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厄爾尼諾甦醒?科學家:印度洋氣候格局被打破,或對中國有影響

2020-05-26 環球科學大觀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獨特的氣候系統,其特徵是秘魯和厄瓜多沿岸的太平洋高溫洋流向西移動,通常會擾亂整個太平洋沿岸的氣候,而且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變得更加危險。然而,隨著對地球氣候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厄爾尼諾可能重返印度洋,隨著地球變熱,這種古老的厄爾尼諾現象正在甦醒......

古厄爾尼諾甦醒?科學家:印度洋氣候格局被打破,或對中國有影響

從今天的情況看,印度洋的氣溫逐年變化不大,盛行西風和東風也趨於保持氣候穩定。然而,氣候學家DiNezio分析了作為耦合模型比較的36種不同的氣候模型,挑選出最符合當前條件的模型,然後使用這些模型來研究全球進一步變暖如何改變印度洋周圍的氣象條件。這些模型顯示,全球變暖存在逆轉印度洋西風和東風的風險。

古厄爾尼諾甦醒?科學家:印度洋氣候格局被打破,或對中國有影響

模擬結果顯示,印度洋的地表溫度小幅上升可能會導致相關氣候模型與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相吻合。換句話說,赤道的地表溫度均勻性較低,氣候變化更為複雜,全球平均溫度升高或降低幾攝氏度,將會觸發印度洋古老厄爾尼諾的回歸——這與大約21000年前最後一個冰河期末的氣候模式相類似。

古厄爾尼諾甦醒?科學家:印度洋氣候格局被打破,或對中國有影響

如果以這種方式打破氣候格局的平衡,印度洋厄爾尼諾現象將導致一年當中升溫和降溫幅度更大,破壞大範圍的天氣模式。氣象學家預計,這可能會導致印度洋附近頻繁發生超級颶風,影響以印度為主的恆河三角洲地區,洪水和極端乾旱的發生率也將大大增加,進而影響非洲、澳大利亞等已經受到氣候變化嚴重威脅的地區(參考東非蝗災、澳洲大火)。此外,儘管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阻隔,未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大陸造成影響。

古厄爾尼諾甦醒?科學家:印度洋氣候格局被打破,或對中國有影響

這種古老厄爾尼諾現象重新出現的時間點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球變暖的速度,而根本上,則取決於人類排放溫室氣體的規模與速度。隨著大氣二氧化碳水平的上升,全球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風險也將越來越大,並且必然會對熱帶、亞熱帶國家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古厄爾尼諾甦醒?科學家:印度洋氣候格局被打破,或對中國有影響

DiNezio教授表示,全球變暖正在塑造出一個與我們所認知完全不同的星球。與以往的氣候模型一樣,目前尚不確定一切將如何發揮作用,並且自進行這項研究以來,已經產生了更新的氣候模型。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擁有的信息越多,做出的預測和風險評估就越準確可信,我們的世界就會越來越美好。

責編/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Emergence of an equatorial mode of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Indian Ocean, Science Advances, 06 May 2020:Vol.6, no.19, eaay7684

相關焦點

  • 亞洲氣候格局被打破?古厄爾尼諾或甦醒,也將影響到中國!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地的氣溫都出現了異常的狀況,科學家在對地球氣候進行研究、分析時表示,厄爾尼諾可能重返印度洋,隨著地球變熱,印度洋古老的厄爾尼諾現象正在甦醒。厄爾尼諾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它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
  • ​地球氣候出現轉變?熱帶氣旋移動速度減慢,中國沿海或受影響
    2020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從2020年開年以來,地球就頻繁出現反常氣候,新型冠狀病毒、蝗災等事件的發生,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不易,經濟出現了嚴重的損失,這些事情的到來打破了人們生活的節奏。然而生活還在繼續,該來的問題還是會來臨,在2020年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的發展,還導致地球出現了不少反常氣候,溫室效應的加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困擾,不少科學家都懷疑地球的氣候出現了轉變。
  • 「一帶一路」氣候格局
    值此「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我們來分析「一帶一路」氣候格局,以期增進全社會對共建「一帶一路」氣候背景有進一步了解,分享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的經驗和成果,增進各國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為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世界環境日 | 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終極方案竟是中國提出的,卻被印度「抄襲」了
    特別提醒本文提出的中國戰略構想已被印度政府上升到國家戰略並被迅速付諸行動。本文要點:1. 清潔能源轉型臨界點到來 中國有機會引領世界?2. 中國方案可以解決全球氣候問題?3. 電力聯網能否逾越地緣政治阻礙?4. 印度欲爭奪話語權?
  • 地球工程對全球陸地氣候格局影響及其差異特徵
    2070—2099年)的全球陸地氣候格局及其差異特徵。持反對態度的人認為,地球工程的實施可能顛覆性地改變原有地球氣候格局,這對依賴原有氣候格局進行生產的國家和部門將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地球工程的實施可能帶來潛在和持續的風險,甚至產生與實施前背道而馳的作用。此外,地球工程實施後可能導致全球氣溫的報復性反彈,引發更加劇烈的「突躍災變」式增溫。
  • 青藏高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
    前言:高大的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極,它高大挺拔的身軀不僅使它成為典型的高原山地氣候區,而且對我國的季風氣候也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道真題來探究一下青藏高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真題:(2012年安徽文綜,32~33,8分)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 接受「洋垃圾」後,印度最大垃圾場變成了什麼?鳥長得比人快
    而中國已經有了這個階段,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現在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過去,中國會接受國外的「洋垃圾」,接收「洋垃圾」,有一定的經濟效益。這些洋垃圾一般來自發達國家,會給予接收國一定的補償,有的還可以回收利用。去年,中國開始明確禁止接收來自國外的洋垃圾,這也引起了國外的不滿。
  • 印度接手「洋垃圾」後,最大垃圾場何般模樣:鳥比人還要大
    「洋垃圾」是什麼?在中國,進口垃圾又稱「洋垃圾」,是指一些非中國製造的廢棄工業產品、日用品等,也叫「進口固體垃圾」。許多洋垃圾集散地不規範,垃圾堆積如山,滋生出嚴重的環境衛生問題,對大氣、土壤、地下水造成危害,嚴重的環境汙染,對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
  • 印度洋是印度的洋?兩國海軍表示不服,絕對實力面前哪有自信?
    然而到印度這裡就不一樣了。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沿岸國家眾多,但只有印度算得上一個強國。你能指望孟加拉國、緬甸這樣的國家向韓國對日本那樣喊話嘛?久而久之,印度就把印度洋當成了自己的「後花園」,妄稱印度洋是「印度的洋」。印度有家名叫《周刊》的雜誌,該雜誌曾撰文稱:印度洋是印度的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只有中國不同意。印度人認為,他們豪橫有豪橫的理由。
  • 科學家預警:全球變暖正改變中國氣候格局
    作者:臉哥「那些否認氣候變化的人,其實並不關心氣候。」在某問答平臺看到這句話時,突然覺得非常適合回答全球變暖到底是不是騙局。前段時間,科學家推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太陽活動可能進入了極小期,太陽黑子以及太陽耀斑的程度可能不如從前。
  • 紫荊和洋紫荊有什麼區別? 如何區分紫荊和洋紫荊?
    紫荊和洋紫荊有什麼區別? 如何區分紫荊和洋紫荊?時間:2017-04-09 11:32   來源:花百科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紫荊和洋紫荊有什麼區別? 如何區分紫荊和洋紫荊? 紫荊和洋紫荊科屬區別 紫荊原產於中國,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隸屬於豆科紫荊屬,是一種灌木,多種植於傳統庭院。
  • 科學家能預測氣候變化對地表水溫度和生態的影響
    一項突破性的研究將使科學家能夠更好地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導致的全球湖泊變暖,以及對諸如鮭魚和鱒魚等冷水物種的潛在威脅。由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UKCEH)領導的開拓性研究已經設計出了第一個全球湖泊分類系統,將每個湖泊都放在九個「熱區」之一。
  • 2019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2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來自中國氣象局今天的消息稱,當地時間3月1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其中提到,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
  • 「洋小微」的中國信心
    進博會,不僅是行業龍頭的舞臺,更是全球量大面廣的「洋小微」們在中國的超級舞臺。  「洋小微」的中國信心,首先因為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優秀答卷。在進博會上,記者聽到「洋小微」們提及最多的詞,就是「信心」和「希望」。一家波蘭小眾護膚品參展方說,產品原本專供歐洲高級美容院,不料疫情下美容院大量關停。
  • 將對中國造成很大的影響,或許印度是「元兇」
    而在近年來,很多國外的科學家也是對中國的就在今年的時候,美國的科學家還發發現了青藏高原上的冰川融化後出現了二十多種遠古的病毒。這是多麼讓人震驚的一件事情啊!因為印度靠著山脈的南麓,加上該國的工業發展還是比較的落後,大部分的地區生產包括居民都是在使用煤炭資源的,印度的人口也多,所以極有可能是直接造成該地區氣候變暖的主要「元兇」。
  • 將對中國造成很大的影響,或許印度是「元兇」
    而在近年來,很多國外的科學家也是對中國的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瑪等地區進行了一些研究。就在今年的時候,美國的科學家還發發現了青藏高原上的冰川融化後出現了二十多種遠古的病毒。這是多麼讓人震驚的一件事情啊!在喜馬拉雅山以及珠穆朗瑪峰上,科學家也是無意間發現了大量的由冰川融化形成的小水窪。
  • 打破「洋種子」市場壟斷!這家民營種企育成300多個新品種
    從1994年的一家良種服務部,成長為今天可以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企業,源於李興盛對公司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堅持科技創新,以質優價廉的種子不斷滿足實際生產需求,打破國外蔬菜種子對中國市場的壟斷。李興盛(右)正在跟山東省蔬菜協會會長韓吉書交流蔬菜種子培育技術。育成各類蔬菜新品種300多個,叫板「洋種子」。1994年前,李興盛做農資經營,期間代理銷售過不少「洋種子」。
  • 印度科學家陷氣候醜聞 被疑受僱於利益集團(圖)
    本報訊 就在2年前,印度人帕喬裡還被認為是全球科學家的榜樣: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氣候變化科學家;他領導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他代表該委員會和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一起分享了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有關IPCC和帕喬裡本人的一連串的醜聞,讓這個權威的聯合國機構面臨著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
  • 科學家:中國、印度和整個歐洲
    不僅是洪水,海平面上升將會淹沒更多海岸,科學家警告說,中國、印度、澳大利亞,以及整個歐洲,都將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80年後,也就是2100年,由於氣候變化,全球沿海地區的海平面將上升50%,危及數百萬人的生活。在未來80年內,全球受洪水影響的土地面積將增加250000平方公裡,相當於英國的面積。
  • 全球氣候異常,海平面若上升10米,哪個國家最受影響?
    人們還在為取得的巨大經濟成果感到鼓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榮光直追第一,世界工廠非中國莫屬,GDP仍然高歌猛進之時,全球性氣候變化似乎已經在呈現加速變化。全球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如果正如科學家預測那樣,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人類現代化經濟活動的增加導致,並且這種變暖最終引起南極冰川的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