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鑽穿地殼夢想能否成真

2020-11-23 半月談

在「決心」號大洋鑽探船上拍攝的西南印度洋中脊目標鑽探海域景象。

來自中、美、英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正在位於印度洋的美國「決心」號鑽探船上,準備在印度洋中脊的亞特蘭提斯淺灘鑽取巖芯,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穿透莫霍面,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計劃,是很多地質學家幾十年來的夢想。

那麼,莫霍面是什麼?人類曾為鑽穿地殼的夢想做出過什麼樣的努力?

地震中發現地殼和地幔的分界

莫霍面這個名字來自於它的發現者,克羅埃西亞的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全稱是「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

莫霍洛維奇早年在布拉格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學,之後在中學任教。1892年,他成為了薩格勒布氣象臺臺長,從事氣象學的觀測和研究工作,且成績斐然,是第一個在克羅埃西亞的報紙上公開發布天氣預報的人。但在世紀之交,他的興趣幾乎完全轉向了地震學,這可能是因為受到1880年對薩格勒布造成了巨大破壞的地震的影響。1906年,他在氣象站內安置了一臺地震儀,且記錄到了當年的美國舊金山大地震。隨後,在他的不斷努力下,在1908年,氣象站內又安裝了一臺更為先進的地震儀,取代了上一臺儀器。這個誕生於氣象站內的地震臺站成為「中歐地區最先進的地震觀測站之一」(莫霍洛維奇語)。可以說,現在萬事俱備,就差一次地震了。

1909年10月8日,一次裡程碑式的地震來了。這次地震震中距離薩格勒布僅30公裡,對該地區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根據後來的估計,這次地震的震級在5.7-6之間。當時的歐洲已經建立了相當多的臺站,而且不同臺站間會交換地震記錄。地震發生後,莫霍洛維奇就寫信向歐洲各地的地震臺收集資料。最終,他收到了41份地震波記錄,並對其中的36份進行了研究,然後,他發現了一個問題。

地震波是一種機械波,如果它是速度恆定,那麼離地震的震中越遠,接收到地震波的時間越晚,時間和距離成正比。但是,在莫霍洛維奇收集到的資料中,距離震中200公裡以外的地方接收到地震波的時間比預計的要早。那麼,這說明在地球內部的某些地方,地震波速度是要快一些的。隨後,他做出了大量的理論研究,最終發現了莫霍面。

莫霍面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地殼中地震波傳播的速度慢,地幔中的傳播速度快。距離地震震中近的臺站記錄到的地震波是在地殼中傳播的,而較遠的地方接收到的地震波有一段是在地幔中傳播的,這就導致了遠離地震的臺站接收到地震波的時間提前了。

關於莫霍面的種種猜想

莫霍洛維奇發現了莫霍面,那麼它到底長什麼樣子?莫霍面的上面和下面到底有什麼不同?地球那麼大,地質學家想下去看看。

時間來到了上世紀50年代。二戰結束不久,美蘇爭霸。兩大巨頭除了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你爭我奪外,在科技上也不甘落後,資金源源不斷地流進了科學界。那個時候,最時髦的事情是航天。衛星已經發射成功了,人也被送上天了,登月計劃也在討論中,馬上就要開始實施了。

地質學家們卻有點兒失落,對當時火熱的登月設想也是「羨慕嫉妒恨」。甚至,有人在發表的文章中寫道:「我們在還不知道海底5公裡之下是什麼東西的時候,卻嚷嚷著去月球或其他行星取樣,簡直是瞎胡鬧。」

那時候,人們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地下幾十公裡的東西了,最迫切的就是要搞清楚下面是什麼,尤其是為什麼莫霍面下面的地震波速度要比上面的快。是物質組成發生了變化?還是溫度和壓力使原來物質的結構發生了變化?這些都還不得而知。

當時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是,在地殼的最下面是一種叫輝長巖的巖石,成分和玄武巖一致。在地下極高的壓力下,輝長巖可以變成榴輝巖,榴輝巖的密度大,地震波的傳播速度也就更高,榴輝巖和輝長巖的變化面就是莫霍面。但是,另外一種觀點卻認為,莫霍面下的地幔是由一種叫橄欖巖的巖石組成的,它的成分與輝長巖或榴輝巖都不一樣。到底哪個正確呢?也許只能下去看了才知道。

早餐會上誕生「莫霍孔」計劃

大陸上莫霍面埋在30-50公裡之下,要鑽到莫霍面顯然存在技術上的不可逾越性。但在大洋中,莫霍面在大洋底之下5公裡的地方,似乎是可行的。

在1950年前後,在大洋中打鑽還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比如,打鑽需要把船固定到一個地方,還需要解決船的顛簸可能造成鑽杆折斷的問題。

美國人芒克組織了一次家庭早餐會,參加的是幾個當時著名的地質學家,包括時任普林斯頓大學地質系主任赫斯。早餐會上,芒克建議提出一個「直擊地球科學根本問題的研究計劃」,半開玩笑地提到鑽透莫霍面。然而他的提議得到在場人員的積極響應,他們當場組成了一個委員會,決定向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提出一份研究穿透莫霍面的可行性建議書,並將這一計劃命名為「莫霍孔」。

1957年,在多倫多舉行的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協會會議上,美國科學家宣布了他們的「莫霍孔」計劃,得到與會者的熱情回應。蘇聯的代表團也暗示,他們也有類似的打算。這一消息刺激了美國政府,決心在「莫霍孔」計劃上拔得頭籌。

隨後,美國人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1960年年底決定改裝一艘鑽探船,並定於1961年試鑽。同年3月份,在水深948米的地方鑽入地下315米,隨後又連續布設了幾個鑽孔。該船返回時,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致電祝賀,稱之為科學史上「歷史性裡程碑」。

當然,這一切都伴隨著質疑。美國地質學界分成了兩派:一派強烈支持這項計劃,另外一派則反對。反對者認為這項計劃根本不現實,如上面提到的鑽探難題根本難以解決。還有就是從科學本身提出的反對意見。「莫霍孔」計劃是穿透莫霍面,但陸地上其實本來就有出露的莫霍面,比如在賽普勒斯。從現在板塊理論的角度看,賽普勒斯恰好位於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碰撞帶上,非洲板塊向亞歐板塊下擠壓俯衝,導致地下巖石被抬升到地表。賽普勒斯出露的巖石,一邊是輝長巖,一邊是橄欖巖,他們的分界就是莫霍面。如果想要研究莫霍面直接去那裡就行了,沒必要非得花那麼多錢在海裡面鑽個孔。

「莫霍孔」計劃最終沒能進行下去,但是它對後來海洋鑽探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正是芒克等人的天才設想,科學家開始有計劃地開展大洋鑽探工作,並克服了多個技術難題。繼「莫霍孔」計劃之後,深海鑽探計劃更是改變了人類對地球的認識,並最終確立了板塊構造理論。(劉漢永)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鑽穿地殼:尋找地球最內的生命體
    據《科學》雜誌報導,該項目計劃穿過地殼——這裡的高溫非常接近洋底,從而確定生命的熱極限。9月13日,「地球號」科考船將從日本清水出發,將鑽頭下沉至沉積物溫度達130攝氏度的洋底,最大鑽探深度達1260米。研究人員希望,在某處,生命應當隨溫度升高而消失。為了找到這個極限,作為國際海洋探索項目一部分的「T極限」項目將為期62天。
  • 現在的科學技術能夠鑽穿地殼嗎?它只是地球分層中最薄的部分喲!
    簡單來說,可以將地球從裡到外分為地核、外核、地幔和地殼。如果從複雜程度來講就不止這些了。當然,地球的內部構造我們是沒有辦法直觀看到的,更沒有辦法親身接觸到,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只有最上面一部分,那就是地殼了。
  • 前蘇聯1970年在地球上鑽洞,把地球鑽穿會導致氧氣全都逃到太空?
    首先,即便前蘇聯當年把地球鑽穿了,氧氣也不會全部跑到太空(氧氣是否跑到太空,與地球是否被打穿無關);其次,前蘇聯根本就沒有能力鑽穿地球,就是放到現在,全人類也沒法鑽穿地球。上世紀其實年代,蘇聯在科拉半島開展了一項超級鑽探科研項目,打算鑽透地殼。
  • 新人造突觸或使類腦計算機夢想成真 擁有生物特性
    原標題:新人造突觸或使類腦計算機夢想成真 擁有生物特性   [導讀]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消息,韓國科學家最近研製出迄今為止能耗最低的人造突觸。   迄今能耗最低 擁有生物特性   新人造突觸或使類腦計算機夢想成真   生物突觸
  • 地球為什麼不能被鑽穿,原來後果比我們想像中要嚴重的多
    關於地球為什麼不能被鑽穿,其實科拉深坑項目已經給出了答案。科拉深坑之所以說地球不能被鑽穿,首先是因為鑽穿地球實在是太難了,蘇聯曾經在科拉半島挖掘了萬米深坑,想要從地表打通到莫霍界面。我們知道,地球分為地殼、巖石層、軟流層、地幔和地核,這些層級之間其實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只是它們的組成部分是不同的。雖然科拉深坑達到了萬米的深度,但其實科拉深坑遠遠沒有達到莫霍界面。儘管如此,科拉深坑也為人類研究地球內部提供了材料。
  • 人類何時才能鑽穿地殼
    打穿地殼的計劃至少10年內不可能提上日程 人類接觸的高山深淵,其實都屬於地殼。相對於6000多公裡的地球半徑來說,地殼只是表面的一薄層,論厚度其比例遠比不上雞蛋殼或者西瓜皮。 地球科學界夢寐以求的理想是打穿地殼,鑽進地幔,揭示地球內部奧秘。
  • 人類將首次打穿地殼 抵達地幔了解地震火山成因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儲日升認為,由此可以看出,通過在海洋地殼上鑽孔的方法獲取從地表到地幔的原位觀測數據,對於了解地殼的結構和演化以及地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 大地「CT」讓地殼結構逐漸透明 華東地區第一條莫霍面反射剖面揭開...
    9月10日,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江蘇局物測隊對外宣布,該隊成功探測並繪出華東地區第一條霍洛維奇界面反射剖面,實現了揭示莫霍面反射界面重大突破,讓地殼結構逐漸透明,助力總局「透明地球」建設。
  • 怎麼也鑽不穿的地殼,其實是地球最薄的部分
    地殼是地球最外層的部分,同時也是地球最薄的部分,無論是地核還是地幔,其厚度都要比地殼厚的多。然而就是這最薄的部分,人類也未能將其鑽穿。如果說地殼就是地球的外殼,那麼可以說人類從未到達過地球的內部,雖然有大量科學家都致力於探索和研究地球的內部構造。
  • 30分鐘北京到上海?中國超級高鐵何時夢想成真
    然而,真正實現超音速「近地飛行」還有很多關鍵技術尚未攻克——中國「超級高鐵」何時夢想成真中國首條自主研發的磁懸浮線——湖南長沙中低速磁懸浮快線。新華社發乘坐磁懸浮列車的乘客,在幾乎真空的管道裡,以超過1000千米/小時的速度前進,原來以小時計算的行程全部變成以分鐘衡量——乘坐「超級高鐵」從北京到武漢將由5個多小時縮短至大約30分鐘,北京到上海、西安也是如此。這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情節,但人類對速度的追求從未停止。
  • SCP-826夢想成真書架,你可以進入故事世界,感受當主角的快樂
    SCP-826夢想成真書架的外表SCP-826夢想成真書架的外表是一對20CMX15CM的書立,鑄成兩個面向外側的龍頭形狀。在表面刮下的部分碎屑中,我們得出了SCP-826夢想成真書架的材質,大部分是錫少部分是銅,但是我們對於SCP-826夢想成真書架裡面的一種元素目前還沒有查明。
  • 中國計劃建有人月球基地 英媒:居住月宮夢想或成真
    參考消息網4月27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已經宣布計劃,要在月球上建造並運營有人值守的前哨基地。這是它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的一部分。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4月25日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說,它設想建造一個月球科學研究中心,該中心將具備向居住其中的人員提供氧氣的能力。
  • 環保溶劑取代DMF夢想成真
    今年3月28日,環保型幹法腈綸紡絲新工藝開發及應用研究工業化紡絲試驗獲得成功,該項目科研人員實現了用環保型新溶劑取代DMF的夢想,開發出幹法腈綸紡絲新工藝成套技術,實現了腈綸紡絲技術的革命性突破。  夢想成真——   工業化產出合格纖維   工業化階段是科研成果含金量全力展現的階段。將時間拉回到今年的3月份。在公司科技處的統一安排下,多甬道工業化試驗終於在腈綸廠如期展開。  雙方負責人靠在現場指導試驗,技術人員密切監控工藝過程,操作人員精心操作。
  • 電影火爆,「流浪地球」計劃能否成真?
    然而風暴還不是最可怕的,我們假設地殼的各處的抗拉強度都足夠強大,地球尚且不會因為慣性而四分五裂,但是地殼和地幔卻免不了會被拉出一道道裂口,到了那個時候液態的地核物質將會噴薄而出,同時劇烈的地震也會隨之而來,稱之為山崩地裂也完全不為過。
  • 鮑姆加特納:在歐戰聚光燈下踢球的夢想終於成真了
    鮑姆加特納在霍芬海姆戰勝貝爾格勒紅星的比賽中為球隊拔得頭籌,他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在歐戰中出場的夢想成真了。這場比賽是鮑姆加特納首次出現在歐戰的舞臺上,21歲的奧地利中場表示:「作為一個年輕的男孩,我的夢想一直是有一天能在歐戰比賽的聚光燈下踢球。」
  • 中國萬米地殼鑽探設備「地殼一號」啟程赴大慶打井
    10月15日,國內首臺萬米大陸科學鑽探鑽機「地殼一號」從四川廣漢市啟運前往大慶油田所在的松遼盆地,將執行「松遼盆地白堊紀大陸科學鑽探」、「深部大陸科學鑽探裝備研製」等多項科學研究任務。「地殼一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前蘇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 2021從0到1,願下一個10年,夢想成真未來可期《北京東路的日子》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首校園經典歌曲:《北京東路的日子》十年榮耀版。看到老師為你們收拾好的課桌,擺放好的作業,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中,每一個孩子都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記憶。時光中,譚老師陪伴孩子們的「五一班」「北京東路」是南京外國語學校門前的那條馬路;「一樓到四樓」是當時南外高一到高三的教室分布;「方丈」則是他們敬愛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劉洪雷,因為總剃個平頭,學生們就把「方丈」的外號「賜」給了他
  • 美夢成真!星太奇穿越「二維世界」實現三大夢想,但奮豆卻落了空
    導語:星太奇在課堂是充滿創意的同學,總會利用小外的發明來讓美夢成真,高茜、田姬、小桂子以及奮豆的夢想各有不同,而方塊形狀的「二維旅行道具」則可以讓大家的夢想在圖畫中實現,為何唯獨奮豆的夢想落了空呢?美夢成真!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給兩位科學家,治癒遺傳病的夢想終會成真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分別是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珍妮弗·安妮·道德納兩位科學家,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給兩位科學家,治癒遺傳病的夢想終會成真!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分別是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珍妮弗·安妮·道德納兩位科學家,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