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假設的提出

2021-01-18 科研方法與論文寫作


胡中鋒,博士、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本文節選自《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研究問題明確之後,接下來就要提出研究的假設。不管有沒有明確寫出假設,一項研究很難迴避這個環節。假設實際上是研究者在綜合了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對所研究問題的一個預先判斷。假設如果得到驗證,問題就解決了;相反,則要提出新的假設。那麼,如何才能將問題轉化為假設呢?

一、假設的基本特徵

1.具有一定的猜測性、假定性和或然性

任何假設都帶有猜測性、假定性的成分,其結果是或然的。因此,假設是需要驗證的,而驗證假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研究的過程。

2.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任何假設雖然都是猜測的,但均有一定的事實或理論根據,並能解釋與它有關的事物和現象。也就是說,假設並非胡亂猜測,要有一定的根據。當然,教育研究的假設往往不像科學研究那麼嚴密,但我們總要尋找依據。

教育研究假設的依據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理論依據,二是實踐支持。比如,就「高中生數學能力的性別差異研究」這一題目來說,我們應該提出什麼假設呢?自然應該是假設男女生的數學能力有顯著差異。為什麼提出這樣的假設?主要理論依據是心理學中對男女生智力差異的研究,結果表明男女生的數理能力有顯著差異,但這種差異要到一定年齡階段才表現出來,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到初中學習了平面幾何之後會出現一次男女數學成績的分化(當然,現在對平面幾何的要求降低了,會不會有分化還有待研究)。另一方面的依據就是實踐支持。所以,當我們需要提出假設的時候,要尋找假設的依據,尤其需要尋找的是理論依據。

3.具有可驗證性

提出的假設必須是可加以驗證的。不能加以驗證的假設,就無法進行科學的研究。可驗證性實際隱含了可重複性,也就是在相同的條件下應該得出相同的結果。如果一種現象只能出現一次,就很難驗證了。

4.具有多樣性

在科學發展中,對同一現象及其規律可以出現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假設。多樣性實際上是一種可變性。

二、假設的成因和形成途徑

(一)假設的成因

假設的成因主要是實踐的發現和理論的突破兩個方面。

(1)實踐的發現。在實踐中,人們發現某種全新現象或開闢出新的領域,沒有現成的理論或學說對其加以解釋,需要獨闢蹊徑,提出全新的解釋。

(2)理論的突破。由於理論產生了新的突破,運用於相關領域,對已知現象做出新解釋,對未知現象提出猜測,由此形成新的假設。

(二)假設的形成途徑

假設的形成途徑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現問題,問題是科學假設產生的動因。科學假設的邏輯起點,不是一般的觀察、實驗,而是問題。

第二階段:搜集、整理有關該科學問題的事實材料,運用創造性思維,對該問題做出初步的解釋和假定性的推測。

第三階段:從初步的假定和推測性說明出發,利用各種相關材料,採用各種有效方法,對假說的基本觀點進行論證,進而形成一個有結構的知識體系。

三、如何提出假設

假設既然不是憑空提出來的,要有理論依據和實踐支持,那我們在提出假設時也就要重點考慮這兩個方面,另外還要注意一般的技巧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理論依據,對理論依據可以採用類比思維的方式,提出我們研究的假設。在類比的過程中要比較前提條件是否滿足或者接近,否則不能直接類推已有研究的結論作為假設。比如,在企業有效的管理理論就不一定適合教育的管理,在國外成立的教育理論也不一定適合中國的國情,對大學生進行的研究也不一定適合中小學生。

其次,可以採用「否定條件的思維方式」提出假設。一般假設的形式是「若A,則B」,那麼其等價命題是「若非B,則非A」,這是不證自明的,但否定條件的思維方式則是假設「若非A,則非B」。也就是考慮如果具備此條件的話能得出此結論,那麼否定此條件能否得出相反的結論呢?比如,在西方文化的背景裡,取消考試是可能的;但在東方文化的背景裡,就不能取消考試。當然,前提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立的。由於原命題成立,其否命題不一定成立,所以這裡只是提出假設的思維方式,還需要驗證假設。

再次,從實踐方面考慮假設,主要是採用觀察、訪談、經驗總結以及歸納和概括等方法。這裡主要靠研究者對實踐的把握,同時要求徵求有關人員的意見,將集體的經驗歸納和概括成某種理論假設。

最後,要注意一個一般性的技巧問題,即從「差異性」的角度來考慮假設。這實際上也是和我們所選擇的研究問題有關,一般我們都是希望結論能得出顯著差異來。比如,研究男女生的性別差異,一般是假設有差異的;又如研究學校的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的關係,我們也是希望二者之間有顯著相關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關係的東西太多了,我們的選題應該從尋找現存的關係入手,而不是研究兩個沒有聯繫的事物。因此,假設的提出也應該是從有差異的角度來思考。當然,不是說沒有相關就沒有研究的價值,有時能證明兩個事物沒有相關也是有意義的。比如,智力測驗的鼻祖比納就曾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證明了人的頭的大小、重量、形狀等和其智力是沒有關係的,這就徹底從科學上否定了「顱相學」。

要說明的是,有些研究完全是探索性的研究,可以不提出假設,也很難提出假設,但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礎上如果能再進行驗證性的研究,那就更完美了。

 

全國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高級研討會(第6期)

相關焦點

  • 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研究問題必須有可行性,也就是通過實驗、觀察、調查等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對於剛剛起步的研究工作者,開始時要把研究問題定得簡單一點。但是簡單並不等於沒有深度和難度,不等於不能有重大發現。切記:「Garbage in, garbage out」,好的研究結果來自於提出好的研究問題。
  • 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科學研究的方法(二)
    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1、2節請見本系列第一篇)在上節中(閱讀文獻與綜述的寫作),我講到對於剛進入研究領域的科學工作者,首先是需要進行閱讀文獻與寫作綜述。所以在開始時應多求得導師的指導和幫助,多與同學討論,並且每次做研究時要有目的地學習如何才能形成一個好的研究問題。在形成研究問題時,關鍵在於概念的應用及假設的提出。此時,必須將概念轉化為可以量度的變量。當一個概念(concept)可以用數值來量度時,這個數值就稱之為變量(variable)。
  • 研究提出新假設推測耶穌死因
    如今,一位美國醫生提出了一項涉及基督凝血能力的新假設,然而有一些研究人員對此表示質疑。 美國印第安納州泰瑞豪特市一家疼痛診所的私人醫生Joseph Bergeron說:「在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在教堂聽到耶穌死於一顆『破碎的心』」,「但是考慮到我們所知道的耶穌受難的過程」,這種想法——在技術上被稱為「心臟破裂」假說,於1847年由英國醫生William Stroud首次提出——「並沒有真正的意義」。
  • -提出研究假設
    科學家經常需要檢驗研究假設。什麼叫研究假設?怎麼提出研究假設?假想情景假想即興表演你拿到了一個網絡電影領銜主演的角色。場景科學家(你)在指導學生提出研究假設完全沒有研究經驗的你背這類臺詞都夠嗆別提即興表演了那麼下面這些臺詞一定要牢牢背下來!
  • 明確的研究假設
    數據挖掘也就是尋找線索的過程,易侕統計軟體提供的掃描關聯關係、掃描交互作用與診斷數據關聯關係模塊正是為尋找線索、提出研究假設而設計的。研究假設也就是一個關於因果聯繫的推斷研究假設如案件偵破結論一樣,誰在案件發生過程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有沒有犯罪。
  •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中研究假設的差異是什麼?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中的假設有何不同?——F-R, C 上海大學博士生無論是定性或定量研究、探索性或解釋性研究,研究假設都是文章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一篇研究由研究問題來引導,而研究假設則提供試驗性答案,說明研究者期望在研究中發現什麼。
  • 課題申報:如何撰寫研究假設
    在課題申報書的申報論證環節,需要申報者撰寫研究假設。什麼是研究假設?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為什麼要撰寫研究假設?假設的內容是怎麼形成的?研究假設表達方式是怎樣的?在此,筆者和老師們交流一下學習與實踐體會。供批判。筆者最初想寫得簡單一些,但在行文中,發現有些問題要交待。於是寫得有些冗長了。讀者可以直接閱讀標題一、二、五。
  • 王也揚:歷史事實不可以假設,但歷史研究可以假設
    [摘要]說到專業的歷史研究需要運用假設方法,有的歷史資料是被地層埋掉了,有的則沉浸在了浩如煙海的塵埃中,還有的乾脆在世界上消失乾淨了。要想探尋歷史真相,只有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考證。你看,這種思維裡面,不就包括了歷史假設嗎?我們平時想事,少不了「如果……那麼……」的思維模式。至於專業的歷史研究,特別是歷史理論研究,缺席了假設思考、假設方法,則是很難展開深入論述的。說到專業的歷史研究需要運用假設方法,還有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即歷史是逝去了的存在,許許多多的事實,在時空中已經湮沒,人們看不見它們了。
  • 電子商務會計基本假設研究
    摘要:結合目前電子商務會計研究誤區,從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幾個方面對電子商務會計基本假設進行初步的探討。由此提出筆者的觀點,電子商務會計理論依然必須是建立在傳統會計理論基礎上,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修正和完善。為傳統會計理論地位的鞏固起到一定的作用。
  • 研究者提出兩種假設!
    研究者提出兩種假設,令人懷疑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娛樂措施出現,從小時候的打沙包變成了現在打遊戲,除了打遊戲之外,還有另一種高科技名為VR技術,這種技術可以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有許多情景可以提供我們選擇,比如隨意穿越或者和其他生物進行打鬥等等,讓人們誤以為是自己真實經歷。一些人在玩遊戲的時候,甚至都分不清楚到底自己身處在虛擬世界還是在現實生活中。
  • 內源共生假設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6年10月22日/生物谷BIOON/--俄羅斯託木斯克國立大學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副教授Roberto Cazzolla Gatti博士2015年在上傳到生命科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的一篇論文和2016年3月發表在Biologia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內源共生
  • 什麼是好的研究假設?——順談與自變量、因變量的關係
    喏,這個對話,小白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總頭疼?」,小芳於是信手拈來給了兩個假設:假設1:喝咖啡喝的越多,小白的頭越疼。假設2:睡覺睡得越晚,小白的頭越疼。當然,我們平常可能會把這種回答叫做「猜測」而不叫「假設」。
  • 什麼是好的研究假設(Hypothesis)?——順談與自變量、因變量的關係
    喏,這個對話,小白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總頭疼?」,小芳於是信手拈來給了兩個假設:假設1:喝咖啡喝的越多,小白的頭越疼。假設2:睡覺睡得越晚,小白的頭越疼。可驗證的關係的假設,這個關係裡包含一個自變量和一個因變量, 這個研究假設需要提出了一個自變量是如何解釋該因變量的。
  • 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速不變原理?不,他只是假設而已
    在大家的印象中光速不變的原理是隨著愛因斯坦1905年狹義相對論發表時,同時提出的兩條基本假設狹義相對性原理:一切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系中均有效光速不變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一個常數,與光源的運動狀態無關。前者說的是一切物理定律(除引力外)在洛侖茲變換下保持形式不變,不同的時間內進行的實驗得出的物理定律是一致的。
  • 英國潛艇司令提出假設:中國人更早發現美洲
    孟德斯鳩的假設但是,你們可曾知道,某一國著名的潛艇司令孟席斯曾發表過一篇著作,在著作裡他曾提到:鄭和的部下鴻寶和周滿等人,曾率領著浩瀚的隊伍抵達過麥哲倫海峽,這比麥哲倫環球航行將近早了一個世紀之久!於是,他大膽地提出假設:美洲大陸以及澳洲大陸是中國人所發現的!
  • 統計學中的假設檢驗
    作者 | CDA數據分析師假設(hypothesis),又稱統計假設,是對總體參數的具體數值所作的陳述。假設檢驗(hypothesis test) 是先對總體參數提出某種假設,然後利用樣本信息判斷假設是否成立的過程。
  • 耶魯論文挑戰有關同性行為的歷史研究假設
    長期以來,研究這些行為的進化生物學家一直在努力解決所謂的「達爾文悖論」:當這些行為沒有提供後代的機會時,它們如何如此持久?耶魯大學林業與環境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篇新文章中指出,現在是時候將問題從「為什麼動物從事相同的性行為(SSB)」重新解釋為「為什麼不這樣做」了?
  • ...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
    【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他們通過實驗發現,在4°C及-20°C的條件下放置21天後,添加到雞肉、三文魚、豬肉裡新冠病毒仍有傳染性。該研究結果的預印本於8月17日在bioRxiv在線發表。
  • ICLR最佳論文:MIT科學家提出彩票假設,神經網路縮小10倍並不影響結果
    MIT CSAIL的兩位研究人員Jonathan Frankle和Michael Carbin發表過一篇論文《彩票假設:尋找稀疏的、可訓練的神經網絡》剛剛被評為ICLR最佳論文。論文指出,神經網絡剪枝技術可以在不影響精度的前提下,將訓練網絡的參數數量減少90%以上,降低存儲需求並提高推理的計算性能。
  • 統計學裡的假設檢驗是什麼?
    臨床研究需要、報告分析需要 學術指南也需要…… 就連這次新冠戰「疫」 統計學也作了不少貢獻 快來看看本期又有什麼新知識吧 解鎖下方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