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的重要試驗:測量地球的磁場

2020-12-03 萌大叔的科普與剪輯

威廉·吉爾伯特1544年5月24日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Colchester),1569年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他在醫學領域的研究並不出色,而對科學界最大貢獻是對地球磁場的研究。他於1600年出版了《磁石論》,這是物理學史上第一部系統闡述磁學的科學專著。伽利略稱它「偉大到令人妒忌的程度」。

吉爾伯特針對地球磁場做了一些很重要的研究。當時所在的年代,很多資本家多探索世界,環球旅行非常感興趣,而磁羅盤成了非常重要的工具,儘管沒有人知道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吉爾伯特與船長和航海家們探討了羅盤針的運轉情況,並通過實驗反駁了很多迷信的傳言或做法,比如用蒜摩擦羅盤甚至人們用口中的蒜味可以導致羅盤失靈。後來他把一些被稱為存在於自然界的天然磁石做成了有磁性的球體,他把它門叫做「小地球」。他用那些能在球體周圍轉來轉去的磁針來研究這些球體的磁性。吉爾伯特發現這些磁針的運動與位於地球不同位置的羅盤針的表現類似,並推測地球有一個類似條形磁鐵的鐵核,這個鐵核有一個北極和一個南極。在他的實驗之前,科學家們曾經認為羅盤針之所以指向北方是因為它們被北極星所吸引,或者在地理北極存在一個很大的磁島。

吉爾伯特通過對它的「小地球」們進行研究,並意識到由於異性磁極相互吸引,磁體指向北方的一端(指向地球的地磁北極)應該被稱為南極。吉爾伯特曾說:「至今為止所有標出過天然磁石兩極的人,所有的儀器製造師和航海家,都驚人地錯把磁石趨向北方的一端當作北極,把趨向南方的一端當作南極,我們今後將證明這是一個錯誤。整個有關於磁體的學科發展是如此錯誤,甚至它的基本原則也是錯誤的」。

事實上,是吉爾伯特將諸如「磁極」和「電場強度」這樣的術語引入人類的語言中。他第一次認識到「磁」和「電」是兩種不同的現象,他在磁學上取得的成果在兩百年內沒有獲得進展,直到法拉第開始研究磁學。

相關焦點

  • 地球磁場方向,影響胎兒性別
    地球周圍形成的磁場,即表現出磁力作用的空間,稱作地磁場。這一理論確立了地球磁場與地球的關係,指出地球磁場的起因不在地球之外,而應在地球內部。如果地球沒有磁場,大氣層將被宇宙輻射漸漸地剝離,太陽風會直接吹到地面,地球生命一定不會像今天這樣存在。
  • 地球磁場是用人造導星在90千米高度測量的!
    2011年研究人員提出,人工引導星也可以用來測量地球中間層的磁場。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這項技術還可以幫助確定固體地球巖石圈中的磁性結構,監測太空天氣,測量大氣層中電離層的電流。在過去的20年裡天文學家一直在使用雷射來製造人造導星。雷射束從地面定向到大氣層。在鈉層,它撞擊鈉原子,鈉原子吸收雷射的能量,然後開始發光。原子向四面八方發出光。
  • 地球磁場對風水的影響(經典回顧)
    甜變苦、苦變甜。即發渾、又翻花。水打旋,冒氣泡。 見到此,要報告。  地震前一些比較敏感的動物有前兆,可以提示人們早知道地震的到來,減少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三、地球磁場對風水的影響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人類生活在磁場中!
  • 影響世界的重要試驗:氣壓的測量
    託裡拆利於1647年去世,而他的發現由法國人布萊茨·帕斯卡繼承和發展,帕斯卡使用這種早期的氣壓計測量了氣壓隨天氣而發生變化的情況。另一名法國人勒內·笛卡爾在1647年拜訪了帕斯卡,並提議將氣壓計帶到山上,觀察氣壓隨著高度如何變化,他認為會得到有趣的結果。
  • 影響世界的重要實驗:地球周長的測量
    在古代,沒有像現代條件那麼好的情況下如何測量出地球的周長呢。然而有個人他做到了,他就是古希臘的博學家埃拉託色尼。公元3世紀左右,他在一家圖書館工作,正因為他的工作之便,他學到了很多地理及數學知識,為他測量地球周長奠定了基礎。
  • 地球磁場正在消失?沒了磁場人類還能生存嗎?
    當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與地球磁場產生作用時,各種粒子產生碰撞,形成了電磁風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極光。地球磁場的作用?從北極光的現象出發,我們知道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屏障的作用。首先,防止外物入侵,屏障擋住了大多數的太陽粒子和宇宙射線,比如高水平紫外線的直射。
  • 上海大學《Scripta Mater》重要進展!磁場對金屬形核生長的影響
    提升金屬材料品質既是我國發展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的重大需求,也是世界冶金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控制金屬材料品質的核心過程之一是冶金相變過程,而常規的「熱」手段已較難實現對冶金相變過程的有效控制。新近發現的磁致過冷等效應為電磁場控制冶金相變過程開闢了新的途徑,同時在電磁場影響金屬凝固形核、生長和金屬塑性機制等方面提出重大科學問題。
  • 地球磁場真的會翻轉嗎?
    (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我們幻想出了很多世界末日的場景,其中之一便是地球磁場兩極翻轉,導致地球毀滅、人類消亡。雖然科學家說其中的地球毀滅和人類消亡不太可能發生,但是他們一致認為地磁兩極翻轉還是很有可能的,至少他們是這樣想的。歐洲航天局公布的數據表明,地球的磁場在某些區域正在減弱,某些區域則在增強。
  • 曾為地球「挺身而出」的磁場
    近日,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上的新研究表明,現在已經消失的月球磁場可能曾經保護了地球的大氣,從而可能對40億年前生命的誕生產生了影響。在月球表面的測量顯示,月球具有非常微弱的磁場,其強度僅為如今地球磁場的千分之一。
  • 地球磁場真的會翻轉嗎?(圖)
    地球磁場兩極翻轉,導致地球毀滅、人類消亡。雖然科學家說其中的地球毀滅和人類消亡不太可能發生,但是他們一致認為地磁兩極翻轉還是很有可能的,至少他們是這樣想的。歐洲航天局公布的數據表明,地球的磁場在某些區域正在減弱,某些區域則在增強。這些數據是由歐洲航天局的Swarm衛星收集的,該系列三顆衛星主要用來跟蹤測量地球磁場的強度、指向和變化。
  • 地球磁場方向或與生育男女有關
    這道屏障就像地球的保護罩,將地球生物與宇宙中危險的帶電粒子隔離開來。 地球周圍形成的磁場,即表現出磁力作用的空間,稱作地磁場。這一理論確立了地球磁場與地球的關係,指出地球磁場的起因不應該在地球之外,而應在地球內部。如果地球沒有磁場,大氣層將被宇宙輻射漸漸地剝離,太陽風會直接吹到地面,地球生命一定不會像今天這樣存在。
  • 今日科技話題:日冕磁場測量、中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地球磁場、納米「觸角」、豬偽狂犬病毒、死亡恆星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從北京大學獲悉,北大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太陽活動重點實驗室主任田暉等人在日冕磁場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測量到太陽日冕磁場的全球性分布,為日冕磁場測量這一世紀難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效途徑,從而向實現日冕磁場常規測量的最終目標邁進了一大步。兩篇相關論文近日分別發表在《科學》和《中國科學:技術科學》上。
  • 科學家研究地球磁場 磁力線重新排現象
    2014年4個探測器將組成一個監測網,研究從太陽延伸至地球甚至更遠深空的磁場結構。這就是磁層多尺度(MMS)任務。www.planetsdaily.com 地球探索  無論是一個巨大的太陽耀斑還是一個漂亮的藍綠色極光,這些空間中有趣現象的發生都可以歸結為磁重聯現象的影響。當磁場線發生重新分布時,就能產生能量爆發,可相當於幾兆噸的TNT能量釋放。
  • 我們有生之年能遇到地球兩極磁場翻轉嗎?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地球北極磁場非常紊亂,以至於科學家更新4年前他們發布的全球磁場模型,這是地球磁極即將翻轉的信號嗎?世界磁場模型(WMM),是地球磁場更新表現的名稱,預計最晚不超過1月30日發布。
  • 磁場對蜜蜂的行為會產生什麼影響 ?
    地球內部存在著天然磁性現象,被稱為地磁場。當今社會電子通訊發達,電磁波信號頻繁,地球表面充滿了電磁場。蜜蜂作為重要的授粉昆蟲,其活動範圍大部分都處於磁場環境中。地磁場是許多生物進行遠距離遷徙和導航的重要參考,如鳥類、海龜Carettacaretta 、蝙蝠Nyctalus plancyi、虹鱒魚Oncorhynchusmykiss、帶刺龍蝦、螞蟻和蜜蜂均能利用磁場的矢量獲得方向信息,利用磁偏角或強度獲取位置信息。但當今社會工業發展迅速,地球表面很多地方設置了高壓線和電子通訊設施。
  • 氣候變化影響地球磁場強度
    原標題:氣候變化影響地球磁場強度  新華社東京9月13日電 (記者藍建中 報導員甘璐)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研究發現,地球磁場強度發生變動是由於極地冰蓋增減導致地球自轉速度出現變化造成的。這將有助於研究氣候變化與地球磁場變化之間的關係。  地球磁場不僅能避免對生物來說有害的宇宙射線和太陽風,還能防止大氣的散逸。
  • 地球磁場有什麼用?
    地球磁場 The Earth magnetic field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外界擾動的影響。太陽風是從太陽日冕層向行星際空間拋射出的高溫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電離氫和電離氦。他在1600年提出一種論點,認為地球自身就是一個巨地球磁場地球磁場大的磁體,它的兩極和地理兩極相重合。這一理論確立了地磁場與地球的關係,指出地磁場的起因不應該在地球之外,而應在地球內部。1893年,數學家高斯在他的著作《地磁力的絕對強度》中,從地磁成因於地球內部這一假設出發,創立了描繪地磁場的數學方法,從而使地磁場的測量和起源研究都可以用數學理論來表示。
  • 北極磁場紊亂!地球南北磁極即將翻轉?後果恐怖
    北京時間2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地球北極磁場非常紊亂,以至於科學家更新4年前他們發布的全球磁場模型,這是地球磁極即將翻轉的信號嗎?世界磁場模型(WMM),是地球磁場更新表現的名稱,預計最晚不超過1月30日發布。
  • 月球磁場曾「挺身而出」,為了保護地球?
    近日,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上的新研究表明,現在已經消失的月球磁場可能曾經保護了地球的大氣,從而可能對40億年前生命的誕生產生了影響。在月球表面的測量顯示,月球具有非常微弱的磁場,其強度僅為如今地球磁場的千分之一。然而,對月巖的分析則帶來了一段關於月球的出乎意料的歷史故事。科學家會藉助古老巖石中包含的小顆粒,來探測古老的磁場。
  • 中美科學家首次測量了日冕的全球磁場
    北京大學,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以及諾森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首次測量了太陽大氣最外層日冕的全球磁場。不過,到目前為止,對太陽磁場的常規測量只在其表面,也就是太陽上被稱為光球的區域實現。,這意味著能夠測量它們的傳播速度,就能對磁場做出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