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城市公園裡都有錦鯉池,圓圓胖胖的錦鯉憨萌可愛在清澈的水池裡遊來遊去,讓人看得心生歡喜。
然而在廣西柳州市的一處城市公園裡,景觀池裡的錦鯉卻被人「盯上了」,頻繁遭遇「毒手」……
錦鯉數量銳減,池中發現「吃魚怪」
原本滿池遊動的錦鯉魚群,卻有不少人發現數量越來越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清理時才發現,原來錦鯉池裡混入了一條「怪魚」——它最大渾身硬殼,有將近一米長,看起來兇猛又非常的古怪。
原來,這是一條兇猛的外來物種,紅尾護頭鱨,應是被人放入錦鯉池的。
紅尾護頭鱨俗稱清道夫、大嘴鯰,是原產於亞馬遜流域的巨型掠食魚,可以說什麼都吃。
顯然,錦鯉池消失的錦鯉,都是被它吃掉的。
「多災多難」的錦鯉池
而令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這並非錦鯉們第一次遭遇此「橫禍」,錦鯉池裡曾多次出現「吃魚怪」。
而且品種五花八門,既有兇猛的外來物種鱷雀鱔、紅尾大嘴鯰魚、鱷龜等等,還有本土的巨型掠食魚鱤魚、鱸魚……
(鱷雀鱔,是比紅尾鯰魚更兇猛的掠食者)
——喜歡釣魚的人就知道,這些都是兇猛的掠食者,吃起肥碩但遊動能力不強的錦鯉來,可以說是一口一條……
鱤魚、鱷雀鱔、紅尾大嘴鯰,都是典型的肉食魚,顯然放生者是有意為之,並非誤放。
(鱤魚堪稱吃魚機器,是我國淡水中最大、最兇猛的肉食魚)
另外,這些魚要麼是兇猛的外來物種,要麼是生活在江河深處的本土大型掠食魚,顯然都不可能是錦鯉池裡「原住民」。
它們都是哪來的?意外混進來的?
都是市民所放生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水中殺手」竟都是附近市民放生進去的。
「這些年吃了不少錦鯉,過一段時間就發現一條(吃魚怪)……」園區人員無奈表示。
這就有些令人惱怒了,好好的錦鯉,放些怪魚進去吃它們,並且是一而再、再而三,這到底是什麼心態?
小編不禁要問一句,你們這些放「吃魚怪」的人,真的跟這些可愛的錦鯉有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