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曦
即便隔著屏幕,觀看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也絲毫不影響張微的激動情緒。
伴隨著運載火箭在天際劃出一道金色曲線,張微急忙翻出多年前拍攝的火星照片,腦海浮現第一次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火星的場景:
那時,火星正值冬季,紅色球體上隱現白色的冰蓋;那時,張微一直堅信,人類能夠到達火星,甚至幻想自己成為第一代火星移民。
火箭奔向太空的瞬間,她覺得,離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更近了一些。
張微是杭州一名天文愛好者,遙望星空,曾是她繁忙工作之餘,最愛做的的事。為此,她從薪資優渥的通訊工程師,轉行為少兒航空航天科普教育者。
在她看來,這件事值得去做,「雖然我沒有辦法實現探索太空的夢想,但我仍在為之努力,說不定有一天,我的學生能實現這個夢想。」
追星的張微。
張微觀測拍攝的火星。
為追星,她幹了不少「瘋狂事」
只要一有機會,張微就會去「追星」。
最近的一次在7月23日。晚上,她帶著「長槍短炮」——三腳架、望遠鏡、赤道儀、照相機,從杭州趕往金華,「追」一顆6800年一遇的新智慧星。
「它位於北鬥七星的左下方,彗核是綠色的,拖著三角型的尾巴。這是我目前為止見過彗尾最長的彗星,像個小掃把一樣,太震撼了。」在好天氣的眷顧下,張微終於如願,連著興奮了好幾天。
她知道,隨後的一周,新智慧星會逐漸遠離地球,下次能在地球上空看到它的身影,大約需要等6800年。「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它,絕對是巨大的幸運。」張微說。
此前,為了一睹新智慧星真容,她已連續3天凌晨3點起床進行觀測。但由於杭州接連下雨,雲層太厚,始終沒能看到。
張微觀測拍攝的新智慧星。
這些年為了「追星」,張微幹了不少「瘋狂事」:
為了看一場流星雨,她下班後,頂著大暴雨開車前往仙居,等到凌晨3點,看完後只睡了2小時,就趕回來上班;
為了看水星,她特意請假,飛到4000多公裡外的新疆觀測,第二天再趕回來;
為了觀星,即便下班已是晚上11點,她也會回家拉上設備,跑到山上,看一夜星空。
三腳架、大型望遠鏡、赤道儀、相機、長焦鏡頭,張微觀星的設備加起來足足有30多公斤。體重不足50公斤的她,經常要在下車點和觀測點返回幾次,才能把器材全部運送到位。
而這一切,換來的則是心靈與視覺的極致享受。
張微觀測拍攝的銀河。
張微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新疆禾木一個山坳裡。她用「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來形容所見到的場景:天上沒有一絲雲,深藍色的天空,如天鵝絨般的背景,星星像鑽石一樣熠熠生輝。人仿佛被整個星空籠罩,伸手就能摸到星星……
「仰望星空,對我來說是一种放松,就好像是一個『充電』的過程。」每次觀星後,張微就覺得渾身充滿了「電」,足夠在回來後的平凡忙碌裡,消耗一段時間。
為夢想,放棄高薪
張微對於宇宙的嚮往,始於大學期間。
在同學的帶領下,她看到了人生中第一場獅子座流星雨,也讓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宇宙的魅力。
那幾年,太空、宇宙、天文,成為了她和同學最常討論的話題。
畢業後,張微進入通訊行業成為一名工程師。繁忙的工作,把愛好壓了下去。
張微觀測拍攝的高田坑銀河。
直到2009年,一場日全食來臨。
「天突然暗了下來,鑽石環出來的一剎那,被震撼到了。」站在屋頂上的張微,塵封已久對於宇宙的嚮往,即刻被喚醒。
從那以後,只要有時間,她就會去周圍山上觀星。慢慢地,想看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她開始入手專業觀測設備,還加入天文愛好者協會。
「雖然宇宙很遙遠,但當你透過望遠鏡看到天體時,你會突然覺得和它產生了一種微妙的聯繫。」觀星過程中,張微慢慢發現,仰望星空,會讓人的眼光變得開闊,「人類在宇宙中雖然渺小,但卻從未停止過探索宇宙的腳步。一代又一代人不停地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完成前人未竟的夢想。」
張微觀測拍攝的土星。
2018年,在通訊行業幹了10多之後,張微決心轉行。
為了離宇宙更近一些,她進入了少兒天文、航天航空科普教育領域。
和以前的工作相比,這是一份低薪且缺乏收入保障的工作,「一年獲得的收益,還不如之前一個月多。」
即便如此,張微仍選擇堅持下去,「或許正是人類探索宇宙的精神,化成一股力量支撐我,以及和我一樣為夢想而努力的普通人。」
張微觀測拍攝的獵戶座廣域
為播種,給孩子們澆水施肥
火星探測器正開啟漫漫火星之旅,而張薇,正在計劃辦一個教學夏令營「移民火星」——了解火星發射窗口,制定探測器行走路線,觀測火星地表環境……最後做出一個模擬火星的基地模型。
「我們的教學,主要針對2年級到6年級小學生,會在不同時間節點開展不同主題活動,例如飛越太陽系,觸摸月球和四季星空。」張微希望通過這樣的模式,帶領小朋友們一起探究宇宙,幫助他們不斷豐富天文知識。
曾經,在張微的印象中,天文是小眾的,她的同行者寥寥。但最近兩年,她驚喜地發現,「喜歡抬頭仰望星空的人多起來」,她的學生也多了起來。
看似遙不可及的星空,引發越來越多人的幻想,在張微看來,這得益於綜合國力、科技水平的提升,讓大眾探索未知的意識愈加強烈。
「人們都會嚮往詩和遠方,最遠的遠方就是宇宙。很多人都曾對於太空有過幻想,這不足為奇,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些幻想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漸漸磨滅。」張微說。
面對小朋友的太空夢,張微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園丁」。
張微說起埃隆·馬斯克,他實現了她沒有能力實現的夢想。
她說,馬斯克小時候受阿波羅登月影響,埋下了太空夢的種子。多年以後,他成立了一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張微相信,這位天才「造夢者」的成功,與童年時期的幻想,接受的太空啟蒙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有想法,才能去實踐。」面對小朋友的太空夢,張微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園丁」,「他們心裡已經有了那顆種子,我負責給澆水,讓它發芽。可能因為今天我帶他們看了星空,未來,他會成為改變世界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