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者」火星登陸器,花費10億美金,登陸還需生死7分鐘,值嗎
人類誕生以來,一直對外太空充滿著想像和憧憬,在古代,曾有位能工巧匠,用很多火藥做成的火箭,載人衝上天去,可想而知,在古代科技不是很達的情況下,這樣做的後果,在今天看來無異於自殺,故事的真假無從知曉,如果是真的,結果一定不好,但這位能工巧匠我們一定要尊重,他為人類的夢想,大膽的去嘗試;
當今,科學技術日益發展,人類已經衝出地球,在地球近地軌道做過科研,也到達過月球採集月球隕石,不只這些,人類還多次發射深空探測器,像旅行者號,最近探日的帕克,還有很多火星探測器,值得的一提的是由美國發射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從2012年著陸至今,一直在火星上工作著,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為人類了解火星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為人類進一步發展太空科技給了很大鼓勵。
火星作為類地行星,而且距離不算太遠,所以人類一直熱衷於火星的研究,人類一共發射了幾十顆火星衛星和探測器,但是成功登陸的卻僅有三分之一,可見登陸火星是非常危險且考驗技術的,而且登陸器的研製會花費巨大的資金,舉全國之力,耗費很長時間,才可以成功;
今年的火星登陸器,也是耗費10億美元,於2018年5份開始發射,據科學計算,將於明天凌晨登陸火星,在登陸火星時,科研團隊稱登陸火星的七分鐘為恐怖7分鐘,生死難測,有些網友為洞察者號祈禱,也有很多網友質疑,傾一國之力,來研發探測器,危險重重,到底值不值,下面由小編來回答這個問題:且不說洞察者號能否成功著陸,從研發到發射,雖耗費巨資,耗費時日,但絕對值,意義重大。
一,通過項目研究,攻堅克難,技術成果可以共享,服務人類
對於探測器的研發,我們一直強調的是資金和時間,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在研發過程中,科研人員需要根據實際場景進行模擬,研究與之匹配的技術,而每一項技術都可以說是全新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完善,這才是立項的核心,比如登陸器在著陸時,與火星大氣產生摩擦,必須研究可以耐高溫的材料作為防護罩,才能保證著探測器的安全,所以科研人員需要試驗各種各樣的材料,摩擦產生高溫不至於燒毀,而科研人員找到耐超高溫材料,不僅僅用於些次項目,可以運用於其它方面,比方說救火隊員的防火服,坦克的隔熱層等,這僅是一個例子,其實還有好多好多,要不然,也不會研究很多年了,通過項目研究,攻堅克難,技術成果共享,造福人類。
二,火星著陸器成功著陸,通過火星上長期研究能夠了解火星的演化過程,最終了解我們自已的地球
這次洞察者號著陸器,攜帶了地震波測量儀,測量儀可以輕鬆的檢測到火星的地震波,根據數據積累,我們就可以了解火星地震的頻率,時常發生地,用中醫的話說是給火星把脈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了解火星內部的構成狀態,同時洞察者號還攜帶了HP3設備,可以測量火星內部的熱量,通過熱量形成的剩餘及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簡單點說,可以為火星測量體溫,對比地球的數據,我們就可以得出,地球,火星形成的年代,以及火星地質上活躍程度等等,了解火星,更能加速了解我們自已
三,提高國家綜合國力以及形象
美國是全球發射火星探測器最多的國家,其國家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各方面都在全球排在第一位,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我們不能把美國的所有成績都歸功能外太空的探索上,但是至少證明科學技術是國家整體實力的保障,如果沒有技術,那國家有再富有,也只是紙空中樓閣,一碰即塌,而中國也在奮力的追趕著美國的步伐,中國有2020年的探月計劃,也有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火星計劃,在外太空的漫長歲月裡,不能少了中國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