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人物│杭州女工程師放棄高薪轉行「追星」:人們都會嚮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是宇宙

2020-07-30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曦

即便隔著屏幕,觀看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也絲毫不影響張微的激動情緒。

伴隨著運載火箭在天際劃出一道金色曲線,張微急忙翻出多年前拍攝的火星照片,腦海浮現第一次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火星的場景:

那時,火星正值冬季,紅色球體上隱現白色的冰蓋;那時,張微一直堅信,人類能夠到達火星,甚至幻想自己成為第一代火星移民。

火箭奔向太空的瞬間,她覺得,離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更近了一些。

張微是杭州一名天文愛好者,遙望星空,曾是她繁忙工作之餘,最愛做的的事。為此,她從薪資優渥的通訊工程師,轉行為少兒航空航天科普教育者。

在她看來,這件事值得去做,「雖然我沒有辦法實現探索太空的夢想,但我仍在為之努力,說不定有一天,我的學生能實現這個夢想。」

小時人物│杭州女工程師放棄高薪轉行「追星」:人們都會嚮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是宇宙

追星的張微。

小時人物│杭州女工程師放棄高薪轉行「追星」:人們都會嚮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是宇宙

張微觀測拍攝的火星。

為追星,她幹了不少「瘋狂事」

只要一有機會,張微就會去「追星」。

最近的一次在7月23日。晚上,她帶著「長槍短炮」——三腳架、望遠鏡、赤道儀、照相機,從杭州趕往金華,「追」一顆6800年一遇的新智慧星。

「它位於北鬥七星的左下方,彗核是綠色的,拖著三角型的尾巴。這是我目前為止見過彗尾最長的彗星,像個小掃把一樣,太震撼了。」在好天氣的眷顧下,張微終於如願,連著興奮了好幾天。

她知道,隨後的一周,新智慧星會逐漸遠離地球,下次能在地球上空看到它的身影,大約需要等6800年。「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它,絕對是巨大的幸運。」張微說。

此前,為了一睹新智慧星真容,她已連續3天凌晨3點起床進行觀測。但由於杭州接連下雨,雲層太厚,始終沒能看到。

小時人物│杭州女工程師放棄高薪轉行「追星」:人們都會嚮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是宇宙

張微觀測拍攝的新智慧星。

這些年為了「追星」,張微幹了不少「瘋狂事」:

為了看一場流星雨,她下班後,頂著大暴雨開車前往仙居,等到凌晨3點,看完後只睡了2小時,就趕回來上班;

為了看水星,她特意請假,飛到4000多公裡外的新疆觀測,第二天再趕回來;

為了觀星,即便下班已是晚上11點,她也會回家拉上設備,跑到山上,看一夜星空。

三腳架、大型望遠鏡、赤道儀、相機、長焦鏡頭,張微觀星的設備加起來足足有30多公斤。體重不足50公斤的她,經常要在下車點和觀測點返回幾次,才能把器材全部運送到位。

而這一切,換來的則是心靈與視覺的極致享受。

小時人物│杭州女工程師放棄高薪轉行「追星」:人們都會嚮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是宇宙

張微觀測拍攝的銀河。

張微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新疆禾木一個山坳裡。她用「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來形容所見到的場景:天上沒有一絲雲,深藍色的天空,如天鵝絨般的背景,星星像鑽石一樣熠熠生輝。人仿佛被整個星空籠罩,伸手就能摸到星星……

「仰望星空,對我來說是一种放松,就好像是一個『充電』的過程。」每次觀星後,張微就覺得渾身充滿了「電」,足夠在回來後的平凡忙碌裡,消耗一段時間。

為夢想,放棄高薪

張微對於宇宙的嚮往,始於大學期間。

在同學的帶領下,她看到了人生中第一場獅子座流星雨,也讓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宇宙的魅力。

那幾年,太空、宇宙、天文,成為了她和同學最常討論的話題。

畢業後,張微進入通訊行業成為一名工程師。繁忙的工作,把愛好壓了下去。

小時人物│杭州女工程師放棄高薪轉行「追星」:人們都會嚮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是宇宙

張微觀測拍攝的高田坑銀河。

直到2009年,一場日全食來臨。

「天突然暗了下來,鑽石環出來的一剎那,被震撼到了。」站在屋頂上的張微,塵封已久對於宇宙的嚮往,即刻被喚醒。

從那以後,只要有時間,她就會去周圍山上觀星。慢慢地,想看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她開始入手專業觀測設備,還加入天文愛好者協會。

「雖然宇宙很遙遠,但當你透過望遠鏡看到天體時,你會突然覺得和它產生了一種微妙的聯繫。」觀星過程中,張微慢慢發現,仰望星空,會讓人的眼光變得開闊,「人類在宇宙中雖然渺小,但卻從未停止過探索宇宙的腳步。一代又一代人不停地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完成前人未竟的夢想。」

小時人物│杭州女工程師放棄高薪轉行「追星」:人們都會嚮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是宇宙

張微觀測拍攝的土星。

2018年,在通訊行業幹了10多之後,張微決心轉行。

為了離宇宙更近一些,她進入了少兒天文、航天航空科普教育領域。

和以前的工作相比,這是一份低薪且缺乏收入保障的工作,「一年獲得的收益,還不如之前一個月多。」

即便如此,張微仍選擇堅持下去,「或許正是人類探索宇宙的精神,化成一股力量支撐我,以及和我一樣為夢想而努力的普通人。」

小時人物│杭州女工程師放棄高薪轉行「追星」:人們都會嚮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是宇宙

張微觀測拍攝的獵戶座廣域

為播種,給孩子們澆水施肥

火星探測器正開啟漫漫火星之旅,而張薇,正在計劃辦一個教學夏令營「移民火星」——了解火星發射窗口,制定探測器行走路線,觀測火星地表環境……最後做出一個模擬火星的基地模型。

「我們的教學,主要針對2年級到6年級小學生,會在不同時間節點開展不同主題活動,例如飛越太陽系,觸摸月球和四季星空。」張微希望通過這樣的模式,帶領小朋友們一起探究宇宙,幫助他們不斷豐富天文知識。

曾經,在張微的印象中,天文是小眾的,她的同行者寥寥。但最近兩年,她驚喜地發現,「喜歡抬頭仰望星空的人多起來」,她的學生也多了起來。

看似遙不可及的星空,引發越來越多人的幻想,在張微看來,這得益於綜合國力、科技水平的提升,讓大眾探索未知的意識愈加強烈。

「人們都會嚮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就是宇宙。很多人都曾對於太空有過幻想,這不足為奇,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些幻想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漸漸磨滅。」張微說。

小時人物│杭州女工程師放棄高薪轉行「追星」:人們都會嚮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是宇宙

面對小朋友的太空夢,張微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園丁」。

張微說起埃隆·馬斯克,他實現了她沒有能力實現的夢想。

她說,馬斯克小時候受阿波羅登月影響,埋下了太空夢的種子。多年以後,他成立了一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張微相信,這位天才「造夢者」的成功,與童年時期的幻想,接受的太空啟蒙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有想法,才能去實踐。」面對小朋友的太空夢,張微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園丁」,「他們心裡已經有了那顆種子,我負責給澆水,讓它發芽。可能因為今天我帶他們看了星空,未來,他會成為改變世界的那個人。」

相關焦點

  • 常規、慣性、詩和遠方
    我正是這樣的人們中的一員,似乎從未嚮往過轟轟烈烈,從青年時代起就自我陶醉於「平平淡淡」。平平淡淡的生活,鍛造似乎無欲無求的人生。但這次因為「超出常軌路線」忘記打卡,讓我突然有了一種領悟:其實,我以為的所謂「平平淡淡」,有時也許不過是一種慣性罷了。
  • 理想的生活狀態應該怎麼樣,是安於現狀還是詩和遠方
    圖片來源於網絡浪跡天涯,訪名山大川,閱江河湖海。此時,你可能會想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畢竟擁擠的路充滿噁心與汗臭,但事與願違,詩和遠方需要盤纏,於是,只好死心般的一頭扎進生活的奮鬥裡。等事業穩定,有了積蓄,年齡也不小了,也面臨人生的第二個轉折,組建家庭,結婚生子。
  • 《獵人筆記》:給你想要的詩和遠方
    大自然終於生機煥發,讓人不禁拾回讀詩的意趣和對遠方的嚮往。明媚的春日裡,宜讀《獵人筆記》,在料峭春寒中期待著溫暖的來臨。屠格涅夫應是個極有生活情調的人。他筆下的俄羅斯風光和風土人情,熱情洋溢,溫暖淳樸。他在遊獵途中記下的點點滴滴,釀成一壇濃鬱的美酒,讀來讓人發醉。
  • 存在主義下的自由和理想:你的詩和遠方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
    >現在每當寫留言或者看留言的時候,就會想起可可西裡失聯女孩的詩和遠方。許巍的歌和我們追求的詩和遠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曾經,許巍的這首歌有多麼紅呀,我們都在拼命地證明自己可以不苟且,可以詩和田野。
  • 星辰和大海都需要門票,詩和遠方也很貴
    2015年,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爆紅網絡,這句史上最任性辭職理由挑起了無數文藝青年的躁亂和衝動。一時之間,無數人都想逃離眼前的生活,去看看遠方的世界。可事實上,寫這句話的老師,在旅遊了兩個多月,就與心愛之人定居成都,開了一間民宿,一屋、兩人、三餐、四季,那個男人,才是她的全世界。
  • 生活需要有詩和遠方來鼓勵自己走出困境
    「這個世界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看到這一句話,讓我有很多的感觸,也有許多隨心而動的言語,雖然書沒讀多少,但也喜歡這些富有詩意的語言。論詩來說它是文人墨客的的特長,但平常人家也可以做出很有意境的詩句,有詩的地方也是有夢想的地方吧……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剛開始看到的時候不理解它的意思,後來查閱才明白它的深意,這裡的苟且並非我理解認知裡的苟且之事, 而是現實生活裡每天重複同樣的人事物,單調枯燥,或者是壓力,鬱悶焦慮,,詩和遠方呢就是美好的想像
  • 詩詞典故:雪泥鴻爪——且行且珍惜,遠方都是詩
    讀這首詩的第一感覺像是一個飽經滄桑、有豐富生活經歷的人所做。其實,這首詩作於嘉祐六年(1061年),當時蘇東坡才24歲,剛在京城暫露頭角。熙寧四年(1071年),因為對王安石新法提出了不同意見,被派到杭州任通判,熙寧七年又被調到密州任知州,熙寧十年去徐州任知州。
  • 《月亮與六便士》就是詩和遠方的距離
    這樣說荒誕一些,解釋下來說,杜甫代表的是責任是義務,是對現實世界的雕琢;李白代表的是對月光的嚮往,代表在通往藝術殿堂道路上的追逐,是不斷實現自己內心理想世界的過程。杜甫的一生,活在家國天下的情懷裡,而李白一輩子都活在自己的詩和遠方。
  • 微喪·成熟女生頭像:我也有詩和遠方 只不過詩很爛 遠方也很黑暗
    微喪·成熟女生頭像:我也有詩和遠方 只不過詩很爛 遠方也很黑暗今天給大家帶來幾組微喪成熟女生頭像,如果有喜歡的請不要錯過,當然也可以拿去保存哦。在生活中每一個女生都是希望自己是一個開心的人,並且也可以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做很多事情。看到圖中的這位女生,一個人走在黑夜裡。
  • 【人物專訪】林佳儀:沒有詩和遠方的投行女不是好製片
    【人物專訪】林佳儀:沒有詩和遠方的投行女不是好製片她在紐約的Law firm、香港光大國際資產管理部、滙豐Securities、J.P.實習結束後,滙豐給了林佳儀Full-time Return Offer,但她仍想去挑戰更challenging的工作,於是就果斷地放棄了這個機會,在大四上學期和J.P. Morgan展開了一段新的「戀情」。
  • 《太空旅客》我們不能只想著詩和遠方,而忘記眼前的美好!
    《太空旅客》我們不能只想著詩和遠方,而忘記眼前的美好!男主是個屌絲,女主是個白富美。男主在飛船上意外醒來,於是他可以一個人享受飛船上的大部分設施,他雖然剛開始很困惑驚恐自己為什麼提前醒來,後來就自娛自樂玩開了。女主是個厭倦了地球生活的作家。
  • 觀鳥,我的詩與遠方
    湖北省京山市被譽為「觀鳥之鄉」,這裡不僅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鳥資源豐富,而且這裡的人們熱愛觀鳥,早已把觀鳥作為一種時尚戶外運動。「愛鳥愛自然,做個環保人」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但那些曾經給你驚喜、感動、震撼的人和事,卻總被我們存封在記憶深處,如遠方詩意夢中,一不經意就會讓我們喚醒記憶中的那些溫馨回味,點點滴滴、絲絲縷縷,逼真再現,恍如昨天。幾年前,在張玉老師的安排下,我驅車和周興傑、張書安一道前往京山市楊集鎮參加鳥調(鳥類調查)。
  • 野火在遠方,遠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裡
    惠安女子/舒婷野火在遠方,遠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裡以古老部落的銀飾約束柔軟的腰肢幸福雖不可預期,但少女的夢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啊,浪花無邊無際天生不愛傾訴苦難並非苦難已經永遠絕跡當洞簫和琵琶在晚照中喚醒普遍的憂傷你把頭巾一角輕輕咬在嘴裡這樣優美地站在海天之間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過的鹼灘和礁石於是
  • 隆飾板材|生活有詩又有遠方
    時間,緘默不語,卻最懂人心時間,斂聲息語,卻最有威力我們用時間選擇生活,用生活過著時間家,從一條簡單的線條開始勾勒到一個完整空間的呈現,裡面承載的不僅是生活態度,更是夢想的實現。在簡潔中融入情感表達,在空間裡呈現簡單靈魂。
  • 共克時艱賦壯篇·全國抗疫詩書畫大賽」主辦單位抗疫作品展示之二十五——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抗疫詩歌作品選登
    2019年4月,在寮國烏多姆賽省勐塞市舉辦「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及其寮國分會」成立儀式;2019年8月與安徽省詩書畫研究會共建「安徽省詩書畫詩與遠方工作委員會」;當月在北京成立「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暨北京分會」。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是經中國管理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批准,有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共同成立的詩歌文化研究和文化藝術交流的正式機構。
  • 拒絕200萬年薪,向著詩和遠方出發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2018年4月,在那個東風勝,百花開的季節,當時還是「外賣小哥」的雷海為,在高手如雲的詩詞大會總決賽中,擊敗北大碩士彭敏,一舉奪得2018年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冠軍。
  • 濟南交通加速度 腳下即是詩與遠方
    300趟高鐵直達全國254個城市,1.5小時抵京,3小時抵滬,在濟南,城市間的空間距離正在被不斷縮短;航空線路204條,通達120個城市,在濟南,你所見到的世界的寬度在被無限延伸;高速公路密度再提高,「三環十二射」未來以至,在濟南,說走就走,世界就在腳下……
  • 失聯23天女大學生被找到時只剩骸骨,詩和遠方背後還有生命的危險
    她的失蹤,牽動了所有網友的心,也為此出動了江蘇警方、青海警方、西藏警方等多地相關警力及當地的藍天救援隊和其他民間救援力量。並且還出動了警犬、無人機等展開排查。 黃雨蒙的死訊傳來之後,其父母也在網上發布了一份聲明 都說時間最悲慘的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
  • 藏在遜克的「詩和遠方」
    遠看黑龍江水蜿蜒曲折,波光粼粼,仿佛伸手就能將遜克縣的所有風光攬入懷中,美不勝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遜克的秋不再寂寥、單調,賦予這座小城油畫般強烈的色彩,將生命的張力表現的淋漓盡致。遜克的秋是作家心中的「詩和遠方」。
  • 失蹤27天女學生遺骸被發現,無人區真的是「詩和遠方」?
    一個是杭州那個從家中失蹤的阿姨,最終證明,她是被丈夫殺害了。而另一個是一位在南京讀書的女大學生。她7月5日,乘火車從南京前往格爾木。7日租了輛計程車單人進入可可西裡。8日,出現在玉樹州曲麻萊縣境內。13日,身份信息出現在青藏線南山口。自此再無任何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