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螺旋上溝的特徵在其信息表達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2021-01-18 夢想餐廳主廚東尼唐

Z-DNA有什麼生物學意義呢?應當指出Z-DNA的形成通常在熱力學上是不利的。因為Z-DNA中帶負電荷的磷酸根距離太近了,這會產生靜電排斥。但是,DNA鏈的局部不穩定區的存在就成為潛在的解鏈位點。DNA解螺旋卻是DNA複製和轉錄等過程中必要的環節,因此認為這一結構與基因調節有關。比如SV40增強子區中就有此結構,又如鼠類微小病毒DNS複製區起始點附近有GC交替排列序列。此外,DNA螺旋上溝的特徵在其信息表達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調控蛋白都是通過其分子上特定的胺基酸側鏈與DNA雙螺旋溝中的鹼基對一側的氫原子供體或受體相互作用,形成氫鍵從而識別DNA上的遺傳信息的。大溝所帶的遺傳信息比小溝多。溝的寬窄和深淺也直接影響到調控蛋白質對DNA信息的識別。ZDNA中大溝消失,小溝狹而深,使調控蛋白識別方式也發生變化。這些都暗示ZDNA的存在不僅僅是由於DNA中出現嘌呤一啶嘧交替排列之結果,也一定是在漫漫的進化長河中對DNA序列與結構不斷調整與篩選的結果,有其內在而深刻的含意,只是人們還未充分認識而已。

DNA構象的可變性,或者說DNA二級結構的多態性的發現拓寬了人們的視野。原來,生物體中最為穩定的遺傳物質也可以採用不同的姿態來實現其豐富多採的生物學功能。

多年來,DNA結構的研究手段主要是X射線衍射技術,其結果是通過間接觀測多個DNA分子有關結構參數的平均值而獲得的。同時,這項技術的樣品分析條件使被測DNA分子與天然狀態相差甚遠。因此,在反映DNA結構真實性方面這種方法存在著缺陷。1989年,應用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mmelingmicroscopy,STM)研究DNA結構克服了上述技術的缺陷。這種先進的顯微技術,不僅可將被測物放大500萬倍,且能直接觀測接近天然條件下單個DNA分子的結構細節。STM技術的應用是DNA結構研究中的重要進展,可望在探索DNA結構的某些未知點上展示巨大潛力。

相關焦點

  • 發光探針在人體活細胞中發現罕見的四螺旋DNA
    編輯/文龍科學家通過一種新型探針在人體活細胞內看到了與分子相互作用的四鏈DNA,並揭示了其在細胞過程中的作用。眾所周知,人體內的DNA通常是兩條纏繞在一起的鏈組成的經典雙螺旋結構。儘管DNA可以在試管中形成各種奇特的形狀,但在實際的活細胞中卻很少見。但是,最近在人類細胞中發現了自然形成的四鏈DNA,也稱為G-四聯體。
  • Science:DNA複製中起關鍵作用的聚合酶被發現
    此後不久, Kornberg和其同事發現了第一個能夠複製DNA的酶, 複製DNA是在細胞分裂中產生DNA的過程雙螺旋中的一條鏈首先由專門的前導鏈DNA聚合酶進行複製,然後由不同的DNA聚合酶進行後滯鏈的複製.
  • DNA的結構與組成
    右手螺旋DNA,基本所有天然狀態下的DNA都是B-DNA。在DNA的雙螺旋結構中,由於連接脫氧核糖和鹼基的共價鍵佔據的空間並不對稱,所以磷酸-戊糖骨架的雙螺旋排列並不是等距的,而是會在雙螺旋中產生大小溝(Major groove & Minor groove)。在大溝中,鹼基對上的N原子和O原子會被暴露出來,從而可以與蛋白質的R基團側鏈形成氫鍵。
  • Nature:揭示蛋白支架在修復DNA斷裂中起關鍵作用
    2019年1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某些類型的蛋白如何讓受損的DNA保持穩定,從而保持DNA的功能和完整性。這一新發現也解釋了某些蛋白存在先天或後天缺陷的人為何無法讓他們的DNA保持穩定並患上諸如癌症之類的疾病。
  • 雙螺旋升級了:人體首次發現四螺旋DNA
    眾所周知,DNA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大分子,其結構為雙螺旋。但是這一結構有時會加倍。如今,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人體細胞中發現了四螺旋DNA結構。此前研究人員曾在一些癌細胞和實驗室的化學實驗中發現四螺旋DNA,這是第一次在健康的人類活體細胞中發現這種結構,而且它是由正常細胞過程產生的穩定結構。「毫無疑問,我們已經證明了四股DNA可以在活細胞中形成。這迫使我們重新思考DNA的生物學特徵。」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Marco Di Antonio說。
  • 七年後又獲進展,英國科學家首次在人體活細胞中觀察到四螺旋DNA形成
    2013年,在DNA雙螺旋結構發表60周年之際,劍橋大學化學系教授Shankar Balasubramanian帶領的團隊首次宣布在人體基因組中發現四螺旋DNA結構,這些結構主要存在於DNA中富含鳥嘌呤(G)的部分,並將其稱為「G-四聯體」(G4s),但當時還不清楚G-四聯體在基因組中的具體位置和功能,只是猜測它可能與某些癌症基因存在關聯。
  • 科學大發現 DNA不只雙螺旋
    DNA雙螺旋結構是初中生都知道的生物知識,但科學界這次發現了全新的結構,並發表在《自然化學》雜誌上。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證實了我們的遺傳密碼是以更複雜的對稱性製造的,這些分子變體的形式影響我們的生物學功能。「大多數人想到DNA時,首先想到的是雙螺旋,這項新研究提醒我們,存在完全不同的DNA結構,對我們的細胞很重要。」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主要還是基因晶片市場比較小,但dna晶片的研究比較多,工業化也有一段時間了。比如這次的迪昂巴沙(dnare巴沙、drabahacheberzo)通過測序與dna序列做了對比,可以用來分析該序列的突變和基因轉移。但是,在一篇新聞中還提到了基因晶片測試smallmrna的一個實驗,特斯拉高級經理通過測序後得到了smallmrna樣本轉換效率不高,而dna通過試劑測出的產物轉化率要高一些。
  • 雙螺旋DNA進一步扭曲而成的超螺旋稱為DNA的三級結構
    Z構象是唯一存在的左手雙螺旋構象。DNA鏈上的四種鹼基也非均勻分布,因而產生了一些特異的序列。迴文序列是許多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和調控蛋白的識別位點;富含A/T序列則是許多分子遺傳學過程所不可缺少的;嘌呤和嘧啶的排列順序對雙螺旋的穩定性也有重大影響。DNA在熱或其他變性劑的作用下,雙螺旋結構遭到破壞,雙鏈發生分離,即變性。
  • 科學家建立一種新型的元DNA結構,開闢光電子以及合成生物學
    眾所周知,沃森-克裡克鹼基配對的可預見性以及dna的結構特徵,使得dna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構件,來設計複雜的納米結構和設備。「DNA技術的一個裡程碑當然是dna摺紙的發明,其中一個長單鏈dna(Ssdna)在數百條短dna短纖鏈的幫助下被摺疊成指定的形狀,」嚴解釋道。
  • Nature:衛星DNA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DNA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沒有被用來製造蛋白,因而被稱為「垃圾DNA」,這是因為它們的功能長期以來一直不清楚。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在蚊子體內發現的重複出現數十次的某種類型垃圾DNA(稱為衛星DNA)在蚊子胚胎的早期發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信陽市生活飲用水螺旋鋼管多少錢起什麼作用
    信陽市生活飲用水螺旋鋼管多少錢起什麼作用 ,「ft4g5p2v」 阻隔反射層:保證有機泡沫材料不進入無機硬質耐高溫層反射耐高溫層*分熱。採用環氧煤瀝青防腐鋼管的優點是具有煤瀝青良好的耐水性、優異的防鏽性和抗細菌侵蝕性,還具有環氧樹脂漆膜堅韌、附著力好、機械強度高的特點。比如現在很多鋼鐵企業都要倒閉。
  • 傳統理論受到新研究挑戰,DNA雙螺旋的氫鍵作用力理論被質疑
    近期,瑞典查爾莫斯工業大學研究人員對DNA的一項研究表明,傳統DNA雙螺旋結構依靠氫鍵作用力結合的理論可能是錯誤的。他們認為,在親水性環境中,是DNA雙螺旋結構中的疏水基迫使DNA雙鏈結合到一起。在疏水環境中,DNA雙鏈會自動打開傳統理論受到新研究的挑戰DNA是由兩條主鏈相互盤旋形成的雙螺旋結構,每條主鏈的螺旋內側都存在氮鹼基。
  • DNA結構不止雙螺旋一種,你可能上了個「假學」
    每次撰寫有關DNA的文章時,總會有莫名的喜感,愉悅之情源於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過程,不亞於一場「清宮大戲」。眾所周知,揭示DNA雙螺旋結構的是沃森和克裡克兩人,沃森和克裡克也因此獲得1962年諾貝爾獎,而事實是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要再加上富蘭克林、威爾金斯和葛斯林三人。
  • DNA包裝過程關鍵結構解析
    真核生物中,包含遺傳信息的DNA會在組蛋白的幫助下層層摺疊,最終成為染色體,但染色質的裝配過程中,仍有不少細節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闡述。    在研究者「看」到的染色質結構中,DNA上每兩個相鄰的核小體通過中間連接的DNA「相對而望」,順著左手螺旋的方向讓DNA絲沿「Z」型路線往上堆疊,形成直徑30nm的染色質絲——相鄰核小體間並沒有H1組蛋白的相互作用,但H1組蛋白在整個結構的堆疊模式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 15年前「DNA之父」逝世 雙螺旋結構揭開了生命科學的新篇章
    兩人的合作非常緊密,小他12歲的沃森之後在悼言中稱:「我將永遠緬懷弗朗西斯,記住他高人一籌、專注於一點的智慧,記住他對我的友善和對我樹立信心的幫助。」克裡克與沃森揭開DNA雙螺旋結構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 胃癌細胞增殖與相關基因的表達
    ras基因參與對細胞增殖的調控,p21蛋白在腸化、不典型增生的胃黏膜上皮中均有陽性表達,提示ras基因的激活與細胞增長、增殖有關,特別是h-ras基因與胃癌關係較為密切,其所編碼的蛋白質rasp21具有調節細胞生長和生化的功能,它的異常表達對細胞惡變和胃癌的惡性表型起著重要的作用。
  • 某複合物在心肌細胞表觀遺傳控制中起關鍵作用
    先鋒轉錄因子在編程表觀基因組中起關鍵作用,並在連續細胞譜系規範和分化步驟中促進其他調節因子的募集。染色質開放有助於隨後招募額外的轉錄因子和其他調節蛋白,這些蛋白協同工作,在譜系說明和心臟發生過程中的一系列步驟中誘導細胞類型特異性基因表達程序,多個轉錄因子相互配合,並整合在調控網絡中,這些網絡嚴格控制著確保心臟正常發育的轉錄程序。Isl 1是一種LIM-同源結構域轉錄因子,在分化和整合到心臟管之前,在SHF祖細胞中瞬時表達。
  • 病毒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那新冠病毒呢?
    病毒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那新冠病毒呢?目前,全世界都在努力地控制不斷擴散的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病毒在哺乳動物的繁殖和生存能力的進化過程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 問:社交媒體環境下「沉默的螺旋」消失了嗎?
    其結果是: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從而形成強勢意見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恰似一個上大下小的螺旋發展過程。五個假設:1)社會使背離社會的個人產生孤獨感 ;2)個人經常恐懼孤獨;3)對孤獨的恐懼感使得個人不斷地估計社會接受的觀點是什麼;4)估計的結果影響了個人在公開場合的行為, 特別是公開表達觀點呢還是隱藏起自己的觀點;5)這個假定與上述四個假定均有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