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專家:若美國不帶頭登月,讓中國主導月球也不錯

2020-11-23 騰訊網

美國媒體《太空新聞》2月17日刊登了一位歐洲航天專家的文章,聲稱如果美國不登月,他寧願跟著中國登陸月球。

在此之前《太空新聞》曾經刊登過行星學會聯合創始人兼名譽執行董事路易斯·弗裡德曼(Louis Friedman)的文章,聲稱美國應該奉行「直接針對火星的政策,並避免商業參與。」他建議NASA放棄登陸月球,直接把目標定在登陸火星,並反對商業機構參與。

[美國NASA重返月球的阿特密斯計劃]

本文作者Giulio Prisco是一位科技作家。他是歐洲航天局的前分析師和歐洲航天相關機構的前高級經理。他對弗裡德曼的意見表示完全不同意。以下是他的見解:

將NASA計劃的重點放在遙遠的目標上(在空間,時間和金錢上)只能確保美國的太空政策成為空談而無所作為。我相信火星可以稍等片刻。回到月球並建立可持續的人類基地,在此時此刻是明智之舉。儘管對於火星來說,今天沒有可靠的商業案例,但是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和合理的回報預期的重返並利用月球的商業案例已經開始出現。我建議閱讀保羅·斯普迪斯(Paul Spudis)撰寫的《月亮的價值》,以獲取詳細的論據。

政府應該帶頭,並鼓勵私營企業在適當的時機介入。在網際網路的歷史中可以找到類似的案例,網際網路是由政府資助數十年開發的。最終,全球資訊網的第一個原型發布了(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由一個大型公共實驗室的研究者開發的),一夜之間就形成了堅實的業務案例。然後,商業參與者介入,結果就是今天的互聯世界。

弗裡德曼認為,「太空的商業發展當然不需要把人類送入太空」,因為機器人已經足夠好了。這是錯誤的,因為機器人還不夠好,否則在地球上我們將擁有機器人消防員,而不是人類消防員。此外,太空機器人不會激發公眾對太空的熱情,而太空人會。我將重申這一點,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弗裡德曼補充說,商業企業最有興趣成為政府承包商。這在目前可能是對的,但不支持弗裡德曼偏愛沒有商業參與的太空計劃。相反,這表明政府必須繼續為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提供資金,直到企業介入的時機成熟。

[中國的嫦娥4號著陸器與玉兔2號月球車]

弗裡德曼在此前的《太空新聞》專刊中承認,如果美國不率領新的月球競賽,世界其他地方「可能會在中國找到一個替代的,更可靠的帶頭人」。事實確實如此,如果美國不大力進行月球探索,開發和最終進行殖民計劃,中國將會擁有月球。

弗裡德曼批評了現任美國政府的太空政策,其重點是在2024年下一次載人登月任務之後,可持續返回月球,弗雷德曼提到了前任美國政府的類似的太空政策,這些政策在新選舉後很快就被放棄了。因此,只有兩黨的支持才能導致穩定的太空計劃。不幸的是,今天在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中,兩個政治陣營之間的鴻溝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寬,並且不願意為共同的利益進行談判。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甚至會變得更強,這使得為太空計劃獲得兩黨支持變得困難。

[NASA月球基地的早期想像圖]

但是中國不是西方意義上的「民主國家」,因此中國的太空計劃更加穩定。在月球另一邊首次執行機器人軟著陸之後,中國希望派人類太空人繼續,並最終成為下一個月球勢力。

我不是美國人,以中國為主導的月球(或者用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非常相關的科幻小說的標題,叫做「紅月亮」)的前景對我來說無所謂。如果中國必須帶頭,那就去。但是美國政客和公民應該認識到,「紅月亮」可能對美國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指望「紅月亮」不會給中國帶來重要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優勢以及軍事優勢,真是天真又愚蠢。

月球的殖民化還會帶來其他好處,從長遠來看,這是微妙的,但非常強大。1960年代的阿波羅計劃激發了公眾對太空的熱情,後來的計劃(如機器人飛行任務,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卻沒有出現這種情況。這表明只有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才可以激發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樂觀看法。

在當今的西方,樂觀情緒正在逐漸消失,但在中國卻充滿生機。中國科幻小說大師劉慈欣說:「當今的中國有點像在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美國,那時的科技使未來充滿了驚奇。」這種樂觀的驚奇感激勵了開發當今技術的西方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並將繼續激勵明天技術的發展。

[中國月球基地的概念圖]

在60年代,美國的孩子們想成為太空人(或者至少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全世界的孩子們都把美國視為我們在太空中未來的希望之地。我是歐洲的那些孩子之一。現在我意識到,歐洲只能是由其他參與者領導的月球殖民計劃中的次要參與者。我希望跟隨美國,但如果在「紅月亮」和「沒有月亮」之間做出選擇,我很樂意跟隨中國走向「紅月亮」。

弗裡德曼認可了眾議院科學委員會最近提出的一項NASA授權法案,該法案將NASA在月球的下一步行動放入更大的「月球至火星」計劃的背景中,該計劃將在2028年向月球表面發送第一批載人飛行任務,而不是在2024年,以及將在2033年進行火星載人飛行任務。

我認為將下一次登月任務推遲四年並不重要。我一開始就不認為2024年是可行的,我對2028年和隨後的火星任務感到高興。我的觀點是,必須用人類太空人並與商業夥伴合作,來開始進行月球殖民。如果從月球開始,美國現在不在太空殖民的道路上發揮領導作用,那就是中國將成為我們在太空中未來的希望之地。對美國孩子也一樣。

(作者:微胖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歐洲航天專家:美國如果再不去登月,歐洲寧願緊跟中國登月步伐
    近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經歷了極低溫的考驗再次被順利喚醒,進入被美國人也認為是不可思議的第十五個月晝工作期,再次以高光姿態開始在月球背面展開新的探月工程項目。在中國航天展現積極務實的大背景之下,一位歐洲航天專家還是有話要說了。
  • 美國主導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不是騙局,我們都被地球騙了
    若論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航天工程,當屬美國的阿波羅工程。該工程於1961年5月開始,至1972年12月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阿波羅工程的主要目標,是登月。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天體。
  • ​嫦五探測器將軟著陸月球,印度突然公開航天計劃,最快年底登月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曾報告稱,月球有很多的奧秘和資源等著人類發現,月球兩級正在「生鏽」,月球表現有富含鐵的巖石,但不知道是否存在氧氣和水,若能成功開採定能為人類帶來福音。,印度航天最快有望年底實現探測器登月。
  • 嫦五探測器將軟著陸月球,印度突然公開航天計劃,最快年底登月
    探測器被報告稱通信等系統良好,地面測控正常,接下來分離的著陸器會被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以及後續的自動開採月球土壤等工作任務。 對於航天科學界而言,人類已經有40年沒有開採月球的土壤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曾報告稱,月球有很多的奧秘和資源等著人類發現,月球兩級正在「生鏽」,月球表現有富含鐵的巖石,但不知道是否存在氧氣和水,若能成功開採定能為人類帶來福音。
  • 美國公開登月失敗鐵證!印度航天專家至今嘴硬:80%任務成功
    深空探索工程歷來有著科學與戰略的雙重價值,美國通過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確立了科技霸主地位,同時刺激工業手段革新,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技術紅利與航天文化軟實力時至今日仍然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印度作為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立志要做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他們的目光也早早盯住了月球,並於本世紀初啟動了月船系列探測器項目。
  • 中國登月挖土,美國一反常態還道德綁架,斯諾登:美國登月是假的
    其實這一次NASA不只是酸溜溜地要求我國公開月球採集到的土壤數據,還強調我國是「第三個」將月球土壤帶回地區的國家。隨即話鋒一轉,大家稱讚美國在登月方面為人類做出的卓越貢獻。對於NASA的「把戲」,我國顯然不會上當。事實上,美國NASA在探月項目包括宇宙探索項目上一直捂得嚴嚴實實,從沒有對外公開過重要數據,與他們口中的「人類大義」大相逕庭。
  • 40年首次帶回月球樣本!中國航天引美國登門拜訪,要求分享成果
    嫦娥5號發射成功的消息傳來,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第一時間要求我們中國分享月球樣本的採樣結果。美國這麼要求的依據是什麼?是否存在滿足美國要求的可能?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迅猛,一系列的載人航天計劃、北鬥組網計劃、行星探測計劃不斷開展。
  • 2040年前建成「月球城市」?航天專家:異想天開
    對於這項計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作出了評價:「異想天開。」他說,「別說2040年,2100年也不可能實現。」  過不了技術關,夢想只是空想  載人登月不可能一蹴而就,ispace也確實制定了兩項前期任務。  例如,其計劃在2020年代中期發射一顆探月衛星,以進入月球軌道為任務目標。
  • 從月球軌道旅遊到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人怎麼看?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題:從「月球軌道旅遊」到「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人怎麼看?  中新社記者 張素  近期「月球軌道旅遊」和「載人登月」成為熱議話題,正在北京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代表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委員就此表達了看法。
  • 嫦娥五號取月球土樣本若與美國相差甚遠, 能證明美國登月造假嗎
    11月24日4時30分,在我國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除了中國之外,美國、蘇聯、歐盟以及日本都對月球發射過探測器,但是真正實施過載人登月的只有美國(美國、蘇聯都取回過月球土)。美國為了炫耀載人登月成功,曾經贈送過中國1克月球土。
  • 若嫦娥五號取月球土樣本與美國相差甚遠,能說明美國登月造假嗎?
    11月24日4時30分,在我國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除了中國之外,美國、蘇聯、歐盟以及日本都對月球發射過探測器,但是真正實施過載人登月的只有美國(美國、蘇聯都取回過月球土)。美國為了炫耀載人登月成功,曾經贈送過中國1克月球土。
  • 中國「嫦娥登月」,美國「天眼失明」,航天強國排行榜迎來洗牌?
    據美國媒體報導,就在中國「c」的同一天,美國的「天眼」卻「失明」了。不少美國太空科學家如今寄希望於官方能增加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因為美國在太空領域的實力正被中國超越。許多美科學家為此感到擔憂,所以他們非常希望官方能夠重建「天眼」,並且還希望我們能夠向其分享來自月球的「寶貴資源」。
  • 中國將從月球帶回土壤,美國異常關心:阿波羅登月真的是騙局嗎?
    ,中國首次對月球土壤進行了採樣。中國從月球帶回土壤,美國為何如此緊張?而同一時代,美國贈送給歐洲各國的月壤,則稱得上出手大方。你中國科技那麼差勁,給我們交換不了什麼數據,送你1克月壤都算對得起你了。有網友認為,人家美國自己帶回來的東西,想送誰就送誰,想送多少就送多少。給你是情分,不給是本分。
  • 中國將從月球帶回土壤,美國異常關心:阿波羅登月真的是騙局嗎?
    「嫦娥五號」為什麼令美國害怕?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騰空而起,成功登陸月球,舉國歡呼。這次登月,中國首次對月球土壤進行了採樣。如果說全世界除了中國人之外,還有誰最關心這次登月,那就是美國了。準確的說,他們是關心中國帶回來的2000克月壤。
  • 新一輪登月潮,誰將會是第二個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中國、俄羅斯...
    眾所周知,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在50年前成功登陸了月球,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國家。進入21世紀後,新一輪登月潮又出現了,不但美俄等傳統航天強國有載人登月計劃,我國也不例外,那麼問題來了,我國能成為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嗎?
  • 假如美國暫緩登月,中國登月應不應該搶先?
    根據曾擔任歐巴馬政府時期NASA副局長的加弗的說法,他們認為2024年之前實現不了美國原先口號中的「2024年返回月球」,特別是還要有一位女航天員登月,還有修月球基地。「睡王」黨的說法是「更關注地球」,所以很有可能要暫緩登月。
  • 中俄被排除,德法不參與,美國登月「圈地」能成功嗎?
    不少評論稱,美國另起爐灶為登月制定規則,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其撇開聯合國打造的「小圈子」引來「太空北約」的擔憂,協議中有關「安全區」、太空資源利用的內容則讓外界擔心美國圖謀搶先登月「圈地」——在搞對外擴張上,美國是有傳統的。為何一眾關鍵國家不加入?「為何眾多國家拒絕籤署這一月球探索協議?」
  • 美國在60年前就可以登月,中國為什麼還不具備登陸月球的能力?
    美國的登月是人類航天歷史上的重大成就,當然進行載人登月的工程浩大,參與整個工程巔峰的時候,人數是達到了30萬人,可以想像下,人類的首次登月困難程度是多大。,但是時至今日,全球也只有美國載人上過月球。
  • 美國專家:若中國在月球上設立這項技術,美國將沒有任何手段應對
    中國的嫦娥五號登月,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驕傲的事情,如今科技發展這麼迅速,特別是在航天領域中,中國起步雖然晚,可是在發展的速度這一塊,中國絕對能夠算得上是世界第一的,並且這個速度今後也將一直持續下去。嫦娥五號的登月成功,將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前往月球取樣的國家,在此之前只有美國和蘇聯做到過,可見其意義是多麼的重大,不過我們如今有了這樣的實力,一些美國科學家就開始擔心中國的發展,稱如果中國有心思在月球上設立這項技術,美國將沒有任何手段應對。
  • 外太空爭奪箭在弦上,美國主導撇除俄羅斯,八國籤署協議聯合登月
    美國是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爭霸」的王者,而這個是通過「阿波羅」登月計劃得以實現,在完成「阿波羅」計劃之後,美國就放棄了在月球的探索。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美國是再次把目光瞄準了月球,不僅僅美國積極開展探索月球的各項工作,包括印度也是蠢蠢欲動,在2019年印度就曾經嘗試實現探測器的登月,但是在最後登月的最後一刻意外墜落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