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賽:營銷理論離實踐,到底遠不遠?| 營銷50人高峰論壇發言實錄

2021-01-08 新營銷雜誌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營銷學界認為理論似乎離實踐越來越遠,而營銷業界似乎又認為營銷理論深不可測。那麼:營銷理論與實踐是割裂的嗎?它們之間的距離遠不遠?

科特勒諮詢集團中國區合伙人王賽在【營銷50人高峰論壇】上,從一個CEO諮詢顧問的視角,分別就「營銷實踐的底牌」「好壞營銷的標準」「營銷增長的路徑」三大議題入手,為我們提供了三顆思維的子彈。

以下內容為演講實錄。

我今天的發言主題是《營銷理論離實踐,到底遠不遠?》

我本人是營銷學科班出身的,目前大量時間在給企業家做顧問,所以我特別想從一個科班的角度,再從一個CEO諮詢顧問的角度去,談這樣一個好問題,好問題很重要。

因為今天上午營銷學界的人談實踐,說學界似乎離營銷實踐越來越遠;下午實踐的人談起理論,又似乎認為營銷理論不落地。所以我就特別想談一個話題——營銷理論離實踐到底遠不遠?

我想談三點,這是三顆子彈。

第一顆,什麼叫思維底牌,什麼是企業實踐的底牌,有沒有,如果有,是什麼?第二顆,什麼是好壞營銷。在戰略學領域中有本書非常有名,叫做《好戰略壞戰略》,作者是教授也是諮詢顧問。而我,也正在寫一本書叫《好營銷壞營銷》,我覺得「好與壞」這個話題,有實踐意義。第三個是我點一下,4月23日要發布我寫的一本書叫《增長五線》,我試圖融合營銷與戰略,戰略的宏觀性和營銷的微觀性之融合,是CEO最需要的思維。

好不容易今天不是企業家的論壇,我於是想談點我認為思想性的思考。

我們先來看明茨伯格的一段話。明茨伯格這個人我非常喜歡,非常有思辨性。他有一句話說——「管理如登山,左邊是管理實踐的懸崖,右邊是管理理論的深淵,稍不小心就掉下去。」這似乎是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

除了明茨伯格之外,我給出兩個「不恰當」的比喻——

第一個比喻: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東成西就》裡面有一段,叫做「洞穴困境」:在一個黑暗的洞穴裡面,黃藥師、歐陽鋒、南帝北丐碰到一群怪物,結果雙方都很恐懼對方,這就好像今天理論界和實踐界面臨的情境。

第二個比喻是劉慈欣《三體》裡面的黑暗森林法則:由於我們都不懂對方,所以碰見的第一件事就是先開槍。

理論與實踐的深淵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非常關鍵。CEO需要什麼層面的營銷?也非常關鍵。所以我提出這個問題: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後來,我覺得這個問題都問錯了,因為「遠不遠」才是一個問題;如果根本不遠,那問「有多遠」,似乎是一個偽命題。

所以我就談一個奇特經歷:有一年我在東京碰到了一群大咖,包括菲利普·科特勒、裡斯、凱文·凱勒,大衛·艾克、舒爾茨等。

會議開始,首先是定位之父裡斯上臺講品牌。裡斯說,品牌就是聚焦、就是定位,否則那都是偽品牌。他講的時候,我看到大衛艾克(品牌資產之父)在下面搖頭,然後他上臺說裡斯說得不對,如果按照裡斯的邏輯,寶潔算不算品牌?Google做這麼多業務,算不算品牌?

之後上臺的是舒爾茨(整合營銷傳播之父),舒爾茨說,你們爭論什麼呢?最後還不是要回到傳播的有效性上。品牌是什麼,品牌是一種傳播的感知。

在他們爭論的時候,我看到菲利普·科特勒在一旁笑。

晚上吃飯的時候,我說:我作為一個諮詢顧問,提出一個想法,我見過很多CEO關心品牌,但是他們都是從問題入手來關心,所以我是問題導向思維,如果企業面臨的問題是新產品上市,這個品牌的核心就是產品品牌,定位就很致命;但是如果說我是運營一個公司的品牌資產,比如給寶鋼、華潤做顧問,這個層面的品牌,就是公司品牌運作,問題的核心就不是定位,是品牌資產的建立與變現。問題導向為入口,不會有模糊的地帶和爭論。

我自己是科班又是顧問,這就是一個科班出身的視角和一個諮詢顧問的視角:一個是從理論出發、從概念出發,一個是問題導向出發。

所以回到理論與實踐的怎麼融合,所以我提出一個答案叫做:概念導向VS問題導向。

好,還有沒有答案?除了這個導向還有沒有答案?

我給大家看一幅畫,這幅畫我非常喜歡,掛在英國倫敦藝術博物館,1533年赫爾拜因畫的。這幅畫很獨特,但是最獨特的地方是地毯上的東西,你以為是什麼?告訴你,它其實是一個骷髏。我談這幅畫是想說什麼?

是看「理論」的表向,還是本質,這就是我的答案B,你的理論是流程導向,還是本質-情境導向。

什麼意思?比如說什麼是營銷?營銷是從市場調研開始到STP到4P,這叫做「把大象放進冰箱分為幾步」,這叫做「流程」。他適合初學者,但是第一步打開冰箱門,第二步放進去,第三步關上,其實並沒有真正解決大象怎麼進去的問題。

好,我的子彈來了,現在真是一個概念極多的世界,比如顛覆式創新、戰略規劃、激活個體、定位、營銷4P...層出不窮,就像中國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開藥,應接不暇。

但是對不起,我認為大多數屬於「語言腐敗」!張維迎提出來「語言腐敗」這個詞我很喜歡,我把它用在這。為什麼,因為這些概念都不是本質-情境導向。比如「激活個體」,都組織平臺化、個人創客化,那華為「壓強原則」「力出一孔」就玩不轉了(這背後的思維邏輯原理,可以回溯到經濟學最偉大的爭論,即凱恩斯和哈耶克之爭,不多說)。

問題來了,怎麼解決「語言腐敗」?

回到解法A,什麼叫問題導向?

華為看到我寫的書《數位化時代的營銷戰略》,華為問:王顧問,能不能用你的這個東西來指導我們企業的實踐?按照4R重構我們B2B解決銷售方案部門的營銷模式?

我說:慢,你們想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如果是B2B層面的營銷,核心是深化客戶關係和攻佔客戶錢包份額,外部那些數據的整合,不如先把客戶數據邏輯化、決策化,這才是戰略咽喉,當然,B2C不一樣。

回到解法B,什麼叫本質-情景導向?

我覺得很多基礎的原理、工具需要反思,比如SWOT分析,很多人批沒用,說像八股文一樣,變成「填空遊戲」。錯!這個工具的核心在於確定什麼是優勢,什麼是劣勢,高手低手的判斷安全不一樣。比如平安網點少,工商銀行網點多,平安沒有認為這是劣勢,把手續費免掉(因為沒有網點成本),於是迅速崛起。所以分析SWOT的核心是優勢劣勢如何轉換。

包括BCG模型,橫軸是相對市場份額,縱向是增長率,很多人都用這個模型。但是實際上看《戰略簡史》就知道,這個模型的背景是美國70年代大量的廠商產能過剩,用這個模型來做資產重組、收購所用,一家新公司進入新市場,用這個模型,就可以關門了。

那麼回到這個問題:我到底像海爾一樣要激活個體,還是要用華為的壓強型法則?應該全部回到情境和本質!即:先看你是什麼樣的業務,增長槓桿在哪兒。所以我提出一個理論-實踐聯繫的視角:先看問題,我們先看企業家的問題,再看情景,從情景到本質,再到工具。這樣理論與實踐才能融合。

OK,第二個話題,談好壞營銷。我要談兩點:第一個是營銷的檔次,第二是營銷的層次。

先談檔次。都在談細分,那什麼叫好的細分?我以前讀書的時候,營銷學的書翻來翻去,都沒有回答這個問題。都在談定位,什麼叫好的定位?都在談銷售,什麼叫好的銷售模式?都在談數位化,什麼叫好的數位化?都在談客戶體驗,什麼叫好的客戶體驗?

這背後可以展開大量的基於企業實踐,再到理論的好研究。看到這些理論使用的問題、情境、本質,才是好營銷VS壞營銷的金線,也才是企業需要的營銷。

第二個再談層次,什麼是層次?

菲利普·科特勒有一個得意弟子叫庫馬爾,他是既在倫敦商學院做教授,又在印度最大的公司塔塔做行政總裁,所以他任督二脈是通的,他說:「當今營銷的困境在於大多數公司CEO的圓桌型席位當中,是沒有CMO的席位的,而問題關鍵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通過營銷來獲得增長。」

好,所以我新書《增長五線》的推薦上,汪濤教授說了一句話——「市場營銷遠不是消費者行為,更是市場驅動型戰略」,我很喜歡這句話。從CEO角度來講的話,市場驅動型戰略是他要的東西,因為以前的戰略規劃、願景、使命、價值觀太宏觀,不接地氣,而營銷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營銷要回到CEO層面,理所當然,但是是以「市場導向的戰略」,得以回歸,這即是CGO(首席增長官)興起的原因。

剛講實踐,我再把刀口切到「理論」。我們看看營銷中的一些定義,麥卡錫說的「營銷是指某一組織為滿足顧客而從事的一系列活動」。丹尼斯也是我的一個朋友,他是AMA的前CEO,他說營銷是一種組織職能,是創造、傳播、傳遞價值的過程,這個概念大家都知道,但是我覺得這種定義方式還是跳不出趙本山那個故事——「把大象放進冰箱裡面分幾步」……所以,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新的理論方式?

定義「定義」,這不是管理學可以解決的問題了,得回到哲學,西方哲學。好,我就看看哲學領域當中對「定義」是怎麼來做定義的——對「定義」的定義。

我就翻到一本好書,是臺灣哲學家傅偉勳教授寫的一本書叫《詮釋學》,這個人太傳奇了,開始研究佛經,發現佛經上的詞語太晦澀了,比如「色即是空」,這個「色」是啥意思?顏色?美色?所以他進入到語言本身來研究,發展詮釋學。

他提出一個詮釋學方案叫做「五謂」,比如說讀紅樓夢,有劉心武版的,有胡適版的、有蔣勳版的,誰對誰錯,其實很簡單,五謂即「實謂、意謂、蘊謂、當謂、必謂」,比如「實謂」,就是曹雪芹的在原典中說了什麼,「意謂」即曹雪芹背後想表達什麼,「蘊謂」即他可能想說什麼,「當謂」是曹雪芹本來應該說什麼,「必謂」即曹雪芹如果穿越到今天,他應該說什麼。

回到定義,定義用詮釋學拆出來,去解讀一個思想單位對一個概念的定義,無非幾種:第一叫「有什麼」,比如營銷有什麼,有STP,有CRM,有渠道等,這叫「有什麼」版的定義;第二種叫「是什麼」,這個「是」是一個高度概括,比如營銷是客戶價值的實踐,好像有理,但是好像啥也沒說;第三種叫「怎麼做」,典型就是流程,即趙本山如何把大象放進冰箱裡那個故事。

這三種定義是目前典型的定義,基本都是這個模式,但是,它們都沒有涉及到詮釋學說的「本質」。營銷的本質什麼?只有基於本質展開,「有什麼」,「是什麼」,「怎麼做」,才有意義,這叫做詮釋學的思維。

營銷的本質是什麼?我以前寫過一篇長文,分十大維度切入,現在把理論融會到實踐,要簡單,我就按照「目的、本質、關鍵、標準」來構造,再在這四個要素上展開,刷新給到企業實踐的營銷定義,這四個要素是,增長、需求、競爭、關係,我認為營銷所有的動作跳不出這四個元素,它們分別指向「目的、本質、關鍵、標準」。於是,化成一個企業實戰版的營銷定義,營銷=增長路徑的設計+客戶需求的管理+競爭優勢的鞏固+持續關係的建立。

這個公式是可以展開的,每一項我都可以再展開。

比如我們以「增長」為例,把它展開成三個元素,分別是數位化、增長槓桿、增長藍圖。這些都是企業高度關心的問題,比如如何用數位化獲得指數級發展、如何打蛇打到七寸、四兩撥千斤來增長、如何看到市場增長的全景(而不是一個或幾個增長點)?這種定義下,營銷在實踐中就活了。後面需求、競爭、關係都可以展開,時間原因,不談了。

第三顆子彈談增長。上面我談到庫馬爾說營銷如果要回到董事會的席位,必須回到增長,我200%贊成庫馬爾,因為我在中國就幹的是這個事。中午汪濤教授、黃靜教授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還說,營銷科班的學生看營銷,和外界完全不一樣,這麼多年過去了,居然還有這麼多人認為營銷是搞傳播,搞銷售,我們深感無語。

營銷要把它融到市場導向的戰略當中去,這才是科特勒、德魯克所說的營銷,德魯克說公司就兩個關鍵——創新與營銷,這個營銷結果現在都被「矮化了」,90%的以上的公司,不是兩位老先生說的「營銷」。

增長是CEO需要的,通過增長把營銷和戰略兩個學科,可以融合,戰略的宏觀性與營銷的微觀融合,對CEO高度實戰,有料、有用。於是在中信這個月上市的新書《增長五線》中,我提出來增長的五根線:第一根叫撤退線,第二根線叫做增長底線,第三根叫增長線,第四根叫爆發線,第五根叫做天際線。時間關係我沒辦法展開,我上周見一家大型公司的董事長,我們談了一下午,一起拿這五線不只做增長推演,也拿這五線做市值管理的推演,非常有用。

回到最後,理論和實踐究竟有多遠?我認為是個偽問題。

我特別喜歡社會心理學之父勒溫的一句話——「沒有什麼比一個出色的理論更加實用」,好的理論,絕對可以解決企業的問題,但是回到我前面的兩個答案,問題導向,本質-情境導向,才算。但是一個更有意思的問題在於,究竟什麼是「理論」?這個問題更值得反思,理論本身也得去考核!

當然,這不是管理學自身能搞定的問題了,這是西方哲學當中考慮的問題,所以西方哲學的第一期討論世界本質(希臘),第二期討論上帝是否存在(中世紀),第三期討論什麼叫認知可能性,偉大的認知論Epistemology就是討論這個的,有英國經驗論,和歐洲大陸的唯理論,培根、休謨來PK萊布尼茨,康德用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來統一。但是偉大的波普爾說,理論是啥,不能證實,只能證偽而已。

形而上吧?但是它是理論的「理論」。我們再跳到形而下。目前所謂的「商業理論」,我歸納為四種視角,德魯克視角、波特視角、王永慶視角和波普爾視角。

德魯克厲害,但是學不會,他屬於「頓悟派」,看到事情就開悟了,沒有理論構建;波特構建,把工程和經濟學那套引入管理學;結果波特2004年去臺灣,臺灣首富王永慶跑去捧場,聽完後給波特說「你的理論很精緻,不好使」,王永慶用的自己的經驗總結(當然我不認為,我高度認可波特);最後一個視角,就是研究者視角,波普爾視角,研究者最厲害的不是比企業家會做企業,而是他有一套研究方法可以證偽,或者發現新的東西。

好的理論,應該四者合一,四者合一,就回歸到了我開頭提出的問題,和我提到的答案A、B版。

只有這樣思考過理論和實踐的關係,才能融合開出新花。我個人還是認可勒溫的話——沒有什麼比一個出色的理論更加實用,前提是你是「理論」,是「好理論」,這之後才能知行合一、體用合一、道術合一。

我就說到這,以一個科班和諮詢顧問的兩端視角,左右互搏,給出一點思考,我們呼喚「好營銷VS壞營銷」的金線,才能開出企業需要的營銷,一些思考,不成熟,謝謝!

相關焦點

  • MSI 2022 第六屆營銷科學與創新國際高峰論壇暨TFSC專輯會議
    西交利物浦大學(XJTLU)西浦國際商學院(IBSS)將作為活動主辦方,舉辦MSI 2022 第六屆營銷科學與創新國際高峰論壇暨TFSC專輯會議。MSI 2022第六屆營銷科學與創新國際高峰論壇暨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專輯學術會議通知
  • 童冬的混沌營銷理論七周年 改變網際網路營銷
    其中,《網絡整合營銷的道與術》所闡述的混沌營銷理論理論,成為網際網路營銷理論的先驅,反響強烈,被業界掀起了討論的「滔天巨浪」。童冬所獨創的混沌營銷理論對網際網路營銷行業具有革命性的創新作用,讓網際網路營銷行業進入了新時代。        這本書主要講解的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營銷系統。
  • 思想空間:旅遊機構如何藉助網際網路+進行營銷創新?
    2015年8月11日,「2015網際網路+旅遊營銷高峰論壇」在浙江臨安隆重召開。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騰訊研究院、微信、在線旅遊平臺代表等網際網路界、旅遊業界領導專家,與長三角以及江西省、山東省等旅遊城市市場營銷人員匯聚一堂,共話「網際網路+」旅遊產業發展,共探「網際網路+」旅遊營銷之道。
  • 網絡營銷分論壇實錄(二)
    就是經過這些產品改造我們看到百度推廣的收入,今年前面兩個季度的財報都已經公布了,每一次公布都在業內引起不小的振動,百度營收出現的新的加速增長。此外我們現在的產品體系還支撐了網盟推廣,每天有40億次的廣告展現。這些都是百度商業產品在過去一年中所做到的。
  • 2006中國十大營銷專家評選結果公布
    活動組成:1、商戰名家排行榜之2006中國十大營銷專家評選2、2006中國十大營銷專家頒獎盛典3、第5屆中國實戰營銷高峰論壇(主題:2007營銷新趨勢發布評選結果將在12月26日正式揭盅,並在2007年1月20日舉辦的「第5屆中國實戰營銷高峰論壇」上舉行盛大的頒獎典禮。誰來投票:1、 通過「商戰名家」中國培訓聯盟組織中國最具實力的管理培訓公司100強對專家進行投票;2、 通過權威的網絡渠道由企業培訓採購者進行投票。
  • 火山兔全網營銷——做品牌不只是設計,更是營銷!
    到底怎麼做品牌?這是很多客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通過分析研究,重新定義產品類別與形態,換一種形式和渠道把產品賣給更多的人,從而發現新的市場機會。現在都已經過時了,不適合新時代的營銷·· · · · · · 」,面對這些聲音,我們只能說:「你在否定4P理論,但是你又在無形中遵守著4P理論,你們是矛盾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到底什麼是4P營銷理論:4P營銷理論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隨著著名營銷學者麥卡錫的營銷組合理論的提出而出現的。
  • > 合作媒體:《新營銷》
    > 服務營銷 客戶關係 營銷方法 營銷傳播 廣告欣賞 EMBA課堂 營銷經理人的社會學習課堂
  • 為什麼說「產品即營銷」是更高維度的營銷思維?
    看完之後怎麼說呢,相較於內容上帶給人的觸動,更讓我們覺得值得分享的是的舒化的營銷思路。當然,「CCTV國家品牌計劃」為品牌背書的能力無需多說,今天要說的是從中深挖出來的產品力與營銷的關係。消費者最大的需求是產品,而很多人都忽視了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營銷很重要,渠道戰、價格戰、廣告戰……激烈的市場競爭始終伴隨著同樣激烈的營銷戰爭,但這也很容易讓人走入一個誤區
  • 河北省首屆腫瘤防控理論與實踐高峰論壇在石舉行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周孟 記者張淑會)9月7日至9日,河北省首屆腫瘤防控理論與實踐高峰論壇在石家莊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以及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腫瘤學界專家學者,就國際及國內腫瘤綜合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交流研討。
  • 郭振甫代表:汽車自主品牌佔絕對優勢已為期不遠
    他表示,雖然目前國內汽車行業正處在模仿國外過程當中,但只要耐得住孤獨和寂寞,中國的自主品牌離佔據絕對優勢地位已為期不遠。(中國經濟網根據文字實錄整理)  「網際網路+汽車」:利用網際網路提升效率  郭振甫表示,應該站在製造和開發的角度,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提高效率。他表示,傳統製造業是靠時間和經驗累積獲得參數並進行開發,未來應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來收集信息和資料。
  • 被曲解的市場營銷,到底是在做什麼?
    編輯導讀:近些年,關於營銷的新理論層出不窮,真偽難辨。本文作者從市場營銷的來源和概念出發,對大部分人都存在的市場營銷誤區進行了闡述,並分享了自己的幾點看法,與大家分享。我想大多數人會認為市場營銷更容易,因為市場營銷不需要太多的財力、人力,只要有充足的市場調研,產品升級迭代,把消費需求和社會文化融入產品設計和品牌建設中,就能誕生優秀的企業。而技術研發,不僅需要大量資金,而且要經歷技術化、產品化、量產化和市場化的漫長過程,每一階段都充滿不確定性。
  • 今日頭條參加「東湖論壇」:如何用AI技術和內容賦能營銷
    「湖北日報、特別關注、澎湃新聞、二更傳媒、分眾集團、今日頭條、新浪微博、小米科技、美團點評……」當眾多不同介質的內容、營銷及品牌商業平臺同聚一臺,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2018年9月15日,武漢東湖,中國廣告協會在第五屆中國(武漢)期刊交易博覽會主辦「中國網際網路廣告東湖論壇」,成功聚集了眾多學界與業界大咖分享交流。
  • 新營銷形式下的分析報告:風起時,點亮營銷的底色
    「營銷的宗旨是發現並滿足需求。」在營銷的賽道的奔跑的人是誰?是什麼推動賽手奮力奔跑?就像那首歌,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知誰願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一、消費者的需求成為新的推動企業的營銷策略演講的推手新形勢下,憑藉產品硬核、品牌優勢的產品都轉型關注C端,消費者的需求成為推動企業的營銷策略演講的推手。為什麼這麼說喃?
  • 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召開
    6日,由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茶葉學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的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暨標準化工作年會在安溪縣召開。同時表示,當前我國茶標準體系尚不完善,與國際有機標準接軌相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茶產業的快速發展,本次會議在安溪召開,對推進茶產業標準化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希望來自全國茶業界的專家學者共商茶事、共話發展,為中國茶產業標準化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 2020年JMS中國營銷科學學術年會暨博士生論壇會議第一輪通知
    為探討中國營銷學科的發展,促進營銷學者學術成果的交流,2020年JMS中國營銷科學學術年會暨博士生論壇將於2020年11月7日-9日在天津大學舉行。本屆年會由《營銷科學學報》主辦、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承辦、中國高校市場學研究會和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營銷專業委員會協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支持。本次JMS(Journal of Marketing Science)學術年會的主題是「新形勢下的市場營銷:變革與創新」。
  • 2020,「整合營銷」已逝,「鏈路時代」來臨
    最早,阿里的「全域營銷」的理論框架提出了「AIPL」營銷模型;後來,騰訊明確提出了「全鏈路營銷」;今年,字節跳動也提出了一個叫「5A」的鏈路模型;年底,愛奇藝也講了自己的鏈路模型「AACAR」。那麼,「鏈路」這個詞為什麼能頂替「整合」,成為中國媒體巨頭們的新寵?鏈路和整合之間,區別到底在哪裡?
  • 思想空間:旅遊景區如何開展網際網路營銷傳播?
    2015年8月11日,「2015網際網路+旅遊營銷高峰論壇」在浙江臨安隆重召開。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騰訊研究院、微信、在線旅遊平臺代表等網際網路界、旅遊業界領導專家,與長三角以及江西省、山東省等旅遊城市市場營銷人員匯聚一堂,共話「網際網路+」旅遊產業發展,共探「網際網路+」旅遊營銷之道。
  • 達因藥業總裁楊傑榮獲中國傑出醫藥營銷經理人十大領軍人物
    9月15-16日,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非處方藥物管理協會聯合主辦的八屆二次會長(擴大)會議暨第三十七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圓滿召開。國家行業主管機構相關領導以及眾多知名經濟學家、知名行業專家、知名企業家齊聚一堂,就當前熱點、焦點醫藥議題共同探討,共話發展。
  • 【藥企營銷轉型之路】沙龍 —證據驅動的營銷策略
    面對營銷轉型,藥企也有現實的苦衷。一方面在人員上極度缺乏專業的、能夠解決醫學學術問題的醫學團隊;另一方面在大部分的產品上也極度缺乏學術證據,讓學術推廣無從談起。為幫助藥企解決新環境下的醫藥營銷難題,由梅斯醫學主辦、iiTalent和思享廣告協辦的「藥企營銷轉型之路——證據驅動的營銷策略」沙龍活動,將於7月3日在北京和7月11日在上海分別舉行。
  • 2018年度數字營銷公司排行
    2018看似變化很大,但萬變不離其宗帶有誠和新的內容營銷是根本。隨著移動端手機用戶普及率的不斷提升,移動端廣告收入上升明顯,其在整個網際網路廣告收入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60%,移動端廣告渠道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這只是方式層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