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火星須克服「黑色7分鐘」

2020-07-27 廣州日報
登陸火星須克服「黑色7分鐘」

焦維新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

近日,航天專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他詳細介紹了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未來環繞、著陸、巡視火星時的很多技術環節以及其中的難點。焦維新表示,因為火星距離地球太遠,飛行器屆時將無法人為操控,只能按照已設定的程序進行操作,而飛行器著陸時更要經歷「黑色7分鐘」,過往不少飛行器都在這7分鐘裡被損毀;此外巡視火星時,飛行器還要提防火星上的沙塵暴;而提到「移民火星」的說法,焦維新表示:「未來可以去火星旅遊,但沒必要去定居,因為要讓火星適宜人類生存,至少需要改造800年~1000年,而地球上還有1/3的土地是沙漠,改造沙漠顯然要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

挺過「黑色7分鐘」是關鍵

廣州日報:「天問一號」已經成功發射,在前往火星的歷程中,它還要經歷怎樣的挑戰和困難?

焦維新:在飛行期間,「天問一號」不會遭遇什麼困難,它只要根據預定的軌道飛行,假如它的位置與方向和之前的設定有一定差距,地面控制人員做幾次軌道修正就可以了。

「天問一號」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將是切入火星軌道。當探測器到達火星附近時,速度是3km/s,但火星軌道的逃逸速度是1km/s,如果飛行器以這個速度靠近火星,火星的引力場就無法將它「捕獲」,它在火星附近拐個彎就跑太陽系裡去了。這時,它就要調轉180°,利用發動機反方向點火減速,時間約是20~30分鐘,之後它才能被火星引力「捕獲」。這一操作的難點在於,探測器當時和地球相差1億多公裡,而通信的單程時間就要10多分鐘,操作時還在火星的背面,因此人們不能通過地面指令對它進行遙控,只能依靠飛行器原本設定的程序來操作。之前日本的火星探測器在這個階段時沒控制好,探索就以失敗告終。

這一關過後,「天問一號」就將變成火星的衛星了。但一開始,它的軌道離火星還比較遠,不太適合進行科學探測, 這時就可以開動發動機,進行軌道機動,降低探測器的高度,但這種方式會消耗燃料,這對已經長途跋涉的飛行器來說並不可行;另一種方法則是利用火星的大氣阻力,讓探測器逐漸減速,一點點接近到可以進行科學探測的高度。

這一高度達到後,飛行器就要開始尋找合適的著陸點,拋出著陸器。儘管火星大氣層比較稀薄,但著陸器的速度比較快,還是會和火星大氣摩擦生熱,讓著陸器表面像一團火,一般著陸器前面有一個熱屏蔽層用來隔熱,等到速度降下來後,熱屏蔽層就被拋掉,打開降落傘減速。儘管火星空氣稀薄,但因為降落傘比較大,對減速還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當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降落傘也將脫落,這時著陸器的反衝發動機點火,讓速度進一步減低,並懸停在空中一段時間,其間觀察著陸點是否適合著陸,查看是否有大的隕石坑和巖石,如果有,就讓著陸器平行移動,躲開這些障礙物再進行下落。

當著陸器最後與火星地面接觸時,依靠著4條有彈性的「腿」,能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從把著陸器拋射出來到著陸器著陸,時間為7分鐘,這被科學家們稱為「黑色7分鐘」,也將是「天問一號」最驚險的一段旅程。此前歐洲空間局發射的兩個火星探測器,兩個火星車都在這7分鐘的著陸過程中失敗了,因為著陸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從地球傳信號到著陸器要10多分鐘,遠大於7分鐘的著陸時間,因此在地球的工作人員無法操控,只能依靠著陸器自身設定的程序。

等平安落地後,火星車就開始工作了。這時比較大的風險則是遭遇沙塵暴,沙塵暴覆蓋了太陽帆板,會讓帆板效率降低,這時火星車可以通過抖動來幫助把沙子去除,像「勇氣號」火星車等之前都遭遇過沙塵暴的麻煩。

總的來說,「天問一號」能否成功進入火星軌道,能否躲過「黑色7分鐘」,都將是火星探測的關鍵。而要順利完成任務,靠的是儀器設計的可靠性和程序設計的合理性。

如成功將讓人類更進一步

廣州日報:「天問一號」上會帶哪些先進的設備?如何將數據送回地球?

焦維新: 「天問一號」裝載著大約240公斤的太陽能漫遊車,預計將在火星上運行約90天。「天問一號」任務總共有13個科學有效載荷,軌道飛行器上的7臺儀器包括兩臺攝像機、火星軌道地下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學光譜儀、火星磁力儀、火星離子和中性粒子分析儀以及火星高能粒子分析儀;流動站上安裝的六種儀器是多光譜攝像機、地形攝像機、火星探測器地下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檢測器、火星磁場檢測器和火星氣象監測器。這些設備採樣的數據將被存儲下來,定期傳回地球。

廣州日報:如果「天問一號」能順利完成環繞、著陸、巡視的工作,對我國航空航天技術有怎樣的標誌性意義?

焦維新:先不說科學探測結果如何,如果這3步我們都能完成,就是很了不起的成績。目前在國際上,歐洲空間局曾同時發射軌道器和火星車,但兩次都失敗了;美國基本是單獨發射軌道器或單獨發射火星車,而只有我們是同時發射軌道器、著陸器和火星車,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任何國家都沒有做到的成績,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

具體到科學探測方面,儘管人類已經發射過多臺火星車,但每個的著陸地點都不一樣,因此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只要火星車能正常工作,那我們得到的都將是創新性的成果。

廣州日報:為何世界各國如此重視火星探測?

焦維新:首先是人們對探索未知的驅動力。目前太陽系內的天體幾乎都被人類探測過了,這些探測結果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眼界;如果中國能成功探索火星,對人類的進步有著很大的意義。此外,探索地外生命也是人類十分關注的問題。太陽系的幾個類地天體,火星的條件還算比較好,相對來講可能有生命存在。未來我們還可以利用火星的資源來探索更遠的天體。

此外,深空探測也將推進人類技術的發展,探索火星需要火箭技術、控制技術、探測技術、時空通信技術等等,這些都將讓人類技術向前更進一步。

「火星遊」幾百年後可期

廣州日報:目前人類技術能否實現飛行器在火星和地球間的往返?

焦維新:我們國家探測火星的下一步目標就是取樣返回,美國和歐洲空間局也在策劃這件事,但返回需要綜合性的技術。首先火星車要能找到最有科學意義的樣品,取回來放到返回器裡;第二個難點是返回的技術,這是人類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從地球去火星有一個發射窗口,而從火星回地球也有一定的時機,至於怎麼抓住這一時機返回地球,人類還沒有任何經驗,需要不斷地探索。

廣州日報:科幻電影中有一些描述火星移民的故事,你覺得會成為現實嗎?

焦維新:移民火星的問題要從兩方面看,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能性。從必要性看,我們在地球上住得好好的,為什麼要移民去火星呢?要知道火星無論怎麼改造,都不能達到地球那麼舒適,與其去改造火星,我們更應該去改造地球上的沙漠,因為讓沙漠宜居遠比讓火星宜居來得更容易也更便宜。因此移民火星沒有必要性。

而從可能性來講,改造火星也不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我寫過一本書,叫做《探索紅色星球》,其中最後一章叫「火星地球化」,專門談了改造火星大氣層的步驟,從理論上講,改造火星的時間是800年~1000年;還有一個關鍵,就是只有地球有磁場能讓生物免於過強帶電粒子的危害,而火星沒有磁場,無論我們怎麼改造也造不出磁場來。

因此,集中全世界科學的力量來改造火星是不現實的,但未來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可以製造出載人飛行器登陸火星,建立火星基地,等到幾百年以後條件好了,再讓人類去火星上旅遊,這都是有指望的,人類可以在火星上短期居住、進行科學探索,但目的絕不是為了移民。

相關焦點

  • 登陸火星須克服「黑色7分鐘」
    焦維新表示,因為火星距離地球太遠,飛行器屆時將無法人為操控,只能按照已設定的程序進行操作,而飛行器著陸時更要經歷「黑色7分鐘」,過往不少飛行器都在這7分鐘裡被損毀;此外巡視火星時,飛行器還要提防火星上的沙塵暴;而提到「移民火星」的說法,焦維新表示:「未來可以去火星旅遊,但沒必要去定居,因為要讓火星適宜人類生存,至少需要改造800年~1000年,而地球上還有1/3的土地是沙漠,改造沙漠顯然要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
  • 好奇號登陸火星 面臨「恐怖7分鐘」考驗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去年年底發射升空的「好奇」號火星車定於美國東部時間6日登陸火星表面。航天局4日說,「天氣預報」表明,火星車登陸點附近的天氣狀況良好,適宜登陸。  「火星的表現不錯,我們6日將得到好天氣的幫助,」火星車項目科學家阿斯溫 ·瓦薩瓦達在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 中國火星之旅起點最高,徵服火星挑戰黑色七分鐘
    目前地球上登陸火星的探測器成功率僅為一半,我們國家登陸火星的天問一號高度1850毫米,總重量240公斤。設計壽命為92天,在第一次首秀的同時,要靠天問一號自己徵服恐怖七分鐘。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可以說難度巨大,在探測火星中,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有這樣的氣魄!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任務艱巨。
  • 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表面經歷「恐怖7分鐘」
    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表面經歷「恐怖7分鐘」  Connor Feng • 2018-11-27 19:00:04 來源:前瞻網
  • BBC視頻:登陸火星時的「恐怖7分鐘」
    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23日,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成功發射。在火星上著陸被稱為「恐怖的七分鐘」,其原因很多。英國廣播公司(BBC)科學通訊員蘿拉·福斯特(Laura Foster)在本視頻裡解釋了從地球到達火星需要的時間以及為什麼登陸火星如此困難。為什麼到達這顆紅色星球被稱為太空旅行中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呢?
  • 為何火星登陸被稱為恐怖的7分鐘
    截至到國慶佳節,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運行超70天,也迎來了在太空中的第一個中秋節日,從7月23日,天問一號搭載著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正式升空,根據9月20日的數據,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經達到1.6億公裡,在離地球約1990萬千米的地方。
  • 外媒:「洞察」號安全度過「恐怖7分鐘」 成功登陸火星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外媒稱,美國火星探測器「洞察」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14時54分許(北京時間11月27日3時54分許)成功登陸火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控制室內一眾人員顯得格外興奮,更在「洞察」號的推特帳號形容探測器成功「回家」。
  • 「洞察者」火星登陸器,花費10億美金,登陸還需生死7分鐘,值嗎
    洞察者」火星登陸器,花費10億美金,登陸還需生死7分鐘,值嗎人類誕生以來,一直對外太空充滿著想像和憧憬,在古代,曾有位能工巧匠,用很多火藥做成的火箭,載人衝上天去,可想而知,在古代科技不是很達的情況下,這樣做的後果,在今天看來無異於自殺,故事的真假無從知曉
  • 天問1號火星之旅不簡單!7個月才能到達,信號延遲高達10分鐘
    7月23日,承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重任的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已經搭乘長徵5號遙4火箭順利升空了,這也標誌著我國準備多年的火星探測工程已經正式進入到奔向火星的第二階段。不過雖然目前的這個頭開的比較好,但是接下來探測器飛向火星和登陸火星還是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期間要克服的困難還不少。
  • 聚焦 | 火星,我們來啦!一起來看看火星登陸「恐怖7分鐘」要經歷啥?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火星登陸「恐怖7分鐘」要經歷啥?「恐怖7分鐘」即得名於火星著陸之難,在短短7分鐘的時間裡,探測器的時速要從2萬千米降低到0,還要歷經幾大難關:第一關,準備進入大氣層。在這個階段,探測器會最後一次更新著陸參數。
  • 登陸火星是一種什麼體驗?帶你感受登陸火星的「恐怖7分鐘」
    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它的許多特徵都與地球相似。所以,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自從人類開始第一次對火星開展探索任務,至今已經過去幾十年的時間了。在此期間,科學家們向火星的表面發射了不少的太空飛行器,雖然火星離地球很近,但是也並不是每一次任務都會成功。
  • 關於NASA火星車即將登陸火星的7件事
    NASA的火星2020恆星漫遊車僅剩約5,000萬英裡(8000萬公裡)可進行2.93億英裡(4.71億公裡)的旅程,正在接近其新的行星之家。該太空飛行器已開始接近紅色星球,並在43天後(即2021年2月18日)以約12,100 mph(19,500 kph)的速度在火星大氣層中燃燒,大約7分鐘後輕輕降落在火星表面。
  • 提前劇透洞察號恐怖7分鐘精確到秒的登陸火星過程!
    美國時間11月26日,「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將穿越火星大氣層,它將在比煮熟一個雞蛋還短的時間內,將著陸器輕輕地放在火星表面。洞察號的進入、下降和著陸已經被預先設定好了一系列程序,飛船將按照預定程序自動實現這一目標,這將是一個偉大的裡程碑!
  • 動科普 | 火星登陸「恐怖7分鐘」要經歷啥?
    從60年前,人類開啟火星探險之旅以來,40多個火星探測器被送往火星。然而,成功進入火星大氣層的只有15個,真正成功著陸火星並順利開展工作的則只有8個(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探路者號&旅居者號,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好奇號、洞察號),火星也因此被稱為探測器墳場。探測器進火星軌道有多難?
  • 動科普|火星登陸「恐怖7分鐘」要經歷啥?
    從60年前,人類開啟火星探險之旅以來,40多個火星探測器被送往火星。然而,成功進入火星大氣層的只有15個,真正成功著陸火星並順利開展工作的則只有8個(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探路者號&旅居者號,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好奇號、洞察號),火星也因此被稱為探測器墳場。
  • 「洞察」號探測器即將著陸火星 面臨恐怖7分鐘
    但對於「洞察」號而言,著陸階段將經歷「恐怖7分鐘」,而此前人類太空飛行器登陸火星的成功率不足50%。 「洞察」號是繼2012年「好奇」號登陸火星後,首個抵達火星的探測器。「洞察」號於今年5月5日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開始了超過6個月的太空旅程。
  • 動科普|火星登陸「恐怖7分鐘」要經歷啥?
    從60年前,人類開啟火星探險之旅以來,40多個火星探測器被送往火星。然而,成功進入火星大氣層的只有15個,真正成功著陸火星並順利開展工作的則只有8個(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探路者號&旅居者號,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好奇號、洞察號),火星也因此被稱為探測器墳場。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火星可能是未來人類延續文明的目的地,登陸火星有四個難點
    月亮距地球為38.5萬公裡,月球探測器的發射窗口每個月都會出現,隨時都可以飛上月球去,但登陸火星就不一樣了登陸火星有四個難點,現在的地球人還不能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發射探測器到火星上去,它需要一個最佳時間段,因為火星和地球都是環繞著太陽公轉
  • 中國人什麼時候能登陸火星?
    「在這個(火星近地)時間點上發射火星探測器,對運載火箭來說是最省能量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宇航部副部長馬志濱此前透露,考慮到火星探測器的質量,下一次,中國將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來完成發射任務。下一次,就是2020年,而且中國要一步到位。茫茫宇宙中,探測器在與火箭分離後,要經過約7個月巡航飛行才被火星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