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的春季高考落下帷幕,很多考生被考的目瞪口呆:英語當母語考啊!
上海高考英語難到了什麼程度?一般來說,很多上海中學的孩子們單詞量是普通地區孩子的兩倍,而且,有的老師在學生高二的時候就會拿一些大學四六級的試題給孩子們做,都能拿到很好的分數。也就是說很多上海的學生在高二的時候英語已經達到了大學四六級的水平了,然而這麼出眾的英語水平,在上海高考中依然捉襟見肘。
這兩年高考改革之後,每次高考後都有大量學生反映英語過難,有的學生感慨:
投胎不慎到上海,英語高考要跳海!
上海高考英語的命題導向
儘管坊間對高考英語的難度頗有抱怨,但是命題組表示題目出的很不錯。
拋開套話,直接看命題人的思路:聚焦核心素養
試卷命題依據課程標準,根據英語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認知發展水平。全卷語篇材料難度水平呈階梯分布,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取材廣泛,體裁多樣,全面考查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
那什麼叫實際使用情況?我找來了英語試卷,分析了一下,發現有上海英語試卷有如下特點:
詞彙量大。
接近實際生活
今年的聽力原文部分,相比之下四六級是小兒科
閱讀文章篇幅長且難。今年的閱讀理解原文來自於紐約時報的文章。
這是英語高考,不是閒情雅致看看報紙。這種要求對學生的做題速度是一個考驗,對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是個極大的考驗。
知乎上就有學生吐槽:
閱讀ABC篇呢,這難度,我感覺比技術文檔還難讀。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我自己讀文章我自己能理解,但你下面出個題,這就讓我很難受了,理解的話對於一個長期混跡於khan academy,nature和science的人來說已經不是什麼難題了,但是做題就是另外一回事。題目目標清晰,準確,那還是很不錯的。而對於題目模糊,硬要考試推測裡面的意思,這個推測的度很難把握,而對於這種出題老師,我只想樹一根介於食指和無名指之間的手指(或者說我就是一個弟弟)
為什麼上海英語高考越來越「難」?
我在難上面打了一個引號,如果你仔細對比一下SAT和SSAT的英語試卷,以及我對美國教材體系的了解。上海的英語試卷的難度相當於美國初中的水平。我隨便扔一篇SAT的閱讀理解過來:
SAT的閱讀樣題(美國高考)
美國高中12年級的閱讀詞彙練習冊
考過4,6級的你,能認識上面紅框中單詞幾個? (後臺回復WW3K12獲得樣題)沒有任何誇張,這是Wordly Wise 3000 第12年級,第一課的詞彙和閱讀理解。
我也知道,拿英語非母語的上海考生跟美國考生直接比是不合適的,但是從中可以了解一下美國的英語考試是個什麼難度。
我們把考試難度進一步降低,看看美國私立高中的入學考試SSAT(後臺回復 SSAT 可以下載一篇模擬樣題)。你自己比較一下就知道了,上海高考的英語難度也就是和SSAT持平,甚至還低一些。
SSAT高中入學閱讀理解
是的,當英語逐漸退出高考的大趨勢下,命題組的導向非常清楚:
從平民教育轉向精英教育,從考試英語變成實戰英語。
很多過來人都有這樣一個經驗:發現自己學了十幾年英語,打開電視看聽聞,完全聽不懂主播在說什麼。看美劇,有的演員抖了個包袱,別人都哈哈大笑,只有自己在那裡尬笑,因為完全沒有get到笑點。看報紙,看科研論文,單詞大部分都認識,連在一起完全不知道什麼含義。
在高考必考語數外的情況下,英語只能是平民教育:為了照顧所有的人,不可能講的特別深,做的特別難。最後的結果就是折中。有的人不想學英語,你逼他學英語人家拼死拼活,英語還是不及格。而有的人想學英語,課本上英語考滿分,一樣無法適應真實的英語環境。
所以新的導向就是走精英教育路線,上海的策略就是我不管你們「鄉下」怎麼教,上海就是要和國際接軌:再也不搞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這種考試了。直接把上海高考英語的水平拉到美國中考的水平。
精英教育又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將來你高考要準備考英語的,你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學習。比如生活中你能拿自由閱讀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能夠順利閱讀原版小說,能夠背誦名篇比如林肯在 葛底斯堡的演說。
有人能全文背誦
不是說製造焦慮,家境不太好的孩子在現在的情況下是很難做到的。
不要以為上海滿大街都是土豪,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6萬元!再看看各個機構的英語培訓課的年費。
一年的學費快佔到上海人均可支支配收入的1/4
家境比較好的孩子,一路過來都有1對1私人外教,還經常參加各種暑假夏令營,寒假冬令營。有一年暑假,我送孩子在上海上過一個每周5600元的夏令營。上課老師一個是外教,一個中教。全程英語授課,所有的孩子跟ABC完全沒有區別,課間在啃原版的OZ,把我這個鄉下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原版大部頭的OZ
再比如說加州的Wonders教材在美國其實非常普通。而這套教材活活被魔都給炒成了明星教材。我保守估計這套書在中國的銷量是美國的10倍以上。(不過95%應該都是盜版的)
牆外開花牆內香
對於英語非母語國家的孩子而言,要把英語提升到接近母語的水平,有非常清楚的路線圖。然而在路線圖背後除了孩子的努力,汗水之外還有家長們的巨大投入:
這就是所謂精英教育與平民教育的分野
結語
作為半個從業者,喜憂參半:
喜:這種大幅加大英語難度,推動英語從課本英語轉向實戰英語的導向,對我這個半個從業者而言,屬於重大利好。比如上海學生需要的絕大部分英語資源,我這邊都能提供。從Wordly Wise 到Vocabulary Workshop, 從Star Reading, AR 360 到各種原版的教材各種練習冊,到外教培訓資源我們都有。所以這種導向對我們而言是重大利好。
憂:剩下的人怎麼辦,菜場小學裡面的小赤佬怎麼辦?在軍備競賽中,他們根本沒有辦法「買裝備」武裝自己。甚至他們連牆都翻不出去,什麼紐約時報,什麼khan Academy,聽都沒聽說過。
高考是中國教育的指揮棒,這根指揮棒已經開始揮舞。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西雅圖雷尼爾。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