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鋒,博士、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本文節選自《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研究問題明確之後,接下來就要提出研究的假設。不管有沒有明確寫出假設,一項研究很難迴避這個環節。假設實際上是研究者在綜合了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對所研究問題的一個預先判斷。假設如果得到驗證,問題就解決了;相反,則要提出新的假設。那麼,如何才能將問題轉化為假設呢?
一、假設的基本特徵
1.具有一定的猜測性、假定性和或然性
任何假設都帶有猜測性、假定性的成分,其結果是或然的。因此,假設是需要驗證的,而驗證假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研究的過程。
2.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任何假設雖然都是猜測的,但均有一定的事實或理論根據,並能解釋與它有關的事物和現象。也就是說,假設並非胡亂猜測,要有一定的根據。當然,教育研究的假設往往不像科學研究那麼嚴密,但我們總要尋找依據。
教育研究假設的依據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理論依據,二是實踐支持。比如,就「高中生數學能力的性別差異研究」這一題目來說,我們應該提出什麼假設呢?自然應該是假設男女生的數學能力有顯著差異。為什麼提出這樣的假設?主要理論依據是心理學中對男女生智力差異的研究,結果表明男女生的數理能力有顯著差異,但這種差異要到一定年齡階段才表現出來,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到初中學習了平面幾何之後會出現一次男女數學成績的分化(當然,現在對平面幾何的要求降低了,會不會有分化還有待研究)。另一方面的依據就是實踐支持。所以,當我們需要提出假設的時候,要尋找假設的依據,尤其需要尋找的是理論依據。
3.具有可驗證性
提出的假設必須是可加以驗證的。不能加以驗證的假設,就無法進行科學的研究。可驗證性實際隱含了可重複性,也就是在相同的條件下應該得出相同的結果。如果一種現象只能出現一次,就很難驗證了。
4.具有多樣性
在科學發展中,對同一現象及其規律可以出現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假設。多樣性實際上是一種可變性。
二、假設的成因和形成途徑
(一)假設的成因
假設的成因主要是實踐的發現和理論的突破兩個方面。
(1)實踐的發現。在實踐中,人們發現某種全新現象或開闢出新的領域,沒有現成的理論或學說對其加以解釋,需要獨闢蹊徑,提出全新的解釋。
(2)理論的突破。由於理論產生了新的突破,運用於相關領域,對已知現象做出新解釋,對未知現象提出猜測,由此形成新的假設。
(二)假設的形成途徑
假設的形成途徑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現問題,問題是科學假設產生的動因。科學假設的邏輯起點,不是一般的觀察、實驗,而是問題。
第二階段:搜集、整理有關該科學問題的事實材料,運用創造性思維,對該問題做出初步的解釋和假定性的推測。
第三階段:從初步的假定和推測性說明出發,利用各種相關材料,採用各種有效方法,對假說的基本觀點進行論證,進而形成一個有結構的知識體系。
三、如何提出假設
假設既然不是憑空提出來的,要有理論依據和實踐支持,那我們在提出假設時也就要重點考慮這兩個方面,另外還要注意一般的技巧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理論依據,對理論依據可以採用類比思維的方式,提出我們研究的假設。在類比的過程中要比較前提條件是否滿足或者接近,否則不能直接類推已有研究的結論作為假設。比如,在企業有效的管理理論就不一定適合教育的管理,在國外成立的教育理論也不一定適合中國的國情,對大學生進行的研究也不一定適合中小學生。
其次,可以採用「否定條件的思維方式」提出假設。一般假設的形式是「若A,則B」,那麼其等價命題是「若非B,則非A」,這是不證自明的,但否定條件的思維方式則是假設「若非A,則非B」。也就是考慮如果具備此條件的話能得出此結論,那麼否定此條件能否得出相反的結論呢?比如,在西方文化的背景裡,取消考試是可能的;但在東方文化的背景裡,就不能取消考試。當然,前提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立的。由於原命題成立,其否命題不一定成立,所以這裡只是提出假設的思維方式,還需要驗證假設。
再次,從實踐方面考慮假設,主要是採用觀察、訪談、經驗總結以及歸納和概括等方法。這裡主要靠研究者對實踐的把握,同時要求徵求有關人員的意見,將集體的經驗歸納和概括成某種理論假設。
最後,要注意一個一般性的技巧問題,即從「差異性」的角度來考慮假設。這實際上也是和我們所選擇的研究問題有關,一般我們都是希望結論能得出顯著差異來。比如,研究男女生的性別差異,一般是假設有差異的;又如研究學校的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的關係,我們也是希望二者之間有顯著相關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關係的東西太多了,我們的選題應該從尋找現存的關係入手,而不是研究兩個沒有聯繫的事物。因此,假設的提出也應該是從有差異的角度來思考。當然,不是說沒有相關就沒有研究的價值,有時能證明兩個事物沒有相關也是有意義的。比如,智力測驗的鼻祖比納就曾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證明了人的頭的大小、重量、形狀等和其智力是沒有關係的,這就徹底從科學上否定了「顱相學」。
要說明的是,有些研究完全是探索性的研究,可以不提出假設,也很難提出假設,但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礎上如果能再進行驗證性的研究,那就更完美了。
全國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高級研討會(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