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系統的發展困境

2020-11-28 中國電力網

中國電力系統的發展困境

作者:廖高威 發布時間:2017-01-06   來源:本站編輯

關於電力系統結構體系的問題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電力工業結構體系的定義是指服務於社會主義價值工程的建設而創立的,必然同國家的方針政策密切聯繫,但它的本身不是方針政策,而是在方針政策決定之後組織實施的理論分析判斷,就是為了發揮系統的功能及達到系統的目標,利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建立一套分析範疇體系,進而制訂一套經濟有效的處理步驟或程序,或提出對原有系統改進方案的過程,有目的、有步驟的探索和分析,為決策提供所需的科學依據和信息。

坦率地講,結構體系是指執行服務於一定目的的實踐活動,功能在於改造客觀世界,特點是取得實際成果,且滿足制約因素;一方面是以追求全局結構的優化調整,在整體上著眼構思,在局部中著手實現,圍繞全局出發合理使用局部,以全過程管理關照好各個階段,既立足於目前發展的現實性,又展望未來前景的可能性;既能滿足近期的現實需要,又能適應未來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是按照黨和國家規定的方針政策,利用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圍繞規劃區發展定位分析、經濟走向與政策立場,針對規劃區的薄弱環節以優化結構調整為基本要求,以保障規劃區基礎設施的優化改造為基本原則,以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為根本宗旨。

結構體系的特徵

系統結構體系的特徵,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人」的要素,也指出了一個系統的作用功能是由要素、結構、環境三方面共同決定,當一個系統要素和系統環境既定的情況下,系統結構就是在組織管理方式上的決定因素。

整體性:圍繞在問題導向的整體性認識,既不忽略內部各因素的相互關係,又能顧全外部環境變化所可能帶來的影響,特別是通過信息,及時反映系統的作用狀態,隨時都能了解和掌握新形勢的發展。在已知的情況下,以最有效的策略解決複雜的問題,以期順利地達到系統的各項目標。

關聯性:是指系統組成部分之間以及系統和環境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系統的關聯性決定了系統整體性,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系統分析應為系統決策提供各種分析數據、各種可供選擇方案的利弊分析和可行條件等。決策的正確與否關係到事業的成敗,那麼,系統關聯性的理論分析技術則是構造這些成敗的基石。

動態性:從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來看,系統是作為一個運動著的有機體,其穩定狀態是相對的,運動狀態則是絕對的。系統不僅作為一個功能實體而存在,而且作為一種運動而存在。在縱向貫通與橫向對比,以掌握系統狀態來研究其規律,樹立超前的觀念,減少偏差,掌握主動,使得系統向期望的目標順利發展。

有序性:系統關聯性在空間上所表現出來的結構層次,以及動態性在時間上所表現出來的演化方向,使得系統具有時空縱橫的有序性。系統與分系統之間關係複雜,如縱向的上下關係,橫向的平行關係,以及縱橫交叉的相互關係等,各附屬新系統要為實現系統整體目的而存在,任何分系統的不適應或不健全,都將對系統整體的功能和目標產生不利的影響。

預決性:系統的有序性使得系統自動導向它的終極狀態,系統內各分系統的上下左右之間往往會出現各種矛盾和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能否及時了解管理體制中出現的弊端分析、掌握和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銜接的實際分析,將影響到系統整體功能和目標的達成。系統的任務就是充分利用和發揮系統分析的成果,並把這些成果具體化和結構化。

系統結構的組織關係

電力工業系統的組織關係。

從物理載體的運行機制角度來講,由六大環節組成,包括:

發電環節、輸電環節、變電環節、調度環節、配電環節、用電環節。

從系統運行機制的組織管理主體來分解,包括:

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五大發電企業;

在系統運行格局的分布來看,包括

國家電網公司

東北電網公司:遼寧、吉林、黑龍江

華北電網公司: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內蒙

華東電網公司: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

華中電網公司: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慶

西北電網公司: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電網公司 超高壓輸變電公司

從系統運維建設的劃分來講,包括

五大發電企業(主營業務:發電)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五大發電公司瓜分全國發電廠;

註:各省發電廠主要從屬其中一個集團公司。

電力建設企業 (主營業務:基建)

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公司

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註:十四個工程局)

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

各省火電工程公司

各省輸變電工程公司

電力設計單位 (相關業務:打雜工)

電力科研單位 (主要職責:科研活動)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電聯:行業組織

◆ 在民政部登記註冊的行業組織

◆ 業務主管是國家經貿委和國家電監會

主要業務:

◆ 政策及立法建議,行業規劃及體制改革

◆ 組織制(修)訂行業標準與行規行約

◆ 電力行業職業技能鑑定與培訓

◆ 電力行業資質審查、質量認證

◆ 科技成果評審及應用,信息服務

電力行業的劃分問題

目前,中國電力行業的定義是按照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來劃分,是指根據其使用目的總結為兩大主要用途:

1.電力生產業:指利用熱能、水能、核能及其他能源等產生電能的生產活動,包括火力發電(D4411)、水力發電(D4412)、核力發電(D4413)和其他能源發電(D4419)四個子行業。

2.電力供應業:指利用電網出售給用戶電能的輸送與分配活動,以及供電局的供電活動等,包括即電網(D4421)子行業。

3.熱力生產和供應(D443):指利用煤炭、油、燃氣等能源,通過鍋爐等裝置生產蒸汽和熱水,或外購蒸汽、熱水進行供應銷售、供熱設施的維護和管理的活動。(這裡是個問題)

分析如下:

功能作用:僅是電力調度,對電價調整不利。主要原因是「電力系統的規劃權限」劃分不清,由於內部之間的投資混亂,這樣就導致了市面上的投資者會產生錯覺,無形中是提高了競爭門檻,社會資本的投資者是從規劃角度來看投資重點以及規劃方案來看技術結構。這樣一來,那些社會上有技術優勢(資金不足)只會是埋怨「國家壟斷」;因而導致站在技術優勢的層面來湊熱鬧。無論是從技術效益的角度來分析,還是從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實是不利因素。

關鍵在於:「電力法」

重點包括:國家電監會(SERC) 《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管理辦法》第28號令(工程建設的制約關係)

《供電監管辦法》(電監會27號令)(供電企業)監管機構力不從心(小船航行在大海一般)、

得出結論:

供需矛盾,成本上升(直指投資混亂,破壞環境)

投資結構混亂,(猶如一個人在玩搭積木)

風險特徵:

客觀性與必然性

偶然性與不確定性;

風險原因:

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技術風險;

(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責任風險;信用風險;)

風險性質:

經營風險;信息風險;體制風險;法律風險;

結構調整的突破口:

一是必須劃分清楚「規劃權限」。比如:電力行業結構劃分對象鎖定在「發電系統」,與「三棄問題」無關!

二是必須明確規定「電力行業結構與經濟結構關係」(長官思想要不得)

比如:「電力系統」關係與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生產方式搞不清楚,就導致了上層建築必須思考「制度問題」

時代在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是對於投資關係而言的!正如電力需求側管理,根本上就沒有作用的!

電力系統運行機制,主要是對於物理載體而言的,這一點講清楚。

電力系統體制是對於管理主體而言的,與組織機構沒有直接關係。

「電力體制」與「電力系統體制」的概念不要搞混亂了!

電力體制是對於市場結構而言的!

電力系統體制是對於管理主體而言的!

「制度」是國家形式的總和。

所以說,如果僅是從負荷指標來看數據報表以分析問題,沒用!

再如:關於「電力交易機構的設計問題」:

從負荷分類的角度來講,網架結構的劃分:一種是公用網架,一種專用網架,但是,這兩種網架結構都包含了「城網結構和農網結構」,因此這與行業用電分類關係可以講是不清不楚!如何調整??與電壓等級無關!

「專用網架」又是包含了工業園區、電力大用戶,自備電源用戶以及居民用戶,「居民用戶」又包含有「城鄉結合的用戶」,這與智能電網的投資側重點又是混合的!

同理,如果用宏觀經濟的調控方式來看待」電力經濟「那就大錯特錯了!用微觀經濟的手段也不一定適應。關鍵是「規劃區的發展定位與經濟走向」

「系統分析」(System Analysis)的方式,是不完全適應我國實際國情的!坦率地講,「系統分析」(System Analysis)在本質上是有三種思維方式的演繹:

「政治思維」、「商業思維」、「工程師和設計師思維」

這樣對於投資者的身份來講,誰又是「正統血緣」誰又是「混血兒」?

「什麼供應鏈上下遊?」亂來!

應該要用哲學思維來思考問題!

比如:分析本屆政府的時代主題詞是「改革創新」

可以看出詞組:是改革到創新。

那麼,回顧歷史:

「鄧小平是改革」、「三個代表是創新」

恩格斯指出:「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 43 頁.

因此,要回到鄧小平改革的起點上來,重點是在於農村和工業界啊!

然而我國智能電網的投資側重點是在城市哦!難道這不是很矛盾嗎?

恩格斯說:「幾乎一切機械發明都是由於缺乏勞動力引起的。」(恩格斯,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624)

所以說,「電力系統的規劃權限」必須要明確!

投資方式與生產方式的關係必須要明確!

 

 

報告完畢!

相關焦點

  • 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
    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 杜忠明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電力系統從小規模、分散式供電系統,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
  • 全球與中國電力系統備用電源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從不同應用,電力系統備用電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應用(一)    二、應用(二)    三、應用(三)  ……  第四節 全球與中國電力系統備用電源發展現狀對比    一、2016-2026年全球電力系統備用電源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    二、2016-2026年中國電力系統備用電源生產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
  • 我國電力系統低碳化發展邏輯分析
    「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結構低碳化發展取得靚麗成績。2018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首次低於60%,2019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雙雙突破「兩億千瓦」,水電、核電平穩發展,能源結構低碳化水平不斷提高。但對於電力系統而言,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十三五」時期的低碳化發展成績單?理解電力系統的低碳化水平,至少需要從裝機和發電量兩個方面分析。
  • 電力物聯網是未來電力系統一大發展方向
    物聯網應用於智能電網是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其將有效整合通信基礎設施資源和電力系統基礎設施資源,提高電力系統信息化水平,改善電力系統現有基礎設施利用效率,為電網發、輸、變、配、用電等環節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 潮汐能發電如何突破發展困境?
    潮汐能發電如何突破發展困境?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電力網  發布時間:2019-03-28   潮汐能雖然是備受看好的海洋能源,建設不受國土面積影響,設備也可以發展多樣性功能,但相較於其他再生能源來說,其建設、維護成本居高不下,發電量也無法相媲美,那麼潮汐能要如何突破發展困境呢?
  •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現狀和發展研究
    摘 要:綜述我國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發展的過程,詳細探討了我國繼電保護未來發展趨勢。隨著計算機、網絡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繼電保護必將向綜合自動化技術方向發展。  關鍵詞: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發展趨勢     1 引言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是保證電力系統安全運行
  • ...書記、院長杜忠明: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
    面向未來,為促進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持續開發利用、提升複雜電力系統安全水平、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適應電力系統充分市場化環境,實現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亟待加快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 隨著世界能源轉型步伐加快,「十二五」以來我國新能源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風電、太陽能發電併網裝機從2009年底1800萬千瓦發展到2019年底4.1億千瓦。新能源的大規模集中開發、輸送、消納,以及分布式、分散化本地消納利用成為了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梅生偉:電力系統的偉大成就及發展趨勢 ​
    19世紀後期,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等電力設備及輸配電技術迅速發展,各種小型的區域電網逐漸被聯結起來, 人類社會進入了大電網時代。歷經一個多世紀,電力系統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系統,其規模龐大,結構複雜,技術、資金和人員密集,堪稱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工程成就。
  • 中國電力發展的「時間簡史」
    與世界有電歷史幾乎同步,1879年,中國上海公共租界點亮了第一盞電燈,隨後到1882年,英國商人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公用電業公司——上海電氣公司,中國用電時代正式來臨。改革開放40年,我國電力發展改革開放進行了40年,迅速扭轉「缺電」局面、實現推動我國從電力供應不足到供需形勢總體寬鬆的轉變。
  • 電規總院《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提要
    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7月30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線上發布年度旗艦報告《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全面總結2019年我國能源、電力行業發展狀況,研究行業發展態勢,研判行業發展趨勢,為政府決策、企業經營和社會發展提供重要參考和專業服務。
  • 電規總院《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發布
    圖集 2020年7月30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下稱電規總院)在北京召開線上發布會發布了《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和《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從發展環境、需求分析、電源發展、電網發展、供需形勢、電力技術、電力經濟、電力改革、政策解讀、觀點彙編等多個方面,對2019年我國電力發展狀況進行全面梳理;分析預測了未來3年電力需求水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各類電源、各級電網發展展望;深入解讀了過去一年重點行業政策及電價政策;在全面總結電力體制改革進展與成效基礎上,分析展望了近期改革重點
  • 解讀電力監控系統 由邊界防護向縱深防禦發展
    由邊界防護向縱深防禦發展  ———業內專家解讀《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規定》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陳學婧     電力系統涉及空間廣、響應速度快,高度依賴現代計算機應用程式和控制技術,作為整個電力系統的神經網絡和控制中樞,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中國人類學的學科困境和發展新方向
    然而在這一時期,中國人類學學科發展面臨著「依附式發展」的困境,具體表現在理論依附和學科依附兩個方面。那麼,如何擺脫「依附式發展」的困境,探索中國特色人類學發展的新方向,使之成為研究中國當代社會的一門顯學,已成為當代中國人類學研究者們的時代使命。
  • 第二屆中國電力工程EPC 總承包大會暨一帶一路電力發展論壇
    第二屆中國電力工程EPC 總承包大會暨一帶一路電力發展論壇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2018-07-19 03:52:42
  • 電力低碳發展呼喚「路線圖」
    「作為我國溫室氣體排放佔比最高的行業,電力系統碳減排表現至關重要。但目前,由於沒有真正商業化的最佳控制技術,減排經濟成本依然偏高,電力行業要重視減排路徑的選擇問題。」近日舉行的一場電力減排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直指「低碳電力」發展重點。
  • 中國-東協電力互聯下的寮國電力市場
    中國-東協電力互聯互通作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東協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體現,一直以來都是各方關注的熱點。自2004年南方電網投建的中越跨境電網開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截至2018年,中國已與東協(主要是瀾湄區域)國家累計電量交換達567億千瓦時。
  • 《中國製造2025》電力系統相關裝備大解析
    為了推進中國製造歷史性的轉變,國務院組織編制並於2015年5月8日正式發布了《中國製造2025》,對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作了整體部署。  《中國製造2025》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選擇十大優勢和戰略產業作為突破點,力爭到2025年達到國際領先地位或國際先進水平。
  • Heart航空航天對外展示ES-19的電力推進系統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ainonline網站9月23日報導,Heart航空航天公司周三公布了為ES-19支線客機提供動力的電力推進系統,該公司聲稱該系統將於2026年夏天投入商業服務。新冠疫情給航空運輸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Heart航空航天公司執行長和創始人安德斯·弗斯朗德指出,在歐洲,政府對陷入困境的航空航天公司給予援助的同時都伴隨著相應的要求,即為該行業減少碳排放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
  • 電力系統僵化有了應對之策
    原標題:電力系統僵化有了應對之策   當前,中國以煤電為主的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欠缺、電網調度運行方式較為僵化,已成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的掣肘。
  • ...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建議電力發展需統籌生物多樣性保護
    提高電力規劃整體協調性,優化電源結構和布局,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功能,形成有利於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和調節能力。實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按年度確定電力消費中可再生能源應達到的最低比重指標,要求電力銷售企業和電力用戶共同履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發揮電網優化資源配置平臺作用,促進源網荷儲互動協調,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考核和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