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為「質量管理之行」原創,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公眾號和其他媒體進行轉載,不得進行任何商業應用,如需轉載和商業應用請聯繫作者授權。
歡迎把文章轉發給好友和朋友圈分享!
推薦相關文章閱讀,請點擊下面連結:
工具方法篇 統計過程控制SPC 第2部分 1/2
工具方法篇 統計過程控制SPC 第2部分 2/2
PFMEA是否需要包含IQC或進料檢驗
本文為「質量管理之行」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質量管理之行」。
2016版16949標準8.5.1.1關於控制計劃的要求相比2009版標準有了變化和改進,即將FMEA優化為了「風險分析」,體現了標準的意圖並不是局限於FMEA,而是關注於風險分析。所以研討PFMEA分析的範圍是否要包含IQC(進料檢驗)的問題屬於表象,重要的是關注IQC有沒有進行過風險分析,有沒有採取應對風險的措施。如果沒有對IQC活動進行過風險分析,那是存在問題的。
在FMEA第四版參考手冊第四章中要求「PFMEA應當包括工廠內所有可能影響製造和裝配操作的過程,例如:發運,接收,材料運輸,存儲,傳送或標籤」。
IQC會影響製造和裝配造作的過程嗎?或者說IQC可能影響產品質量嗎?可能會!因為有些零件在進料檢驗的時候可能會受到影響,如對外觀要求較高的零件。另外有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對環境和潔淨度要求較高,可能在進料檢驗過程中受到影響,比如電子元件,可能由於靜電、手套的汙染等因素影響性能。既然IQC可能會影響到製造和裝配的過程,那就需要進行風險分析。
FMEA分析的是變量和風險,如果不知道某項活動是否有風險,那就需要風險分析;如果某項活動有了變化,或者需要變化,也需要風險分析。
對於全新的產品、原料、和過程來說,所有的風險都是未知的,只有經過風險分析之後,才能知道可能有什麼風險,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對「產品生產和提供」的整個過程進行風險分析。
這就是說對於新的產品和工藝,公司之前沒有類似產品和工藝的經驗,因為一開始不知道有什麼風險,所以需要對所有活動進行風險分析,當然也應該包括原材料的檢驗,出入庫,存儲,運輸等活動。
如果有了一定的經驗之後,對於這類產品的注意事項都知道了,而且要求是沒有變化,都是已知的 「定量」或「不變量」,或者是有相對固定的規則,那後續的FMEA中就不需要分析這些活動了,因為經驗已變成「已知」,不需要每次都重新「設計」或「調整」。比如把防靜電要求、潔淨度要求、以及溫溼度要求轉化成作業要求和作業注意事項,沉澱在作業指導書中,成為已知的、不變的、不需調整的要求,所有類似產品或過程都通用,那就不需要每次進行風險分析了。與此相對的是每次需要重新設計的過程特性,需要每次重新進行風險分析,比如工藝參數,即便是相似的產品,相同的設備,也需要重新設計工藝參數,這樣的變量或需要調整的過程特性值,是FMEA的分析範圍。本文為「質量管理之行」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質量管理之行」。
比如設計一個工裝,夾具、工藝參數,設備選型,設計具體的作業方法等,這些內容一般都是需要重新設計和調整的,即便是相似產品可能也無法共用一套工藝參數。
總結一下就是:對於沒有類似產品和工藝的開發經驗,開始時需要分析所有活動或過程,因為這時都是未知的,不知道有什麼風險和變量,都需要設計或設定。當有了一定經驗之後,有的要求對於同類產品或相似產品是通用的,不需要每次調整,不用每次都重新「設計」,這時的FMEA可以取消這種類型的活動或過程。
FMEA的作用就是用來分析風險,對於未知的,沒有把握的就需要分析,這是基本原則。對於固定的、已知的、有把握的、不需要變化的因素或特性,那就不需要進行分析。
過程設計?設計什麼?可變的,需要變的,才是設計的內容和範圍,不變的,不需要調整的,設計什麼啊?不需要設計,也就不需要分析。如果不知道是否需要變化,是否需要調整,那也需要風險分析。
比如設備選型,可能涉及到設備型號的選擇,也可能是有多個同一型號的設備,但設備的能力和穩定性不同,需要根據產品的質量要求選擇合適的設備。對於決策或選擇的,也適用於風險分析,根據不同方案的優劣和風險程度,進行選擇或決策。
不同的階段的矛盾性質是不同的,不同階段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
不確定的,不知道是否有風險那就需要風險分析;已經確定的,可靠的、不需要改變的,也不需要重新 「設計」,也就不需要風險分析。
如果把不確定,需要調整的,當作了確定的,那屬於判斷失誤;如果不確定,沒把握就進行風險分析。
如果是全新開發的產品,那需進行充分的風險分析,以識別風險。但是對於有過類似經驗的過程,如果經驗和操作都已經固化,並且新開發過程中沒有什麼變化,那這時候就不需要再進行風險分析了。反之,新開發的過程中存在變化,風險也會變化,則仍需對變化點及變化點可能會影響的地方進行充分的風險分析。
總之,如果不知道有什麼變量,有什麼風險,那就需要風險分析;對於變化的因素或特性,因為是變化的,所以才需要「設計」,需要進行風險分析。
從狹義角度,PFMEA是針對製造過程;從體系角度,是針對「過程」的FMEA,因為從產品和過程這兩個維度去考慮,過程就是實現產品的過程,所以是廣義的過程,這也體現和符合了16949標準所要求的基於風險思維進行體系策劃的意圖。本文為「質量管理之行」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質量管理之行」。
歡迎把文章轉發給好友和朋友圈分享!
推薦相關文章閱讀,請點擊下面連結:
PFMEA分析時的工序或過程識別
PFMEA中工序的功能和要求
PFMEA中的潛在失效影響
每一篇文章都是很認真地去寫,包含了對質量管理的熱愛,也包含了對職業的尊重。我們不想去抄襲或拼湊文章,只想踏踏實實地把經驗系統地總結出來,分享給更多熱愛質量管理這個專業或職業的同行。
希望這些文章中的內容能給您幫助,只要能對您有一點點作用,我們的努力就有了價值!
開放的心態,不要保守,讓更多的人的能力得到提升,這既是自己的價值,也有利於企業和國家,退休後所謂的經驗有什麼用?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要有傳承和發展的責任感!希望更多的同行加入我們的隊伍一起去做這件對大家有利的事情!
如果這些文章對大家能有一點點幫助,請把文章分享給同事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