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瑞典查爾莫斯工業大學研究人員對DNA的一項研究表明,傳統DNA雙螺旋結構依靠氫鍵作用力結合的理論可能是錯誤的。他們認為,在親水性環境中,是DNA雙螺旋結構中的疏水基迫使DNA雙鏈結合到一起。
傳統理論受到新研究的挑戰
DNA是由兩條主鏈相互盤旋形成的雙螺旋結構,每條主鏈的螺旋內側都存在氮鹼基。傳統理論認為,同一平面的氮鹼基在兩條主鏈間形成鹼基對,鹼基對之間以氫鍵維繫,正是這種氫鍵作用力將兩條主鏈結合在一起形成雙螺旋結構。
但是,近期瑞典查爾莫斯工業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DNA雙螺旋結構可能與其所處的環境有關。當DNA處於親水性環境時,由於DNA分子的氮鹼基具有疏水性,根據疏水性原理,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與水的接觸,疏水單元會聚在一起。研究人員認為,這才是DNA雙螺旋結構形成的真正原因。
為驗證這一最新理論,研究人員觀察了DNA在疏水性溶液聚乙二醇中的行為。他們逐步將DNA周圍環境從親水性變為疏水性,當溶液達到親水性和疏水性臨界時,DNA分子的特徵雙螺旋結構開始散開,這從側面印證,正是疏水基將DNA雙螺旋結合在一起。
新發現將有助於理解DNA與所處環境之間的關係
大部分時間,DNA都處於水溶液中,形成雙螺旋結構,以保護我們的遺傳信息不被破壞。但當細胞想要對DNA進行處理(例如讀取、複製或修復)時,就會將DNA暴露於疏水環境中。例如,當修復受損的DNA時,催化蛋白會產生疏水環境,受損的區域經受疏水環境的影響而散開,以進行修復工作。
了解DNA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可能為我們提供很多新的見解。例如如何抵抗耐藥性細菌,甚至治癒癌症。細菌使用一種稱為RecA的蛋白質來修復其DNA,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或許可以通過改變細菌所處的環境來組織DNA雙鏈的散開,或使其RecA的蛋白質失去活性的辦法來殺死細菌。
研究結果或有助於治癒癌症
要了解癌症,我們必須了解DNA修復機理。而要了解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了解DNA本身。一直以來,我們認為是氫鍵將DNA雙鏈結合在一起,現在研究表明,是疏水基在起作用,這對有助於我們研究DNA在疏水環境中的修複方式。一旦我們真正了解DNA及其在不同環境中的作用機理,將對治癒癌症產生具有指導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