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矽光傳感器時代,「意子信息」想用納米光子晶體結合MEMS做出了...

2021-01-09 36氪

採訪:劉源、李子月

作者:劉源、李子月

編輯:石亞瓊

**

傳感器種類太多,我們以慣導IMU為例來說明,慣導IMU分為三類:

1. 機械類IMU:最古老的IMU類型,精度高,但昂貴、體積大,現在市場上比較少見2. 光學類IMU,核心部件是「雷射光路」或「光學諧振腔」:又分為雷射RLG、光纖FOG、矽光IMU(本文所述新產品ACA)。光學類精度高,但RLG和FOG都只能作為陀螺儀,價格昂貴且體積偏大。3. MEMS壓電/電容IMU:其中,MEMS工藝的電容IMU雖然成本低、體積小,但精度差,測量帶寬有限。這幾類IMU應用場景各有不同,性能指標例如零偏穩定性、比例因子、隨機遊走、功耗、體積、帶寬、衝擊振動、MTBF等指標各有千秋。可分為消費級、工業級和防務/航空級。基於MEMS的低端消費級應用包括AR、可穿戴電子設備、室內導航,單位價格在1-5美元之間。高端工業級應用包括自動駕駛車輛、機器人、物聯網、無人機和電影工業,價格在1000美元以內,這兩個級別方向的公司包括Honeywell、Xsens、Analog Devices、Bosch、TDK InvenSense和life.augumented等。大尺寸防務級應用價格則將高於10萬美元,此領域公司包括Honeywell、KVH、Northrop Grumman和emcore。

常見慣導IMU產品圖片

如果用矽基MEMS工藝結合納米光學諧振腔,並且在晶圓上就將光路和其他矽基器件直接集成在一起,這就是集成矽光MEMS傳感器。它有四個跨時代的意義和好處:

1. 精度高,光學精度2. 尺寸微小,功耗也低,因為光學諧振腔通過集成矽光工藝已經縮小到數微米級別了3. 低成本,量大,因為所需矽基半導體工藝成熟,成本優勢明顯,不涉及到先進位程,很多Foundry廠都能夠生產4. On-chip,該技術路徑最終實現不需要分別封裝成多個晶片或分立器件再獨立安裝這將對傳統大部分傳感器,例如IMU、陀螺儀、磁力計等,和光學相控陣,都產生顛覆性影響。但為什麼這麼有用但一直沒出現這樣的新產品?因為「技術難點,也就是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優化設計使數微米級別的集成光腔可以和滿足相應性能需求的MEMS結構高效耦合,並且可以通過成熟矽光光刻線量產,且與MEMS工藝相結合,做到低成本量產性的同時保持高性能測量能力。」-加州理工學院應用物理與量子工程博士羅傑如此說到。羅傑曾在Science和Nature Physics上發表光量子晶片論文,參與美國能源部先進量子測試平臺並領導超導量子計算晶片研發,並在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領域掌握三項美國專利。

加州理工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實用,例如獲得2017年諾獎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就是運用了相似的光-機械效應,加州理工在將光-機械耦合技術小型化到晶片上也走在世界前沿。羅傑的兩位小夥伴,任恆江和楊帆也一直進行著這方面的研究,任恆江為加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量子工程博士,其研發的機械諧振腔打破了量子相干性世界紀錄,曾任職於新加坡高性能計算研究所,並在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領域掌握2項美國專利。楊帆為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航空航天工程博士,熟悉設計製造MEMS元件。Stillwell獎金獲得者,從事納米材料和器件性質研究並發表多篇高質量論文,曾任伊利諾伊商業諮詢公司高級經理。

現在這三位加州理工和伊利諾伊的博士們準備將集成矽光傳感器商業化,批量生產廣泛應用,應用場景包括:地震和油氣資源探索、機械震動監測、智能預測性維護(CBM)、駕駛狀態監測與評估、先進無人機/機器人、高級別自動駕駛、複雜環境高精度導航、先進AR/VR應用、電影及運動員姿態捕捉和監測、光學相控陣、雷射雷達等。在2019年,三位創始人在美國德拉瓦成立了公司「Anyon Computing」,中文名「意子信息」,專注於集成矽光MEMS傳感器硬體以及相關技術應用量子晶片的研發和銷售。

光量子慣性傳感器IMU ACA-101

意子信息的第一款產品取名為「光量子慣性傳感器IMU ACA-101」,精度可達1μg Hz-1/2。是常見工業級IMU精度百倍左右。帶寬>20k Hz,將有效帶寬擴大百倍以上。ACA-101測量角度精度類比雷射RLG的精度略差一點,但雷射RLG售價高達數萬人民幣,而ACA-101成本只有一百元人民幣,內部關鍵部分2毫米長,2毫米寬,幾十微米深,光電封裝後體積16立方釐米左右。

ACA-101未封裝照片

羅傑介紹它的核心是20微米長、2微米寬、幾十微米深的光學諧振腔。簡單講,它的測量原理通過測位移->反算慣性力->再反算加速度,類似彈簧秤:核心器件包含一個微質量塊(Proof-Mass),通過機械(MEMS)結構懸浮,光腔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和Proof-Mass相連,在外界加速度的作用下Proof-Mass產生微小的位移。微小位移改變了光強的光學共振的頻率,從而可以準確測量該微小位移,進而獲得準確的加速度(或者通過科裡奧利力原理測量角速度)。該光學諧振腔目前能做到飛米級解析度,10^-15米,的位移測量,也就是一個質子或中子的直徑,已經達到位移測量量子極限。所以能夠做到高解析度、高精度、低底噪聲的加速度測量。

ACA-101核心光學部分電鏡掃描

彈簧秤原理圖

ACA-101原理圖

羅傑告訴36氪記者,矽光在通信方面的應用在3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主要應用於通信設備基站、中繼器。近幾年,集成矽光的其他應用開始興起,包括集成矽光傳感與集成矽光計算等。ACA-101第一批demo是用電子束曝光機做出來的,大規模批量生產需要把產線移植到DUV光刻機,意子將與先進矽光代工廠共同推進相關製程在193納米光刻線上的實現,pdk定義,design rule定義等等。屆時,各大晶圓廠商都能進行光量子傳感器的生產了。

集成矽光傳感器適用行業

矽光晶片產業在過去5年內翻了數倍,在未來5-10年內將達到頂峰,市場體量將達200-300億美元量級。隨著越來越多集成矽光產品的出現,整個產業共同推動相關代工廠在流片工藝和緊湊封裝上的進步,高性能矽光晶片和相關元件的低成本生產和小型化方面將獲得極大的推動。期待越來越多的消費級產品能用到矽光慣性傳感器。

集成矽光傳感器市場體量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成功製備出高質量硫化鋅光子晶體
    膠體光子晶體是指由單分散的微米或納米尺寸的膠體顆粒構成的有序周期性結構。近些年來,膠體光子晶體在光學顯示以及生物化學傳感器等方面展現出廣泛用途。儘管基於膠體光子晶體的結構色彩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優異成果,但目前所採用的膠體顆粒材料的折射率較低,導致其在顯示亮度、對比度以及可見性等方面仍面臨眾多問題,需得到較大改善與提升。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子晶片
    微電子技術是指設計、製造和使用微小型電子元器件與電路,實現電子系統功能的技術,是現代信息科技的基礎。光電子技術則是光子技術與電子技術結合而成的交叉技術,涉及固體物理、導波光學、材料科學和半導體等學科,有望成為下一代信息科技的基石。
  • 「光電通信」未來光器件的主流發展方向:光子集成技術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特地採訪了國內光集成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浙江大學信息學院微電子與光電子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明華教授,希望能對這個幾乎神秘的高新技術領域窺視一二。  我們日常了解的光集成技術無外乎PLC、大規模光子集成電路(代表公司Infinera)、矽光子集成、InP單片集成等技術,但這些對於大多數讀者(尤其是業外人士)來說都是既籠統又模糊的名詞。
  • 基於智能算法的集成納米光子學波長路由器
    納米光子學是一種利用光子作為信息載體的技術,被廣泛的應用於光通訊、光信息處理和光計算等方向。納米光子學路由器,一種可以將不同波長的入射光波分離並選路至不同出埠的器件,是納米光子集成器件的必不可少的功能單元。
  • 聚焦矽光創新動態 第二屆中國矽光產業論壇圓滿舉辦!
    因此,矽光新模式要持續發展需要不斷開拓新市場,而要適應不多市場領域的需求,矽光技術需要做更多創新,異質集成是很好的技術選擇。蔡教授介紹鈮酸鋰薄膜材料(LNOI),其電光特性具有超高速、低電壓、低損耗,結合矽光CMOS工藝,是矽光異質集成新的理想方式。蔡教授團隊利用熱光效應在Si-LN做了MZ調製,實現理想的帶寬。
  • 推出新D-ToF傳感器,「芯視界微電子」提供測距和三維成像晶片級...
    文 | 戀迦(bjjh@36kr.com) 圖 | 「芯視界微電子」官網 當前雷射雷達成本功耗高、可靠性低、系統設計複雜等痛點,近期,36氪了解到一家從事研發光電轉換器件設計和單光子檢測成像技術研發的科技公司——南京芯視界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視界微電子」),針對上述痛點,研發了世界上首款基於大規模單光子檢測陣列的全集成晶片。
  • 新型微納光子晶體雷射器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教授張昭宇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矽基光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可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的矽基三五族微納光子晶體雷射器。
  • 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是在光學尺度上具有周期性介電結構的人工設計和製造的一類光學材料,與半導體晶格對電子波函數的調製相類似,光子晶體能夠對特定波長的電磁波進行調製,當光的頻率落在光子帶隙(Photonic Band Gap)中時,光的傳播將被完全禁止。光子晶體是完全依靠其自身結構來實現對光的控制,這在光學器件及未來光子集成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半導光電」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引言從1947年第一隻電晶體的問世開始,集成電路技術極大推動了科技進步,為信息社會奠定了重要基石,開啟了人類歷史上一個嶄新的偉大時代。目前,集成電路已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遍布於計算機、手機、電器、汽車、網際網路等領域。
  • 光子晶片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如當年集成電路開創資訊時代一樣,當下,已經普及的光通信正在成為新革命力量的開路先鋒,與此同時,光子晶片正在從分離式器件向集成光路演進,在不久的將來有望取得更好的發展   未來,集成光路一定是人工智慧時代的基礎設施,而5G,以及之後的6G網絡是人工智慧的主要通信載體,其將光通信的速度提升了4倍以上,如100G的光模塊開始向400G演進。   除了通信,光子晶片在計算、存儲和顯示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在的雲計算和數據中心裏面,已經大量採用了光收發模塊,Google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光器件採購商了。而信息的顯示本身就是光學。
  • mems傳感器現狀_mems傳感器製作工藝
    打開APP mems傳感器現狀_mems傳感器製作工藝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19-12-25 10:03:09   mems傳感器研究現狀   1、微機械壓力傳感器   微機械壓力傳感器是最早開始研製的微機械產品,也是微機械技術中最成熟、最早開始產業化的產品。
  • 3分鐘了解光子晶體光纖
    一根細細的玻璃纖維可以把等同於上千本書的信息幾乎瞬時地傳輸到數百千米之外。功能光纖可細分為:微結構光纖、集成式光纖和新材料光纖。近20年關於微結構光纖的研究較多,通過靈活設計微結構光纖,可巧妙地把玻璃材料和空氣孔相結合,該結構不僅可以用於無盡單模光信號傳輸,也可以實現空芯低損耗傳輸等。光子晶體源於對動物體表的研究。
  • mems傳感器有啥優點
    打開APP mems傳感器有啥優點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19-12-25 10:21:25   mems傳感器有啥優點   MEMS是指可批量製作的,將微型機構、微型傳感器、微型執行器以及信號處理和控制電路、直至接口、通信和電源等集成於一塊或多塊晶片上的微型器件或系統。
  • FOE|光子晶體與拓撲光子學專刊
    基於光子晶體不僅實現了雷射器、邏輯器件等各種集成光子器件,還實現了負折射、光學隱身等多種物理效應。基於光子帶結構的拓撲光子學已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點。拓撲光子學提供了兩種新的調控自由度,即拓撲態自由度和能谷自由度。可以預見,拓撲光子學不僅可以促進對物理效應和現象的基礎研究,而且可以促進高性能光子器件的研究。
  • Science:石墨烯莫爾(moiré)超晶格納米光子晶體近場光學研究
    光子晶體中介質折射率的周期性結構不僅能在光子色散能帶中誘發形成完整的光子帶隙,而且在特定條件下還可以產生一維(1D)手性邊界態或具有Dirac(或Weyl)準粒子行為的奇異光子色散能帶。原則上,光子晶體的概念也適用於控制「納米光」的傳播。
  • 群雄逐鹿矽光子晶片市場
    思科表示,思科表示,Luxtera先進的矽光子晶片技術,能幫助思科滿足商業客戶對快速和高性能網絡服務的需求。無獨有偶,在幾個月前,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宣布,我國首款商用「100G矽光收發晶片」正式研製投產;上海市政府將矽光子列為首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予以全力支持;國內上市公司亨通光電宣布在矽光晶片上獲得突破。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電晶片
    光電子技術則是光子技術與電子技術結合而成的交叉技術,涉及固體物理、導波光學、材料科學和半導體等學科,有望成為下一代信息科技的基石。3D 圖像傳感器能夠將具有立體信息的深度數據添加到照片等 2D 圖像中,使2D圖像作為3D圖像被識別。 3D圖像傳感器是各種電子設備「認知」世界的核心器件,可應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和機器人等需要準確感知周圍物體距離信息的場景。
  • 進展 | 二維拓撲光子晶體微腔取得新進展
    這種拓撲雷射的高性能來源於拓撲角態的高品質因子和低模式體積,它將拓撲光學的應用縮小到納米尺度,證明了這種拓撲光子晶體微腔在拓撲納米光學器件上的應用前景。同時由於這種拓撲光子晶體微腔易於集成,它對未來拓撲光學在量子信息處理及拓撲光學器件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結果分別發表在近期的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雜誌上。
  • 矽光晶片:通往光腦的大門?
    但是現實並不盡如人意,科學家和工程師很快就發現製造納米級的光學透鏡是如此困難,想在小小晶片上集成數十億的透鏡遠遠超出了人類現有的技術水平。  好在科研單位並未放棄將光線引入晶片世界的努力。很快人們發現用光通路取代電路來在矽晶片之間傳輸數據是很有潛力的應用方向:光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很少衰減,幾乎不產生熱量,同時可以輕鬆獲得恐怖的帶寬;最重要的是在矽晶片上集成光學數據通道的難度不算太高,不像光子計算那樣近乎幻想。於是從21世紀初開始,以Intel和IBM為首的企業與學術機構就開始重點發展矽晶片光學信號傳輸技術,期望有朝一日能用光通路取代晶片之間的數據電路。
  • 納米物理學:打破電子光子信息技術革命的瓶頸!
    納米物理學:打破電子光子信息技術革命的瓶頸!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普渡大學和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實現了光通信的突破,可以徹底改變信息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早期發展一樣,這可能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華盛頓大學化學教授,光子學研究領導者拉裡道爾頓說。這些新型電光器件接近當前電子電路元件的尺寸,對於將光子學和電子器件集成在單個晶片上非常重要。新技術還涉及利用粒子,等離子體激元,其具有介於電子和光子之間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