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去火星?星際迷航中的基因改造惡魔,登陸火星最佳候選人!

2021-01-20 茶馬星球視野

電影《星際旅行》中有一位反派角色,他被稱為可汗,是一位基因改造後的擁有超能力的人種,他們有著比一般人種更強健的身體和更高的智商,當然也有更大的野心。

可汗當時在地球上佔有1/4的領土,是位超級暴君。後來由於非基因改造人種的反抗引起了世界大戰,基因改造人統治被推翻,可汗被流放到外太空的一顆荒蕪星球上避難,創建文明。

這只是一部科幻片,然而科學家似乎受到了大片電影中惡棍超人的啟發,他們現在提出了一個前衛但不荒謬的觀點:火星未來會被基因改造的超人類殖民定居。

幹細胞技術的應用與否決定著任何試圖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外太空的人類的生死。幹細胞屬於空白細胞,可以被從新編程成身體中的任何其他細胞,從而替換損傷的細胞。

所以未來第一個登陸火星的人類也許會是從一個現在越來越多人願意加入的群體中選拔出來。這個群體的的人群,他們的父母在出生時就把他們的幹細胞保存起來。

英國知名電視主持人娜塔莉·皮克漢和舞蹈家達爾西·布塞爾,已經花費不菲保存了他們的嬰兒出生時的臍帶樣本。幹細胞也存在於骨髓和身體組織中,但從臍帶中保存的方法風險較低。

火星先驅者必須為特別危險的火星之旅做好準備,因為基因研究表明,外太空的強輻射和微重力環境可能會讓他們會暴露於癌症和其他疾病威脅之下。

英國領先的幹細胞儲存和診斷公司StemProtect的發言人馬克·霍爾說:「我們可以選擇進行基因工程改造的人類執行這項任務。只有先進的醫療技術才可能讓人類在星際空間面臨的危險減少。

泰晤士報曾經報導,大象是最理想的火星旅行者,因為它們很大程度上可以免於輻射的影響。有人覺得這說法很可笑,事實上科學家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讓人類如同可汗或者大象一樣,進入太空前「免疫」,避免輻射和微重力環境影響。

火星的三年往返將會影響人體的幹細胞水平,導致免疫力的降低。 所以幹細胞對於人類太空探索非常重要。

一項研究表明,經歷過外太空環境的幹細胞,在地球上進一步培養,具有更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可以產生任何其他細胞類型,例如更容易變成專門的心肌細胞。幹細胞具有意義重大的潛在無限制範圍治療疾病的能力。

目前世界各地已經採用幹細胞來治療一些棘手的疾病,我們也非常期待這項技術可以讓人類更強大,實現人類的星際旅行之夢想。美國曾經表示要在2030年代把人類送上火星,有生之年,我們真的能夠看到人類登陸火星嗎?

讀者君,你認為可能嗎?

相關焦點

  • NASA在火星上發現「星際迷航」的標誌,星際聯邦艦隊降落火星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軌道探測器發現了一處特殊的地表形狀,形似著名科幻影視《星際迷航》的標誌。看起來星際聯邦艦隊將自己的標誌刻在了我們隔壁的行星上:火星軌道探測器(MRO)拍攝的新照片顯示火星的表面有一處形似《星際迷航》的標誌的沙丘。
  • 星際艦隊登陸火星了?NASA在火星地表發現疑似艦隊標誌特徵
    星際艦隊登陸火星了?昨天,負責美國宇航局(NASA)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的亞利桑那大學MRO HiRise相機團隊,發布了一張從火星軌道拍攝的照片,一個巨大的星際艦隊標誌赫然出現在火星地表。星際艦隊是電影《星際迷航》中星際聯邦的主力部隊,被稱為維和艦隊和人道艦隊。
  • 火星上發現「星際迷航」標誌!科學家稱:科幻變現實!
    相信科幻電影愛好者一定看過《星際迷航》這部科幻巨作,它是人類未來探索外星球,地外世界的標榜,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令人震撼的科幻元素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的未來!當然,今天的主角不是《星際迷航》,不過也和它相關。
  • 人類如何登陸火星?登陸火星的方法,步驟及意義
    前往火星不像星際迷航,並不是所謂「到一個無人去過的地方」,而是真正讓行星科學家做探索先驅,作為探尋未來的團體,在這個星球上尋找可供我們使用的資源。我們所需要的科學知識和技術,能夠讓人類探索火星得以實現,這些科技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但如何真正實現登陸火星,還需要將這些科技整合,並且結合目前火星探測器得到的數據資料,整合為一套合理的方案,並先在地球模擬實驗。
  • 火星上的「星際迷航」:NASA在火星沙丘中發現「星際艦隊標誌」
    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俯視著」紅色星球,經常會捕捉到各種各樣的奇幻陣型,例如類似「布偶Beaker」地表結構及「吃豆人」隕坑等。周三,亞利桑那大學的MRO HiRise相機團隊發布了一張火星沙丘的新圖像,發現其神似經典星際艦隊的標誌。
  • NASA飛船又有新發現:火星地面出現《星際迷航》標誌
    【ALENG 自媒體】6月14日自媒體專稿,作為太陽系中最類似於地球的一顆行星,火星總是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人類的目光,特別是自從人類探測器登陸火星地面以來,這個充滿神秘魅力的星球向人類展示了此前從未被近距離觀察到的奇特東西。
  • NASA在火星拍到一張照片,和星際迷航中星際艦隊的標誌超相似
    另外一部和《星球大戰》齊名的就是《星際迷航》了,近半個世紀的創作,《星際迷航》系列現在一共有6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3部電影。廣大中國觀眾最熟悉的肯定是電影系列。在《星際迷航》這橫跨40餘年的電影世界中,人類和若干外星種族發生了很多愛與恨、戰爭與和平的糾葛,故事的結局總是人類和外星種族一起建立星際聯邦,成立星際艦隊,星際艦隊的艦長們帶領著所有的星際聯邦成員一起探索更廣闊的宇宙,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天馬行空的未來世界。相信大家都記得電影中星際艦隊的標誌,像一個反過來的麥拿輪的車標。
  • NASA 公布火星沙丘照片:酷似《星際迷航》中星際艦隊 Logo
    IT之家6月15日消息 據外媒BGR報導,日前NASA公布了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所拍攝的一組火星沙丘照片,從照片中我們看到,這一沙丘非常像《星際迷航》系列影片中星際艦隊的Logo。針對這一神奇的沙丘,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人員稱,「很久以前,有一些新月形沙丘在這個區域出現,隨後有一座火山噴發。
  • 200年後火星會成為第二地球?科學家制定火星改造計劃
    科學家如何通過200年的時間將火星改造為第二地球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計劃,首先,要改造火星,先要從改造大氣開始。所以,要改造火星就要先改造大氣。此時,在地球上惡名昭彰的溫室氣體就有了用武之地,科學家的第一步計劃就是在火星上建立溫室氣體工廠,向火星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當然,這是杯水車薪的,如果只是這樣做,火星的改造恐怕幾千年都無法完工。探索發現,火星的兩極不是有大量乾冰嗎?
  • 如果可以的話,你會去火星居住嗎?「讓我們一起來改造火星吧」
    此外,金星的大氣層中有幾公裡後由硫酸液體所組成的雲層,還時不時來場強酸性的雨,這可比pm2.5厲害到海裡去了。金星還有1600多個火山正在劇烈的活動,我們在科幻電影中所看到的煉獄也就是這個樣子了。誰會願意去煉獄生活呢?因此想要在太陽系內尋找另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家園,火星幾乎成了唯一可行的選擇。
  • 每晚講書給你聽《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也不會願意一直在火星祁寒的氣候中去生活。所以人類很自然的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改造火星氣候條件上將火星大氣改造的適宜人類可以呼吸,並且將火星地表溫度升高。那這就是今天為您分享的第三個重點內容。怎樣才能夠讓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呢?
  • 人類將移居火星,在改造火星計劃中,它們被定為火星首批「居民」
    最終人類將目光聚焦在了火星上面,一個與地球有著許多相似點的外星球。試想人類是如何改造火星的?就在不久前,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將載著無數國人的夢想,去探索遙遠的火星。被人類改造過的火星,有了厚厚的大氣候,在一段時間後,很可能就會下一場大雨,這樣火星上便有了寶貴的水資源。
  • 歐陽自遠:中國登陸火星後會如何改造它?
    文章來源:中國科普博覽微信公眾號  兩會期間,衛星專家葉培建委員透露,中國準備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次年登陸火星。人類登陸火星後,會如何將其改造成「藍色行星」呢?下面,來看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帶來的解讀。
  • 我希望死後葬在火星,馬斯克表態,2026年首批人類登陸火星
    馬斯克在接受媒體訪談中被問及是否願意被埋葬在火星上,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問題了,他繼續重申,「只要有可能」,他非常希望死後埋葬在火星上。 許多評論家認為移民火星的計劃應該受到強烈譴責,他們認為「技術烏託邦」是「淫穢的」,認為人類「不應該像蝗蟲」,在用盡地球的資源後離開,去開採另一個星球。
  • 馬斯克要移民火星,為什麼不改造地球沙漠?
    有人問了個好問題,說馬斯克整天喊著移民火星,為什麼他不去移居在地球的沙漠裡呢?沙漠和火星的環境也差不多,生存條件比火星還好。 馬斯克如果改造沙漠,把沙漠變成宜居地區,比移民火星成本低多了,也更好實現! 好吧,終於有華生發現盲點了。
  • 埃隆馬斯克為什麼執著要送人去火星?
    馬斯克在一月份發推文說,他的星際飛船運輸系統到火星的目標是平均每天發射3架SpaceX的可重複使用的星際飛船火箭,平均每次飛行載有100噸有效載荷。每年大約有1,000個航班,每個航班載運100噸以上的貨物。
  • 美國開始火星登陸模擬訓練 計劃十年後登陸火星
    【環球軍事報導】美國太空網8日報導稱,從7日起,7名航天員將在美國猶他州漢克斯維爾鎮附近的火星沙漠研究站進行為期2周的模擬登陸火星演練。這一經歷將幫助他們在大約十年後發起對火星的真正遠徵。報導稱,這些航天員是「火星一號」項目的候選人,該項目旨在於2024年將4名航天員送往火星,作為開發人類永久性居住地的先驅。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什麼?
    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地球的環境也在不斷惡化,而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離不開資源的快速消耗,地球不管是環境還是資源都無法支持人類未來的發展,因此為了人類文明的未來,我們必須要走出去,到太空中尋找機會。太陽系內完全符合人類移民的星球除了地球沒有第二個,但未來有可能進行改造的星球卻有一個,那就是火星。火星和地球一樣也是類地行星,和地球也有不少相似之處,而且它的環境沒有金星那麼惡劣,還是有希望改造成一個宜居行星的。
  • 為什麼2025年是登陸火星的最佳年份?
    這就是為什麼人類的火星登陸任務要麼時間很短(10天左右),要麼時間很長(兩年左右)。如果你在火星上生活了四五個月之後,因為感到無聊或者食物耗盡等等原因就想要回到地球,那就是你想多了。如果在火星逗留過久,那就不得不等到下一次「對立點」的到來。「是相關技術還不夠成熟?」
  • 人類登陸火星以後,能否把他變成第二家園?星球改造計劃或能實現
    假如人類登陸火星以後,或許可以利用以下計劃,讓火星變成第二個家園.第一項計劃是火星基地建設計劃;首先我們先看下從宇宙空間探測器傳來的信息,火星是人類企近為止發現的最類似地球的近地行星!按照克卜勒設計的軌道,我們將人造衛星在地球與火星最近交匯處,將宇宙飛船送進火星,在火星表面建設一個模擬地球的具有實驗研究探測性質的基地利用火星資源建立能量供應站!用於滿足生產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