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高導熱三維氮化硼複合材料

2021-02-25 粉體圈
氮化硼的機械穩定性差,極易剝離成二維層狀材料。為了充分利用氮化硼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並克服其機械穩定性差的缺點,需要從二維層狀氮化硼出發製備其三維網絡結構。然而,傳統方法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尋求將二維氮化硼組裝成三維結構的簡單、高效方法就成了亟待攻克的難題。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子學院汪宏教授課題組與南方科技大學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等機構合作,以碳酸氫銨為犧牲材料,用簡便且通用的方法構造三維氮化硼泡沫(3D-BN),通過環氧樹脂填充3D-BN獲得縱向熱導率最高可達6.11Wm-1K-1複合材料。該研究成果以《一種簡單通用的方法製備高熱導率的三維氮化硼泡沫填充環氧樹脂複合材料》為題,在國際化學工程領域頂級期刊《化學工程》(Chemical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

「散熱問題是制約微電子器件和系統發展和應用的瓶頸。隨著電子器件不斷向小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其功率密度不斷增加,單位體積的發熱量越來越大,電子元器件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影響電子元器件性能和使用壽命的關鍵因素。」汪宏教授說,「滿足5G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傳統通過向聚合物基體添加隨機分散的導熱填料的方法不僅不能有效增加熱導率,還會極大增加複合材料的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

科研人員通過有限元方法進行了進一步分析表明,高導熱率歸因於3D-BN泡沫,其中BN泡沫僅由片狀氮化硼組成,氮化硼與氮化硼在壓力下緊密連接,其在複合材料中能夠提供聲子傳輸的快速通道,同時具有優異的絕緣性能,低的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這項工作為熱管理聚合物的製備和設計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和新的範例。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031439X?via%3Dihub

粉體圈整理

相關焦點

  • 高導熱低介電氮化硼粉體被5G電子產業寄予厚望
    ③高導熱:5G元器件的厚度薄、密封性好,要求及時散熱,材料導熱性能要好。為此,開發出高導熱、低介電常數的聚合物複合材料對5G電子產業的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得到高導熱、低介的聚合物複合材料,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高分子材料,但當純塑料的介電、導熱性能滿足不了具體需求時,往往就需要靠填料來完成「大業」了。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導熱複合材料研究獲系列進展
    因此,含有高導熱線狀填料的聚合物複合材料會顯示出導熱性能的巨大提高。該複合材料的導熱提高效率是其他報導的導熱絕緣複合材料效率的3~8倍,內部具有三維互連填料網絡的高導熱複合材料在熱管理領域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 氮化硼納米片是如何被「剝」出來的?
    二維納米材料層數的減少能夠賦予它更獨特的結構和性能,比如說氮化硼,單層的h-BN能擁有近6倍於h-BN粉末的導熱係數。由於「導熱」本身就是氮化硼最擅長的特技之一,因此為了進一步拓展它的應用範圍,如何大量、快速地製備超薄氮化硼納米片成為了材料界的熱點話題。
  • 【聚焦】相變材料需求上升 氮化硼納米片(BNNS)行業前景可觀
    氮化硼納米片填充導熱橡膠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但如何利用改性氮化硼納米片同時提高橡膠的導熱性能和機械性能,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標。
  • 天大封偉團隊「綜述」:聚合物基三維連續網絡的導熱複合材料
    聚合物導熱材料在成本、可加工性、柔韌性及穩定性等方面更有優勢。但絕大多數的聚合物自身的導熱性很差(一般導熱係數為0.2 ~ 0.5 W/mK),無法滿足高導熱的需求,開發高導熱的聚合物複合材料已經成為該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 寧波材料所:綠色合成石墨烯 /氮化硼複合材料,用於超高導熱流體
    本文要點:通過乾冰輔助球磨法設計併合成了由石墨烯和氮化硼(G / BN)組成的邊緣羧基化複合納米片。成果簡介石墨烯(G)和氮化硼(BN)之類的二維(2D)納米材料已被用於製造用於熱管理的納米流體。不同的納米流體既需要出色的填料分散性,又需要高導熱性。然而,尚未開發出保持穩定分散狀態但具有高導熱率的二維納米流體。本文中,通過綠色乾冰輔助球磨技術合成了石墨烯和氮化硼(G / BN)的邊緣功能二維複合納米片。
  • 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用填料研究進展
    因此,通過對導熱填料的表面改性提高粒子的分散性,改善聚合物與填料之間的界面,能夠有效的提高複合材料的熱導率[1]。 目前用於製備高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傳統導熱填料有金屬類填料,如銅、銀、金、鎳、鋁等;碳類填料如無定形碳、石墨、金剛石、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等;陶瓷類填料如氮化硼、氮化鋁、氮化矽、碳化矽、氧化鋁、氧化鈹、氧化鎂、氧化鋅、氧化矽等[5]。
  • 科學家利用納米系統對氮化硼功能化,氮化硼納米材料功能化及應用
    化學工程師首次利用其他納米系統對氮化硼進行功能化,氮化硼納米材料功能化及其應用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改變氮化硼的途徑,氮化硼是一種分層的二維材料,因此它可以與其他材料結合,例如電子,生物傳感器和飛機中的材料。
  • 貴州省氮化硼複合導電陶瓷蒸發舟_山東灝錦新材料
    貴州省氮化硼複合導電陶瓷蒸發舟,山東灝錦新材料,公司擁有多名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採用國內外先進生產工藝,研發生產出各種規格型號的複合陶瓷蒸發舟,具有壽命長、蒸發均勻、升溫速度快、蒸發效率高等優點,受到鍍膜廠家的一致好評,公司將不斷開拓、創新、完善自己,持續改進產品工藝,力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氮化硼混合填充對導熱橡膠的影響
    從架橋的觀點來看,不同粒徑的導熱填料的混合填充可以形成導熱顆粒的相對緊密的堆積,這有利於形成更有效的導熱網絡。與填充單粒徑氮化硼的MnQ相比,MVQ與不同直徑的氮化硼混合的熱導率更好。當粒徑為0.3,6和20μm的氮化硼的質量比分別為1:1:1,1:2:2和1:1:1時,MVQ具有更高的導熱率和綜合物理性質。優選地,工藝性能基本上等於單個粒度的填充氮化硼的MVQ。
  • 氮化硼BN:未來二維材料的新選擇
    然而,其自身的化學結構允許生產出類似於碳納米管的氮化硼納米管。於1994年被推測存在,並於次年生產出來,BN納米管擁有非常獨特的性能。和碳納米管不同,BN納米管是電絕緣體,而且還具有比碳納米管更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熱穩定性的提高,再加上較強的中子輻射抵抗能力,意味著BN納米管可被用到類似於外太空這樣的極端環境中去。
  • 復旦大學的共形六方氮化硼改性技術研究成果
    經過三年的努力,復旦大學國家重點分子工程重點實驗室衛大成開發了一種成功的共形六方氮化硼改性技術。 3月13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自然—通訊》。專家認為,這項工作有望為介電基板的改造提供新技術,以解決散熱問題。
  • 突發利好,氮化硼(a-BN)概念股有望受益
    據媒體報導,三星電子7月6日宣布,三星高級技術學院(SAIT)的研究人員與蔚山國家科學技術學院(UNIST)、劍橋大學兩家高校合作,發現了一種名為非晶態氮化硼(a-BN)的新材料,此項研究可能加速下一代半導體材料的問世。
  • 氮化硼粉體的特性和用途介紹氮化硼的各項性能參數-天元新材
    氮化硼是由氮原子和硼原子構成的晶體,該晶體結構分為:六方氮化硼(HBN)、密排六方氮化硼(WBN)和立方氮化硼,其中六方氮化硼的晶體結構具有類似的石墨層狀結構,呈現鬆散、潤滑、易吸潮、質輕等性狀的白色粉末,所以又稱「白色石墨」。
  • 納米科學:穩定的,高導電的氮化硼納米片!
    納米科學:穩定的,高導電的氮化硼納米片!通過通道和多孔膜實現增強的離子流速率對於一系列應用是重要的,例如能量儲存和水脫鹽,但它具有挑戰性。來自迪肯大學和澳大利亞ANSTO,法國索邦大學和美國德雷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的合作,剛剛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上發表了這項研究。氮化硼納米片通常是親水的,並且團隊在過濾過程中使用了解溶液中納米片相互作用的理解,以允許納米片自組裝成水溶液中的特殊結構。
  • 復旦大學成功研發共形六方氮化硼修飾技術
    復旦大學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魏大程團隊經過3年努力,研發成功共形六方氮化硼修飾技術。3月13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專家認為,這項工作將有望為解決晶片散熱問題提供一種介電基底修飾的新技術。
  • 熱壓氮化硼
    熱壓氮化硼,氮化硼製品的生產有冷壓燒結法和熱壓燒結法。介紹了熱壓燒結法。密度高,耐水性好,但在B2O3的存在下,產品易於密實,但對水的穩定性變差。因此,對於沒有B2O3(難以熱壓燒結)的純氮化硼材料,應添加適量的粘結劑,如B2O3、磷酸硼或CaO-B2O3-AI2O3等,以促進燒結而不影響產品的穩定性;對於B2O3含量較高的氮化硼粉末,應添加適當的穩定劑;或對壓力B2O3熱壓氮化硼製品,採用真空高溫處理或氬氮氣氛高溫處理,揮發B2O3。
  • AM: 壓電性可調的多功能氮化硼納米管/聚(二甲基矽氧烷)複合材料
    將氮化硼納米管(BNNT)均勻地分散在可拉伸材料中,例如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有望產生具有增強的機械,熱和壓電特性的複合材料
  • 氮化硼-石墨烯或將成為最佳儲氫材料
    近日萊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柱撐氮化硼-
  • 【催化】意料之外的催化活性:硼自由基讓氮化硼活潑起來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氮化硼的催化活性源自其結構中的各種缺陷和邊緣效應。然而,精準的活性位點及催化機理尚不明確。通過實驗發現,氮化硼納米片的存在促進羥基自由基的產生。該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種基於硼自由基的催化反應機理,為氮化硼在催化領域的發展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