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英國誕生了一部經典情景喜劇——《是,大臣/是,首相》。這部經典情景喜劇對英國乃至西方世界的政體弊端和國家問題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在網上被戲稱為「半部英劇治天下」。
不過作為英劇,《是,大臣/是,首相》的政治元素基本都屬於英國,有些梗和情節需要觀眾對英國政治文化有一定了解才能看懂。比如劇中多次將英國的內閣政府稱為「白廳」。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英國首相官邸為唐寧街十號。但作為修建於十七世紀的私人住宅,唐寧街十號很難容納整個英國政府在此辦公。在唐寧街十號與首相聯繫起來後,內閣政府對唐寧街十號的大規模擴建就勢在必行了。
1732年,英國第一位首相羅伯特·沃波爾入住唐寧街十號。沃波爾入住後將唐寧街十號與白廳宮(英王所有)之間的土地和房屋劃入唐寧街十號,而白廳宮的另一頭就是議會所在的威斯敏斯特宮。
於是白廳宮就被首相府和議會「兩頭夾擊」了。再加上白廳宮的主體建築在1698年就被焚毀,名為宮殿但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大道。英王便將白廳大道的土地使用權交給以唐寧街十號為中心的內閣政府。
因為臨近唐寧街十號和威斯敏斯特宮,所以內閣各部(如國防部、外交部、內政部等等)都把辦公機構建在白廳大道上。這樣一來,出任內閣大臣的議員就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往來首相府或者下議院。
於是白廳大道的兩頭是首相府和議會,中間則是內閣各部的辦公地。因此英國人便以「白廳」指代整個內閣政府,包括大臣與公務員。哈克在《是,大臣》裡領導的「DAA」在劇中也是建於「白廳」的部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