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辰能生物質發電項目年底投產 年可消耗生物質燃料60萬噸發電...

2021-01-09 東北網

黑龍江日報8月31日訊 日前,省百大項目之一的集賢縣辰能生物質發電項目現場機聲轟鳴,百餘臺大型設備正在緊張施工,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該項目主要設備目前均已到廠,鍋爐主體安裝已完成95%,正在砌保溫牆;汽輪發電機正在安裝。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2.0億元,今年底前能夠完成投產發電目標。

此外,該項目二期工程目前已經啟動公用工程建設,正在建設煙囪、機力通風冷卻塔、引風機房、空壓機房、化學水處理車間,灰庫也已開工建設。目前公用工程完成投資2000萬元。預計2021年底可實現二期投產發電。

項目建成後,年可發電4.2億度,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每年消耗以當地玉米秸稈為主的生物質燃料60萬噸,帶動就業人員300至400人,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及相關從業人員增加收入1.3億元。

相關焦點

  • 火熱之冬|黑龍江省百大項目集賢辰能生物質發電項目併網成功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導 11月22日,黑龍江省百大項目集賢辰能生物質發電項目1x30MW機組首次併網一次成功,機組各系統參數正常,運行平穩,提前40天完成年底前併網發電目標。集賢縣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2019年10月開工,由黑龍江省國資委出資企業新產投集團所屬黑龍江辰能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按期完成鍋爐水壓試驗、汽輪機扣蓋、汽輪機定速等節點目標,一次性順利通過整套啟動前質量監檢,為按期併網發電提供了保障。該項目計劃總投資6億元,佔地面積11.83萬平方米。
  • 集賢縣辰能生物質發電項目進展順利
    14日上午,省百大項目之一集賢縣辰能生物質發電項目現場機聲轟鳴,百餘臺大型設備正在緊張施工,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據了解,該項目由集賢辰能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為2019年黑龍江省百大項目之一。
  • 記者調查:生物質發電突遇補貼銳減衝擊
    「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農林生物質發電行業的標杆電價連燃料採購成本都無法覆蓋」可再生能源項目國補退出機制落地,農林生物質發電企業「一片哀嚎」。管兆軍表示:「風電、光伏和垃圾發電沒有燃料成本,而農林生物質發電的燃料成本約佔電廠營收總額的60%,秸稈收購、儲藏、運輸等環節都需要人力投入和資金成本。維持現有的補貼政策,農林生物質發電能混個溫飽,補貼一旦取消,全行業或將陸續破產退出。」
  • 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現狀及相關問題思考
    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現狀我國生物質發電方式分為三種:農林生物質發電、生活垃圾發電、沼氣發電。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30個省(區、市)投產了747個生物質發電項目,併網裝機容量1476.2萬千瓦(不含自備電廠),年發電量794.5億千瓦時。
  • 關注|生物質發電前景如何?
    北極星固廢網訊: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後,丹麥開始積極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稈等生物質發電。自1990年以來,生物質發電在歐美許多國家開始大力發展。
  • 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有哪些新政策
    按上述流程,考慮到電網企業與發電項目按月度結算電費的情況,對第一年年底併網、第二年初納入補貼清單的增量項目,首筆補貼滯後時間將縮短到一個季度之內,補貼滯後對項目年度現金流和項目整體收益影響非常小。  對存量項目,近期國網發布《關於組織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申報的公告》,啟動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清單申報,其中要求生物質發電項目需於2018年1月底前全部機組完成併網。2018年1月後投產的項目約770萬千瓦,存量項目補貼消化的壓力仍然較大。  三、按照新的政策,增量項目要納入年度補貼清單,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 233天,華能泗水生物質電廠投產發電了
    233天華能山東泗水生物質30兆瓦機組項目自2020年5月15日第一方混凝土澆築到2021年1月3日72+24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圓滿完成2021年1月3日23時00分,華能山東泗水生物質冬季採用汽輪機低真空運行、循環水供熱;發電設備年利用時間7000小時,預計年發電量2.1億千瓦時,年消耗秸稈約25.15萬噸,該項目的建成,對該地區秸稈禁燒、減輕環境汙染、增加農民收入有著積極作用,對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有積極推動作用,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 生物質發電存在哪些問題?
    燃料供應不論在數量還是在成本控制上,均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固定成本加上原料成本,導致生物質發電成本遠高於火電。從安徽省已投產的生物質發電企業來看,其短期償債能力偏弱,還款壓力較大。由於前期項目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母公司及銀行貸款支持,負債壓力相對較大,如果控制不好資金鍊,就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第二,原材料供應決定企業的成敗。
  • 公用事業行業深度研究報告:生物質直燃發電到熱電聯產,供熱回款...
    我們搭建的 30MW 生物質直燃發 電項目模型顯示,生物質直燃發電商業模式存在較大現金流壓力: 超 40%的燃料成本/收入情況下,燃料供應穩定性以及價格波動顯著影響現金 流(*ST 凱迪燃料成本/收入從 2015 年的 43%攀升至 2018 年的 68%,拖累項 目利潤及現金流); 電價補貼形成的應收帳款規模大且返還時間存不確定性(項目模型中,運營 初期淨利潤約
  • 全省最大生物質燃料顆粒廠將於12月份在雷州投產
    記者 陳煜 攝    甘蔗渣、桉樹枝丫等人們眼中的廢棄物,卻可成為發電發熱的燃料——曾在國外擔任企業高管多年的博士陳趙傑,近年來選擇回鄉創業,專注「變廢為寶」,他打造的湛江守仁生物質公司,將於今年12月1日投產,是目前廣東省已備案的最大投資規模的生物質顆粒項目。
  • 生物質發電的優點和將要面臨的問題
    生物質發電具備碳中和效應,且比化石能源的硫、氮等含量低,通過集中燃燒並裝備除塵及脫硫脫銷等設備,有助於降低排放,促進大氣汙染防治。運營一臺3萬千瓦的生物質發電機組,與同類型火電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0萬噸。 其次,生物質發電有助於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生物質能作為可再生能源,來源廣泛、儲量豐富,可再生且可存儲。
  • 國家補貼退出,農林生物質發電傷很深,這個嚴重依賴補貼的行業出路...
    原創 鄧玥 中國環境日前,《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發布,明確了生物質發電項目(包括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和沼氣發電項目)運行滿15年或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滿82500小時,將不再享受國家補貼。
  •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河北富潤公司的秸稈顆粒燃料成型機,其年生產能力為1000噸、2000噸、4000噸,投資額在13萬元-50萬元,每噸秸稈顆粒燃料的生產成本在113-130元,出廠價按250元計,每噸利潤不少於120元。   北京國能惠遠生物質能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生物質常溫固化成型技術(簡稱CZSN技術)生產的成型顆粒燃料已在北京市懷柔等區進行試點,受到試點農戶的歡迎。
  • 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
    二、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生物質發電起源於1970年前後,我國的生物質發電技術開始於1990年前後,期間相差二十年,1990年前後也是各國興起運用生物質發電的巔峰期,在當時多個國家同時運用這項技術的時候,客觀來講,將這項技術使用的最好的國家是丹麥,丹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生物質發電廠,當時叫做秸稈生物燃燒發電廠,到了今天,在丹麥已經有了100餘家這樣的發電廠。
  • 生物質燃煤耦合發電技術應用現狀及未來趨勢
    在此形勢下,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術引發了人們的關注。2017年,國家能源局和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了《國家能源局環境保護部關於開展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工作的通知》(國能發電力[2017]75號),提出要大力支持生物質耦合發電試點項目的發展以及相關方向的科技研究。在多項政策的扶持下,目前全國各地已經啟動了大量的燃煤與農林生物質及汙泥耦合發電的試點項目[7]。
  • 什麼是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發電有哪些方法?
    生物質發電是一種利用可再生生物質資源實現循環再利用發電的方法,比如垃圾焚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或者利用沼氣和垃圾填埋氣發電等。與火力發電等傳統發電模式相比,生物質發電可以有效實現能源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節約能源,而且發電燃料可再生,有利於我國電力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與此同時,生物質發電還具有更高的清潔度,符合我國的低碳環保發展戰略,近年來已經得到了廣泛普及應用,有效緩解了現有能源緊缺的問題,而且還可以同時減少環境汙染,是一種實現多贏局面的發電手段。
  • 國能生物:全球生物質發電的領航者
    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能生物)是目前全球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生物質能綜合開發利用的專業化公司。利用國際先進的生物質直燃發電技術和中國豐富的生物質資源,國能生物投資建設生物質發電項目,並上下延伸產業鏈,生產、加工生物質能燃料以及灰份的再循環利用等。
  • 2019-2025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年我國生物質能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較上年增長 20.5%,其中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達 725.1 萬千瓦,較上年增長 32.1%;農林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 700.77
  • 做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引路人
    而所謂生物質能,就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惟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生物質能的原始能量來源於太陽,所以從廣義上講,生物質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表現形式。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究和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 新型燃料電池直接利用生物質發電
    一種新型的太陽能誘導的直接生物質發電混合燃料電池可以使用像粉木一樣的燃料。混合燃料電池可使用多種生物質資源,包括澱粉,纖維素,木質素-甚至柳枝,、木粉,藻類和家禽加工產生的廢物。 該設備可用於小型單位,為發展中國家供電,也可用於大型設施,以在有大量生物質可用的情況下提供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