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湖南這位教授科研取得系列進展,成果5次登上國際知名期刊!

2020-09-07 湖南大學本科招生

光電探測器作為光電系統中接收端的核心器件,其性能指標直接影響到光電系統的整體性能。近期,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鄒旭明副教授聚焦新型半導體材料光電器件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在國際高水平刊物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研究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先導專項及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相關項目的支持。

傳統光電探測器存在靈敏度低、噪聲高、光譜帶寬不足、光學結構設計複雜等缺點。基於光柵效應的光電電晶體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選擇之一,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遲滯效應妨礙器件的穩定運行,同時探測器也面臨高線性度與高響應度難以並存的矛盾。為解決以上問題,團隊以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材料為導電溝道,高k材料/層狀鈣鈦礦為光敏電介質,構築二維半導體複合結構光電探測器。前者適應器件微型化、低功耗及超快傳輸性能的需求,後者實現高效率的光吸收,製備出具備超高靈敏度、強穩定性、高線性度、寬光譜響應範圍光探測能力的高性能光電探測器。

相關研究成果以&34;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11, 4266

基於高k材料/層狀鈣鈦礦光敏電介質的MoS2光電電晶體

受光吸收層中陷阱電荷湮滅時間的影響,光電電晶體響應時間通常非常緩慢,超高靈敏度及快速響應時間難以同時實現。針對這一問題,研究團隊基於Frenkel-Poole發射理論,在光電電晶體中構築不對稱肖特基勢壘,對光吸收層中陷阱電荷施加強電場作用加以萃取,實現響應時間的精確調節。另外,傳統光電二極體工作在反偏狀態時,儘管具備暗電流低、響應時間快的優點,但是光電導增益受限,弱光探測能力不足。研究團隊提出鈣鈦礦/黑磷/硫化鉬光電二極體結構,將鈣鈦礦材料直接帶隙、高吸收係數、低激子束縛能等優異的光學性質與二維半導體高遷移率、超薄平面結構特徵相結合,實現具備低噪音、高光開關比、高增益、快速響應特徵的光電探測器。上述工作發表在ACS Nano,2019,13,4804-4813和Small,2019,15,1901004

另外,根據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製備工藝簡單、成本低、與各種廉價柔性襯底相匹配的特點,研究團隊基於鈣鈦礦/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異質結構,採用金屬氧化物半導體作為導電溝道及鈣鈦礦封裝保護材料,結合器件結構創新,製備出具備大面積、環境穩定、柔性、超靈敏、寬光譜響應特徵的光電探測器面陣列,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2020,32,1907527和Small,2020,16,1905609

湖南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防科工局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4個,參與組建國家&34;3個。近年來,學校發表高被引論文數、高被引論文比例持續上升,均居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前列,近三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3項(牽頭8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創新團隊)1項,技術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

歡迎關注&34;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34;建設高校——湖南大學的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湖南大學新聞網、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官網

相關焦點

  • 聚焦!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朱志偉教授與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Jens Nielsen教授合作,以「Multidimensional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efficient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南方科技大學王陽剛課題組合作,在不對稱光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 「Enantioselective Photo-Induced Cyclodimerization of a Prochiral Anthracene Derivative Adsorbed on Helical Metal Nanostructures」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hemistry上。
  • 成果!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面向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和武漢市光電子產業集群的發展,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了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團隊。團隊先後全職引進國家級、省級人才工程人選解明教授、王德宇研究員、劉志宏教授等高層次人才。經過初期的建設和發展,在鋰離子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 甘肅教授團隊取得一系列進展,成果接連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近日,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謝明政副教授課題組在探索提高窄帶隙氧化物光催化劑降解環境汙染物效率新策略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上半年分別發表在環境和能源催化領域著名期刊Nano Energ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2.胡春教授團隊在表面氧空位強化雙反應中心類芬頓水處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日前,環境領域國際權威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 7.27)和Applied Catalysis B:
  • 天津這位女教授團隊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著名期刊封面
    近日,國際著名期刊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封面刊登了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王敏教授科研團隊論文,該論文第一作者為蘇立秋博士,通訊作者為王敏教授和申雁冰副教授,天津科技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
  • 廣州大學本科生取得科研重大突破,頻頻登上SCI期刊!
    近年來,廣州大學實施教學設施開放共享,實驗室和科研平臺等面向本科生開放,大力拓展本科生參與科研的渠道和方式,鼓勵本科生積極參與開放實驗教學、參加科學研究和自選實驗課題的研究,培養本科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今年上半年,學校本科生在科研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1.
  • 深外校友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
    深圳外國語學校校友、現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鄭景旭也正發力於電池技術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日前,以鄭景旭為第一作者的論文《Reversible epitaxial electrodeposition of metals in battery anodes》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上發表。
  • 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團隊在納米多孔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類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7.398)發表題為「General Synthesis of Nanoporous 2D Metal Compounds with
  • 國際關注!陝西教授團隊連出重大科研成果,頻頻登上頂級期刊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骨幹王成兵教授帶領的"光熱轉換材料功能化調控及應用創新團隊"(陝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在光熱轉換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果為學院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 東南大學取得重大進展,成果登上頂級期刊Science!聚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
    東南大學太陽能技術研究中心/儲能聯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朱斌教授為該論文共同一作和主通訊作者,此項研究成果標誌著東南大學在燃料電池領域相關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朱斌教授等人採用完全不同於傳統離子導體結構摻雜的方法,構建半導體材料的異質結構,通過利用半導體異質界面電子態/金屬態特性把質子局域於異質界面,設計和構造具有最低遷移勢壘的超質子高速通道;在燃料電池中,質子經電化學嵌入到異質材料界面,被帶正電的氧化鈰表面排斥到鈷酸鈉表面,但同時受到正電鈉離子的排擠不能進入鈷酸鈉內部,因而局域於兩者材料的界面空間,從而實現在最低勢壘的層間連續快速遷移。
  • 連續4次登上國際權威期刊!近日,湖南團隊在這一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雷永鵬教授等在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接連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 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當前位置 > 首頁 > 中新河南 > 正文 熱線:65851328-7053(網站) 信箱:henanonline@126.com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2020年03月03日 16:46來源:鄭大一附院宣傳處
  • 我區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
    鎖陽授粉結實的秘密被首次發現我區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藥用寄生植物鎖陽的開花結實與鎖陽開花後散發出的一種特有臭味物質吸引蠅類昆蟲傳粉,從而實現鎖陽的授粉結實密切相關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貴林教授研究團隊歷經4年持續研究,揭開了一種藥用寄生植物鎖陽開花結實的秘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於9月1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Plant Biology》上。該科研成果在世界範圍內首次證實了鎖陽通過開花散發臭味吸引蒼蠅實現傳粉結實的相關機制。
  • 2020年以來,西南大學連續在多個國際知名期刊發文,成果連連!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2020年以來,西南大學科研團隊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本期推送,我們就來看看西南大學近一段時間的精彩表現。研究得到NSFC-雲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的資助,相關成果於近期正式發表在合成生物學著名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美國化學學會·合成生物學)。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趙騰飛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廖志華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
  • 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
    在南科大,所有本科生都有機會參與教授課題組進行科研學習,提升基礎科研能力及相關技能。近期,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今天,小編帶你一覽他們的風採。Effect of Chlorination and Selenophene: Achieving Elevated Solar Conversion in Highly Aggregated Systems 發表期刊:Macromolecules(《大分子》) 科研訪談: 談到這項研究和取得的成果
  • 老年痴呆症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際合作項目資助下,中加科研團隊通過互派研究人員、舉辦學術會議、共建科研平臺等多種合作方式,在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機制、早期診療和研究平臺建設方面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取得系列科研成果,培養一批致力於老年痴呆症研究的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為中加雙方進一步深入科研合作,攜手在老年痴呆症領域攻堅克難奠定了穩定的基礎。
  • 陝西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
    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在許並社教授的帶領下在能源、環境、光電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繼在《ACS Nano》(IF=14.588)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6篇高水平論文。
  • 重要進展!近日,湖南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開年封面論文!
    近日,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譚靜強教授領銜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在Reviews of Geophysics發表了題為&34;的長篇論文,系統研究了新型波形類定位方法在多尺度地震定位中的重要進展和應用前景。
  • 施普林格推出新刊聚焦機器人產業浪潮,華人教授李國民任主編
    據該期刊官網介紹,該刊旨在傳播智慧機器人領域的突出科研成果,探討其未來應用前景,以幫助人類社會應對能源、交通、人口老化、醫療保健、環境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戰。 「1980年代中期,人類曾迎來第一輪機器人產業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