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屬於最先登陸的國家嗎?

2020-11-22 會思考的宇宙塵埃

如果人類登陸火星,那麼火星會向之前地理大發現那樣,屬於最先登陸的國家嗎?當然不是。1967年1月27號,美國、蘇聯和英國聯合籤署了《關於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它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外層空間條約),這個條約被認為是太空憲法,是各國從事航天活動的基本原則,也是和平探索宇宙、平等利用太空的要求。

這個條約產生的背景是當時正值美蘇冷戰,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已經過去了9年,美蘇兩國太空領域展開了軍備競賽,如果不加以控制,那麼在太空中布置核武器將會對合理利用太空造成不利的影響。外層空間條約的產生是大勢所趨。之後,世界各國制定的太空法規也是以這個條約為基礎起草的。《外層空間條約》規定了人類從事航天活動的10項基本原則。(1)共同利益的原則: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應為所有國家謀福利,而無論其經濟或科學發展的程度如何;(2)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則:各國應在平等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自由地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自由進入天體的一切區域;(3)不得據為己原則:不得通過提出主權要求,使用、佔領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把外層空間據為己有;(4)限制軍事化原則:不在繞地球軌道及天體外放置或部署核武器或任何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5)援航天員的原則:在航天員發生意外事故、遇險或緊急降落時,應給予他們一切可能的援助,並將他們迅速安全地交還給發射國;(6)國家責任原則:各國應對其航天活動承擔國際責任,不管這種活動是由政府部門還是由非政府部門進行的;(7)對空間物體的管轄權和控制權原則:射入外空的空間物體登記國對其在外空的物體仍保持管轄權和控制權;(8)外空物體登記原則:凡進行航天活動的國家同意在最大可能和實際可行的範圍內將活動的狀況、地點及結果通知聯合國秘書長;(9)護空間環境原則:航天活動應避免使外空遭受有害的汙染,防止地外物質的引入使地球環境發生不利的變化;(10)國際合作原則:各國從事外空活動應進行合作互助。

《外層空間條約》的出現起到了很多的積極作用條約規定了所有國家只能以和平的目的對宇宙進行開發,對試圖瓜分太空的領地起到了禁止的作用,所以,美國可以將國旗插在月球之上,但是,無法宣布月球歸美國所有。條約禁止避免了在美蘇冷戰時期,雙方將核武器布置到太空軌道上。同時,規定在從事航天活動中,一方面,要避免將地球上的細菌等微生物帶到天空中,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將帶回的太空物質進行檢查,避免地球受到的可能危害。然而,由於條約的10項原則只是一個寬泛的框架,制定時間較早,所以就會有一些風險,比如未來私營火箭公司的小行星採礦行為等,這要求條約進行進一步的修改,以適應出現的新情況。

相關焦點

  • 待來年中國將是第三個登陸火星的國家,第二個火星地面探測的國家
    全世界有能力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或地區有:美國、俄羅斯(蘇聯)、歐洲航天局(22個國家組成)、中國、日本和印度。有能力但不一定就代表一定成功,全世界近50次的火星探測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幾,當然絕大部分不成功率是俄羅斯貢獻的。
  • 日本「希望」登陸火星的衛星,真的只是刷存在感嗎?
    阿聯的「希望」由日本火箭送上了太空日本曾經破滅的「希望」有意思的是,阿聯並不是首個將「希望號」用作火星探測器命名的國家,第一個用這名字的恰恰是日本人。早在1998年7月,日本就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向火星發射軌道探測器的國家,它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被命名為「Nozomi(希望)」。由於火箭推力不足,日本科學家計劃利用月球和地球的引力反覆加速,從而將探測器「彈」向火星。因推進器閥門故障損失燃料,太空飛行器在太空兜兜轉轉了5年半後,最終還是沒能到達火星,「希望」破滅。
  • 三國太空飛行器齊赴火星,誰會最先到達?NASA局長:爭這個沒有意義
    眾所周知,作為火星探測到先驅,美國宇航局早在1976年就將海盜一號登陸器送往火星,此後,NASA的火星任務總共有多達22次,探測器登陸任務也有9次之多,甚至截至目前,火星上還有兩個探測器好奇號火星車和洞察號火星著陸器仍然在工作。
  • 登陸火星:火星載人登陸困難重重!科學家認為火星是人類的希望!
    神秘未知的火星星球我們人類早期於1969年就實現了登陸月球,時隔已過去51年了,載人登陸「火星」至今還是紙上談兵,並且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真正擁有這項科學技術。這項「航天科技」問題逐漸向我們人類的科學家們招手,為什麼登陸「火星」這麼難?
  • 我國將要登陸火星?為何要選擇這個時間發射?會成功嗎?
    我國將要登陸火星?為何要選擇這個時間發射?會成功嗎?在今年的7月份到8月份,我國很有可能會發射火星探測器,消息傳出之後,就迅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假如我國真的能夠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那將會在明年的2月份成功進入火星。
  • 如果火星真的被開發,應該屬於哪個國家的領土呢?
    甚至還有科學家表示,希望嫩在四年之後實現火星載人飛船,登上火星之後開始適應火星的生存空間,然後在建立殖民地。當熱了也有人表示這樣不妥,像火星月球這樣的天體是宇宙的,人類也只不過是有資格探究這些天體。但如果有一天火星上面的資源被開發了,那麼火星的領土主權到底應該屬於誰呢?
  • 人類會在未來五十年內登陸火星嗎?
    在未來的50年裡,我們會登陸火星嗎?在未來的50年裡,我們會登陸火星嗎前三家是政府機構:NASA、CNSA(中國國家航天局)和ESA(歐洲航天局)。指人類在火星建立永久定居點的設想。火星是太陽系內,除地球外,最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所以火星是學術研究的焦點和外星殖民的候選地之一。
  • 火星上竟然也有空氣,探測器已經登陸,那飛機能在火星上飛行嗎?
    作為其中之一的火星竟然有空氣存在,人類的探測器已經登陸火星,那飛機能在火星上飛行嗎?號稱第一大國的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末就已經成功登陸月球,現如今又將「稱霸太空」的目標轉向了火星,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實現登陸火星,但是美國已經率先完成,也已經拿到火星的第一手資料,並且預計在2021年3月「好奇號」會到訪火星,做最新的調查,比美國晚兩個月的中國「天問一號」也會在明年5月份成功實現登陸火星的壯舉。
  • 火星載人登陸的最大困境:為何人類無法從火星返回地球?
    其實按照現有的技術來說,我們前往火星雖然花費巨大,但是在技術上是沒有難度的。可是現在的困難不是去火星,而是返回地球。載人登陸火星後,就再也不能回來了,你還願意去火星嗎?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在航天領域的成就很多,更大推力的火箭,更精密可靠的控制系統,這些我們必須承認。
  • 若火星真的被開發了,它會屬於哪個國家的領土?是先到先得嗎?
    對外星球的探索也令人們逐漸產生了尋求另一個家園的想法,這也令我們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外星球真的被開發了那麼他們應該如何劃分又應該歸屬於地球上哪個國家的領土呢是先到先得嗎?,開發難度更大,但直到目前國家都將開發重點放到了火星上。
  • 「洞察者」火星登陸器,花費10億美金,登陸還需生死7分鐘,值嗎
    洞察者」火星登陸器,花費10億美金,登陸還需生死7分鐘,值嗎人類誕生以來,一直對外太空充滿著想像和憧憬,在古代,曾有位能工巧匠,用很多火藥做成的火箭,載人衝上天去,可想而知,在古代科技不是很達的情況下,這樣做的後果,在今天看來無異於自殺,故事的真假無從知曉
  • 人類如何登陸火星?登陸火星的方法,步驟及意義
    登陸火星的設想為了能夠從火星安全著陸、生活和返回,他們需要知道哪些事情?我們所需要的科學知識和技術,能夠讓人類探索火星得以實現,這些科技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但如何真正實現登陸火星,還需要將這些科技整合,並且結合目前火星探測器得到的數據資料,整合為一套合理的方案,並先在地球模擬實驗。
  • 登陸火星 盛宴啟幕
    尤其是最近幾十年,航天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登陸火星」正成為世界各國爭相實現的深空探測目標。  為了探測火星,早在60年前,人類就開始發起各種火星探測任務。在各種類型的火星探測任務中,登陸火星無疑是其中難度最大的,代表了當今火星探測的最高水準。  按照計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在7月至8月擇機發射,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
  • 2020年去火星看看 中國首次公布登陸火星時間表
    【TechWeb報導】4月25日消息,中國航天日當天,中國首次對外公布登陸火星計劃的時間表,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稱,在「十三五」規劃末年,2020年左右將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 NASA究竟如何選擇火星登陸點的?
    由@字幕組ZiMuZu 聽譯製作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今年舊金山舉辦的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年會上,Meyer闡述了NASA是如何選擇火星登陸點的。他說不論是探測器還是人類登陸火星,我們都需要更多的科研團隊的參與,這太重要了。
  • 中國將於2020年登陸火星,我們離火星移民還有多遠?
    曾幾何時,探索火星似乎還是很尖端的科學技術,甚至屬於"科幻"範疇。但最近幾年,這事兒似乎悄無聲息的即將成為可能了。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嗎陽光,空氣和水,是人類生存的三大基本條件。無論哪一顆星球,只要滿足這三點,就有成為人類下一個家園的潛力。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按照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計劃,人類登陸火星最樂觀也要到2030年以後才能實現,馬特·達蒙的《火星救援》設定的就是這一年前後。各位要不等到《火星救援》上映15周年時,檢驗一下勇敢的人類有沒有真的實現目標?
  • 大象去火星?星際迷航中的基因改造惡魔,登陸火星最佳候選人!
    這只是一部科幻片,然而科學家似乎受到了大片電影中惡棍超人的啟發,他們現在提出了一個前衛但不荒謬的觀點:火星未來會被基因改造的超人類殖民定居。幹細胞技術的應用與否決定著任何試圖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外太空的人類的生死。幹細胞屬於空白細胞,可以被從新編程成身體中的任何其他細胞,從而替換損傷的細胞。
  • 「天問一號」飛行1800萬公裡,中國載人登陸火星計劃又近一步
    ,中國就會正式啟動載人火星登陸計劃,第一批的中國太空人在抵達火星後,會根據此前機器人在火星上的考察和選址,進行複查,確認無誤後,就會在火星上建造屬於中國的第一個火星基地,這個時候,第三步計劃就要開始了。
  • 從地球登陸火星,到底有多難?為什麼美國至今無法載人登陸火星?
    2020年7月23日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這也是我國首次火星自主探測。與此同時美國的「毅力號」和阿聯「」希望號」都將在這個時間段飛往火星,這也是人類首次在同一時間段對火星進行比較密切的探測計劃。自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載人飛船成功登陸月球已經過去了51年,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卻還只停留在發射探測器探測的地步,載人登錄火星的計劃似乎只是紙上談兵。縱觀歷史自1960年蘇聯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已經過去了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