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西南大學連續在多個國際知名期刊發文,成果連連!

2021-01-09 中國教育那些事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2020年以來,西南大學科研團隊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本期推送,我們就來看看西南大學近一段時間的精彩表現。

1.廖志華教授團隊發現鳥氨酸脫羧酶在莨菪鹼生物合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近日,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廖志華教授團隊綜合採用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合成生物學等方法,從生產莨菪鹼的商業藥用植物顛茄(Atropa belladonna)中鑑定了一個在鬚根中柱部位大量表達的鳥氨酸脫羧酶基因(AbODC)。AbODC能夠高效催化鳥氨酸脫羧生成腐胺。在顛茄髮根中抑制AbODC,大幅度減少了腐胺、N-甲基腐胺、莨菪鹼、山莨菪鹼和東莨菪鹼的生物合成;在顛茄髮根中過表達AbODC,大幅度提高了腐胺、N-甲基腐胺、莨菪鹼和山莨菪鹼的含量,表明ODC在莨菪鹼生物合成中發揮限速酶的作用。

在上述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利用AbODC培育出莨菪鹼含量提高的顛茄植株。該研究解決了關於ODC在莨菪鹼生物合成中是否發揮重要作用這一科學問題。研究得到NSFC-雲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的資助,相關成果於近期正式發表在合成生物學著名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美國化學學會·合成生物學)。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趙騰飛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廖志華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

2.王進軍教授團隊揭示蚜蟲翅型分化的分子調控機制

近日,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王進軍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上在線發表題為"The miR-9b microRNA mediates dimorphism and development of wing in aphids"(miR-9b調控蚜蟲翅型分化與翅發育)的研究論文,發現小分子RNA介導生物脅迫因子調控蚜蟲翅型分化與翅發育的分子機制,研究結果有利於尋獲新的小分子RNA控制劑靶標,為蚜蟲類害蟲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西南大學博士後尚峰、副教授牛金志和博士生丁碧月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王進軍教授為通訊作者,西南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該研究受到現代農業(柑桔)產業及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經費(CARS-26)、西南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經費等項目資助。

3.袁若教授課題組在《Chemical Science》上連續發表2篇智能DNA納米技術新成果

近日,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袁若教授團隊在動態核酸結構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2篇相關工作連續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hemical Science》。第一個研究工作題目為:"Programmable mismatch-fueled high-efficiency DNA signal converter" ,該研究設計了一種可控的錯配驅動的高效DNA信號轉換器,並成功構建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實現了對癌症標誌物MiRNA的超靈敏檢測。博士生張曉龍為論文第一作者,袁若教授,卓穎教授和柴雅琴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西南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

第二個研究工作題目為:"A well-directional three-dimensional DNA walking nanomachine that runs in an orderly manner",該工作設計了一個三維(3D) DNA納米步行器,創新地構建了一個功能化的3D DNA軌道,使得DNA步行器方向可控、有序的沿軌道行走執行檢測或藥物輸送。該研究直接利用沃森-克裡克鹼基對,通過設計特定的出發位點和均勻的行走步伐來為DNA walker提供明確的行走方向和路徑,構建了一個有序運行的3D DNA納米步行器。碩士生蔣潔為論文第一作者,袁若教授及陸軍軍醫大學的彭侃夫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西南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

以上兩個研究工作均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雙一流學科建設經費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的支持。

4.程道軍研究員課題組在核內複製調控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了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暨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學研究中心夏慶友教授團隊程道軍研究員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 novel transcriptional cascade is involved in Fzr-mediated endoreplication"(Fzr調控核內複製的新級聯途徑),該研究揭示了支架蛋白Fzr調控昆蟲細胞核內複製(endoreplication)並影響器官大小的新機制。博士後錢文良和博士生李政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程道軍研究員和夏慶友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雙一流學科建設經費的支持。

5.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材料領域再獲進展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催化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影響因子:14.229)上發表了題為"Strong electronic couple engineering of transition metal phosphides-oxides heterostructures as mult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hydrogen production"(過渡金屬磷化物-氧化物異質結間的強電子耦合工程高效助力電催化制氫)的研究成果。西南大學為該成果的第一通訊單位,何榮幸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李明教授指導的2017級博士研究生楊苗為第一作者。

從化石燃料經濟向氫能源經濟轉變需要高效的制氫技術,目前電解水制氫是最具應用前景的制氫方法。但是在電解水制氫過程中,陽極析氧反應動力學過程緩慢,使得反應過程需要較大的電極電壓驅動反應進行。因此,該課題組採用陽極氧化電位較低的尿素分子取代反應動力學慢的水分子,不僅大幅降低了電極電壓,而且能夠通過降解其中的尿素實現廢水淨化。

素材來源:西南大學

相關焦點

  • 西南大學再發3篇國際頂級期刊論文,實力"爆棚"!
    步入2020年以來,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海恩斯•萊恩伯格院士團隊、呂陳生教授團隊和陳新平教授團隊已分別在國際頂級期刊成功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西南大學的科研天地。6.065)錄用,該期刊是國際土壤學領域常年排名第一的頂級學術期刊。
  • 東北大學顏雲輝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入選國際知名期刊的Popular Articles
    近日,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顏雲輝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An End-to-end Steel Surface Defect Detection Approach via Fusing Multiple Hierarchical Features」入選國際儀器儀表類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的2020
  • 西南交通大學團隊連續在物理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2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王靜雅)近日,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雛鷹學者倪宇翔副教授課題組在納米結構對材料聲子熱傳導的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連續在Physical Review B上發表2篇研究論文。
  • 海洋一所海洋化學專業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在國際TOP期刊上連續發表
    中國網5月15日訊 近期,海洋一所2017級海洋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吳丹妮同學,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TOP期刊上連續發表兩篇研究論文,推動海洋一所研究生科研創新工作再結碩果。成果1:「Distribution, partitioning,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lipophilic marine algal toxin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of a typical semi-closed mariculture bay」(圖文摘要見圖1),於2019年12月發表在環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 這本國產期刊2020年發文量大增,影響因子連續9年保持快速增長
    CMI期刊是國內第一本英文免疫學期刊,由中國免疫學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主辦,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8.484。期刊專注在細胞和分子免疫學的所有領域發表研究文章,評論,綜述和簡要報告,包括但不限於:臨床免疫學比較免疫學免疫生物學免疫遺傳學免疫學技術免疫病理學免疫藥理學感染免疫學神經免疫學移植免疫學腫瘤免疫學獸醫免疫學2發文量趨勢2019 (131) 2018 (158) 2017 (134) 2016 (87) 2015 (94) 2014 (78)CMI期刊目前為月刊
  • 西南大學副研究員受邀擔任國際重量級期刊副主編!
    2020年6月,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國家柑桔苗木脫毒中心曹孟籍副研究員受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主編Jesús Navas-Castillo邀請,擔任Microbe and Virus Interactions with Plants板塊Associate Editor,負責邀請評審專家,成立雜誌評審專家小組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1、生科學院劉建全團隊發文揭示樹木葉片衰老響應全球變暖的機制  7月6日,由四川大學牽頭,與中山大學、浙江農林大學、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
  • 北航這個期刊又入SCI Q1區!這個領域中國唯一
    要知道,很多在該領域國際知名的期刊(如美國航空航天學會的會刊AIAA J)都排在了CJA之後,可以說是非常可喜可賀啦! 而與2017年相比,CJA的影響因子由1.307增至1.614,增幅23.49%,總被引頻次由1655增至2138,增幅29.18%。
  •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維清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在該校材料學院楊維清教授、張海濤副教授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陳俊教授的共同指導下(通訊作者),材料學院2018級碩士生王慶通過分子剪刀剪切策略實現不同維度碳納米材料的可控化構建,並對它的裁剪機理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不同於目前廣泛研究的表面修飾技術,他們採用分子剪刀打開碳材料的表面,實現分子尺度上的裁剪。
  • 西南大學這項研究成果獲得全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一等獎!
    2013年,桑樹全基因組圖譜面世。繼繪製完成世界上第一張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及精細圖譜之後,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再次引人矚目。在9月22日舉行的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何寧佳牽頭的「桑樹基因組生物學研究」成果
  • 西南交通大學主辦的全英文學術期刊入選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
    近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杭州發布《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結果。由西南交通大學主辦的全英文學術期刊《Biosurface and Biotribology》(生物表面與生物摩擦學,簡稱BSBT)入選我國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達到國內外知名期刊水平,即T2級。
  • 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當前位置 > 首頁 > 中新河南 > 正文 熱線:65851328-7053(網站) 信箱:henanonline@126.com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2020年03月03日 16:46來源:鄭大一附院宣傳處
  • 西南財經大學科研情況展示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取得科研成果14000餘項,完成了40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研究課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30餘項。「九五」期間,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類立項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教師及研究人員出版的成果兩度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學校出版社連續6年3屆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授予的「良好出版社」和教育部的全國「先進高校出版社」。
  • 西南大學研究成果破解最佳森林固碳模式60年爭論
    央廣網重慶6月4日消息(記者劉湛)重慶市教委今天稱,近日,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青年教授湯旭光在環境科學國際知名期刊《總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影響因子3.976)上發表題為「氣候變化及人類幹擾下同齡林與異齡林碳水循環響應差異」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陳繼紅擔任國際海洋知名SCI期刊共同主編
    、英國赫爾大學國際著名海洋專家Victor N. de Jonge教授與世長辭。Victor教授對國際海洋學術進步和OCMA期刊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自2020年6月份起,上海海事大學陳繼紅教授、紐西蘭梅西大學Bruce Glavovic教授和澳大利亞陽光海岸大學Tim Smith教授共同接任OCMA期刊的共同主編(Co-Editor-in-Chief)。華東師範大學李秀珍教授和伯南布哥聯邦大學M.
  • 北京這本期刊「火」了!連續8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期刊」!
    論壇發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20"和"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20",北京語言大學主辦的《語言教學與研究》連續第八年入選"中國國際影響力TOP期刊(人文社會科學)",在入選的語言文字類中文期刊中排名第二。"中國國際影響力TOP期刊(人文社會科學)"2013年開始評選。
  • Light最新影響因子14,國際光學類期刊排名第2
    原文連結:http://t.cn/AiOAUG9T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2020年,雖然是頗為特殊的一年,但廣州大學的科研工作者們依然以夢為馬,奮楫直上,續寫著高水平大學建設新的傳奇。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今年上半年,廣州大學科研工作者們的喜人成績吧!該期刊是英國著名雜誌《Nature》(自然)於2017年創立的自然科學類子刊,2019年SCI影響因子11.518,是天文學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廣州大學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單位且為第一完成單位。大質量恆星(超過8倍太陽質量)如何形成是現代天體物理的重要研究課題。
  • 西南醫院英文學術期刊被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檢索系統收錄
    近日,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Burns & Trauma》被PubMed資料庫收錄,這是該刊繼去年被湯森路透ESCI資料庫收錄後取得的又一階段性成果。
  • 西南醫科大學大一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
    此時的你是否還沉浸在既生美食,何生脂肪,感慨於,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那些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快跟著小編來看看吧~近日,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系2019級本科學生佘佳桐同學,在兒科學系劉文君教授指導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知名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