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旅遊市場,從年初起就被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得暈頭轉向。尤其是疫情發展的初期,各地嚴防死守,謹防人員流動擴大疫情範圍,旅行遊玩這件事大家想都不敢想。
隨著國內疫情控制得越來越好,文化和旅遊部漸漸放鬆對旅遊的管控,但也要求全國各地景區嚴格執行限流措施。以五一假期為例,今年五一假期全國累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相當於去年五一假期(1.95億人次)的59%。
如今,國內疫情防控得力,又恰逢十一、中秋雙節合璧,將帶來8天的加長小長假,也是2020年最後一個節假日,旅遊市場正在蓄力,準備迎接新變化。
旅遊、宅家兩種選擇,防疫心理、收入水平影響出行決策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遊客心理出現兩極分化狀態。想旅行的遊客早就蠢蠢欲動,出行意願高漲。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報告2020》顯示,第三季度遊客出遊意願達80.2%,同比恢復九成。攜程旅遊大數據實驗室專家預測,從國內旅遊市場恢復情況看,今年國慶中秋8天長假旅遊人次可能超過6億。
但也有小夥伴們仍然選擇宅家過節,「疫情期間不想聚集」和「錢包吃緊」這兩項原因影響了他們的出行決策。
融360維度日前發布的《2020國慶長假大眾旅遊意願調查》顯示,在調查中,高達35.26%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出行安排,「擔心國內疫情出現變化」、「不想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和「境外地區疫情形勢嚴峻」是影響受訪者出行的最主要因素,均與疫情相關。
另外,收入水平對國慶出遊意願影響顯著,月收入水平5000元以上群體國慶長假出遊比例均超過七成,月收入5000元-10000元的群體出遊意願最高,相關比例將近八成。反觀月收入水平5000元以下群體,國慶長假出遊意願低於五成。
從年齡上來看,80後消費意願更高,高達58.14%的80後受訪者表示,國慶長假消費預算在月收入的40%以上。相比之下,90後、70後等群體的消費較低,表示願意花費月收入40%以上的受訪者均不超過四成。
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景區、民航準備好了嗎?
旅遊市場苦疫情久矣,如今好不容易盼到國慶中秋雙節合璧,為了迎接久違的繁榮,各地政府、景區、民航、早已做好準備,迎接衣食父母們的到來。
打響國慶期間旅遊市場恢復第一槍的是國家政策:9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公告,要統籌做好國慶節、中秋節假期旅遊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推動旅遊景區復工復產復業,景區接待遊客量可上調至最大承載量的75%。同時要求各地要按照「能約盡約」的原則,推動全國5A級旅遊景區和重點4A級旅遊景區嚴格落實分時預約制度。
在政策的鼓勵下,攜程旅遊大數據實驗室統計顯示,全國有超過1500家景區免費或打折。包括400多家湖北景區、300多家內蒙古景區、400家貴州景區、130多家山西景區、138家雲南景區、80多家山東景區、80多家新疆景區、30多家甘南景區等。旅行目的地是這些省份的小夥伴們,攜家帶口去玩一圈,能省下不少門票錢。
但我們也要注意一下,免費不等於免票,不是說大腳一伸,景區的門就能進。想要吃好玩好,務必提前預約,做好攻略,還有配合景區做好入園健康檢測等疫情防控工作。
運力恢復得也很有成果,拿民航舉例,和前幾個月愁雲慘澹的狀態相比,如今國內航空客運市場加快恢復,8月國內旅客運輸4535.1萬人次,已恢復至去年同期八成以上,並超過今年1月。
國家發話、景區配合,為抓住消費機遇,各地政府也十分樂意錦上添花。從公開信息看,截至目前,今年全國有20多個省市政府發放旅遊優惠券。主要包括浙江、廣東、江蘇、上海、遼寧、貴州、陝西、天津、吉林、黑龍江等眾多省份和直轄市。
旅遊者通過在線旅行平臺,就可以領券獲得酒店住宿、景區門票、旅遊線路等產品的優惠補貼。想預定酒店、門票的小夥伴們可以細心瀏覽一下頁面,以免錯過優惠。
「雲旅遊」助你足不出戶享受美景
不出門,也不代表不能賞美景,今年,藉助網際網路或虛擬實境(VR)技術的線上「雲旅遊」成為熱點之一。
虛擬實境的技術將旅遊景觀動態地呈現在人們面前,讓旅遊愛好者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遊覽路線、速度及視點,更重要的是,這種旅遊方式經濟便捷,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萬裡之外的風光美景。
事事敢為人先的上海,近期就推出「雲旅遊」服務。9月9日舉行的2020年上海旅遊節在線新文旅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文旅局就介紹了上海首次設立的「雲旅遊」平臺,將推出百餘場文旅體驗活動,讓市民和遊客享受互動式、多媒體、全資訊的智慧文旅服務。
遊客對此的接受程度也蠻高的。融360維度調查發現,國慶長假期間「雲旅遊」市場仍然有不小空間,66.99%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偶爾體驗一兩次「雲旅遊」;18.91%的受訪者表示,非常願意體驗「雲旅遊」,希望多多嘗試;只有14.1%的受訪者表示,對「雲旅遊」沒有興趣。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現階段「雲旅遊」無法完全替代實地旅遊。僅有4.79%的受訪者認為「雲旅遊」的服務體驗超過實地旅遊,多數人仍然認為「雲旅遊」只是實地旅遊的有益補充。你如何看待這種新型旅遊方式呢?這個國慶,你的計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