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曲解的市場營銷,到底是在做什麼?

2020-11-3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近些年,關於營銷的新理論層出不窮,真偽難辨。本文作者從市場營銷的來源和概念出發,對大部分人都存在的市場營銷誤區進行了闡述,並分享了自己的幾點看法,與大家分享。

如果回到2000年,面對落後的經濟狀態,中國企業需要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市場營銷和技術研發兩條路線,你認為哪個路線更容易趕超歐美國家?

我想大多數人會認為市場營銷更容易,因為市場營銷不需要太多的財力、人力,只要有充足的市場調研,產品升級迭代,把消費需求和社會文化融入產品設計和品牌建設中,就能誕生優秀的企業。

而技術研發,不僅需要大量資金,而且要經歷技術化、產品化、量產化和市場化的漫長過程,每一階段都充滿不確定性。你很可能等不到技術轉化為市場成果的那天,就因為資金不足而失敗了。

但是回到今天,這種預期和事實截然相反的。中國的高科技行業蒸蒸日上,飛機、衛星、火箭、航空母艦、半導體、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領先全球,但是在以市場營銷為導向消費品行業卻沒有誕生出全球領先的品牌,中國食品、飲料、服裝、美妝等市場長期被歐美品牌領導著。

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有129家中國企業,但是2019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強榜單中只有華為一家。

為什麼兩份榜單的結果迥然不同?《財富》的評選標準只考慮營業收入,而Interbrand的評選標準是綜合性的,尤其注重品牌影響力。換言之,《財富》500強評選出來的是大企業,而Interbrand評選出來的是強企業。

大而不強是中國企業界的老大難問題,究其原因,不是中國經濟條件落後,而是中國企業普遍對市場營銷科學有著狹隘而扭曲的認知。

01 中國營銷學從何而來?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顯示,營銷員和快遞員、餐廳服務員一樣,成為全國最短缺的職業。

但是營銷員指的是Marketer還是Seller?但凡有些商業常識,想必會了解營銷(Marketing)和銷售(Sale)不是一回事。

營銷之所以會被視為銷售,其實是翻譯問題。營銷的英文是Marketing,原意是市場動態變化的過程,即Marketing=Market+Ing。

營銷本質上是研究市場中各種要素不斷變化的科學。這些市場要素包括3C+4P,企業(Company)、顧客(Customer)、競爭者(Competitor),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傳播(Promotion)。

但是當Marketing被翻譯成營銷時,就容易被誤解為「經營+銷售」。

其實,中國第一本營銷學教材是復旦大學丁馨伯教授編譯的《市場學原理》,由世界書局在1934年出版。這版教材以梅納德(Harold H. Maynard)、維德勒(Walter C. Weidler)和貝克曼(Theodre N. Beckman)所著的《Principles of Marketing》為藍本。

那時現代營銷學還沒有成型,「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才只有3歲。因此,我們不妨把丁馨伯稱之為「中國古典市場學之父」。

當時《市場學原理》還是用文言文編寫的,STP、4P這樣的成熟理論模型還沒有誕生。但是書中已經具備了現代營銷學的雛形,產品、媒介、渠道、消費動機、人口等名詞樣樣不少。

後來,中國誕生了兩個最大的營銷學術組織,分別為中國高校市場學教學研究會(1984年成立)和中國市場學會(1991年成立)。這時以「市場學」作為Marketing名稱依然佔據主導地位。

後來為什麼「市場營銷」取代「市場學」成為更為主流名稱呢?

其實「營銷學」一詞,最早來源於臺灣學者,後來逐漸被專家引進到內地。當然,這和現代營銷學奠基之作《營銷管理》息息相關。

1984年,上海市市長汪道涵到美國西北大學訪問時,被菲利普·科特勒的《Marketing Management》深深震撼,決定要把這部著作引入中國。

隨後,梅汝和先生成立專項工作組展開翻譯工作,把書定名為《營銷管理》,在199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從此,現代營銷學正式進入中國。但是市場學這個稱呼,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不過,作為現代營銷學的引進者,汪道涵市長可稱之為「現代營銷學之伯樂」。

02 市場營銷第一大曲解:營銷就是銷售

在大多數人眼中,商業就是兩件事:造貨和賣貨。造貨是技術、產品、生產部門的事,賣貨就是營銷部門的事。造貨的人被視為高端技術人才,而賣貨的人被視為令人厭惡的推銷員,和賣保險、搞傳銷的是一個級別的。

據說,某年復旦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僅僅招到四名學生。那些高材生無法忍受自己這麼優秀,居然上了「賣貨」專業。

這些偏見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但是這種說法,好比把人類的飲食行為視作往頭上一個叫嘴的洞裡塞東西。如此簡單粗暴的理解邏輯,既不能清晰地界定事物的全貌,也不利於指導實踐。

中國企業極度地務實,做什麼事情都考慮能不能當飯吃,美其名曰「目標導向」。其實,目標導向和短視症之間只隔了一層窗戶紙。

當下位置和目標之間通常有很多崎嶇的路徑,有很多障礙物阻擋視線。如果你只做一眼就能看到目標終點的事情,那麼你恐怕只能在原地兜圈子了。

把營銷視為銷售的人,特別喜歡把銷售目標當策略,盼望著每天把銷售目標念百遍,就能及早實現目標。殊不知,只有你了解到通往銷售目標的路徑、方法、資源、能力和陷阱,即真正的營銷,才更有可能實現目標。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為《德魯克談營銷》撰寫序言:「如果我是營銷學之父的話,那麼德魯克便是營銷學的祖父。」

因為彼得·德魯克可能是第一位闡明營銷和銷售兩者區別的作者。他旗幟鮮明地指出」市場營銷就是要讓銷售成為多餘」。

在那個時代,不少企業將銷售副總裁改稱為營銷副總裁,只不過是想趕時髦,並沒有任何實際用處。

德魯克冷峻而不失幽默地解釋:「把殯儀從業者稱為殯儀師不會改變該行業的本質,因為殯儀師的工作仍然只是挖掘墳墓、埋葬死者而已。」

2017年可口可樂裁撤首席營銷官(CMO),改設首席增長官(CGO),來統一領導全球市場的增長戰略。但是2017年年報顯示,可口可樂仍舊無法恢復增長,淨利潤同比下降81%。到了2019年底,可口可樂終於又恢復了CMO的職位。

所謂的目標導向、營銷驅動銷售,都是赤裸裸的廢話。

營銷當然是為了銷售增長的目標,但是只知道營銷是為了銷售,並不能讓銷售變得更好。這好比你只知道吃飯是為了活著,並不能讓你活得更好。

科特勒把營銷定義為理解、創造、傳播和交付顧客價值的過程,銷售只是傳播和交付顧客價值中的一部分。

只有當你在這個定義的基礎上形成營銷的系統認知,才能擺脫「商業就是造貨和賣貨」的愚昧,提高企業成功率。

03 市場營銷第二大曲解:營銷就是傳播

人們習慣把擅長廣告創意,善於借勢炒作的人稱為營銷大神。現在網際網路太過發達,抄襲別人創意變得越來越容易,所以網際網路上的刷屏事件越來越多,仿佛營銷大神滿天飛,已經容不下鳥類飛翔了。

這就是大多數人眼中的營銷:營銷就是大創意,營銷就是奇謀妙計,營銷就是刷屏事件。

其實這哪裡是營銷,這只是營銷學下面一個叫傳播學的版塊。

大眾有誤解也就算了,畢竟術業有專攻。但是某些網紅級專家也會犯常識性錯誤。

比如網上流傳著企業能量模型,認為企業經營分為產品、價格、營銷、渠道四個板塊。

其實,這裡的營銷只是4P中的傳播(Promotion)的意思。

近期接到一個消費品牌的戰略諮詢項目。客戶主營養生產品,並且開創了全新品類。2019年客戶花重金和超級流量綜藝IP《嚮往的生活》進行廣告合作,最終帶火了整個品類。可惜的是,競爭品牌的產品在天貓銷售一空,但是該品牌的銷量卻不見增長。

後來調查發現,該品牌是以私域經銷商起家的,由於私域經銷商是銷售利潤的核心來源,為了維護私域經銷商的利益,該品牌並沒有開設直營電商渠道。因此,這次重磅綜藝廣告只能為競爭品牌做了嫁衣。

其實,該品牌的關鍵增長問題並不是廣告傳播,而是如何從私域渠道拓展到大眾渠道,同時又不侵犯私域經銷商的利益。

營銷的問題不只包括傳播,但是一旦出現問題,人們總是最先想到傳播。每個創業者似乎都有一種執念:以為巷子太深,酒香沒飄到,只要我把傳播做到位,美酒就能香飄千裡。

同理的案例數不勝數。比如近幾年流行的跨界聯名,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刷屏刷得手機屏都要炸裂了。

2018年大白兔奶糖推出大白兔潤唇膏,首發半秒即被搶空。不僅如此,大白兔還推出過香水、沐浴乳、護手霜、身體乳。後來,馬應龍慕名而來,竟然推出了唇膏。不知道馬應龍市場/品牌部同事用不用。

對於類似的營銷創意,媒體專家歌舞昇平,一致好評,但是有哪位專家看過這幾年創意火爆的品牌財報如何?

跨界聯名產品賣得火爆,但主營產品卻業績平平。創意活動和產品業績形成強烈的反差,不失為一種自娛自樂的好事,反正花的錢是老闆和股東的。

究其原因,這些廣告和產品創意僅僅屬於一種傳播活動,並不是營銷的全局。找不到營銷的關鍵問題,一味地追求傳播,很容易造成沒有成效的營銷投入。

企業對傳播的一往情深,對營銷的一葉障目,一定程度上來自喧囂的媒體環境。在很多人眼中,刷屏的廣告、新奇的創意是在媒體上看得到的。而實際上,營銷的成果就像冰山,你看到的只是水面上的傳播活動,看不到冰山下的營銷系統。

這就是科特勒《營銷管理》體系的偉大之處,他不會給你具體的執行方案,而是給你全局的思考,讓你開啟上帝之眼,審視營銷的全貌。

但也正是科特勒《營銷管理》體系不顯山、不露水,才導致市場營銷科學被長期誤讀。

04 市場營銷第三大曲解:輕產品重營銷

在中國,重視產品和技術是一件政治上正確的事,即便事實上你是以市場營銷為導向而起家的企業。

比如以營銷渠道管理起家的格力,在問鼎行業後,董小姐多次公開表示自己是靠科技致勝的,最討厭做營銷。殊不知,這種說法正是董小姐營銷手段的高明之處。

長期以來,營銷在中國被誤解為銷售和傳播,而且是那種非常低級的銷售和傳播,以至於消費者認為營銷就是忽悠,營銷人員能把蘋果腐爛說成生物發酵,能把梳子賣給和尚。

換句話說,如果你敢說你是市場營銷為導向的企業,消費者會把你視為騙子,像對待過街老鼠一樣,把你和你的產品趕回鄉下老家。

很多人把產品質量差,但是銷售和傳播聲勢浩大的現象稱為「過度營銷」。

其實,但凡你瀏覽過《營銷管理》的目錄,你就會知道,這哪是「過度營銷」,根本就是「反營銷」。

《營銷管理》開宗明義 「營銷是通過滿足顧客需求來獲利」,第二篇就是調研顧客市場需求,第五篇就是創造產品和服務價值。真不知道,哪本營銷學教材寫著「營銷就是把梳子賣給和尚」這樣的騙術?

現代營銷學對中國的影響有兩個渠道,一個是歐美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言傳身教,另一個是以《營銷管理》為代表的學術渠道。

寶潔、微軟、輝瑞等外企在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市場營銷領域的人才。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鑑的營銷科學被大眾所忽視。

惠氏公司有專門的產品營銷部門,這個部門並不負責大眾眼中的銷售和傳播,而是負責顧客需求的調查,分析產品的定位和可行性,從品質、包裝和使用方式等方面,保證產品符合顧客的需求和認知,防止出現雖有技術成果,但卻不符合顧客使用的問題。

換言之,市場上成功的產品,不只是技術人員的事,還有營銷人員的事。技術人員負責站在企業的角度做出產品,營銷人員負責站在顧客的角度完善產品。

不止如此,有些歐美企業的營銷人員,還要了解產品技術、供應鏈、財務等方面的知識,以便更系統、更科學地指導營銷活動。

科特勒《營銷管理》中的4P包含了產品(Product),而且還有一本經典著作《水平營銷》,講的是如何利用水平跨界思維來開發產品。

你看,無論是企業實踐領域,還是專家學術領域,早就把產品視為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哪有什麼「輕產品重營銷」,如果一個企業真的重營銷,那麼它的產品一定差不到哪去。

05 市場營銷到底是什麼?

近些年,關於營銷的新理論層出不窮,真偽難辨。各種網紅級專家揚言布道,擺出一副拳打波特,腳踢科特勒的模樣,就連德魯克也要被這些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只可惜,網際網路的話語權不是專家主導的,而是網紅主導的。專家不一定是網紅,但網紅會讓我們誤以為他是專家。

1998年9月,應中國文化部部長孫家正的邀請,世界營銷實戰大師、美國科特勒諮詢集團總裁米爾頓·科特勒博士(菲利普·科特勒的弟弟、現代營銷學之叔)首次蒞臨中國,為中國區的諮詢業務和學術傳播奠定了基礎。

時隔20多年,科特勒《營銷管理》體系在中國已經生根發芽。很多人知道《營銷管理》好,卻仍然讀不下去。因為英文的語言習慣和中國人不一樣,即便有翻譯,你也難以理解。

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長了營銷界的歪風邪氣,以至於上述三種營銷的曲解橫行江湖。

作為科特勒諮詢集團唯一一個不務正業、攪進媒體圈的企業戰略顧問,Grant把《營銷管理》體系進一步提煉,分享如下,雖然屬於入門級知識,但至少能幫你澄清營銷管理的全景圖,祝你有所啟發:

營銷的概念:

企業在持續變化的市場中對各種要素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所有活動。(古典營銷學,Grant總結得出)企業有利可圖地滿足市場需求。(現代營銷學,簡化版)企業理解、創造、傳播和交付顧客價值的全部過程。(現代營銷學,完全版)營銷的框架:

3C-R-STP-4P-I-C

3C:Company、Customer、CompetitorR:ResearchSTP:Segmentation、Targeting、Positioning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I:ImplementC:Control營銷的職能:

市場調查研究戰略市場定位產品服務營銷品牌資產管理整合營銷傳播渠道網絡管理

#專欄作家#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李叫獸】市場部到底該做什麼?
    (原標題:【李叫獸】市場部到底該做什麼?) 一前段時間,李叫獸給幾家客戶公司市場部做了訪談,其中包括很多國內一線公司,問他們 「咱們市場部到底是在做什麼」,得到的答案卻令我吃驚。
  • 火山兔全網營銷——做品牌不只是設計,更是營銷!
    到底怎麼做品牌?這是很多客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通過分析研究,重新定義產品類別與形態,換一種形式和渠道把產品賣給更多的人,從而發現新的市場機會。現在都已經過時了,不適合新時代的營銷·· · · · · · 」,面對這些聲音,我們只能說:「你在否定4P理論,但是你又在無形中遵守著4P理論,你們是矛盾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到底什麼是4P營銷理論:4P營銷理論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隨著著名營銷學者麥卡錫的營銷組合理論的提出而出現的。
  • 了解SNS是什麼?怎麼做SNS營銷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市場初期的時候都是以貨為本,都是先生產出產品再去找人營銷。事物的本質很多東西都是相剋的,先有產品再有銷售是前幾十年的一個固定的方式,現在的情況是貨越來越多,現在消費者對商品不再有信任。
  • 品牌營銷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麼?
    「第一性原理」是什麼呢?我是理工科出身,大學專業是應用物理學,研究生專業是信息與通信工程,和馬斯克一樣,喜歡用數學,物理學,信息科學思考營銷問題。品牌營銷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麼呢?今天的新營銷和過去的「廣告狂人」時代有何區別呢?通過最近幾年在營銷一線的實踐和思考,我最大的感受是:1. 營銷解決的是價值交付問題,主要有兩個:信息通路和商品通路。
  • 王賽:營銷理論離實踐,到底遠不遠?| 營銷50人高峰論壇發言實錄
    我今天的發言主題是《營銷理論離實踐,到底遠不遠?》我本人是營銷學科班出身的,目前大量時間在給企業家做顧問,所以我特別想從一個科班的角度,再從一個CEO諮詢顧問的角度去,談這樣一個好問題,好問題很重要。因為今天上午營銷學界的人談實踐,說學界似乎離營銷實踐越來越遠;下午實踐的人談起理論,又似乎認為營銷理論不落地。
  • 文章頻道 - 品牌營銷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麼?
    我是理工科出身,大學專業是應用物理學,研究生專業是信息與通信工程,和馬斯克一樣,喜歡用數學,物理學,信息科學思考營銷問題。品牌營銷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麼呢?今天的新營銷和過去的「廣告狂人」時代有何區別呢?
  • 神經科學+市場營銷=「神經營銷」
    神經營銷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伊拉斯姆斯大學鹿特丹管理學院市場研究教授Ale Smidts於2002年創造了這一術語。多年來,神經營銷吸引了營銷專業人士的注意,並且現在幾乎無一例外地認識到情感反應對眾多消費決定的驅動作用。對人類及其購買觸發點的理解這一目標以及公司提供神經營銷產品和服務,促進了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
  • 速途新營銷常娜:做PR就像談戀愛 搞清楚對象了沒?
    例如,速途網絡作為一家以新媒體見長,以網際網路客戶為核心的新營銷的公司,我們的核心業務包括新媒體營銷,傳統公關服務、IP連結粉絲的新零售三塊業務。企業合作夥伴最關心對自己有什麼利益點。依然以我們自己舉例,新媒體營銷與傳統公關服務,這兩塊的核心受眾,是合作夥伴,也就是我們的客戶。他們最關心當前市場營銷領域和PR傳播領域正在發生的變化,有什麼新趨勢,新資源、新玩法?因為他們在企業內部,更加需要來自外部的新消息和新玩法。
  • 多種TikTok營銷策略:為什麼 做什麼以及怎麼做
    另外,您可以在專門針對您的利基市場的熱門論壇上查看觀眾提出的一些常見問題。Google搜索中的「自動提示」功能是開發良好內容創意的另一種方法。假設您知道您的聽眾想了解Instagram營銷。如果您使用Google「Instagram營銷技巧」,則會看到與此主題相關的搜索建議列表。創建TikTok視頻時,您可以將這些建議用作靈感來源。
  • B型血最適做營銷? 杭州人才市場出現「血型歧視」
    新華網浙江頻道07月30日電 昨天一位在汽車銷售公司做市場部經理的陳先生說,現在,包括他們公司在內的很多銷售公司在招聘營銷人員時都選擇B型血的人員來公司做事。究其原因是B型血的人最適合做營銷工作,並已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 什麼叫裂變式營銷 如何策劃裂變營銷
    裂變營銷整合了關係營銷,資料庫營銷和會務營銷等新型營銷方式的方法和理念。二、設計裂變流程在明白了客戶群體的需求後,接下來就是設置裂變營銷的流程了。流程的設計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活動路徑圖給畫下來,用戶在哪裡參與活動,如何參與活動,每一個步驟如何操作,放在路徑圖中畫下來,清楚的知道每一個環節如何實現,用戶該做什麼。
  • 如何做一份出彩的營銷計劃
    你必須做一份與眾不同的營銷計劃。你需要策劃好,有清楚的目標。   So just how do you stand out from the competition? It's a long, well-thought out process. And it begins with your marketing plan.
  • 什麼才是運用市場營銷4P法則的正確姿勢?看看ZARA、優衣庫怎麼做...
    原標題:什麼才是運用市場營銷4P法則的正確姿勢?看看ZARA、優衣庫怎麼做...... 營銷理論 市場營銷的定義是: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場所,以合適的價格提供商品。 Jeff-徐州-運營監控 根據市場反饋、趨勢和市場行為做的一系列營銷活動、策略等動作。 Midori-上海-6群副群主 市場營銷,就是根據市場需求和現狀來作出相應的銷售策略以促進產品銷售。
  • 為什麼說「產品即營銷」是更高維度的營銷思維?
    消費者最大的需求是產品,而很多人都忽視了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營銷很重要,渠道戰、價格戰、廣告戰……激烈的市場競爭始終伴隨著同樣激烈的營銷戰爭,但這也很容易讓人走入一個誤區營銷是一個讓消費者深刻了解產品進而購買的過程,由於過去消費者和產品之間的連結成本很高,導致了這個過程很重要。不過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讓這個中間的成本從理論上來講正在無限縮小。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在產品上下足功夫,還在一味地強調營銷,強調品牌,顯然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當中將不在具有市場早期同樣強大的競爭力了。
  • 大角鹿瓷磚南順芝:把事情做小,把市場做大,不怕沒銷量
    企業老闆找方向,聚焦「現在小,未來大」企業經營的首要任務,也是營銷的最主要目標,在於找出未來的方向,發現公司業務的具體前景。企業老闆最重要的是找出方向,聚焦經營就變得非常簡單。那麼聚焦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呢?要做到極度聚焦:以陽城為例,是不是可以將陽城瓷片做到中國華北區域最大,聚焦到我們有錢賺,讓競爭對手沒錢賺。
  •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市場營銷專業怎麼樣?
    英國niuksierdaxue市場營銷一直是學生申請人數眾多的專業之一,市場營銷的概念不難理解,市場營銷是個人和集體通過創造產品和價值,並同別人自由交換產品和價值,來獲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市場營銷的最終目標是滿足需求和欲望,那麼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市場營銷專業有哪些?
  • 智勝營銷、洞見未來:2020中國創新營銷峰會圓滿落幕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品牌,歐萊雅的逆勢增長營銷秘密到底是什麼?巴黎歐萊雅品牌總經理宗國寧帶來主題演講《新形勢下品牌歷久彌新的成功營銷之道》,她認為:品牌想要吸引消費者並保持持續增長,無疑就要注重創新。以消費者實際需求為本,與消費者共創,挖掘消費者理想需求。用大數據與消費者進行溝通,找到了消費者對產品需求的洞察。通過不斷的創新,讓消費者與品牌一起共同成長。
  • 2018年自考《市場營銷策劃》練習題及答案
    A.國際廣告 B.國際服務 C.國際營業推廣 D.國際公共關係 E.國際人員推銷24.廣告創意的原則有(    )A.準確定位 B.恰當表達 C.引人入勝 D.切實可行 E.與產品和環境密切結合25.市場營銷部門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    )A.功能型組織 B.地區型組織 C.產品型組織 D.市場型組織 E.產品—市場型組織
  • 市場調研——營銷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環
    編輯導讀:市場調研對營銷管理非常重要,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外部的市場,了解市場環境變化,為決策提供依據。本文作者就圍繞市場調研展開了論述,看看市場調研為什麼是營銷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環。
  • 產品沒市場,營銷怎麼救?
    ——康熙師爺假如你在參加面試,面試官遞給你一瓶飲料,讓你設計營銷方案。但是這瓶飲料非常奇葩,瓶身上寫著:內含五倍糖。你嘗了一口,果然甜得發膩。於是有了一個初步結論:這種產品根本沒市場。但這是故意刁難嗎?並不是。因為現實中有很多這種情況,為看似毫無市場的產品打開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