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MEA是否需要包含IQC或進料檢驗

2021-01-08 質量管理之行

文章為「質量管理之行」原創,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公眾號和其他媒體進行轉載,不得進行任何商業應用,如需轉載和商業應用請聯繫作者授權。

歡迎把文章轉發給好友和朋友圈分享!

推薦相關文章閱讀,請點擊下面連結:

工具方法篇 統計過程控制SPC 第2部分 1/2

工具方法篇 統計過程控制SPC 第2部分 2/2

PFMEA是否需要包含IQC或進料檢驗

本文為「質量管理之行」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質量管理之行」。

2016版16949標準8.5.1.1關於控制計劃的要求相比2009版標準有了變化和改進,即將FMEA優化為了「風險分析」,體現了標準的意圖並不是局限於FMEA,而是關注於風險分析。所以研討PFMEA分析的範圍是否要包含IQC(進料檢驗)的問題屬於表象,重要的是關注IQC有沒有進行過風險分析,有沒有採取應對風險的措施。如果沒有對IQC活動進行過風險分析,那是存在問題的。

在FMEA第四版參考手冊第四章中要求「PFMEA應當包括工廠內所有可能影響製造和裝配操作的過程,例如:發運,接收,材料運輸,存儲,傳送或標籤」。

IQC會影響製造和裝配造作的過程嗎?或者說IQC可能影響產品質量嗎?可能會!因為有些零件在進料檢驗的時候可能會受到影響,如對外觀要求較高的零件。另外有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對環境和潔淨度要求較高,可能在進料檢驗過程中受到影響,比如電子元件,可能由於靜電、手套的汙染等因素影響性能。既然IQC可能會影響到製造和裝配的過程,那就需要進行風險分析。

FMEA分析的是變量和風險,如果不知道某項活動是否有風險,那就需要風險分析;如果某項活動有了變化,或者需要變化,也需要風險分析。

對於全新的產品、原料、和過程來說,所有的風險都是未知的,只有經過風險分析之後,才能知道可能有什麼風險,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對「產品生產和提供」的整個過程進行風險分析。

這就是說對於新的產品和工藝,公司之前沒有類似產品和工藝的經驗,因為一開始不知道有什麼風險,所以需要對所有活動進行風險分析,當然也應該包括原材料的檢驗,出入庫,存儲,運輸等活動。

如果有了一定的經驗之後,對於這類產品的注意事項都知道了,而且要求是沒有變化,都是已知的 「定量」或「不變量」,或者是有相對固定的規則,那後續的FMEA中就不需要分析這些活動了,因為經驗已變成「已知」,不需要每次都重新「設計」或「調整」。比如把防靜電要求、潔淨度要求、以及溫溼度要求轉化成作業要求和作業注意事項,沉澱在作業指導書中,成為已知的、不變的、不需調整的要求,所有類似產品或過程都通用,那就不需要每次進行風險分析了。與此相對的是每次需要重新設計的過程特性,需要每次重新進行風險分析,比如工藝參數,即便是相似的產品,相同的設備,也需要重新設計工藝參數,這樣的變量或需要調整的過程特性值,是FMEA的分析範圍。本文為「質量管理之行」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質量管理之行」。

比如設計一個工裝,夾具、工藝參數,設備選型,設計具體的作業方法等,這些內容一般都是需要重新設計和調整的,即便是相似產品可能也無法共用一套工藝參數。

總結一下就是:對於沒有類似產品和工藝的開發經驗,開始時需要分析所有活動或過程,因為這時都是未知的,不知道有什麼風險和變量,都需要設計或設定。當有了一定經驗之後,有的要求對於同類產品或相似產品是通用的,不需要每次調整,不用每次都重新「設計」,這時的FMEA可以取消這種類型的活動或過程。

FMEA的作用就是用來分析風險,對於未知的,沒有把握的就需要分析,這是基本原則。對於固定的、已知的、有把握的、不需要變化的因素或特性,那就不需要進行分析。

過程設計?設計什麼?可變的,需要變的,才是設計的內容和範圍,不變的,不需要調整的,設計什麼啊?不需要設計,也就不需要分析。如果不知道是否需要變化,是否需要調整,那也需要風險分析。

比如設備選型,可能涉及到設備型號的選擇,也可能是有多個同一型號的設備,但設備的能力和穩定性不同,需要根據產品的質量要求選擇合適的設備。對於決策或選擇的,也適用於風險分析,根據不同方案的優劣和風險程度,進行選擇或決策。

不同的階段的矛盾性質是不同的,不同階段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

不確定的,不知道是否有風險那就需要風險分析;已經確定的,可靠的、不需要改變的,也不需要重新 「設計」,也就不需要風險分析。

如果把不確定,需要調整的,當作了確定的,那屬於判斷失誤;如果不確定,沒把握就進行風險分析。

如果是全新開發的產品,那需進行充分的風險分析,以識別風險。但是對於有過類似經驗的過程,如果經驗和操作都已經固化,並且新開發過程中沒有什麼變化,那這時候就不需要再進行風險分析了。反之,新開發的過程中存在變化,風險也會變化,則仍需對變化點及變化點可能會影響的地方進行充分的風險分析。

總之,如果不知道有什麼變量,有什麼風險,那就需要風險分析;對於變化的因素或特性,因為是變化的,所以才需要「設計」,需要進行風險分析。

從狹義角度,PFMEA是針對製造過程;從體系角度,是針對「過程」的FMEA,因為從產品和過程這兩個維度去考慮,過程就是實現產品的過程,所以是廣義的過程,這也體現和符合了16949標準所要求的基於風險思維進行體系策劃的意圖。本文為「質量管理之行」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質量管理之行」。

歡迎把文章轉發給好友和朋友圈分享!

推薦相關文章閱讀,請點擊下面連結:

PFMEA分析時的工序或過程識別

PFMEA中工序的功能和要求

PFMEA中的潛在失效影響

每一篇文章都是很認真地去寫,包含了對質量管理的熱愛,也包含了對職業的尊重。我們不想去抄襲或拼湊文章,只想踏踏實實地把經驗系統地總結出來,分享給更多熱愛質量管理這個專業或職業的同行。

希望這些文章中的內容能給您幫助,只要能對您有一點點作用,我們的努力就有了價值!

開放的心態,不要保守,讓更多的人的能力得到提升,這既是自己的價值,也有利於企業和國家,退休後所謂的經驗有什麼用?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要有傳承和發展的責任感!希望更多的同行加入我們的隊伍一起去做這件對大家有利的事情!

如果這些文章對大家能有一點點幫助,請把文章分享給同事和朋友!

相關焦點

  • 品質管理(之一)進料檢驗(IQC)工作職責與內容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主要負責對供應商的來料實施品質檢驗一工作職責:1. 對供應商的來料實施檢驗;2. 對異常來料進行標識、隔離和報告;3.填寫進料檢驗報告或和周期性(日、月)的進料檢驗匯總報告;5. 對檢驗工具、設備、儀器、標準樣板作日常維護;二工作內容: 1. 按原材料倉庫的驗貨通知單後,對供應商的來料進行抽樣檢驗;2. 檢驗依據為驗貨通知單和公司內部制定的來料檢驗規範,或標準樣板;3.
  • IQC來料檢驗
    把好進料檢驗的第一關! 將質量控制前移,把質量問題發現在最前端,減少質量成本,達到有效控制。: 註:連續5批中有兩批被拒收時採用加嚴檢驗;連續10批中全部被接收時採用放寬檢驗。
  • LED IQC/IPQC/OQC檢驗程序與方法
    一、原材料檢驗(IQC) 原進廠檢驗包括三個方面:a、庫檢:原材料品名規格、型號、數量等是否符合實際,一般由倉管人員完成。b、質檢:檢驗原材料物理,化學等特性是否符合相應原材料檢驗規定,一般採用抽檢方式。c、試檢:取小批量試樣進行生產,檢查生產結果是否符合要求。
  • 電子類:IQC來料檢驗項目及判定標準
    IQC來料檢驗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對採購進來的原材料、部件通過抽樣的方式對進行檢驗,並最後做出判斷該批產品是允收還是拒收。而在實際的檢驗工作中,為了建立來料檢驗規範,提供來料檢驗作業依據,確保原材料、零配件來料質量,這時我們需要建立一套來料檢驗標準。
  • IQC崗位職責手冊
    崗位使命對原材料、外購件等來料進行檢驗,防止不合格物料流入生產線。明確接收標準,認可籤辦,資料進行對比,核對收貨。做好每一件供應商的品質統計分析,周報,月報,並報告主管,對供應商進行評估,出具體的評估報告。
  • 工廠裡常說的QC, IQC, IPQC, QA 是什麼,你都知道嗎?
    FQC:成品質量檢驗OQC:成品出廠檢驗DQC:設計品質控制MQC:製程品檢QA:Quality Assurance,品質保證,通過建立和維持質量管理體系來確保產品質量沒有問題。QAQA是為滿足顧客要求提供信任,即使顧客確信你提供的產品能滿足他的要求,因此需從市場調查開始及以後的評審客戶要求、產品開發、接單及物料採購、進料檢驗、生產過程控制及出貨、售後服務等各階段留下證據,證實工廠每一步活動都是按客戶要求進行的。
  • 如何做好IQC來料檢驗工作
    來料檢驗質量控制是對企業所有的外購物料和外協加工物料的質量進行把關的第一步,終端產品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來料質量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來料檢驗工作中,在供應商的選擇上必須嚴格把關好,只有選擇正確質量高的供應商,才能為我們後面的檢驗工作把好基礎。
  • 滑板注塑機料管不下料的原因
    滑板注塑機料管不下料是通俗的說法,專業的說法是滑板注塑機料管不能正常進料。那麼我們首先要分析一下為什麼進不去?是料管堵塞了?還是熔膠溫度不夠?導致料管中發生堵塞?其實這個問題肯定一般不可能是溫度不夠的。這種小白問題基本是不會犯的。
  • 且看工業網際網路下的IQC來料檢驗怎麼做
    IQC來料檢驗作為工廠質量管控的第一道防線,對產品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來料檢驗工作沒做好,就會導致不合格品的發生,招來生產部門的投訴。【傳統IQC檢驗流程】我們平時做來料檢驗的時候呢,其實是挺多步驟的,也會有不同的情景,下面簡單地梳理一下,小夥伴們看看是不是這樣的?① 供應商送料到工廠,貨車司機給倉庫同事送貨單。② 倉庫同事把物料卸下來,然後根據送貨單清點一下數量是否正確,包裝是否破損。
  • 厲害了,我的PFMEA!收了這套實施經驗及控制程序吧!
    特別強調的是,廠內來料檢驗、物流運輸、最終出貨、在線檢驗工位(氦檢、氣檢、動平衡等)都需要制定PFMEA。來料檢驗這一步對應的失效模式是:漏檢、檢驗結果不正確、檢驗出的NG件混入OK件、檢驗時損傷零件。失效後果要考慮供應商自己廠內、主機廠、最終客戶三個方面,將失效後果一一列出並依據打分規則逐一打分,選取最嚴重的一項作為此項的嚴重度。需要強調的是,打分需要遵循打分規則,不可拍腦袋決定。
  • 深度好文|連續重整反應進料加熱爐工程設計優化!
    常規連續重整裝置一般需要設置四個串聯的反應器才能達到理想的芳烴產率,這樣原料進每個反應器之前都需要設置一臺反應進料加熱爐,為節省設備投資通常將這四臺加熱爐在爐體結構上設計為有四個輻射室的一臺加熱爐,即所謂的「四合一」重整加熱爐。近幾年加工量在150萬噸/年以上的大型重整裝置的反應進料加熱爐,因爐體龐大,通常拆分為兩個「二合一」加熱爐。
  • 飛哥制訂的《產品品質檢驗與保證的控制程序》非常適用,值得收藏
    4.4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進料品質控制;IPQC(InPut Process Quality Control)-過程品質控制; LQC(Line Quality Control)-生產線品質控制;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出貨品質控制;QA(Quality Assurnce)-品質保證。
  • 為什麼說來料檢驗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來料檢驗對公司產品質量佔壓倒性的地位,所以要把來料品質控制升到一個戰略性地位來對待。  品質管理的核心是質量,基礎是全面參與,宗旨是讓客戶滿意,最終目的是形成一套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總結起來,品質管理一般包含三個方面,即來料品質管理、製程品質管理、出貨品質管理,企業可從以上三方面突破品質管理,尋找最優方法。
  • r語言檢驗 是否相關 - CSDN
    #兩樣本問題t檢驗、方差齊次性檢驗、分布檢驗#相關與回歸分析#例一某種元件的壽命X(小時),服從正態分布,N(mu,sigma2),其中mu,sigma2均未知,16隻元件的壽命如下:問是否有理由認為元件的平均壽命大於225小時。
  • 攝影:曝光直方圖,檢驗照片的曝光是否「合格」
    攝影曝光,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所以我們通過調整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來控制曝光。那麼該如何來確定曝光是否準確呢?這就需要用到曝光直方圖,從而檢驗我們拍攝的照片的曝光是否「合格」。我們用曝光直方圖來判斷畫面曝光是否準確,就是通過查看曝光直方圖上面的像素分布情況,如下圖:①當像素分布集中在右側,甚至緊靠最右側時,說明照片可能曝光過度;②當像素分布均勻分布,由黑到白都有分布,而且主要集中在中間,說明照片可能是曝光正常;③當像素分布集中在左側
  • Kappa一致性檢驗:兩種診斷方法的結果是否一致?
    一、基礎知識在數據分析或臨床工作中,我們會經常遇到檢驗一致性的問題,如判斷不同模型或者診斷方法在預測結果上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模型預測的結果與實際結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又如兩名或多名醫生對同一病人的診斷結論是否一致,又如一名醫生多次診斷結論是否一致。不同診斷方法診斷得出的結果,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有可能是機遇因素導致的。
  • 卡方分布與卡方檢驗
    χ2檢驗是以χ2分布為基礎的一種假設檢驗方法,主要用於分類變量。其基本思想是根據樣本數據推斷總體的分布與期望分布是否有顯著性差異,或者推斷兩個分類變量是否相關或者獨立。一般可以設原假設為 H0:觀察頻數與期望頻數沒有差異,或者兩個變量相互獨立不相關。實際應用中,我們先假設H0成立,計算出χ2的值,χ2表示觀察值與理論值之間的偏離程度。
  • 透析膜混料機|透析膜混料設備
    工作人員每天在使用混料機進行加工之前,都需要先將設備的電源接通,然後不要馬上啟動設備,而是需要對設備進行仔細檢查,並留意設備中是否還有其他異物存在,以免這些物質對物料加工操作產生影響,需要及時進行清理,這樣才可以讓設備保持穩定性。
  • 行動電話申請CTA進網許可證需要測試多少個項目
    電信設備必須獲得進網許可證;未獲得進網許可證的,不得接入公用電信網使用和在國內銷售。實行進網許可證制度的電信設備必須獲得信息產業部頒發的進網許可證;未獲得進網許可證的,不得接入公用電信網使用和在國內銷售。進網許可證證書包含證書編號、申請單位、生產企業、設備名稱、設備型號、產地、備註、證書籤發日期、證書有限日期。進網許可證一般有效期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