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哈特穆特·米歇爾攜手歐恩貝,用科技成就品牌高度

2021-01-12 MBA中國網

本網1月11日訊 作為一直深耕奶粉領域的品牌,歐恩貝堅持用創新引領發展,在全新升級品牌理念的基礎上,專注品牌形象提升,不斷優化產品配方。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就「乳汁中乳脂球膜蛋白對增強嬰幼兒免疫的研究」等科研項目與品牌達成合作,並成為首席推薦官。歐恩貝在堅守品質初心的同時,持續升級配方,共同致力於嬰幼兒健康事業發展,為歐恩貝奶粉配方研發注入源源動力,打造更好助力寶寶成長發育的奶粉產品。

權威推薦,加碼科研投入,助力品牌升級

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於1988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奧託拜耳獎,是近40年來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科學獎獲得者,更身兼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四國院士頭銜。

此次歐恩貝聯合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共同建立「乳汁中乳脂球膜蛋白對增強嬰幼兒免疫的研究」與「乳汁中α乳清蛋白含量對降低嬰幼兒致敏率的研究」項目合作,持續拓展營養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攻堅克難,不斷突破,力求通過科研與創新,為歐恩貝奶粉注入更加強大科技力,滿足母嬰群體不斷升級的營養需求,更為中國寶寶營養呵護持續注入新動能。

創新賦能,成就科學配方,不斷提升品質

自奶粉配方註冊制施行以來,汰弱留強,品質制勝,奶粉品牌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已經演變為研發實力的較量,作為備受寶媽群體信賴的奶粉品牌,歐恩貝也更加注重嬰幼兒奶粉產品的不斷迭代升級,煥新產品理念,為寶寶提供「蓓營養」加倍呵護,除了選用優質奶源,保障奶粉基礎營養,在配方配比上也充分考慮寶寶每個階段的身體需求,從視力、智力、抵抗力多維度出發,滿足身體發育所需營養,不僅如此,還針對嬰幼兒腸胃發育不成熟的特點,打造「蓓吸收」科學配方,注重提升寶寶腸胃吸收能力,特別添加雙重益生元組合,促進腸道有益菌群生長,幫助寶寶腸胃消化,還推出嬰幼兒純羊奶粉,採用純羊蛋白,充分保留羊奶小分子好吸收的優勢,讓奶粉營養充分被寶寶吸收利用。科學餵養離不開均衡營養支持,歐恩貝利用科學力量為寶寶健康成長提供堅實後盾。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致力於嬰幼兒健康成長這份事業,更需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歐恩貝奶粉不缺創新精神,更不缺好品質。此次,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成為歐恩貝奶粉首席推薦官,離不開對歐恩貝產品質量把控的認可,從奶源到工藝再到安全檢測、渠道管控,歐恩貝在細節之處不斷提升品質標準,持續完善品控體系建設,讓媽媽們放心選擇,信賴推薦!

歐恩貝對品質的始終堅守,成就了良好口碑,也獲得了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的認可,作為歐恩貝奶粉首席推薦官,米歇爾教授以專業眼光發掘優質產品,尤其目前奶粉品牌眾多,權威推薦讓更多媽媽能少走彎路,快速為寶寶找到合適的口糧,與此同時,為了讓更多寶寶擁有歐恩貝科學配方奶粉的營養呵護,特面向全國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讓優質營養觸達更多受眾群體,惠及更多中國家庭。

歐恩貝用科技賦能發展,為寶寶打造「蓓營養,蓓吸收,蓓成長」配方奶粉,堅守品質不鬆懈的同時,持續加碼推進乳品研發和自主創新,助推民族乳業發展邁上新高度。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得主哈特穆特·米歇爾攜手歐恩貝,用科技成就品牌高度...
    作為一直深耕奶粉領域的品牌,歐恩貝堅持用創新引領發展,在全新升級品牌理念的基礎上,專注品牌形象提升,不斷優化產品配方。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就「乳汁中乳脂球膜蛋白對增強嬰幼兒免疫的研究」等科研項目與品牌達成合作,並成為首席推薦官。
  • 歐恩貝奶粉品牌攜手諾貝爾獎得主哈特穆特·米歇爾
    近日,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就「乳汁中乳脂球膜蛋白對增強嬰幼兒免疫的研究」等科研項目與歐恩貝奶粉品牌達成合作,並成為首席推薦官。 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於1988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奧託拜耳獎,是近40年來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科學獎獲得者,更身兼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四國院士頭銜。
  • 中科院研究員朱禎:20年內國人將獲諾貝爾獎
    正在北京舉辦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論壇,讓我們又提起這個話題。  中國越來越多的科技精英,在與諾獎得主的對話中找到了自信。  昨天,北京天氣涼爽宜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朱禎6:30就早早起床,他要赴人民大會堂參加一項特殊的活動。
  • 又又又又拿下四位諾貝爾獎得主啦,婷美小屋勢以研發決勝未來
    ​繼諾貝爾獎得主鈴木章教授、詹姆斯•羅斯曼(James E.Rothman)教授、基普·S·索恩(Kip Stephen Thorne)教授之後,婷美小屋又又又又拿下四位諾貝爾獎得主啦!(拉斯克獎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被視為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 諾貝爾獎得主基普·S·索恩牽手婷美,國貨美妝布局前瞻性研究
    ​2017年諾貝爾獎得主基普•S•索恩(Kip Stephen Thorne)教授與婷美化妝品研發中心——廣東漢方健康研究院在廣州舉行戰略籤約儀式,索恩教授將擔任廣東漢方健康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並攜手知名國貨美妝婷美品牌進行日化產業的前瞻性研究。
  • 近10年得主及成就都有哪些?
    近十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的情況如下: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們。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頒發給兩個領域的科學家,其中,加拿大裔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的獲獎理由是他在物理宇宙學領域的理論性發現;而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與瑞士科學家迪迪埃·奎洛茲則因「發現了圍繞其他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獲獎。
  • 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預測諾貝爾獎得主
    此次公布也是對將於10月公布的本年度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得主的預測。 每年,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都會利用來自其研究解決方案 ISI Web of Knowledge(SM) 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確定化學、經濟學、生理學或醫學及物理學等諾貝爾獎頒獎學科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研究人員。這些具有高影響力的學者因他們的論文被廣泛引用,獲得「湯姆森科技桂冠獎」。
  • 諾貝爾獎得主用英語怎麼說,諾貝爾的那些獎項的英文又是什麼?
    諾貝爾獎上周已經全部公布完畢,今天我們趕緊來學習一下諾貝爾獎得主以及諾貝爾各種獎項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吧。你可能不知道這背後還藏著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吧。諾貝爾各個獎項的英文名稱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共有六大獎項,那麼這六大獎項的英文分別是什麼呢?
  • 瑞士憑什麼出了28個諾貝爾獎得主?
    身為一個人口只有800萬的小國,瑞士一共培養出了28名諾貝爾獎得主。獲獎人數排在世界第7位(前6位分別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典、俄羅斯),而瑞士則是世界上諾貝爾獎獲得佔國民比例最高的國家,根據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的一項統計,瑞士每100萬人中就有1.111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 歷屆諾貝爾獎得主(化學獎 - 下)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圖片來自網際網路諾貝爾化學獎始於1973 年,恩斯特·奧託·菲舍爾和傑弗裡·威爾金森,西德和英國化學家。對金屬有機化合物,又被稱為夾心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研究。1974 年,保羅·弗洛裡,美國化學家。對高分子物理化學的理論與實驗兩個方面的基礎研究。1975 年,約翰·康福思和弗拉迪米爾·普雷洛格,澳大利亞、英國和瑞士化學家。
  • 湯姆森公布科技桂冠獎名單 預測諾貝爾獎得主
    【eNet矽谷動力消息】湯姆森公司旗下面向全球研究和商業團體提供信息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今天公布了2007年度「湯姆森科技桂冠獎」得主名單,這些研究人員有望角逐諾貝爾獎。此次公布也是對將於10月公布的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的預測。
  • 諾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探索外星生命是天文學家的浪漫
    10月27日,新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瑞士天體物理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在上海接受記者專訪時談起野外觀測趣事,稱探索外星生命是天文學家傳承千年的浪漫情懷,現代科技使之變為可能。米歇爾·馬約爾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是宇宙中唯一的高級生命體嗎?還是說其他星球還存在著其他形態的生命。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他指出,關於天文總是會有些浪漫情懷的,我也做過非常多的天文觀測,在世界很多不同的地方,南非、智利等等。做這些觀測的時候,我不喜歡使用手電筒,哪怕是在野外的時候也是如此。
  • 諾貝爾獎已經全部公布,那麼諾貝爾獎得主用英語怎麼說,諾貝爾的那些獎項的英文又是什麼?
    諾貝爾獎上周已經全部公布完畢,今天我們趕緊來學習一下諾貝爾獎得主以及諾貝爾各種獎項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吧。
  • cpe,科技成就民族品牌 —— cpe外泌體科技護膚品牌全球首發
    2020年8月8日,賽萊拉攜旗下外泌體科技護膚品牌cpe驚豔亮相。乘風破浪的小姐姐金莎作為cpe外泌體護膚品牌全球首發儀式的明星嘉賓出席了發布會。發布會上一共有四款產品亮相,它們分別是cpe臍帶精華提取物抗衰修護凍幹原液、cpe臍帶精華提取物抗衰滋養面膜、cpe外泌體原液、cpe外泌體精華液。來自於細胞外泌體的高科技成分是本次發布會上亮相的所有新品的核心技術。
  • 近10年得主及成就都有哪些?
    近十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的情況如下: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頒發給兩個領域的科學家,其中,加拿大裔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的獲獎理由是他在物理宇宙學領域的理論性發現;而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與瑞士科學家迪迪埃·奎洛茲則因「發現了圍繞其他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獲獎。
  • 諾貝爾獎得主穆拉德牽手王老吉 中西合璧石榴汁新品即將問世(圖)
    諾貝爾獎評選堪稱科學領域的「奧斯卡」,公眾期待獲獎者中出現更多「華人面孔」本無可厚非,但諾獎評選並非體育比賽,若將成敗看得過重,其實便違背了諾獎所倡導的科學精神。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已逐漸吸引大批世界優秀人才參與我國的科技創新活動,其中更不乏諾獎得主。
  • 2019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是來自美國的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及來自瑞士的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化學獎得主為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格雷格·塞門扎以及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經濟學獎則由阿比吉特·班納吉、埃絲特·迪弗洛和麥可·克雷默等三名在美國大學任職的經濟學家獲得。
  • 我們不生產諾貝爾獎得主,但盛產諾貝爾獎媳婦
    埃裡克•白茲格和妻子吉娜1.埃裡克•白茲格頭銜: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獲此殊榮,獎項是為了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託馬斯•祖德霍夫和陳路一家2.託馬斯•祖德霍夫頭銜:201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史丹福大學教授身份:無錫女婿、中科大女婿史丹福大學教授託馬斯•祖德霍夫榮獲201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他妻子--畢業於中國科技大的
  • 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
    41位諾獎得主在內的60餘位頂尖科學家、上百位中外院士科學家、青年科學家相聚上海臨港新片區滴水湖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3位「新科」諾貝爾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諾貝爾物理學獎)、格雷格·塞門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威廉·凱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來到論壇,並就研究成果做了主旨演講。
  •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告訴我們:科研是一份興趣+許多歡樂
    不過,因為右腳負重傷無法參加比賽而不得不放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被從足球『踢』向了科學的道路上」。「這是諾貝爾獎委員會為我設計的。」每當與來訪者交換名片時,這位瑞士老人都不忘特意提醒對方看上面的圖案。2002年,維特裡希教授因發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術測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方法」而共享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