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哲理看宇宙。
我們根本沒有辦法用科學的觀察去洞察宇宙的本質。宇宙研究的終極鑰匙只能是哲學。
用哲學哲理,可以窮盡幾乎所有的宇宙奧秘!
宇宙中,不可見的物質是可見物質的大約六倍。也就是說,我們所見到的宇宙,其實只是宇宙的極小的一部分。宇宙中,還有大量的物質,都是我們看不到的,根本就無法了解觀察的。
人們把這些看不到的物質,稱為「暗物質」。
根據哈勃望遠鏡的觀察,光譜紅移,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在不斷遠離,宇宙在加速膨脹。這和人們觀察到的爆炸現象是完全相反的。和人們的習慣性思維想像正好相反——好多事物,倒過來看,才是正確答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那肯定是,也必須是,有不斷湧入的外來物質能量的補充。
假如沒有外來的物質和能量的補充,宇宙所有天體都應該是不斷減速,很快就坍塌收縮,最後凝聚成一個超級黑洞。宇宙的壽命就會很短。
現在,問題的焦點是,這些「暗物質」、「暗能量」,他們來自何方?為什麼我們觀察不到?
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絕不是一次性的一蹴而就。由於那個「宇宙種蛋」內部的差異,只是爆炸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沒有來得及爆炸的那部分,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延遲核」。這些「延遲核」在宇宙爆炸後期,陸續發生了爆炸。
那實際就是「次宇宙大爆炸」。
「次宇宙大爆炸」,會源源不斷地,給我們的宇宙補充物質和能量。那就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的來源。
「大量的延遲核」並不存在於我們的宇宙之中。那來自上一個宇宙坍塌死亡後形成的宇宙種子「宇宙蛋」。那是另外的一個宇宙。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暗宇宙」。那相對來說,我們的宇宙也可以稱之為「顯宇宙」。
我們為什麼觀察不到,那是因為,那個宇宙和我們的宇宙,不在同一個時空裡。人類,永遠都只能觀察我們這個宇宙。不可能去觀察其它的宇宙。
隨著「延遲核」的不斷爆炸補充,我們的宇宙就過去了大量的能量和物質,就會加速膨脹。宇宙的體積也就不斷擴大。
但,「陰陽互化」,「物極必反」,「事物總是向反面發展的」,「千裡搭長棚,沒有不散的宴席」。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永遠都能向著一個方向發展的事物。到一定程度,都必須向反面發展。
千百億年之後,上次宇宙大爆炸留下來的「延遲核」,最終必然消耗殆盡。那時,宇宙的體積將達到最大。宇宙的背景溫度降達到最低,趨近於絕對零度。
這時,引力開始發揮作用,宇宙就會坍塌收縮死亡。最後,又形成一個新的「宇宙蛋」,並孕育著下一個新大宇宙的誕生。
從人類觀察到的「類星體」,也符合這樣的推斷。
「類星體」,是距離地球一百億光年左右的神奇的天體。「類星體」體積很小,它不是恆星。它能釋放出比星系的能量大的多的能量。這令人大惑不解。
「類星體」很可能就是,也可以肯定說,「類星體」就是宇宙大爆炸留下來的「延遲核」的後期爆炸噴發。因為那是「次宇宙大爆炸」,所以才能量巨大。
「延遲核」在沒有爆炸之前,存在於那個「暗宇宙」中。我們無法感知。但爆炸後,其物質能量就釋放到我們的宇宙。
當「延遲核」爆炸殆盡的時候,由於沒有了外來的物質和能量的補充,我們的宇宙就必然膨脹減速,坍塌收縮。最後,又形成了一個超級黑洞,下一個宇宙的宇「宇宙蛋」。
宇宙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以上猜測解釋,是符合哲學哲理的。也符合現在科學的觀察認證。
宇宙,作為一個整體,它必然包含陰陽兩部分。絕不可能只有一個方面。我們的宇宙就是「陽」,存在「延遲核」的那個宇宙就是「陰」。所以,那個「暗宇宙」是必然存在的。和我們的「顯宇宙」是相互對應的。
從哲學角度推測,必須還存在一個「暗宇宙」。宇宙必須事對稱的。
我們的「顯宇宙」和「暗宇宙」是對立統一,「陰陽互化」,「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宇宙的運行。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緊密關聯的又有共同根源的。
和宇宙大爆炸一樣。「延遲核」爆炸開始那剎那間,因為溫度太高,所有粒子都會因為高頻震動而被徹底撕碎,噴發的不是任何粒子。而是一種能量的載體——「弦」。這就是「暗能量」。但因為溫度迅速降低,「弦」的震動頻率降低,「弦」就結合成粒子。釋放到我們的宇宙。這就是「暗物質」。
從哲學角度看,沒有永遠向一個方向發展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必須向反面發展。所以,物質也不是,肯定不是無限可分的。分割到最後,就必須走向反面。物質的反面,就是非物質。就是物質消失了。那就是「弦」,沒有質量,沒有位置,沒有形狀,超光速的能量載體。
以上,都是根據哲學觀點,結合現在科技成果推測的。有些是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你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