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的多核苷酸鏈在次級鍵的基礎上,還可形成更為複雜的二級及三級的高級結構。
1.二級結構1953年Watson 及Crick在化學分析及X光衍射法觀察DNA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double helix model)此結構是在核酸一級結構基礎上形成的更為複雜的高級結構,即DNA的二級結構,DNA的二級結構即雙螺旋結構,其內容可歸納為:
(1)DNA分子為二條多核苷酸鏈以一共同軸為中心,盤繞成右手雙螺旋結構。螺旋直徑2nm。螺旋盤繞形成鏈間的兩種溝,即寬的大溝與狹窄的小溝。
(2)二條多核苷酸鏈的走向相反,通常取左側鏈從上到下為5』→3』端,右則鏈從下向上為5』→3』端,這樣二條鏈構成反平行排列的雙螺旋。
(3)二條多核苷酸鏈借氫鍵而連繫在一起。氫鍵乃一鏈鹼基上-NH2的氫與另一鏈上鹼基的氧或氮形成。鹼基有二個氫鍵,G與C之間有三個氫鍵(圖18-3)。這種相配關係稱為鹼基互補或鹼基配對。配對的鹼基處於同一平面,此平面與雙螺旋的中心軸垂直,由於二條鏈中鹼基互補,所以二鏈彼此又稱為互補鏈。
(4)鹼基對之間氫鍵的能量為3~7kcal/mol,由於氫鍵多,所以可維繫DNA雙鏈結構。另外鹼基對彼此間距離為0.34nm,每一螺旋含10個鹼基對,故螺距為3.4nm,相鄰鹼基對間彼此尚有範德瓦士(van der Waals)力作用(此力量為1~2kcal/mol,作用範圍為0.5nm),能量雖弱但由於鹼基對多,合力也就大。可見鹼基對的氫鍵及鹼基對之間的範德瓦士力是穩定DNA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能量。
上述DNA的雙螺旋結構是溶液及活體中常見的形式,通稱B型。當B型所處條件的溼度低於75%時,可轉變為A型。A型的鹼基對不垂直於雙螺旋的軸、傾斜約20度,螺距降為2.8nm,每一螺旋含11個鹼基對。B型與A型的水合程度不同,它們是DNA分子在天然條件下的兩種基本形式。除A、B型外尚發出有C型雙螺旋,似B型,螺距3.3nm,第一螺旋含9個鹼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