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24 中國電力新聞網

華電佛山公司生產第一黨支部:創新創效創優永不止步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0-07-22 10:47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王英傑 報導 華電佛山能源有限公司生產第一黨支部堅持黨建與生產經營相融合,服務生產,服務大局,圍繞公司136工作思路和年初工作會議任務目標,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非常時期衝在前;夯實安全強基礎;科技攻關創效益;勇於探索敢創新,使支部工作不斷步入創新創效創優的發展快車道。

  佛山公司生產第一黨支部成立於2019年,支部委員5名,黨員16名。支部加強黨的領導,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獲得了2019年度廣東公司「五星級黨支部」、2019年度佛山公司「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

  非常時期衝在前

  今年春節伊始,面對洶洶而來的疫情,生產一支部立即反應,快速行動,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和上級公司及佛山公司黨委的部署,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阻擊戰。

  支部嚴格落實責任,黨員自覺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第一時間衝在防疫一線。支部於2月5日成立抗擊疫情突擊隊,做好疫情防控和保安全保發電工作。疫情初期,部分生產人員春節休假因交通阻斷無法及時返崗,支部黨員、職工積極響應公司號召,由「五班三倒」改為「三班兩倒」,一天工作12個小時,自我加壓,甘於奉獻,為保證機組安全發電做貢獻,為社會抗疫提供有力支持。

  在社會上疫情肆虐嚴重時期,部分生產人員出現思想波動,情緒不高,支部及時發現苗頭,靠上去做工作,主動與職工進行思想交流,面對面與職工談心,解除在班人員的思想負擔,使大家輕裝上陣,樂觀工作。同時對生產區域進行防護隔離和定期消毒,對生產人員在崗和休班的防護工作進行24小時監督,確保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由於支部工作開展到位,紮實有效,保證了疫情非常時期生產人員「零」感染,使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期間,有多名職工遞交入黨申請書,其中一名申請人在戰疫一線突擊發展為入黨積極分子。

  夯實安全強基礎

  「安全穩,則全局穩」,安全是公司生產經營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生產一支部全力夯實的基礎性工作。面對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支部相繼開展了安全生產月、「實戰型」調壓站天然氣洩露事故應急演練以及安全體驗館現場模擬事故體驗等,不僅有效地提高了人員的安全意識,而且提高了工作人員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應急操作水平,為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事故處理能力,保證機組安全和人身安全打下良好基礎。

  為從根本上消除安全生產的不利因素,生產一支部響應公司黨委提出的「安全大整頓」的號召,根據「三查」要求,展開安全大討論,尋找安全短板和漏洞,圍繞公司「136」工作思路重心,從個人思想、規章制度、生產現場缺陷、生產定期工作、巡檢安排、物資採購、人員技術力量、兩票系統、人員配置、生產人員培訓等多角度,集思廣益,踴躍發言討論,並針對2019年技術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核對、梳理,確立了生產管理問題和現場設備問題清單,下達了整改計劃,將安全大整頓活動引向深入。隨後開展隱患大排查大整頓,黨員幹部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深入現場,員工們冒著大雨對所轄設備等進行防汛隱患排查。對安全隱患進行拉網式梳理排查,確定需要整改的問題,支部委員深入生產現場進行指導,實行對帳式銷號,落實整改項目。

  通過整改,現場安全文明生產水平得到本質提高。班組物品、操作工具定置管理,擺放有序。容易引導誤操作的設備標識明確醒目,長期影響機組安全經濟運行的缺陷得到處理,安全生產面貌煥然一新。

  技術攻關創效益

  效益是企業的根本目標,黨建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關鍵落實在效益上。生產一支部大力加強技術攻關,向科技要效益,要利潤。

  佛山公司順德站#2機凝汽器長期真空低是長期困擾機組安全經濟運行的頑疾,嚴重影響公司的效益水平。生產一支部下決心消除隱患。生技部及維護人員根據廣東公司、華電電科院專家建議,從凝汽器真空系統及循環水系統兩方面著手排查問題,對#2凝汽器進行兩天的高壓水清洗,對凝汽器管路進行衝洗,對#2機力塔冷卻風機減速箱排氣孔進行改造,將原排氣孔加裝引出管引至風筒外側,防止箱體排氣不暢。通過集中攻關,使機組真空提高6.5kpa左右,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在公司供熱對外拓展過程中,隨著順德站西線熱網供熱量增加,#1、2機組供熱負荷受凝汽器補水限制,在熱用戶用熱量增加的情況下,#1、2機組運行所供熱量無法滿足熱用戶需求,影響了公司效益和公司聲譽。維護部黨員袁先東掛牌攻關,在多次與廠家、華電電科院等專業人員、公司有關技術人員溝通的情況下,決定安裝補水管道到凝汽器,增加凝汽器補水,提高鍋爐供熱能力改造方案,並組織實施。改造後,兩臺機組增加供熱量16t/h,有效提升了供熱品質,提升了公司經濟效益。

  在順德站#1機組和#3機組擴大性小修中,生產一支部積極發揮技術攻關的優勢,有效解決了#3汽輪機軸封漏氣問題,使機組經濟效益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勇於探索敢創新

  企業的靈魂在於創新,作為生產一支部,更是時刻將創新放在首位。在這裡,職工創新創效蔚然成風。機務班職工集思廣益,從化解日常工作的繁瑣入手,提高工作效率。決定採用「二維碼」開展機組設備巡檢維護。巡檢人員巡檢打卡,問題上報,一掃即可。摒棄了傳統紙質籤到表,設備信息實時更新,一目了然,提升了巡檢質量,上到管理人員下到班組成員都可以隨時掌握電廠設備運行工況。同時利用「二維碼」進行物資管理,借用歸還物資、工器具通過掃描二維碼,填入相應信息,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二維碼實時查看物資信息,避免物資管理混亂,對物資存儲情況不了解等弊端,使班組建設管理更上一層樓。

  生產一支部並沒滿足小改小革,為解決公司一廠多站帶來的遠程操控難題,為完成公司黨委下達的任務,生產一支部展開艱難探索攻關,在電科院、南自及廣東公司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從2018年6月開始啟動遠程集控探索。成立科技項目攻關小組,歷時1年多的時間,先後完成遠程集控系統試驗、立項、施工、系統調試、現場單體調試等準備工作,於2020年4月23日12時,順德站集控室成功實現對三水站#2機組的遠程啟動,標誌著佛山公司向「一廠多站」機組遠程集中控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佛山公司順德站集控室遠程操控成功將三水站#2機組併入系統,標誌著華電佛山公司推動分布式能源「一廠多站」集控中心建設和管控模式取得階段性成果,為順德龍江項目優化設計同步實現遠程控制功能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為公司實現「集中監控、少人值守」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生產第一黨支部將堅持黨的領導,加強「五個基本」建設,加快創新創效創優步伐,為爭創集團公司「示範黨支部」而努力奮鬥!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力新聞網1~8月好新聞集錦 每月10篇_中國電力新聞網
    中國電力新聞網1月好新聞推出10篇精品  網站連結:http://www.cpnn.com.cn/ggtz/201504/t20150407_794253.html  1.習總點讚核電 電力改革再揚帆
  •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青河縣供電開展安全工器具專項隱患排查活動 來源: 時間:2020-12-03 14:23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胡爾曼別克·達嘎爾別克 報導 「11
  • 中煤新集劉莊煤礦:強化隱患排查促 確保安全生產 - 中國電力新聞網
    中煤新集劉莊煤礦:強化隱患排查促 確保安全生產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0-11-11 16:56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 錫林郭勒電業局尖峰修試創新工作室發展紀實 - 中國電力新聞網
    錫林郭勒電業局尖峰修試創新工作室發展紀實 來源: 時間:2020-09-08 10:45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郭小玲 侯曉雪 冀婉舒 報導 尖峰修試創新工作室成立於
  • 中國科技新聞網
    寒冬中,同學們發揮專業特長  雪中繪製圖案為「中國加油」  為所熱愛的校園「大工加油」  讓我們一起  為中國抗疫 點讚加油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 電力系統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年
    牢記抗戰偉大歷史偉大功勳偉大貢獻———全國電力系統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陳學婧  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勳;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
  • 《電力工程設計手冊》:電力設計的鴻篇巨製
    電力設計的鴻篇巨製 《電力工程設計手冊》全面反映我國電力設計的創新成果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宋暘 通訊員 紀小鷗  一冊叢書,凝聚了數百人的智慧,記錄下時代的變遷,引領了一個行業的進步  隨著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旗下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工程」)編撰的《電力工程設計手冊》(以下簡稱《手冊》)系列叢書第一批10本手冊出版發行,我國首部全面、系統反映電力工程勘察設計技術的大型工具叢書正式面世。  中國能建董事長汪建平指出,《手冊》正式發布,標誌著幾十年來我國電力工程勘察設計的成功經驗得到全面總結和固化提升。
  • 暴雪紅色預警下,電力北鬥能做啥?
    暴雪紅色預警下,電力北鬥能做啥?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25
  • Bentley YII 之電力元素與中國基建啟示錄
    數字孿生開啟「後BIM」時代——Bentley YII 2019之電力元素與中國基建啟示錄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 呂晴朗 通訊員 李施璇  十月獅城,仍是一派熱烈奔放的盛夏光景;赤道划過的花園城市裡更值得一提的是,在9個中國項目中,共有4個來自能源電力行業,這「半壁江山」彰顯出電力元素閃耀國際舞臺的光彩,它們分別是——  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報送的河南濟源鋼鐵80兆瓦高溫超高壓煤氣發電節能改造項目,獲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推動工業可持續發展「特別榮譽獎」;  中國電建湖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報送的湖南汩羅西220千伏變電站項目三維技術應用,獲通訊和公用事業類光輝大獎
  • 迎峰度夏丨新疆電力強化電網負荷調度管理
    迎峰度夏丨新疆電力強化電網負荷調度管理 來源: 中國電力新聞網      日期:18.08.10新疆電力強化電網負荷調度管理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記者 李易峰 通訊員 周廣科 報導 8月1日以來,新疆多地出現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在居民生活用電負荷的拉動下
  • 中國-東協電力互聯下的寮國電力市場
    中國-東協電力互聯互通作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東協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體現,一直以來都是各方關注的熱點。自2004年南方電網投建的中越跨境電網開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截至2018年,中國已與東協(主要是瀾湄區域)國家累計電量交換達567億千瓦時。
  • 鼎一致遠中標國網河北電力電商化採購
    鼎一致遠中標國網河北電力電商化採購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0-09-17 14:08   鼎一致遠中標國網河北電力電商化採購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記者 慄清振 通訊員 邵彩霞 報導 近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組織開展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2020年電商化採購—競爭性談判。
  • 2019年全年中國發電行業市場分析:累計裝機容量突破20億 電力投資...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中國累計裝機容量增速放緩近年來,我國發電裝機容量不斷提高,並且一直保持著增長趨勢,2012-2019年,我國發電裝機累計容量從2、中國電力投資額連年下降近十年,我國電力行業年投資額呈波動趨勢,且自2017年起,電力投資額連續三年呈負增長。2019年我國電力投資額為7995億元,同比下降1.2%。
  • 反光馬甲「反射」溫暖—中國鋼鐵新聞網
    《中國冶金報》(2021年1月5日 08版八版)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註明來源於《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
  • 中國電力發展的「時間簡史」
    與世界有電歷史幾乎同步,1879年,中國上海公共租界點亮了第一盞電燈,隨後到1882年,英國商人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公用電業公司——上海電氣公司,中國用電時代正式來臨。當時我國電力裝機容量為5712萬千瓦,年發電量為2565.5億千瓦時,年電力消耗量為2535億千瓦時。3. 2018年我國的電力截至2018年底,我國的發電裝機容量達18.99億千瓦,約增長33倍,年均增速達9.2%。年發電量67914.2億千瓦時,約增長26倍。電力消耗量為68449億千瓦時,約增長27倍。
  • 中國的電力什麼時候飽和?
    隨著物聯網、5G等新技術不斷湧現,配電物聯網發展和應用場景已成為電力領域關注的熱點,在10月27日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
  • 中國的電力什麼時候飽和
    現在是做規劃的時候,在電力規劃裡首先要做的是電力需求預測,電力需求預測的好壞,決定了規劃的好壞,但是近年來的電力需求預測有點愈來愈簡單的趨勢,而且某些重要的假設脫離了實際,例如中國的電力什麼時候飽和,就不符合中國電力實際可能的發展規律。
  • 中國電力系統的發展困境
    關於電力系統結構體系的問題實事求是地說,中國電力工業結構體系的定義是指服務於社會主義價值工程的建設而創立的,必然同國家的方針政策密切聯繫,但它的本身不是方針政策,而是在方針政策決定之後組織實施的理論分析判斷,就是為了發揮系統的功能及達到系統的目標,利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建立一套分析範疇體系,進而制訂一套經濟有效的處理步驟或程序,或提出對原有系統改進方案的過程
  • 新疆實現「電力+北鬥」精準服務網全覆蓋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據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科技網際網路部數據處副處長王天軍介紹,「電力+北鬥」精準服務系統主要應用了北鬥系統「定位、授時、短報文」三大功能,提升了新疆電網的運維能力和供電服務水平。  「電力+北鬥」精準服務網主要由綜合服務平臺和地基增強站兩部分構成。綜合服務平臺採用智能化技術整合各類數據,可以實現所有終端實時訪問,是精準服務系統的「大腦」。
  • 西昌電力:電足了,花豔了,帶著鄉村一起致富了
    西昌電力:電足了,花豔了,帶著鄉村一起致富了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