從而提高幼崽的成活率。
雌性藪犬有權利選擇雄犬交配,通常來說對象也都是最強壯的雄性首領,從而達到少生優育的目的。
當然,很多人會有疑問,如果一群當中只有一隻雌性能夠發情的話,那麼產生的後代也太少了吧?為了彌補這個缺點,它們發展出了全年可交配的機制,妊娠期為65-83天,幼崽4個星期左右便能斷奶,這就意味著多數情況下,藪犬一年可不止一胎。另外,雌性藪犬每胎產子數為3-6隻,根據報導記錄,最多的時候為10隻,所以我們大可不必擔心藪犬群的後代過少。
晝行夜伏,群體捕獵
捕食者究竟是晝行夜伏,還是晝伏夜行不是天生的,而是由環境所決定的,就拿花豹這一動物來說,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豹子,它們不分晝夜捕食,這是因為草原上相對來說較為空曠,且獵物數量眾多,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能捕獲到食物。
而生活在馬來半島雨林裡的花豹,則多數在白天捕獵。藪犬因為大多數生活在南美洲的熱帶雨林裡面,即便是白天,林下層光線也較暗,所以它們也就養成了晝行夜伏習性。
藪犬是群居動物,雖然也被發現了它們有獨自狩獵的現象,但是大多數時候,藪犬都是群體捕獵的,通常以小群聯合狩獵。
由於藪犬體型小,戰鬥力無法與同為犬科的豺、狼匹敵,但其性格兇悍,加上頭骨較寬,吻部較短,咬合力強,成群捕獵的話,即便是體型大它數倍的獵物,亦能狩獵成功,甚至被報導過6隻藪犬就獵殺了250千克的貘,可見它們的兇悍程度,在南美地區上,也不失為一方霸主。
藪犬的獵物通常是一些小型的嚙齒類、魚類及小型爬行類動物,但有的時候它們也能成群捕殺一些如野豬、美洲鴕鳥之類的中大型獵物。
藪犬的牙齒比大多數犬科動物少6顆臼齒,在這點上,它們更接近於貓科,不過即便是牙齒少了,但一點也不影響它們食肉的效果,它們成群結隊捕食,能夠獵殺眾多體型大於自己的獵物。在獵殺無尾刺豚鼠的時候,一部分藪犬會在陸地上追趕,一部分則藏在水裡等待時機一舉拿下。
藪犬的生存狀態
藪犬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到安第斯山脈以東的大部分南美地區,最南端達到了巴西南部,它們喜歡的棲息地類型為海拔不超過1500米的熱帶稀樹草原、河流溼地,不過在一些相對較為乾燥的開闊環境下,依然能夠發現它們的蹤跡。
藪犬對環境的要求很高,生活的地方往往有水,因此降雨量、道路發展、氣候變化等等都能夠對藪犬種群產生直接的影響。
目前來說雖然在南美洲大多數地區裡,都發現了藪犬的蹤跡,但就其種群在棲息地的分布上來看,密度並不大,比如巴西南部亞馬遜地區的密度才只有0.001隻每平方千米。
根據一些生物學家估計,藪犬的棲息地大約為14445000平方公裡,相較於歷史分布來說,減少了約22%左右。受盜獵、棲息地喪失、疾病傳染等因素的影響,目前藪犬的種群發展趨勢呈現了下降的態勢。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硬核的野生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