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地球磁場 磁力線重新排現象

2020-11-22 中國青年網

磁力線的突然重新排布

  (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NASA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為發射4個磁重聯探測器任務進行相關測試工作,核心設備--快速等離子儀(FPI)將於2012年3月抵達西南研究所。2014年4個探測器將組成一個監測網,研究從太陽延伸至地球甚至更遠深空的磁場結構。這就是磁層多尺度(MMS)任務。www.planetsdaily.com 地球探索

  無論是一個巨大的太陽耀斑還是一個漂亮的藍綠色極光,這些空間中有趣現象的發生都可以歸結為磁重聯現象的影響。當磁場線發生重新分布時,就能產生能量爆發,可相當於幾兆噸的TNT能量釋放。多個空間探測器發回的數據顯示,它們都不同程度上在地球磁層受到磁重聯現象的影響,然而還沒有一個專門研究這一現象的空間探測器。所有的一切將在2014年發生改觀,目前戈達德飛行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試驗MMS計劃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快速等離子儀(FPI)。該裝置運行速度是目前類似設備的100倍,以每秒30次的頻率收集全域信息圖。

  目前在軌的探測器有助於我們縮小並確定磁重聯發生的區域。太陽風朝地球襲來,直到擊中地球磁場,這時兩個區域的磁場線將重新連接起來。這個現像只是發生在地球面向太陽的一側。而處於夜晚的另一面,磁重聯在地球磁場尾部導致磁力線的形狀發生一種幾何形態上的改變,磁場的某些部分從尾部開始被撕開,拋向宇宙空間。而MMS的軌道是正是此所精心設計,定期經過那些磁重聯點。在任務期的頭一年半期間,主要研究地球面向太陽的一面,在最後六個月的任務期內,將重點研究背向太陽一面的磁重聯點。對於在晝夜交接處磁場的重新聯接的情況,其變化也將使當地的等離子結構發生變化。測量等離子體是一個具體的物理量,並不像磁場那樣非常地抽象,所以這個方法是一條能洞察更多關於磁重聯信息的通道。

  然而目前我們僅僅是知道磁重聯的基本知識,即我們只知道有這回事兒。但根本的問題是:我們必須弄清楚這個現象的整個控制過程,比如內部因子、外部邊界條件等。在一些因素的影響下,產生小規模的能量釋放,而有時候相同的影響因素,產生是的較大規模的能量釋放。這種假設可能可以解釋:磁場重新聯接到底取決於何因素,是否是更深層次的因素的影響,而我們之前並不知道。

  FPI將使用電子和離子譜儀對這些小區域進行等離子體的測量。為了在磁重聯點捕獲更多的等離子體,探測器將兩次通過相關點位,每個探測器將攜帶兩個分光儀,每個能覆蓋45°的扇面。另外,探測器還攜帶雙電子譜儀和雙離子譜儀。離子譜儀將產生三維等離子圖像。

  MSS是要研究一個根本看不見的東西,這不像研究太陽或者木星之類的,能通過圖像進行研究。磁重聯是一個基本的物理過程,它發生於恆星,遍布全宇宙,但是進一步對其進行深入了解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在FPI以及MMS的幫助下,在這方面的研究將有個較大的改觀。www.planetsdaily.com 地球探索

相關焦點

  • 太陽磁力線折斷後重新對準的物理機制是怎樣的?
    太陽磁力線從折斷到重新連接的全過程很早之前,科學家們就發現太陽的磁場線存在折斷、並再次重新對準的情況,並將這個過程稱為磁力線重新連接。而這個過程中,涉及到了磁能到動能、熱能以及粒子加速度之間的複雜轉換。雖然,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研究人員曾提出太陽磁力線之所以能夠重新連接,主要是得益於太陽的某種爆發活動。
  • 磁場可以轉化為能量?NASA最新研究成果,磁重聯現象成為焦點話題
    這個過程,如今已經被科學家所接受,甚至是理所當然的常識了。不過,近些年來,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更神秘的現象,可以讓磁場「湮滅」,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這個神秘的現象,就是磁重聯現象。那麼,磁場究竟是怎樣」湮滅「的呢?磁重聯究竟是什麼現象呢?
  • 磁場可以轉化為能量?NASA最新研究成果,磁重聯現象稱為焦點話題
    這個過程,如今已經被科學家所接受,甚至是理所當然的常識了。不過,近些年來,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更神秘的現象,可以讓磁場「湮滅」,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這個神秘的現象,就是磁重聯現象。那麼,磁場究竟是怎樣」湮滅「的呢?磁重聯究竟是什麼現象呢?不尋常的耀斑2003年10月底,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嚴陣以待,準備接受來自太陽的挑戰。
  • 關於太陽風致地球磁力線變形問題的新思考
    說明磁力線具有實體物質性,是一種真實存在,這就與法拉第原先認為的「磁力線只是一種物理假設模型,它並不真實存在」的思想相矛盾。我們知道,磁力線是基於磁體周圍會吸引碎鐵屑的實驗現象,由法拉第首先引入的概念,它是用以形象描述與研究磁體磁場分布特性而人為假想的曲線,其並不客觀存在於磁場中。
  • 美媒:太陽「狂暴」擠壓地球磁場
    現在,來自挪威、德國和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找到了原因:一個狂暴的太陽。據《科學美國人》網站2月13日報導,地球產生的磁場就像是一根磁力棒從南極穿過地核抵達北極。磁力線從兩極向外彎曲,遠遠超出大氣層,最外部的磁力線形成了環繞地球的磁泡邊界。這個磁層阻擋了從太空飛向地球的帶電粒子。當太陽釋放出的帶電粒子突破磁層時,就會產生極光。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九章 人類和地球磁場
    以往人們對地球的很多自然現象的研究,常常是把地球看成是一個孤立天體,只注意在地球的物理,化學範圍內去尋找自然之迷的答案。缺乏從整個太陽系這個大尺度看問題的自覺性。這就是迄今為止,關於地球磁場產生機理研究處於迷茫狀態的根本原因。看看與太陽活動相關現象,我們就可以理解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
  • 地球磁場出現崩塌現象 兩極反轉有可能有嚴重後果
    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球、海洋與生態學教授理察-霍姆表示:「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你設想一下,要是你的電力供應癱瘓幾個月,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如果這段時間沒有電,許多人就會無法正常工作。」  地球磁場出現崩塌現象 地球兩極反轉將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地球氣候會徹底改變。事實上,丹麥科學家最近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變暖直接和磁場而不是二氧化碳排放有關。
  • 地球磁場出現崩塌現象 地球兩極反轉將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近日,有關科學家在研究地層深處構造時意外發現,在地球深處,一個活動劇烈的熔巖核產生一個具有讓地球抵禦毀滅性太陽風能力的磁場。這個保護性區域延伸數千英裡,直入太空,其磁性影響從全球通信、動物遷徙到天氣模式等各個方面。但這個對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義的磁場在過去200年中減弱了15%。科學家稱,這可能是地球兩極將要翻轉的跡象。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七章 電與磁
    這實驗證明電與磁的現象存在聯繫,使歷來相信電與磁無關的科學家大為震動。電流磁效應的發現揭示了電與磁的內在聯繫,為電與磁的研究方向帶來了一次飛躍。十四、沉積後剩磁古地磁學中一般的觀點是,DRM在水和沉積界面之下由於生物的擾動會重新排列。僅當磁矩是自由的或者粘附於凝絮物以及小球時(它們足夠小能夠物理重排),磁矩才會和外磁場(重)排列。簡單來說就是顆粒必須被重新懸浮。所以,物理重新定向只能發生在最上面的沉積層中,這也是經常被重新懸浮的地帶。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四章 地磁場的翻轉疑問
    §1 地球磁場的翻轉由來在1906年法國科學家布容 (B.Brunhes)考察司馬夫中央山脈地區的火山巖時,意外地發現那裡的巖石具有與當代磁場相反方向的磁性。之後,此類現象被發現得情況越來越多,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就越來越深入。
  • 為什麼火星磁場消失40億年了,而地球的磁場還完好無損?
    而火星和地球在磁力線上的分布特徵不同,又對行星大氣逸散的速度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地球在過去的46億年時間裡,用自己強大而穩定的磁場給生命提供了保護。雖然,火星早在數十億年前就失去了與地球類似的保護性磁場,但目前的火星也擁有自己比較脆弱的感應磁層,只是它的磁力線分布等特徵和強大程度,已與我們的地球磁場完全不同。
  • 地球磁場消失之時,萬物生命終結之日
    在電影地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地球磁場突然消失,海水沸騰,鴿子迷失了方向到處亂飛撞向窗子,整個地球暴露在太陽輻射之中。科學家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地球的地核停止了轉動導致地球磁場消失了。最後,一場重新啟動地核轉動的計劃開始了。那麼,真是的地球磁場又是什麼樣的呢?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六章 地球磁層
    太陽風是太陽噴出的高速等離子流,太陽風攜帶巨大能量是不容置疑的,當它作用在地球磁層上時,它主要的接觸範圍還是作用在磁層的磁力線上。離子流對磁力線的作用和反作用說明太陽風的能量傳遞到地球磁力線。從磁學中我們知道,磁力線是可以傳遞能量的。知道磁力線的能量傳遞機制,地球磁場的許多疑問就都可以得到解決。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六章 地球磁層
    三、弱相互作用最早觀察到的原子核的β衰變是弱作用現象。弱作用僅在微觀尺度上起作用,其力程最短,其強度排在強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之後居第三位。其對稱性較差,許多在強作用和電磁作用下的守恆定律都遭到破壞(見對稱性和守恆定律)。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二章 地磁場
    (九)磁力線扭結學說(1950),認為在地球磁場磁力線的張力特性和地核的較差自轉,會使原始微弱的地球磁場放大,由此產生地球磁場。(十)霍爾效應學說(1954),認為在地球內部由於溫度不均勻產生的溫差電流和原始微弱磁場的同時使用下,會由霍爾效應產生霍爾電動勢和霍爾電流,由此產生地球磁場。
  • 科學家發現地球磁場出現分裂,它預示著什麼?可能不是一個好現象
    如果以地球為參考,生命星球必然是有其不凡之處,僅僅是從外表來看,就能夠看到地球是那麼的炫麗奪目,跟其他的行星有質的區別。雖然其他的生命星球生態環境不一定跟地球非常相似,但是一個穩定優秀的生態環境是必需的。而能夠形成這種優秀生態環境的星球,外表也應該是非常美麗的。可是這種星球,在科學家目前觀測發現的行星中,比例極小。所以,宇宙中即使存在外星生命,那麼數量也是極少的。
  • 磁場重聯可能是罪魁禍首
    中、奧、美三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金星上首次發現的磁場重聯現象,可能是導致這顆星球缺水和高溫的重要原因——該成果刊登在最新出版的《科學》雜誌上,並被列為「亮點文章」。  所謂「磁場重聯」,是指當太陽風(太陽向外噴射的高速帶電粒子流)「刮」向本身有磁場的行星如地球時,如果二者磁場的磁力線方向相反,就會發生磁力線交叉、瞬間斷開、再重新聯結等現象。當這一現象發生時,磁場重聯區域的帶電粒子被加熱、加速,太陽風的部分能量進入地球磁層,從而造成空間天氣變化,如地球磁層亞暴、極光等。
  • 如果失去地球磁場,地球人類將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與其相反,地球磁場逆轉的觀點,卻因火成巖和沉積巖及洋脊感應剩磁場的反向現象而被發現,則成為地球科學研究的主流。事實上是發現火成巖和沉積巖及洋脊感應剩磁場的磁反向現象,從而提出了地球磁場將會倒轉的學說,它被認為是20世紀地球科學的重大發現之一。現在地球磁場的減弱現象,成為地球磁場不久將倒轉的原由,因此也被新聞界炒的熱火朝天。
  • 如果失去地球磁場,地球人類將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認為「地球磁場將逆轉」的學說形成於20世紀初期,之前地球固定論則是地球科學研究的主流;大陸漂移的理論因動力機制不足當時而被冷落。與其相反,地球磁場逆轉的觀點,卻因火成巖和沉積巖及洋脊感應剩磁場的反向現象而被發現,則成為地球科學研究的主流。事實上是發現火成巖和沉積巖及洋脊感應剩磁場的磁反向現象,從而提出了地球磁場將會倒轉的學說,它被認為是20世紀地球科學的重大發現之一。現在地球磁場的減弱現象,成為地球磁場不久將倒轉的原由,因此也被新聞界炒的熱火朝天。
  • 地球磁場正在消失?沒了磁場人類還能生存嗎?
    科學家發現現在地球的磁場似乎處於不斷變弱的情況,歐洲航天局的數據也表明在過去的200年裡,地球的磁場已經降低了9%,尤其是非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南大西洋的強度弱得更加明顯,達到了歷史新低。磁場是什麼?地球磁場可以把地球的磁場類比成一個條形磁鐵,這個磁鐵的方向由地球的自轉軸傾斜了11度,與中心偏離550公裡,磁鐵兩極的磁力最強,兩級中點的強度則是兩級的一半。通常會採用磁力線將它進行可視化,從一極出發形成弧形進入另一極。那麼它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